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_第1页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_第2页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_第3页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_第4页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即事陈起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1 )请赏析颔联与颈联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形象。【答案】( 1 )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呈现出早春特有的湖上风光;作者寓情于景,在对湖光山色的描摹中表达自己醉心山水的愉悦之情。( 2)热爱自然、随性自由、任情洒脱的诗人形象。穿青鞋、携短杖,写出诗人

2、的从容随性自由; “吟莫尽 ”, “酩酊 ”“ 乐浮生 ”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解析】【分析】(1)本题诗的颔联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草 ”、 “鹭 ”、 “柳条 ”、 “莺 ”等动物和植物。颈联则从听觉角度写,描写了作者在湖边听到的初歇的歌声和刚刚奏起的笛声。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这两联主要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自然活泼,富有情趣。( 2) “波光山色两盈盈”面对美丽的春天景色,“短策青鞋信意行”诗人穿青鞋、携短杖,随意行走,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与自由。“风景无穷

3、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面对无穷的美景,诗人尽情放歌,尽情饮酒,享受余生。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故答案为: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呈现出早春特有的湖上风光;作者寓情于景,在对湖光山色的描摹中表达自己醉心山水的愉悦之情。热爱自然、随性自由、任情洒脱的诗人形象。穿青鞋、携短杖,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自由; “吟莫尽 ”, “酩酊 ”“ 乐浮生 ”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

4、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附诗歌赏析】湖上即事的诗人陈起(生卒年未详),字宗之,宗子、彦才,号芸居,一号陈道人,别称武林陈学士。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宁宗时乡试第一名,后居杭城钱塘棚北大街睦亲坊(今弼教坊),开书肆陈宅经籍铺,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

5、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数万计。陈起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至今所传宋本书籍,称临安陈道人家开雕者,均为其所刻。和福建建安余氏,称宋代刻书两大家。湖上即事的创作背景:理宗宝庆初,史弥远当政,视集中诗有谤讪,被史弥远指责为诽谤朝臣,因起大狱,劈江湖集版,起亦获罪流配,下落不明,且诏禁士大夫作诗。史死后方得赦,重操旧业,创作了湖上即事。水很清澈,诗人穿着草鞋沿河行走。柳条看到远处草地上有白鹭的身影,开始发芽,无法掩饰莺的身影。我不知道是谁在喝酒、唱歌和音乐,是一艘孤单的船,远处有客人,还有笛声。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最好喝点酒,好好享受你的余生。

6、诗的第二,三联主要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拟人手法的好处:“拟人化 ”,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自然活泼,富有情趣。诗的二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草 ”、 “鹭 ”、 “柳条 ”、 “莺 ”等动物和植物;三联则从听觉角度写,描写了作者在湖边听到的初歇的歌声和刚刚奏起的笛声。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孤寂之心及不流于世俗的高洁情趣。这种情趣在尾联用“吟莫尽、乐浮生 ”两个词生动的突显出来。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

7、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挑,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 ) 分析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案】( 1) “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引出下文

8、,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自我 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作者在苦闷中同样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2) 化用李白诗句,拍手狂歌、月下起舞,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中秋之夜却只能邀月为 伴,表达了因被贬谪而产生的落寞孤独之感。 化用李牟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 追求和渴望,抒发了内心的旷达豪迈之情。【解析】【分析】(1)“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是上阕的结尾句,承接上面中秋夜月景象,进一步写了从月亮上看人间江山的美好景致。联系作者被贬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写美景的用意:以江山之美反衬现实的丑恶与黑暗,从而表达复杂的感情。( 2)下片写归天意愿。“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

9、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带来了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

10、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故答案为: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引出下文,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自我 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作者在苦闷中同样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化用李白诗句,拍手狂歌、月下起舞,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中秋之夜却只能邀月为伴,表达了因被贬谪而产生的落寞孤独之感。 化用李牟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和渴望,抒发

11、了内心的旷达豪迈之情。【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诗歌中重要语句的基本含义和作用的基本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将诗句进行完整品读,可以从诗句的语言、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 ”,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感愤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蜕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去 诗浑 夸俗句 ,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释】 王令:

12、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政权的进扰。蜕:古同 霓”虹的一种。玉蜕,指白虹,去卜此处指 返回”。去:作“来 ”讲。 浑 :简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B. 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C. 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 猛吐复自吮”。颈联 “狂 ”字和此处的“狂 ”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D. 颈联 “过人声 ”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

13、、过人抱负、过人 见识。(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样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 1 ) B( 2)直抒胸臆。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 首联 ,作者说自己虽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积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 颔联,抒写自己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 颈联,从自身的才学着笔,感叹自己无人赏识; 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已建功立业的心愿。【解析】【分析】(1) B 项 , “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错误 ,依据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由 “未甘 ”和 “待见 ”可知,应是抒发了诗人不甘

