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
2、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每4年里
3、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2100年为闰年时,教师说2100年是平年。这是怎么会是呢? 练一练: 1、判断下列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1997后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北京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国 周年纪念日。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正误。 (1)
4、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3)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4)小明说:“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闰年。( )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视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
5、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能力教学点: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教师板书讲课当天的日期) 师: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组精彩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师:谁愿意把你熟悉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出示
6、赛跑的图片) 生:赛跑 师: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师:谁还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出示学生篮球比赛的照片) 生:这是一场篮球比赛。 师: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大约是多长时间吗? 生:40分钟 师:谁还想来?(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图片) 生: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的图片。 师:你知道春节晚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多长时间? 生:春节晚会晚上8:00开始、12:30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3个半小时。 师:你知道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 生:十月一日 师: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生:三年。 师:这些图片都跟什么有关系?(时间) 师:我们学过那些时间单位?(时、分、
7、秒) 师:其实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自由发言) 师:是这样子的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
8、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7个大月心
9、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3、教学平年、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数很奇怪,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是29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我不用看年历,你要你说出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谁来考考我? 生:自由说 师:我为什么不用查看年历就能准确地判断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将闰年的年份涂成红色。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
10、律,并能总结规律。即: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简单小数的比较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认识小数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实际应用。这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小数甚至用过小
11、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旨在将日常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或两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12、课标分析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发展数感。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
13、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猜价格游戏。 、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元文具盒元圆珠笔 3.5元 铅笔0.8元橡皮 1.5元日记本元 (1)、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2)反馈交流,引出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B、像右边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其中这个
14、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小数是怎么来的呢? 一、认识小数 1、设疑: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试读小数 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 B、方法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试写小数。 A、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数 B、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 C、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 (3)
15、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引入: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那,这些商品又表示几元几角呢? ()独立完成课本页的表格。 ()反馈汇报,理解意义。 A、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义: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举例加深理解。 、自主探究例
16、()课件出示例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自学例要求: 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B、独立思考:130厘米=()米。 C、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反馈交流演示评价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一、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第一关:猜谜语,我能行。 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 第二关:我会填。 1、做一做中的练习。 2、6厘米=()分米7元2分=()元 0.6元=()角7.6米=()米( )分米 第三关:配钥匙 第四关:我创意,我做主 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二、总结
17、延伸 1、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如果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满分是分,你能用小数为自己组的表现评分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 创设情景、构造例题: 1、播放一段鼓号队检阅的录象。(其中有队列变换的片段) 2、师: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举行了鼓号队的比赛,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紧训练,这是我们学校训练的场景。(出示图片)。 (1) 看了这个队形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 (2) 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队列你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这是他们出场时的队形,如果要能
18、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你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进行队形的变换)。 3、出示: 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场时如果每行排16人,_ ?(学生补充问题:可以排几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场时”的队形变换。 (1)启发猜测: 不管队列怎样变换,什么是不变的?(总人数) 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每行12人,现在每行16人,那行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独立尝试,小组内交流方法。 (3)交流汇报: 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以排成几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规律。 我们发现,在总人数不变
19、的情况下,每行的人数从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数从4行到3行,是减少了。你猜对了吗? 2、 探究“比赛中”的队形变换。 (1)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变换成怎样的队形,你能否帮忙设计一下? 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 , ? (2)学生自主编题,同桌讨论? (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几人? >> (4)猜测: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排的行数从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数与原来相比应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5)计算验证。 (6)汇报交流: 求一共多少人? 12×4
20、=48(人) 每行排几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了鼓号队比赛中的两个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总数。)为什么要先求出总数呢?(求出总数后我们可以用总人数÷每行的人数=行数。用总人数÷行数=每行的人数。) 三、巩固应用: 其实象这样用先求出总数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1、 请你解决。 (1)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如果租每辆乘48人的大客车,刚好需要3辆。后来联系旅游公司,他们只能提供每辆乘36人的中客车,现在应该租几辆车? (学生解答、评讲。) (2)学校给
21、每辆车上的36人配了3箱“农夫山泉”饮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几瓶? 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发现缺少条件,需要补充“每箱矿泉水多少瓶”) 怎样才能知道“每箱矿泉水多少瓶”呢?(打开看一看;看外包装) 解答评讲。 2、 请你参谋。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车 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到达 坐火车 每小时行100千米?小时到达 坐飞机 每小时行?千米 2小时到达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3、 请你当家。 双休日,小芳家来客人了,小芳帮妈妈去买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场信息。 XX市
22、场水果价目表 品名 单价(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圆 8 芦柑 2 妈妈给我的钱刚好买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 (1)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买一种:(略) 买两种:(略) 买三种:(略) (4)小结:不管怎样买,都应该先求出一共带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总数,再求出其他的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23、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24、)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
