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答题论述题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细胞学说的主要 内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 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细胞学说的创立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 和指导作用。其 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 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 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分子细胞生物学时期。3、为
2、什么说19世纪最后25年是细胞学发展的经典时期?答:因为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细胞分裂的研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这些工作大大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试论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答: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三个水平(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死亡、细胞信号 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涵盖九个方面的内容: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
3、的研究;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细胞信号转导。2、试论述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最集中的领域。答: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调控;细胞衰老、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人类亟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 阐明当今主要威胁人类的四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和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治疗的目的。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
4、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内才能表现。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病毒 没有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 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 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 nm。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 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
5、本单位”。答: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 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2、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一一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
6、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 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 胞的一个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1、超薄切片的样品制片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案要点: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2、荧光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答案要点: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发出荧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及所在位置,图像清晰,色彩逼真。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内天然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荧 光的物质(如叶绿体中的叶绿
7、素能发出血红色荧光):也可观察诱发荧光物质(如用丫啶橙染色后,细胞中 RNA发红色荧光,DNA发绿色荧光),根据发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 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3、比较差速离心与密度梯度离心的异同。答案要点:二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扔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差速离心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离法,常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分离。因为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颗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则沉降较慢。 这种离心方法只能将那些大小有显著差异的组分分开,而且所获得的分离组分往往不很纯;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较为精细的分离手段,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先在离心管中制备出蔗糖或氯化铯等介质的浓度梯度并将细胞匀浆装在最上层,密度梯
8、度的介质可以稳定沉淀成分, 防止对流混合,在此条件下离心,细胞不同组分将以不同速率沉降 并形成不同沉降带。4、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替代光学显微镜?答案要点: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相对光学显微2 / 18镜是个飞跃。 但是电子显微镜: 样品制备更加复杂; 镜筒需要真空, 成本更高; 只能观察“死” 的样品,不能观察活细胞。光学显微镜技术性能要求不高,使用容易;可以观察活细胞,观 察视野范围广, 可在组织内观察细胞间的联系; 而且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 特殊的细胞或细胞结构组分。因此,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替光学显微镜。5、相差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
9、研究中有什么应用?答案要点: 相差显微镜通过安装特殊装置 (如相差板等) 将光波通过样品的光程差或相差位 转换为振幅差, 由于相差板上部分区域有吸光物质, 使两组光线之间增添了新的光程差, 从 而对样品不同同造成的相位差起“夸大作用” ,样品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明暗区别。相差显微 镜的样品不需染色,可以观察活细胞,甚至研究细胞核、线粒体等到细胞器的形态。6、比较放大率与分辨率的含义。答案要点: 二者都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指标。 通常放大率是指显微镜所成像的大小与样本实 际大小的比率; 而分辨率是指能分辨或区分出的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小间隔, 即两个点间 的最小距离。放大率对分辨率有影响,但分辨率不仅
10、仅取决于放大率。7、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高分辨率: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辨率本领,侧分辨率为0.10.2nm,纵分辨率可达0.001 nm;直接探测样品的表面结构:可绘出立体三维结构图像;可以在真空、大 气、液体(接近于生理环境的离子强度)等多种条件下工作;非破坏性测量:由于没有高 能电子束,对表现没有破坏作用(如辐射、热损伤等) ,能对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大分子和活 细胞膜表面的结构进行研究, 样品不会受到损伤而保持完好; 扫描速度快, 获取数据的时 间短,成像快。1、试比较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区别。答案要点: 光学显微镜是以可见光为照明源, 将微小的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光学仪器