14、心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由此可知,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正己以待天下”, 先修身 ,以待明时,大干一场。故选B。( 2)从诗歌标题来看, “感愤 ”指有所感触而愤慨,这是直接抒发情感,即直抒胸臆;然后看诗歌内容,首联 匕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蜕横”这是说诗人作为二十岁年纪的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 ,一腔热血,有着横扫一切的勇气和精力,但是此时却是形容枯槁,面色如冰,毫无生气,表现出内心的愤激之气;颔联 “未甘身世成虚老”表明了作者不甘心自己一事无成而老于户牖之下 , 也绝不能虚度此生,而是要自强不息, “未甘 ”二字表现出诗人在困窘处境中的强烈心态, “待 ”表明作者有着宏大的志向;颈联

15、中 “狂去诗浑夸俗句”中 “狂 ”字是诗人洒脱不羁的写照,表明诗人有着超常的才情,醉余歌有过人声”中 过人声”表明慷慨的忧国忧民的激愤之情;尾联“不信吾无万古名”直接表达了诗人杀敌立功的英雄之气。由此可见,这首诗歌主要使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故答案为:B;直抒胸臆。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首联,作者说自己虽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积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 颔联,抒写自己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 颈联 ,从自身的才学着笔,感叹自己无人赏识; 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已建功立业的心愿。【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

16、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太白岭王安石太白#1蟆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释】 ( l 6 ng s o)n

17、g山势高峻的样子。(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 1 ) B( 2) 动静结合。“鸟语乐 ”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视听结合。“鸟语乐 ”诉诸听觉,“溪水不动”“ 鱼行迟 ”诉诸视觉,描

18、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衬托。用“鸟语乐 ”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 鱼行迟 ”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拟人。 “鸟语乐 ”和 “鱼行迟 ”,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解析】【分析】(1) B 项 “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故选B 项。(2)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

19、缓了。从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 动静结合。“鸟语乐 ”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视听结合。“鸟语乐 ”诉诸听觉,“溪水不动”“ 鱼行迟 ”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衬托。用“鸟语乐 ”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 鱼行迟 ”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拟人。 “鸟语乐 ”和 “鱼行迟 ”,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故答案为:B; 动静结合。“鸟语乐 ”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视听结合。“鸟语乐 ”诉

20、诸听觉,“溪水不动”“ 鱼行迟 ”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衬托。用“鸟语乐 ”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 鱼行迟 ”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拟人。 “鸟语乐 ”和 “鱼行迟 ”,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点评】该题为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 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商山富水驿杜牧益戆

21、 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 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注释】 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

22、惋惜。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答案】( 1 ) CE. 2) 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 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解析】【分析】(1) C 项, “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错误, “当时物议朱云小”中 “朱云小指的是象征皇帝威望的“赤云 ”为之变小。并无“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之意。故选C。( 2)本题需要先大出尾联的含义,再分

23、析诗人写作此联的用意。尾联“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意思是:我看这个阳城驿的名字不要轻易便改了,留着它,使得凡是到长安做京官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念到阳城大夫的风节,而警惕自己不要贪污腐化呵!诗人直言 “阳城驿 ”不该改名,是对指斥奸佞、犯颜直谏的“阳城 ”的肯定和赞美,诗人希望朝天者能像阳城一样刚正不阿,保持清贫人格。故答案为:C; 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 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 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

24、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 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 来或者是否正确。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和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尾联诗句内容、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作答。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贺新郎(南宋)刘过弹铗 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 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

25、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注) 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晋书 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彳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 ) “ 菱花”是生活用品, “杜陵 ”指诗人 。(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答案】( 1 )镜子;杜甫( 2) 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 ”路上

26、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解析】【分析】(1 )本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知 “菱花 ”为镜子;“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2)诗句“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 ”之情;诗句“弹

27、铗西来路 ”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 ”, “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结句 “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故答案为:镜子杜甫 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

28、接倾吐出诗人“西来 ”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隋堤怀古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 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 ,回望空悲绿树烟。【注释】

29、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 “怀古 ”点明了题材,“隋堤 ”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 ”自居, “自为 ”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

30、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 ”,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答案】( 1 ) D( 2) 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诗中首联写隋炀帝劳民伤财,疏浚河流;颔联用 锦帆东去”写其极尽奢侈。对隋炀帝的嘲讽。从诗的颈联和尾联看, “本欲山河传百二”一句写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而“谁知钟鼎已三千”则写出其霸业成空,朝代更替,自己被缢死江都宫中,给后人留下笑柄。 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晚唐统治者大都不理朝政,诗人以惨痛的历史教训规劝当朝帝王切莫步隋炀帝的后尘。 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存寄寓兴亡之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及对

31、国家命运的担忧。【解析】【分析】(1) D 项, “想象之景”错误, “绿树烟 ”是实景,是眼前之景。故选D。( 2) 结合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分析,追叙隋炀帝用尽兵力开凿运河、以“猛虎 ”自居的史事,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 颔联由眼前的汴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之悲伤。 结合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 江都事 ”“ 回望 ”注释 等分析,他面对遗址陈迹,慨叹惋惜,追悼责备。“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

