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1土地: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土地即土壤;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土地即地球表面。2土地概念的扩展: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即土地资产:土地具有权属和价值。土地即土地系统: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土地即景观:是地表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3认识土地概念需把握的几个要点土地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的认识的深入而变化。土地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土地是重要的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土地与土壤、国土、环境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4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特定地段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尚能产生巨大财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本。二、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性:自然产物,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但人类绝不能创造新的土地。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由地球面积所决定。3、土地的空间性:三维空间,由此派生出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4、土地的永续利用性: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周而复始地使用。5、土地属性的两重性:自然和社会属性。三、土地功能1、生产(养育)功能:万物土中生,充分体现在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之中,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2、承载功能:在非农生产部门,是一切建筑物和构
3、筑物的载体。3、仓储功能:表现在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依赖土地而形成的人文景观等,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四、土地利用(一)土地利用的概念1、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1)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性和土地的功能;2)土地利用的实质:土地利用系统2、土地利用中的问题1) 技术问题: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2) 经济问题: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进入生产过程。3) 社会问题
4、:土地利用需要协调土地的权属、利益分配等生产关系问题。4) 生态环境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或区域环境的影响。3、土地利用的几个派生概念: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方式。(二)土地的合理利用1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2合理利用的标志: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3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加强地权管理:主要包括地权分配,监控地权转移和调解地权纠纷等内容。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和土地利用效果进行控制、规划、监督。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学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1规划: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其重要特性是未
5、来导向性。2土地利用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二、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一)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实质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职责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二)与相关规划的联系与区别1农业区划;2城市规划;3区域规划;4国土规划。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一)主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
6、通过组织土地利用这一侧面,来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所以,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二)具体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在土地之上。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7、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种类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一)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划分1、土地利用
8、总体规划:是我国当前土地管理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按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编制,分为五级;是国家对规划地的农业用地及非农业建设用地实行的宏观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各级规划均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编制、覆盖区域内全部土地;规划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代表国家利益控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为特定目的而制定的部门或跨行政区界线的区域性综合规划或单项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兼有微观与宏观规划的性质。3、土地利用规划设计:是属于微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继续和深入,是各项用地的安排,是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二)按规划时间期
9、限划分: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长期规划。(三)按空间范围划分: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二、土地利用规划程序: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复杂的系统问题,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划工作程序。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第一节 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地租和地价理论(一)理论核心:1西方经济学家的地租和地价理论;2马克思地租和地价理论。(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2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来影响土地价格。二、土地区位理论(一)区位理论
10、: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二)理论指导意义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三、持续利用理论(一)持续利用理论的核心思想1可持续性。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2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1建立立体的土地观和土地利用观;2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四、生态
11、经济理论(一)生态经济学及其思想1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2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二)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1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人类利用
12、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考虑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对土地的利用,而忽视土地的开发、整治和利用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五、人地协调理论(一)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征服自然论;协调论。(二)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1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六、系统工程理论(一)系统工程:霍尔三维结构图(二)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指导:土地是一个系统;土地利用实际是对系统的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
13、原则;逐级控制原则;动态平衡原则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一)定义: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一定的规划区域:国家、省、地市、县、乡镇五级行政区域;实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资源配置: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
14、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合。(二)作用: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 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二、土地利用规划性质(一)总体性:主要表现在规划对象、任务、内容、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整体(总体)的特性。(二)长期性:主要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三)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四)控制的层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和控制;
15、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一)总目标: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即三个效益的统一。(二)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土地利用的合理调控;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程序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摸清家底1、提供规划的基础数据:自然、社会、经济等;2、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分析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4、提出规划重点解决的土地问题(二)土地供给量预测:
16、1、评价土地质量;2、利用潜力的测算(三)土地需求量预测:对各部门未来用地的需求进行预测(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为实现规划的目标,对各类用地进行综合平衡。(六)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达到用途管制的目的。(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准备、编制和审批。 (一)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的领导组织和业务班子2、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工作计划的编制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依据、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
