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5279-2022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与《GB/T 25279-2010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相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改进。首先,新版标准对术语和定义部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增加了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明确界定,使得标准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其次,关于性能要求,2021版细化了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通量、截留率等参数,并且提高了某些特定条件下产品的最低性能标准,以适应当前更高的水质处理需求。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2-03-09 颁布
- 2022-10-01 实施



文档简介
犐犆犛07.10.20犆犆犛犑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犌犅/犜25279—202
代替犌犅/犜25279—2010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
犎狅犾狅狑犳犻犫犲狉犳犾犪狋狆犾犪狋犿犲犿犫狉犪狀犲犿狅犱狌犾犲
2020309发布 2021001实施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25279—20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5279—2010《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与GB/T25279—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中空纤维膜”“膜组件完整性”“浊度”“内压检验”“淤泥密度指数”“自支撑膜”“增
强支撑膜”(见第3章),更改了术语“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产水量”的表述(见第3章,2010年版的第3章);
——更改了“型号构成”的表述(见4.2,2010年版的4.2.1);
——更改了“外观”的表述(见5.1,2010年版的5.1);
——增加了“材料”的要求(见5.2);
——将“外形尺寸”更改为“膜组件外形”和“尺寸偏差”两部分(见5.3,2010年版的5.2);
——更改了水通量的要求(见5.5,2010年版的5.4);
——增加了“产水指标”的要求(见5.6);
——更改了外观试验方法的表述(见6.1,2010年版的6.1);
——更改了外形尺寸试验方法的表述(见6.2,2010年版的6.2);
——更改了完整性试验步骤的表述(见6.3.2,2010年版的6.3.2);
——更改了水通量“试验步骤”的内容(见6.4.2,2010年版的6.4.2);
——增加了“产水指标”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步骤”(见6.5);
——增加了“检验分类”(见7.1);
——更改了出厂检验项目和方法(见7.2.1,2010年版的7.1.1);
——更改了型式检验项目和方法(见7.3.2,2010年版的7.2.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超纯环保股
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江苏凯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汇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奥赛科膜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智汇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海南立癉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长兴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湖北聚孚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爱科道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津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时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盐城海普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净泽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世浦泰膜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富淼膜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澳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奥思赛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膜源水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泰(青岛)膜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益华膜科技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鲲扬膜科技有限公司、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膜科技有限公司、威海清尔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宏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晓宇、王新艳、王军、李轶、关晓琳、宋玉志、赵晓纯、肖宏康、边步华、陈顺权、