11、; 而电 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 通过电子流对样品的透射或反射及电磁透镜的多级放大后 在荧光屏上成像的大型仪器。它们的不同在于: 照明源不同 :光镜的照明源是可见光, 电镜的照明源是电子束; 由于电子束的波长远短于光波波长, 因而电镜的放大率及分辨率显 著高于光镜。 透镜不同 :光镜为玻璃透镜;电镜为电磁透镜。 分辨率及有效放大 本领不同:光镜的分辨率为 0.2卩m左右,放大倍数为1000倍;电镜的分辨率可达 0.2nm, 放大倍数106倍。真空要求不同:光镜不要求真空;电镜要求真空。成像原理不同: 光镜是利用样品对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成像; 而电镜则是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 射
12、和透射形成明暗反差成像。 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不同 :光镜样品制片技术较简单,通 常有组织切片、 细胞涂片、组织压片和细胞滴片等;而电镜样品的制备较复杂,技术难度和 费用都较高,在取材、固定、脱水和包埋等环节上需要特殊的试剂和操作,还需要制备超薄切片。1、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答案要点:(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13、特征是什么?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答案要点: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 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 以极性头部朝向水相。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和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 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结构特征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 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3、试比较
14、单位膜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优缺点。答案要点:单位膜模型的主要内容:两暗一明,细胞共有,厚约7.5nm,各种膜都具有相似的分子排列和起源。单位膜模型的不足点:膜是静止的、不变的。但是在生命系统中一般功能的不同常伴随着结构的差异,这样共同的单位膜结构很难与膜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一致 起来。膜的厚度一致:不同膜的厚度不完全一样,变化范围在5 10n 蛋白质在脂双分子层上为伸展构型:艮难理解有活性的球形蛋白怎样保持其活性,通常蛋白质形状的变化会导致其活性发生深刻的变化。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蛋白质分子或镶在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其中或横跨整个脂类层。优点:强调膜的流动性:认为
15、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的,脂类双分子层像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能够迅速地在膜平面进 行侧向运动;强调膜的不对称性: 大部分膜是不对称的, 在其内部及其内外表面具有不同 功能的蛋白质;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脂类分子也是不对称的。4、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的成分是什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蛋白成分, 红细胞膜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 (或称红膜肽) 锚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还有一些血型糖蛋白。 膜骨架蛋白主要成分包 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带 4.1蛋白等。5、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答案要点
16、:细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膜脂双分子层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 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所带电荷不同;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转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
17、括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1、动物细胞连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答案要点:细胞连接的类型:封闭连接或闭锁连接:紧密连接; 锚定连接:1、与中间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桥粒和半桥粒;2、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粘合带和粘合斑;通讯连接:间隙连接。 紧密连接 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 体表及体内各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4 / 18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紧密连接具有:1、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2、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3、支持功
18、能。桥粒:又称点状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 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 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半桥粒相当于半个桥粒,但其功能和化学组成与桥粒不同。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 将上皮细胞锚定在基底膜上,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内。 存在于上皮组织基底层细胞靠近基底膜处,防止机械力造成细胞与基膜脱离。粘合带:又称带状桥粒,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连接结构,跨膜蛋白
19、通过微丝束间接将组织连接在一起,提高组织的机械张力。粘合斑: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联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微丝束通过附着蛋白锚定在连接部位的跨膜蛋白上。存在于某些细胞的基底,呈局限性斑状。其形成对细胞迁移是不可缺少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常通过粘着斑粘附于培养皿上。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间隙连接在代谢偶联中的作用:使代谢物(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及第二信使( cAMR Ca2+等)直接在细胞之间流通。间隙连接在 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
20、用:在由具有电兴奋性的细胞构成的组织中,通过间隙连接建立的电偶联对其功能的协调一致具有重要作用。间隙连接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间隙连接对细胞增殖的控制也有一定作用。2、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答案要点:组成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可大致分为四大类:胶原、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及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胶原是胞外基质最基本结构成份之一,是细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普遍存在于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 是细胞外基质中的框架结构,可由成纤维细胞、 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胶原的分子结构:胶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单