25、、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
26、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计算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27、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我们把1.2米这条线叫“儿童乘车免票线”。看,就是这条线,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均数。) 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上个月我校开展
28、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队活动,我班成立了三个小分队:快乐队、天使队、阳光队。 1、相同数据,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代表性。 出示快乐队数据:宁宁12个,丁丁12个,冰冰12个。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表示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 小结:快乐队每人都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12能代表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 2、不同数据,深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出示天使队数据:小红12个,小兰14个,小丽11个,小明15个。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现在,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据代表第二小队每人的收集情况呢?14能代表吗?12呢?(如果每人同样多就好了)怎样把他们的瓶子变
29、成同样多?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具摆一摆。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它们变的同样多的。 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 生1: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然后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刚才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生2:计算的方法(14+12+11+15)÷4=1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个人的瓶子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吗?4表示什么。括号里的表示什么?关系式:总数量÷份数。板书:先求和再平分) 总结: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分
30、,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3、追问中理解平均数的虚拟性。 继续看天使队的收集情况:13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小兰收集的数量吗?是小明收集的数量吗?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个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吗? 小结:13是天使队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它代表天使队收集矿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快乐队每人收集12个,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数量;天使队每人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代表呢?学生体会到:都不合适,如果和快乐队一样,每人同样多就好了。通过移多补少或求和平分,用一个虚拟的13来代表。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
31、学生慢慢体会平均数良好的代表性。在追问中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特征,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出示阳光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表。阳光队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情预设: 生1:快乐队收集了36个,天使队收集了52个,阳光队收集了60个,第三小队收集的多。 生2:他们人数不同,这样不公平! 生3:人数不同,应该比较平均数。怎么求阳光队的平均数呢? 学生列式:(13+11+14+10+12)÷5=12(个) 12代表什么?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 小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 平均
32、数13能代表天使队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乐队、阳光队的一般水平。(板书: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图:人数不等,哪个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清楚:比总数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每队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从而加深对平均数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数的敏感性 如果阳光小队的王林收集的瓶子变多了或变少了,平均数会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均数就是这么敏感!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都能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结合平均数观察表格,平均数处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可以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数在值和最小值之
33、间,相信大家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首尾呼应,引起共鸣。 相关部门是怎么确定这个儿童乘车免票线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相关部门就是参照了平均身高确定免票线的。据统计:6岁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岁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来,平均数的作用真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照它。 (五)联系生活,体会平均数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平均数呢?出示平均数资料。如果学校订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订做可以吗?平均数的用途很广泛,可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吗?
34、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则信息。 请选择正确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 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较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结束全课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一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35、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
36、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
37、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什么用除法?生:因为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
38、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该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让你去,你乐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什么要加1?生:因为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
39、王叔叔还给我们准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因为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情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因为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
40、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
41、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刚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许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
42、回答)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 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
43、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用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师板书。强化两种读法。同时说出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6、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1415页,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行练习,看
44、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巩固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观察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计算。 (3)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
45、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有多少个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数360,除数是9,商是多少? 独立完成,指名核对。 4、在填上合适的数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哪些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46、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2新授课 第五节 动画素材 说课稿
- Unit 1 Making friend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度餐饮场所消毒服务合同范本
- Unit 1 My classroom Part B Let's talk Let's learn大单元整体说课稿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专用商品采购配送协议模板版A版
- 篮球 三步上篮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保温容器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考核试卷
- 机器人编程课 第3课.《探索者》活动说课稿
- 2006年贵州遵义中考满分作文《我的“他”》
-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小结(第2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各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汇总一览表合集单元目标能力点
- 工程项目收入情况统计表
- 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 GB/T 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 湖南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目录
-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课件第6章 英国评估准则
- FZ∕T 63006-2019 松紧带
- 罐区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31页)ppt课件
- 工程建设项目内外关系协调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