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_第1页
散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_第2页
散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阅读练习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答复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解释词语 在语境中 的含义要结合语境。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 人物性格 特殊的表达效果 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 句,句不离文的原那么,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

2、其语境义。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 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开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四、语言赏析。A、 用词之美 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B、 修辞之美 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 比喻使语言生动形 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反问句增强语气; 夸张突出特征,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

3、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中心句和点睛句。 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描写句。刻画人物的句子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感情,而描写环境的句子有渲染某种气氛、衬托人物某种感情、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推动情节开展等作用。 修辞句。为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衬托心情等作用。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 衬托、比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

4、事、融情 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结构的东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 可以以物为线, 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 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 2. 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 排比:增强语气 4. 反问:加强语气5. 反复:强调 6. 比照:突出其中一个。7.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 夸张:竭力的表现

5、。六、题目的作用1 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 索;6 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复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散文阅读一共20分 生命的化装林清玄我认识一位化装师。她是真正懂得化装,而又以化装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装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装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装?化装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 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装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装的最高境界可以

6、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装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装,让人家看起来好似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出来,让她醒目弓I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装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 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装,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装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化装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辉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

7、,是 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多么有智慧的人啊!可是,“到底做化装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慨地说。“不对的,化装师说,“化装只是最末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装是改变体质,让次级的化装是把人突显而这层妆是为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扭曲了作者的 作家自然的流露,一个再深一层的化装关心别人、自爱而有尊严,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装有效得多 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这样的人就是不化装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装只是化装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

8、三流的化装是脸上的化装,二流的化装是精神的化装,一流的化装是生命的化装。化装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装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装,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装,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装。这样,你懂化装了吗?我为了这位女性化装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装师的观点感到惭愧。11辞别了化装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 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 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而是要从内 在里改革。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15. 从全文看,标题“生命的化装所包含的答:16.段中说文

9、看,具体内容是什么? 4分文章第 “化装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从全这是什么写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答:17.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三流的化装是脸上的化装,答:二流的化装是精神的化装,一流的化装是生命的化装。18.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答:段“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装这句话的理解。4分19.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4分A ?文章中“我对化装师的情感经历了由最初的好奇轻视变成最后的致敬感慨的过程。B ?化装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装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C ?作者认为最高境界的化装就是精神的化装:通过改变

10、人的生活方式,注意运动和营养,保证睡眠充足,从而改变体质,改善皮肤,使人精神充足。D .从与化装师的交谈中,“我感悟到,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 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 内在里改革。E ?全文以“我对化装的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平淡的生活是最美丽的这一主题,并流露出对这些人的惋惜之情。散文阅读二每题4分,共20 分生命之芯李雪峰藤醒了, 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色看似惺松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

11、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 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吹,便不停有二二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 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 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黄昏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 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方法

12、,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不像往年,剪摘萄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隔三差五地摘一次, 而今年是一次全早早摘了,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 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但不久我就有些惊讶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

13、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 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揭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 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天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 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 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 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 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 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 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 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 过早丢 失了自己的

14、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 作物们就再也找不到那条让它们真正抵达秋天的时 光之路了。d 而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2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 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 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 无 论是生命的, 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16. 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7. 第和自然段都用了大量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有什么作用?18?阅读第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

15、藤醒了中的“醒的妙处。19. 结合全文,你是如何理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20. 作者说静坐葡萄架下,仰望绿叶,他会“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为什么?五、散文阅读每题 4 分,共 20 分16. 十分喜爱一一痛惜不已一一十分惊讶一一充满敬意每点 1 分17. 结构上起到照应、比照的作用 2 分;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 衬后面 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 1 分,答出反衬即可,突出葡萄果实对叶子的巨大作用 1 分。意思对即可18. “醒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描绘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 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 2 分让读者感受到葡萄藤的生命活力, 表达 作者喜爱之情。 2 分19. 作物是为果实而生的,一旦果实夭折,作物的生命也就黯淡了,提前进入生命的秋天 2 分。意思对即可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就是为了生命的果实, 表 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 2 分。20. 作者从葡萄果实过早采摘而导致叶子过早走进生命的秋天现象让作者明白了自己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为使命而生活的,只有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的人生才有意义。因此,作者对给以他启迪的一切心存敬意。扣住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