21、位是原胶原;原胶原是由三条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原胶原肽链具有Gly-x-y重复序列(G:甘氨酸,x常为脯氨酸,y常为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对胶原纤维的高级结构的形成是重要的;在胶原纤维内部,原胶原蛋白分子呈1/4交替平行排列,一个原胶原分子的头部与下一个原胶原分子的尾部有一个 小的间隔分隔,形成周期性横纹。胶原的功能:a、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细胞外基质中的其它组分通过与胶原结合形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b、在不同组织中,胶原组装成不同的纤维形式,以适应特定功能的需要;c、胶原可被胶原酶特异降解,而参入胞外基质信号传递的调控网络中。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氨基聚糖(GAG),又称糖胺聚糖
22、,是由重 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长链多糖,二糖单位:一是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另一个是糖醛酸。氨基聚糖可分为: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等。 透明质酸及其生物学功能: 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糖胺 聚糖,透明质酸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胞外基质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聚糖的主要结构组分;透明质酸在结缔组织中起强化、弹性和润滑作用;透明质酸使细胞保持彼此分离,使细胞易于运动迁移和增殖并阻止细胞分化;在胞外基质中,透明质酸倾向于向外膨胀,产生压力, 使结缔组织具有抗压的能力。蛋白聚糖:存在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细胞表面, 是由氨基聚
23、糖与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分子,若干蛋白聚糖单体借连接蛋白以非共价键与透明质酸结合形成多聚体。蛋白聚糖的功能:软骨中的蛋白聚糖是最大巨分子之一,赋予软骨以凝胶样特性和抗变形能力;蛋白聚糖可视为细胞外的激素富集与储存库,可与多种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3 TGFB 等)结合,有利于激素分子进一步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有效完成信号的传导。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a、层粘连蛋白:是各种动物胚胎及成体组织的基膜的主要结构组分之一,是高分子糖 蛋白(相对分子量 820KD ,由一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细胞通常是通过层粘连蛋白锚定 于基膜上;层粘连蛋白在胚胎发育及组织分
24、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层粘连蛋白也与肿瘤细胞的5 / 18220-250KD),是多聚体,各亚单位 RGDE肽序列是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 ,在其细胞外功能区有与 RGD高亲和 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形,纤粘连蛋白对于许多类型细胞转移有关。b、纤连蛋白:纤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 在C端形成二硫键交联,各亚单位由数个结构域构成, 单位。纤粘连蛋白的膜蛋白受体为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 性结合部位。纤连蛋白的主要功能: 介导细胞粘着, 状和细胞骨架的组织;促进细胞铺展;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迁移和分化是必须的;在创伤修复中,纤粘连蛋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迁移到受损部位;在血凝块形成中,纤粘连蛋白促进
25、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受损部位。 弹性蛋白: 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脉管壁及肺。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 分别赋予组织以弹性及抗张性。1、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通常不到10-7mol/L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正常情况 下,细胞膜对 Ca2+高度不通透的;在质膜和内质网膜上有Ca2+M,能将Ca2+从基质中泵出细胞外或泵进内质网腔中; 某些细胞的质膜有 Na+ Ca2+交换泵,能将Na+俞入到细胞内, 而将Ca2+从基质中泵出;某些细胞的线粒体膜也能将钙离子从基质中转运到线粒体基质。2、简述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答案要点
26、: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 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的胆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点是: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高效性,几 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3、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答案要点: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
27、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4、NO的产生及其细胞信使作用?答案要点:NO是可溶性的气体,NO的产生与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细胞内 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以精氨酸为底物,以 NADP削电子供体,生成 NO和胍氨酸。细胞释放 NO通过扩散快速透过细胞膜进入平滑肌 细胞内,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 cGMP合成增多。cGMF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 Ca2+M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 血流通畅。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
28、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直接与 NO的合成有关。5、钙离子的主要作用途径有哪几种?答:主要有:通过钙结合蛋白完成作用,如肌钙蛋白C、钙调素;通过钙调素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及PDE调节CAMP水平;作为双信使系统的传递信号;参与其它离子的调节。答案要点:G蛋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刺激型调节蛋白(Gs),另一种是抑制型调节蛋白 (Gi)。二者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均由a、B和丫三个亚基组成,分子质量均为80100000D,它们的B和丫亚基大小很相似,其a亚基也都有两个结合位点:一是结合GTP或基其类似物的位点,具有GTP酶活性,能够水解 GTP另一个是含有负价键的修饰位点,可被细胞毒素 ADP 核糖基化。二者
29、的不同之处在于Gs的a S亚基能被霍乱毒素 ADP核糖基化,而 Gi的a i亚基能被百日咳毒素 ADP核糖基化。Gs和Gi都调节其余相应受体的亲合性以及作用于腺苷酸 环化酶,产生CAMP7、简要说明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的特点答案要点: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转导系统,具有两个重要 特点:信号转导系统由三部分构成: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链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 G蛋白能与GTP结合被活化,可进一步激活其效应底物;效应物: 通常是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的浓度,可激活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产生第二
30、信使。配体一受体复合物结合后,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 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t G蛋白偶联受体t G蛋白t腺苷酸环化化酶t CAMP tCAMP依赖的蛋 白激酶At基因调控蛋白t基因转录。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 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 IP3 Ca2+和DG-PKC途径, 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