17、成果要求等4、收集资料:做好规划的技术准备。(二)方案编制阶段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1) 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3)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4) 阶段性成果: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要作好“两个估计”和“两个协调”4、编制供选方案5、
18、方案择优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三)规划审批阶段: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评审;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第一节基础数据预测基础数据预测和土地供给量分析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起点。一、预测的原理(一)预测的概念1、预测的定义: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2、预测与决策和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预测 决策和计划现状 未来结果 结果的实现预测和决策的关系: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预测和规划的关系:预测是规划的科学工具;三者联系:预测在决策之前,规划在决策之后,规划既是决策的产物,也是预测和
19、决策实现的桥梁。3、土地供给量预测和土地需求量预测(二)预测的程序:确定预测目的;制定预测计划;收集基础资料;检验现有资料;实施预测过程;分析预测误差。(三)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2、定量预测;3、综合预测。二、人口预测的方法(一)人口自然增长法: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数,又称复利公式。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个部分。预测公式: Pt=Pto(1+K)(t-to)+(c-d)(二)劳动平均法: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预测公式: P=A/1-(B+C)三、城市化水平预测(一)城市化与城市化指标1、
20、城市化: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2、城市化的度量:主要指标法(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和综合指标法(二)预测方法:1、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2、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3、基础投资规模预测法;4、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5、多指标综合预测法四、消费水平预测:归结为人口对食品需求量的预测。五、作物产量预测:(一)年平均增长率法:a=ao(1+r)n: (二)趋势外推法;主要有直线型、指数型、二次抛物线型等(三)回归预测法: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一)土地资源数量分析:1、绝
21、对数量。包括已利用地数量和未利用地数量。2、相对数量。人均拥有的土地数量(二)土地资源结构分析1、土地资源结构:在一定地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组合的空间格局。2、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和适宜类型来表述。3、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对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2、评价方法:评价系数法3、土地利用评述:土地利用的主要成就;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从社会、经济、生态方面提出土地利用建议;提出提高土地内涵及外延生产力的途径;提出土地利
22、用结构调整意见第三节 土地质量评价l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l 土地质量评价: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l 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l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准备工作;土地用途确定;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定;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的比配;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提交评价成果第四节 土地利用潜力估算一、建设用地利用潜力的分析项目:1、人均用地;2、城市用地结构;3、建筑密度和容积率;4、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5、生态建筑;6、村庄的整理二、农业用地利用潜力:通过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与现实生产力的比较分析,反映农业
23、用地的利用潜力大小。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第一节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是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是用地部门中的用地大户,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农副产品用地等。一、耕地需求量(一)耕地需求量的内容:包括大田作物用地、人工饲料地、蔬菜地等。(二)预测程序1、大田作物用地面积:1、总产量;2、平均单产;3、用地净面积;4、用地毛面积2、人工饲料用地面积:1、确定各类牲畜头数;2、确定各类畜群结构,计算饲料总需要量;3、确定人工种植饲料量 单产;4、种植面积;5、用地净面积;6、毛面积3、蔬菜地面积:1、总产量;2、平均单产;3、用地净面积;4、用地毛面积二、果园用地
24、需求量:1、总产量;2、平均单产3、果树栽植面积3、果园面积第二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又称非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场地,与土地生产力无关系。主要有居民点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公路交通用地。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1、指标概算法:(1)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占地指标或按耕地面积概算指标;(2)人均定额指标:Z2=NJ22、需求推算法:H(N/P-F0)*n/2*d*e ; Z=H(1+K)3、两区累加法:MM1+M2=(m1+m2+m3+m4)K+S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1渠道工程用地:其面积根据渠道长度和宽度计算;2水库工程用地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第三节土地供需平衡分析l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目的
25、在于了解土地供需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协调土地供需的途径和方法。l 土地供需分析: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状况。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结构的和作用(一)概念1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同一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表示在一个总体内部多元的对比关系。2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3用地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关联性(二)作用1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6、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一)供选方案的拟定1指导思想: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2规划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公众参与原则3主要依据:政策法律依据;计划规划依据;土地供需依据(二)方案
27、编制方法1土宜法: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结构。2综合法原理:通过单项用地计算,采取逐项逼近,达到土地面积的综合平衡: A=B ;Bt=Bo+C-D依据:土地利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做法:借助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3模型法:建立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包括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模糊线性规划;灰色线性规划。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
28、包括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一、土地利用分区: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是依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在考虑土地适宜性条件下和各类用地对土地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在时空中选择适宜各种用地的地段。第三节 各类用地配置用地布局是指土地利用的分布,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果。用地布局与生产布局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一、农业用地的配置: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业用地、人工饲料地、副业用地配置等,根据各类用地对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进行合理选址。二、建设用地的配置(一
29、)居民点用地选址:1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2建筑要求;3卫生保健要求;4兽医防疫要求。(二)工业用地选址:1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2费用最小的地点;3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4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三)公路选址:1现有公路的调查;2确定主干道的走向;3公路选线的原则。(四)渠道配置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既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水面积;2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损失小;3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4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的合理规划和其他土地规划项目的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l 居民
30、点划分层次:城市城镇乡村三层次组成l 居民点用地特点:功能多样性、价值高且差异大、不完全的生态系统l 居民点用地的形式:城市中居住和基础设施用地紧张,而且规划利用不合理;近年来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大。第二节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一)城镇化的概念1城镇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2城镇化的度量: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二)世界城市化1城市化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发达的工业国向发展中国家扩展。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3发达国家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的出现。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的形式,即生计城