32、心忡忡,表现 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也引发自己内心的悲”。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 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 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故答案为:D; 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造成国破家亡的痛斥。诗中首联写隋炀帝劳民伤财,疏浚河流;颔联用 锦帆东去”写其极尽奢侈。对隋炀帝的嘲讽。从诗的颈联和尾 联看, 茶欲山河传百二”一句写隋

33、炀帝妄想江山永固。而 谁知钟鼎已三千”则写出其霸业 成空,朝代更替,自己被缢死江都宫中,给后人留下笑柄。 对当时统治者的规劝。晚唐统治者大都不理朝政,诗人以惨痛的历史教训规劝当朝帝王切莫步隋炀帝的后尘。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存寄寓兴亡之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和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 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 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

34、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 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 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注释】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1)标题中的京口 ”在今天的()A.无锡BK江C1京DPM(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

35、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B.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C.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D.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答案】( 1 ) B( 2) B( 3)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 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

36、,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 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解析】【分析】(1)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京口 ”即今镇江市。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故答案应为B 项。( 2)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 ”“ 东流 ”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

37、也随之深沉起来。由此可知,B 项, “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不正确。( 3)颈联是实写。意思是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昔日同游既不可再,他时同游又恐难期的愁怅,诗人愁肠百结的意绪,依附于萧瑟清冷的景象,宛转而出。这一联以景写情然,在写景叙事中,表现自己的感情。尾联虚写,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诗人一念飞驰,情牵两地,使平地而起的“宫阙 ”和高楼遥遥相对,给人可供眺望的印象。然千里相隔,云天杳杳,只能使这收摄于同一幅画面中的景象,仅存于想象之中,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故答案为:B;B

38、;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 再。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 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重在平时积累。根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知“京口 ”在今天的镇江。(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

39、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译文:那年烟花三月,我们一起游吴门,那年深秋时节,火红的枫叶,雪白的芦花又将客舟照映。北去的云,合又分,分又合,分和有定,东流的水,涨又落,落又涨,起伏无心。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 青山已薄暮色,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3)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黄藤山下闻猿韦庄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

40、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注释】 巴蜀三峡间有谚语“猿鸣三声泪沾裳”。( 1 ) 简要赏析颔联“便能 ”“ 何必 ”两词的表达效果。(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 ”,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加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 2)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解析】【分析】(1)本题中,“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的意思是: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便能,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其中,“便能

41、”与上联中“吊旅情 ”相呼应,写出了袁鸣引起的情思。“何必 ”一词突出了这种哀愁之情的深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本题中,前两联“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写诗人羁旅在外,哀伤、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 ”一句,突出了诗人对年少轻狂的悔恨以及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全诗沉浸着诗人悲伤的情怀。故答案为: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加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点评】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

42、。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寄黎眉州苏轼胶西 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 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 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黎眉州:黎il,四川人。 胶西:诸城。 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登高

43、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B. 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 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 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 1 ) C( 2) “ 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 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这两句对比鲜明。【解析】【分析】

44、(1) C 项, “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分析有误。颈联是说如今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表达出对恩师欧阳修的敬仰。故选C 项。( 2)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两句中,前一句是化用陶渊明的诗“归去来兮辞 ”,借陶渊明远离官场,渴望归隐诗句含蓄表达自己对时局不满,意欲归隐的心态。后一句,意思是时光在流逝,诗人很想和友人在一起饮酒作诗,共叙友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为:C; “ 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 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

45、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这两句对比鲜明。【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句子含义、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46、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 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 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 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 , 不堪带减腰围。【注】 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 )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 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

47、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B. “一编书 ”,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 ”,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

48、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案】( 1 ) DE. 2) 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

49、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 ”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解析】【分析】(1)D 项, “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 ”错。 “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故选D。( 2)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 ”,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他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光复故土。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

50、历史往事,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然后词人笔锋一转,由“追亡事,今不见”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最后抒情:“胡尘未断”和 “塞马空肥”,既写出严重的民族危机,又抒发报国无路的悲愤。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写起,表达词人心中对友人不舍的离愁。“更草草离筵”三句,以“更 ”字领起,纵笔直抒沉恨离愁,充分揭示出别离时的愁苦心境。接着以“回首处 ”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

51、的相思痛苦之情。于是“安得车轮四角”,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留别苦情;“不堪带减腰围”,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写别后相思。综上分析,本篇结构颇为紧凑,可以这样回答本题:上片只有两层意思,其问以“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过渡,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这样,就使怀古与伤今浑然联成一体,可以全面地表达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下片在结构安排上也有相似之处,即从张仲同写起,以“回首处 ”二句过渡,接写作者的愁怀。故答案为:D; 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

52、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 ”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的能力。此类题解答,第一

53、步:点明结构技巧的类型名称。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这首词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 ”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1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洗竹王贞白

54、道院竹繁教略洗 , 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 节下书。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 晓风交戛 碧琅玕。子猷 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注】 王贞白(公元875 年 公元 958 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箱筠 ”义同。 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交戛:交错缠结。 王徽之(公元38 年 公元 386 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 阴。( 1 )两诗中“竹 ”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1) 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 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相同点: 两诗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