31、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8、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传导途径答案要点:外界信号分子t识别并与膜上的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t活化G蛋白t激活磷脂酶Ct催化存在于细胞膜上的PIP2水解t IP3和DG两个第二信使t IP3可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进而通过钙结合蛋白的作用引起细胞对胞外信号的应答;DG通过激活PKC使胞内pH值升高,引起对胞外信号的应答。1、试论述Na+-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理。答案要点:1、结构:由两个亚单位构成:一个大的多次跨膜的催化亚单位(a亚基)和一个小的单次跨膜具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B亚基)。前者对Na+和ATP的结合位点在细胞质面,对K+的结合位点在膜的外表面。2、机
32、制:在细胞内侧,a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 ATP水解,a亚基上的一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a亚基的构象发生变化,将 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 K+与 a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a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Na+依赖的磷酸化和 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 序交替发生。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2、CAMP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其信号途径?答案要点:1、组成:主要包括:Rs和Gs; Ri和Gi ;腺苷酸环化酶;PKA环腺苷酸磷酸二 酯酶。2、信号途径主要有两种调节模型:Gs调节模型,当激素信号与 Rs结合后,导致 Rs构
33、象改变,暴露出与 Gs结合的位点,使激素-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Gs的构象发生改变从 而结合GTP而活化,导致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将ATP转化为CAMP而GTP水解导致G蛋白构象恢复,终止了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该信号途径为:激素t识别并与 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t激活G蛋白t活化腺苷酸环化酶t胞内的 CAMP浓度升高t激活 PKAl基因调控蛋白t 基因转录。Gi调节模型,Gi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a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直接抑制酶的活性;一是通过3和丫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 Gs的a亚基结合,阻断Gs的a亚基对腺苷酸酶的活化作用。3、试论述蛋白磷酸化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答案要点
34、:蛋白磷酸化是指由蛋白激酶催化的把 ATP或G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质 氨基酸残基上的过程, 其逆转过程是由蛋白磷酸酶催化的, 称为蛋白质去磷酸化。 蛋白磷 酸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蛋白激酶催化下直接连接上磷酸基团,另一种是被诱导与 GTP结合,这两种方式都使得信号蛋白结合上一个或多个磷酸基团,被磷酸化的蛋白有了活 性后, 通常反过来引起磷酸通路中的下游蛋白磷酸化, 当信号消失后, 信号蛋白就会去磷酸 化。磷酸化通路通常是由两种主要的蛋白激酶介导的:一种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另一种是酪氨酸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通过将一些酶类或蛋白磷酸化与去磷酸 化,控制着它们的活性,
35、使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 通过蛋白磷酸化,调节蛋白的 活性,通过蛋白磷酸化,逐级放大信号,引起细胞反应。4、如何理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 , 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 造差别 , 维持生命的活力” ?答案要点 : 主要是从创造差异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方面来理解这一说法。主动运输涉及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和细胞器 , 并且能够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这种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和 细胞器的正常功能来说起三个重要作用 : 保证了细胞或细胞器从周围环境中或表面摄取 必需的营养物质 , 即使这些营养物质在周围环境中或表面的浓度很低 ; 能够将细胞内的各 种物质 , 如分泌物、代谢废物以及一些离
36、子排到细胞外 , 即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 内的浓度高得多;能够维持一些无机离子在细胞内恒定和最适的浓度,特别是K+、Ca2+和H+勺浓度。概括地说,主动运输主要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在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快速调整 , 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 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 docking protein , DP)等因号肽被切除。 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
37、素是 粒(SRP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 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2、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答: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 形态不一、 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 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在维持细胞 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 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 。( 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 被吞噬、消化) (异体吞噬)( 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 a 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 供营养 b 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
38、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c 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d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3、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答:物质中间代谢的重要场所;有细胞骨架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修饰、降解和折叠。4、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0-连接糖基化的区别。答:N-连接与0-连接的寡糖比较特 征N-连接0-连接合成部位糙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或咼尔基体合成方式来自同一个寡糖前体一个个单糖加上去与之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最终长度至少5个糖残基一般1-4个糖残基,但 ABC血型抗原较长第一个糖残基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等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
39、类型是怎样的?答:蛋白质的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 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基本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 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 有些还可转运至内质网中; 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 移至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