31、市(三)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化严重滞后与工业化;呈现区域差异性。(四)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作用: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随城镇化进程而发生变化。二、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布局理论1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观点:认为城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所在区域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每个城市都有与它相应的地域吸引范围,一定地区范围内也必须有其相应的区域中心,在一个地区内城镇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地区内各城镇之间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门槛理论观点:在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即门槛:一是地理环境条件;二是基本工程管网状况与铺设的技术限制;三是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理论的指导意义:认识
32、城市发展进程,确定城市的规划方向;居民点布局规划;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3带形城市理论:强调了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2城镇体系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3城镇体系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4我国城镇体系结构:不同规模城市数及占城市总数比重的变化;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第三节 居民点
33、规模一、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1城市合理规模:便于管理的最优城市人口数和用地规模。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2城市规模分布: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有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二、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1历史推断法;2规划指标法;3分区测算法;4模型预测法第四节 居民点布局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1卫星式;2带状式;3多边形式;4自由式。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1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3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三、居民点布局方案优化方法:1指标比较法;2运输重心法;3分级评分法;4费用比较法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第一节 交通运
34、输与交通用地规划(一)交通运输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物和信息的载运、输送。2、意义:1)交通运输影响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2)交通运输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3)交通运输与土地关系密切交通条件是形成级差地租的重要条件,对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影响。土地是交通运输设施的载体,土地及其构成要素影响交通运输的结构和布局。(二)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第二节 公路用地规划一、公路和公路等级1、公路是一种线型工程构筑物,由路面、路基、桥梁、涵洞和遂道以及防护工程(护栏),排水设施(边沟等)组成。2、公路分级:1)高速公路:交通量 25000
35、辆;2)一级岔路:交通量 5000-25000辆;3)二级公路:交通量 2000-5000辆4)三级公路:交通量 2000辆;5)四级公路:交通量 200辆3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平曲面半径、停车视距、纵坡。二、线路规划:1、公路选线;2、选线原则;3、不同地区选线的特点;4、选线方案择优;5、公路占地面积概算。第九、十章(略)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l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编制的情况下,用以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所提出的一套措施,政策和方案。l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特点:1、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先行军
36、。2、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继续,深入和补充。3、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话的重要技术措施;4、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l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内容:1、从广义讲,可根据目的,设置不同的专项规划;2、三种类型: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保护规划。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一、规划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综合协调的原则;双轨并行的原则;区划完整性的原则。二、规划程序:1耕地现状和耕地后备资源
37、潜力分析;2耕地需求量预测;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确定;4基本农田的布局;5规划成果整理和绘图。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1直接测定法;2间接测定法。四、主要成果:图件:乡(镇)、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乡镇、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土地分等定级图;保护区内工程建设规划图;文本: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说明书。表格:统计登记表格。第二节 土地整理规划一、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利用环境、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各种限制因素。二、土地整理的范畴(一)农地整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其特点在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
38、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1、农田整治。2、农地改造。3、地块调整。4、土地结构调整。5、宜农荒地的开发。6、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二)市地整理三、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1、选择土地整理单元;2、编制土地整理规划;3、审批土地整理方案;4、组织土地整理实施;5、土地整理成果检查验收。第十二、十三章(略)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与实施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一)成果资料的内容1图件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图、各种专题地图、施工图等2文字部分: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文本、技术报告、工作报告、专题研究
39、报告等(二)土地利用成果的编制程序 初步和技术设计 图件清绘 图件整饰工作底图 规划草图 样图 成果图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一)现场铺图准备:主要内容有检查地图质量、补测工作、制定铺图工作计划、绘制施工图。(二)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的编制应遵循全面安排、远近结合;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动态监测、完善规划的原则。第二节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一、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和特点(一)内容1概念: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
40、制度。2内容:土地按用途进行合理分类,用途登记,用途变更审批许可制,土地利用监管和违规处理等。(二)特点:强制性、严肃性、权利性、直接性。二、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1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2用途管制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和措施三、土地用途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土地用途分区:农业用地区、建设用地区和暂未利用区。第三节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一、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概述(一)概念1土地利用计划: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作出部署和安排的中期和年度计划2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国家通过编制计划和下达控制指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宏观地指导和约束人们有计划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行政调控措施。(二)内容:计划编制、指标下达和计划实施(三)任务:1具体实现土地利用规划;2协调各类用地;3制定政策措施,保证计划实现(四)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全部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性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是中期和年度的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计划编制与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颈动脉解剖》课件
-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课件
- 《电动汽车综述》课件
- 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 《人力资源外包专家》课件
- 《墙上的斑点》课件2
-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教科版第1课 我们的地球模型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3课 测量肺活量
- 《多媒体设备》课件
- 婚内赠与孩子协议书(2篇)
- 四年级英语上册 【月考卷】第三次月考卷(Unit 5-Unit 6) (含答案)(人教PEP)
- 中国航空协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一)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行政主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6《我们神圣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 【泰禾房地产集团偿债能力探析案例报告(定量论文)7800字】
- 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岩体力学与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
- 2025届高考数学复习 函数导数 备考策略分析课件
- 科室VTE工作总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