彭文博、王志伟、梁恒、陈清、张星星、张文杰、谷国军、刘洋、许以农、吴金键、侯得印、王爱民、胡云霞、徐伟杰、康丽、麻丽峰、路宏伟、叶洋、张友思、付辰、陈福强、魏汉辉、苏明略、董俊、曾香、于水利、张文广、李梁梁、李敬、刘华兵、杨彦、张兵涛、赵焱、王瀚漪、席雪洁、马岚云。
本文件于201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
库七七标准下载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的分类和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以下简称为膜组件)的生产、科研、使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5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1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GB/T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1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T15893.1—2014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浊度的测定 散射光法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20103—206膜分离技术 术语
GB/T36137—2018中空纤维超滤膜和微滤膜组件完整性检验方法
CJ/T530—2018饮用水处理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及装置
DL/T58—2015水质 污染指数测定
3术语和定义
GB/T20103—206、GB/T36137—2018、CJ/T530—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
中空纤维膜犺狅犾狅狑犳犻犫犲狉犿犲犿犫狉犪狀犲
外形为纤维状、空心的,具有自支撑或增强支撑作用的膜。
[来源:GB/T36137—2018,3.1,有修改]
自支撑膜狊犲犾犳狊狌狆狅狉狋犲犱犿犲犿犫狉犪狀犲
本身具有自主支撑性能的中空纤维膜。
1
犌犅/犜25279—202
[来源:CJ/T530—2018,3.2]
库七七标准下载
3.3
3.43.5
3.63.73.83.9
增强支撑膜狊狌狆狅狉狋犲犱犿犲犿犫狉犪狀犲
采用增强材料作为内支撑的中空纤维膜。
[来源:CJ/T530—2018,3.3,有修改]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犺狅犾狅狑犳犻犫犲狉犳犾犪狋狆犾犪狋犲犿犲犿犫狉犪狀犲犿狅犱狌犾犲
由中空纤维膜、集水管、浇铸槽及封端用树脂或其他材料粘接而组成的帘式膜器件。
膜组件完整性 犿犲犿犫狉犪狀犲犿狅犱狌犾犲犻狀狋犲犵狉犻狋狔
膜组件不存在影响分离效果的机械性缺陷的性能。
[来源:GB/T36137—2018,3.7]
水通量犳犾狌狓
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透过水的量。
[来源:GB/T20103—206,2.1.3,有修改]
浊度狋狌狉犫犻犱犻狋狔
对水体中分散的微细悬浮性粒子使水透明度降低的程度的一种度量。
[来源:GB/T20103—206,2.3.15]
内压检验犻狀狊犻犱犲狅狌狋狋犲狊狋
从中空纤维膜内腔通入气体的方式进行的检验。
[来源:GB/T36137—2018,3.10]
淤泥密度指数狊犻犾狋犱犲狀狊犻狋狔犻狀犱犲狓犛犇犐
污染指数犳狅狌犾犻狀犵犻狀犱犲狓犉犐
由堵塞0.45μm微孔滤膜的速率所计算得出的、表征水中细微悬浮固体物含量的指数。
[来源:GB/T20103—206,2.3.21]
4分类和命名
4.1分类
按照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形式,膜组件可分为自支撑膜组件和增强支撑膜组件。
4.2型号构成
膜组件型号由生产厂商代号、膜组件代号、有效膜面积、膜平均孔径、分离层膜材质代号和膜组件类型共六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可用连字符“—”连接,表述格式为:
2
犌犅/犜25279—202
□FP□□□□
库七七标准下载
膜组件类型
分离层膜材质代号
膜平均孔径(μm)
有效膜面积(m2)
模组件代号
生产厂商代号
4.3命名规则
4.3.1生产厂商代号
膜组件生产厂商代号以生产厂商自主确定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4.3.2膜组件代号
膜组件代号以大写英文字母FP表示。
4.3.3有效膜面积
膜组件有效膜面积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平方米(m2)。
4.3.4膜平均孔径
膜组件中的中空纤维膜的平均孔径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微米(μm)。
4.3.5分离层膜材质代号
膜组件分离层膜材质以膜材质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常用分离层膜材质及代号见表1。
表1常用分离层膜材质及代号
分离层膜材质
膜材质代号
聚偏氟乙烯
PVDF
聚氯乙烯
PVC
聚丙烯
PP
聚乙烯
PE
聚砜
PSF
聚醚砜
PES
聚四氟乙烯
PTFE
4.3.6膜组件类型
膜组件类型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膜组件类型及代号见表2。
3
犌犅/犜25279—202
表2膜组件类型及代号
膜组件类型
膜组件类型代号
自支撑膜组件
S
增强支撑膜组件
E
示例:
XXFP200.03PVDFS
表示XX厂家生产,有效膜面积为20m2,膜平均孔径为0.03μm,分离层膜材质为聚偏氟乙烯,膜组件类型为自支撑的膜组件。
5技术要求
5.1外观
膜组件外表面应光洁平整,无毛刺、划伤、污染、裂痕等缺陷,中空纤维膜应无折断、破损等明显缺陷。
5.2材料
