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复习重点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复习重点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复习重点 第 26 课猫1、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 只猫?第 3 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 12 只猫是为了突出第 3 只猫,与它对比.3、本文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是什么?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本文侧重描写“我”造成了第三只猫的不幸,中心思想正是通过我的思想活动不断深化所表现出来的。抒发了我不公正对待第三只猫的后悔之情。5、 本文为什么要写第三只猫的懒惰和不活泼?为下文写我误解猫吃了鸟设伏笔,同时也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 做了铺垫。6、 把“畏罪潜逃”改为“逃跑”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畏罪潜逃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表明了猫知 道吃了黄

2、鸟,犯了错误而逃跑。而“逃走”则表达的意思比较平淡,不能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 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这是我的忏悔、内疚、自责。9.文章的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

3、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10. 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 3 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对弱小生命的关爱。11. 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开门见山,照应结尾,奠定基调。12. 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点明中心,照应开头。13. 体会句子“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1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4、?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一)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印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似乎” 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所以用“似乎” 一词。4“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

5、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5 周家丫头代表哪一类人,家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那些事不关已,漠不关心的人。家人责怪她6 不知名的夺小猫的人代表了哪一类人?对此“我”持什么态度?不顾别人利益自私自利的人。怅然、愤恨、诅口口 骂7 文章结尾的三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之情第 27 课斑羚飞渡1、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伤心崖的情况,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2、 文中出现了几次彩虹?每次出现有什么意义?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

6、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 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 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3、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歌颂了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使种群得以生存延续,在面临绝境时,老斑 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无怨无悔,感人至深。也赞扬了头羊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在 顺利完成自救的过程之后,又从容赴死。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本文作者对于所养三只猫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酸辛-怅然、愤愤的-内疚、自责、悔恨6、“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

7、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 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7、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8、 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不只是指那道彩

8、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9、 我们要从斑羚身上学习它们哪些精神?是为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的 起点桥梁。无私奉献它们完成了一幕幕悲壮的斑羚飞渡。10、 第四段中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连用好吗?为什么?好。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 境求生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心的敬佩,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1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感人故事?读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老斑羚为了拯救种群的自我牺牲精神。要爱护野生动物。(一)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消失在一片灿烂中。1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我”目睹老斑羚们从容走向死亡的心理感受。震惊2文中多

9、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揭示全文中心。3从描写的角度看,第段是从侧面表现老斑羚那震撼人心的献身精神。4.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段主要是议论,揭示斑羚为保护种群的自我牺牲精神。5文段、都写了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前者表现斑羚那种视死如归的力量震撼人心, 后者的作用是讴歌赞美斑羚的献身精神。6. 在本文中,人类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冷酷的屠戮者。7. 第一段作者描写了袭击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老斑羚是否会全体献身表示怀疑,但事实证明,老斑羚没有贪生怕死,由此更突出作者对他们的敬意。8. 第三段中加点的“只有” 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只有”说明老斑羚

10、和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失败的概率很低。(二)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1 概括选文的内容。 斑羚飞渡悲壮的场面2 将文中连续两次运用“目瞪口呆”,换成“赞不绝口”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目瞪口呆从侧面准确写出了斑羚精神令人震惊。3 前文写到彩虹,这里又写“那道绚丽的彩虹”,有什么用意? 前面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飞渡作铺垫,这里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三)镰刀头羊走到老斑羚队那拨的队伍里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怎样理解“自动” 一词?“自动”即没有要求,没有逼迫,好像为种群而牺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11、是一种本能,而不是荣耀。(四)说说 9-10 段中所有比喻句有什么作用?形象地说明老斑羚在年轻斑羚飞渡中所起的“桥墩”作用,突出老斑 羚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2 “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于,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 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描写角度上说,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议论。心理描写。单靠个体力量,斑羚是不可能跳到对面山崖上去的,这些议论一方面对一 老一少两只斑羚举动的震惊,另一方面又强化了这种印象和感受,“绝对不可能”反衬斑羚的聪明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五)阅读 11-17 段,

12、回答下列问题:2 在选文第 11 段中找出“我”的心理描写,说说写“我”的心理意在表现什么?表现老斑羚为换取下一代的生命甘愿牺牲,义无反顾,而且无一例外。3 选文第 6 段,写“我”写“猎人”写“狗”是为了表现什么?侧面描写,写“我”写“猎人”写“狗”是为了突出斑羚挽救种群的行动之悲壮,令人震撼。4 第 5 段中的两个“没想到”和第 6 段中的“目瞪口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斑羚献身精神的极度惊叹和钦佩之情,也从侧面烘托了斑羚精神的崇高与伟大。5 阅读选文第 4、5 段,如果说老斑羚的死是为了让小斑羚生,那么镰刀头羊最后走下悬崖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不说它坠下悬崖,而说它“消失在一片灿烂

13、中”?为了争取自由,表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气概。表现对人类捕杀动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物的抗议。比较委婉,将镰刀头羊的行为映衬着灿烂的彩虹,写得更辉煌,更壮丽,充满赞叹、敬仰之情。6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不只是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精神的闪光。7 从斑羚飞渡的壮举中,折射出斑羚群的什么优秀品质?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8 文末写彩虹有什么作用?彩虹是虚幻、美丽的,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结尾处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镰刀头羊走向绚丽的彩虹中,寓意它向往美好的理想世界体现它的自我牺牲精神。第 30 课狼1

14、、 主要内容: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四个情节:遇狼一惧狼一御狼一杀狼。2、 整体结构: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叙述:叙述了屠夫与狼相斗的经过。第二部分为议论,点明故事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会失败的。3、 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 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4、 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议论段的作用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诫了人们什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5、 形象分析:(1)狼:一一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是贪婪、凶狠。(动作描写)“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是狡诈、凶狠。(神态)表现狼狡诈阴险的句子是:(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目似瞑,意睱甚。(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一一狡诈。(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