40、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蛋白质分选的四种基本类型: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 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答: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 DNA和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 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
41、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 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 与线粒体或叶绿体 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 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 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 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也就 是说,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 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 线粒 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
42、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 所以称为半 自主性细胞器。2、简述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及其异同。答:光合磷酸化可分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不同点: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其产物除 ATP外,还有NADP(绿色植物)或NAD(光合细 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只有其产物ATP的产生。相同点:接受光产生电子,都生成 ATP.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答:内容: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主要论据: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在大小、 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 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 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43、 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 物;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 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 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 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 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 说明线粒体 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 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 硫光合细菌。1、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答: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及由非组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状的核基质组成, 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 是细胞内基因复制和 RNA转录的 中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答:
44、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 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 DNA异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 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3、简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答:在光学显微镜下,核仁通常是匀质的球形小体,一般有 1-2 个,但也有多个。主要含蛋 白质,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 在电镜下显示出的核仁超微结构与胞质中大多数 细胞器不同,在核仁周围没有界膜包围, 可识别出 3 个特征性区域:纤维中心、致密纤维
45、组 分、颗粒组分。功能是进行核蛋白体的生物发生的重要场所,即核仁是进行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蛋白体亚单位的装配的重要场所。4、简述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答: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屏障,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保护核DNA分子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核质之间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为染色体定位提供支架。1、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答:核孔复合体主要有下列结构组分: 、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 又称外环, 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又称内环),环上8条纤维伸向核内,并且在纤维末端形成一个小环,使核质环形成类似“捕鱼笼”(fish-trap
46、 )的核篮(nuclear basket )结构;、辐:由核孔边缘伸向核孔中央,呈辐 射状八重对称,该结构连接内、外环并在发挥支撑及形成核质间物质交换通道等方面起作用; 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可进一步分为三个结构域:柱状亚单位:主要的区域,位于核孔边缘,连接内、外环,起支撑作用;腔内亚单位:柱状亚单位以外,接触核膜部分的区域,穿过 核膜伸入双层核膜的膜间腔;环带亚单位:在柱状亚单位之内,靠近核孔复合体中心的部分,由8个颗粒状结构环绕形成核孔复合体核质交换的通道。、中央栓:位于核孔的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又称为中央颗粒,由于推测它在核质交换中起一定的作用,所以又把它称做转运器(transporter
47、 )。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2、试述核小体的结构要点及其实验证据。答:结构要点: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 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 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由4个异二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H2B和两个H3-H4。两个H3-H4形成4聚体位于核心颗粒中央,两个H2A-H2B二聚体分别位于4聚体两侧。每个异二聚体通过离子键和氢键结合约30bp DNA。
48、、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20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包括组蛋白H1和166bp DNA的核小体结构又称染色质小体。、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 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实验证据:a、用温和的方法裂解细胞核,铺展染色质,电镜观察未经处理 的染色质自然结构为 30nm的纤丝,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10nm串珠状结构。b、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经过蔗糖梯度离心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绝大多数DNA被降解成约200bp的片段;部分酶解,则得到的片段
49、是以 200bp不单位的单体、二 体(400bp)、三体(600bp)等等。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裸露的DNA则产生随机大小的片段群体,由此显示染色体 DNA除某些周期性位点之外,均受到某种结构的保护,避免酶的接近。c、应用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发现核小体颗粒是直径为 11nm高6.0nm的扁园柱体,具有二分对称性,核心组蛋白的构成是先形成(H3) 2- (H4)2四聚体,然后再与两个 H2A-H2B异二聚体结合形成八聚体。d、SV40微小染色体分析与电镜观察:用SV40病毒感染细胞,病毒 DNA进入细胞后,与宿主的组蛋白结合,形成串珠状 微小染色体,电镜观察到 SV40D
50、NA为环状,周长为1500nm约含5.0kb。若200bp相当于一 个核小体,则可形成 25个核小体,实际观察到 23个,与推断基本一致。3、 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答:a、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b、在有组蛋白Hi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 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螺线管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C、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u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三级结构。d、超
51、螺线管进一步折叠、 压缩,形成长2-10um的染色单体,即四级结构。压缩7倍压缩6倍压缩40倍压缩5倍DNA 小体螺线管 超螺线管 染色单体(200bp 长约 70nm)(直径约 10nm)(直径 30nm,螺距 11 nm)(直径 400nm长 11 60um) (长 2 10um)4、核孔复合物的主动运输具有严格的双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现在哪些方 面?答:其主动运输的选择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 主动运输的功能直径比被动运输大,约 1020nm甚至可达26nm,像核糖体亚单位那样大的RNP颗粒也可以通过核孔复合体从核内运输到细胞质中,表明核孔复合体的有效直径的大小是可
52、被调节的;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需要消耗ATP能量,并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双向性,即核输入与核输出,它既能把复制、转录、染色体构建和核糖体亚单位装配等所需要的各种因子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运输到核内,同时又能将翻译所需的RNA装配好的核糖体亚单位从核内运送到细胞质。有些蛋白质或RNA分子甚至两次或多次穿越核孔复合体,如核糖体蛋白、sn RNA等。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答:微丝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起控制微丝的形成、 连接、盖帽、切断的作用,也可影响微丝的功能。其
53、他成分为调节蛋白、连接蛋白、交联蛋白。微 丝的功能:(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形状。(2 )具有非肌性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胞吐作用、细胞器与分子运动、细胞分裂时的膜缢缩有关。(3)具有肌性收缩作用(4)与其他细胞器相连,关系密切。(5)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物质运输。2、什么是微管组织中心,它与微管有何关系答: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微管装配的发生处。它可以调节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使微管增长或缩短。而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一个结构。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微管组织中心可以指挥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它可以根据细胞的生理需要,调节微管的活动。如在细胞有丝分
54、裂前期, 根据染色体平均分配的需要,从微管组织中心:中心粒和染色体着丝粒处进行微管的装配形成纺锤体,到分裂末期,纺锤体解聚成微管蛋白。 所以说,微管组织中心是微管活动的指挥3、简述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答:中间纤维的直径约 712nm的中空管状结构,由4或8个亚丝组成。单独或成束存在于 细胞中。中间纤维具有一个较稳定的 310个氨基酸的a螺旋组成的杆状中心区, 杆状区两端 为非螺旋的头部区(N端)和尾部区(C端)。头部区和尾部区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为高度 可变区域。功能:(1)支持和固定作用:支持细胞形态,固定细胞核。(2 )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作用:在细胞质中与微管、 微丝共同完成物质的运输,
55、在细胞核内,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有关。(3)细胞分裂时,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支架作用,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4)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调控作用。1、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 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3)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上发挥重要作用。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 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基本成分也不同。(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
56、实心的纤维状。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中央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 运动时或细胞分裂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 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总之, 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 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2、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答:微管的化学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微管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他化学成分为微管结合蛋白包括为微管相关蛋白、 微管修饰蛋白、达因蛋白。微管的类型:单微管、二联管、三联管。微管的功能:(1)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2)参与细胞器的分布与运动,固定支持细胞器的位置(3)参与细胞收缩和伪足运动,是鞭毛纤毛等细胞运动器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标文件中的运输说明
- 增长的算法-空手
-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预备知识 4 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1.4.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2023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What′s Your Dream第4课时教案 陕旅版(三起)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周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 易制爆化学品库管员职责
- 钻井纠斜技术服务合同(2篇)
- 二年级下册音乐课件大海-花城版
- 影响媒介的社会因素课件
- 110kV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
- 英语启蒙入门课件
- 如何当好揽投部站经理课件
- 中式烹调技艺烹饪专业基础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 胜利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 智慧住建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 医疗研究报告规范CONSORT声明
- 超星学习通垃圾分类知识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 关于成立工程建设检验检测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