5.2.1膜丝制作应选用耐化学性能好、无毒、耐腐蚀、抗氧化、耐污染的材料,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砜(PSF)、聚醚砜(PES)等。
5.2.2膜组件的集水管、集水槽等主要外购件应具有生产厂家或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
合格证、检定证书等质量证明材料。
5.2.3膜组件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时,与水接触的材料应符合GB/T17219中的规定。
5.3外形尺寸
5.3.1膜组件外形
膜组件外形示意图见图1。
4
库七七标准下载
犌犅/犜25279—202
库七七标准下载
标引符号说明:
犇——集水管外径(或边长);
犔1——集水管长度;犔2——集水管中心距。
5.3.2尺寸偏差
图1膜组件外形示意图
膜组件外形尺寸偏差要求见表3。
表3膜组件外形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标称值
尺寸偏差
犇×犔1×犔2
犇
犔1
犔2
40×534×1010
±0.5
±1.0
±5.0
40×534×1510
40×50×120
40×50×180
其他
5.4完整性
自支撑膜组件在有效跨膜压差0.05MPa下进行内压检验,应无连续可视气泡出现;增强支撑膜组件在有效跨膜压差0.02MPa下进行内压检验,应无连续可视气泡出现。
5.5水通量
应按照GB5749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要求的水为进膜液,水温稳定在(25.0±0.5)℃,膜组件在有效跨膜压差为0.02MPa的负压抽吸运行模式下,稳定运行10min后,自支撑膜水
5
犌犅/犜25279—202
通量应不低于40L/(m2·h),增强支撑膜水通量应不低于10L/(m2·h)。
5.6产水指标
根据应用领域需求,自支撑或增强支撑膜组件产水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a)膜组件产水为反渗透系统进水时,产水SDI应不小于5;
b)膜组件用于污水处理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时,产水浊度应不大于0.5NTU(浊度单位);
c)膜组件用于饮用水处理时,产水应符合GB5749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6试验方法
6.1外观
在照度不低于40lx的环境下目视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5.1的要求。
6.2外形尺寸
膜组件外形尺寸试验步骤如下。
a)犇的测量
将膜组件平放在检验台上,将待测集水管外径或边长的管平分为十等分,用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测量十等分点形成的五条外径或边长的长度,分别计算尺寸偏差,所有尺寸偏差应符合5.3.2的要求。
b)犔1和犔2的测量
将膜组件平放在检验台上,用卷尺(准确度1mm)测量集水管长度和集水管中心距长度,各选取不同位置测量5次,分别计算尺寸偏差,所有尺寸偏差应符合5.3.2的要求。
6.3完整性
6.3.1试验装置
膜组件完整性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2,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1.6级,且应在检定周期内。试验前应确保试验装置所需的压力表、阀门等附件配置齐全,且检验合格。膜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压力表的安装位置、水头位置,以确定有效跨膜压差,有效跨膜压差为泵压与有效水头压力之和。
6
库七七标准下载
犌犅/犜25279—202
库七七标准下载
标引序号说明:1——无油压缩空气;2——减压阀;3——进气阀;4——压力表;5——排气阀;6——封堵;
7——膜组件(水平放置);8——水槽。
6.3.2试验步骤及结果判定
图2膜组件完整性试验装置示意图
膜组件完整性试验步骤,具体如下:
a)将待验膜组件置于水槽中,并使水没过组件2cm以上。如膜组件是干态保存,则需将膜组件充分浸润4h;如膜组件是湿态保存可立即检验;
b)封住膜组件集水管的三个端口,按图2连接检验装置,将无油压缩空气管口与未封住的集水管
口连接,确保管路连接良好;
c)打开减压阀,然后缓慢打开进气阀,通入无油压缩空气,调节压力,使自支撑膜组件有效跨膜压差为0.05MPa,增强支撑膜组件有效跨膜压差为0.02MPa,保压60s~90s,观察膜丝、集水管各粘接处是否有连续可视气泡出现,若无连续可视气泡出现,则判定该膜组件完整性合格;若有连续可视气泡冒出,则判定该膜组件完整性不合格;
d)检验结束后,记录检验结果,关闭减压阀,打开排气阀排气,待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MPa后,关
闭进气阀,拆卸检验膜组件。
6.4水通量
6.4.1试验装置
膜组件水通量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3,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1.6级,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2.5级,且均应在检定周期内。试验前应确保试验装置所需的压力表、阀门等附件配置齐全,且检验合格。在检测过程中应排除组件接口与连接管路阻力损失对有效跨膜压差造成的影响。膜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压力表的安装位置、水头位置,以确定有效跨膜压差,有效跨膜压差为泵压与有效
7
犌犅/犜25279—202
水头压力之和。
库七七标准下载
标引序号说明:1——流量计;2——阀门;3——自吸泵;4——压力表;
5——膜组件(水平放置);
6——水槽。
6.4.2试验步骤
图3膜组件水通量试验装置示意图
膜组件水通量试验步骤如下:
a)确保待验膜组件完整性良好,采用满足GB5749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要求的水,运行清洗待验膜组件3h~4h;
b)将待验膜组件按图3所示连接,使水完全浸润膜组件且没过2cm以上,水温控制在(25±
0.5)℃;
c)缓慢调节阀门,使膜组件运行有效跨膜压差保持在0.02MPa;d)稳定运行10min后,读取装置产水流量计读数(犙),并记录;e)以上试验平行进行3组,取算术平均数。
6.4.3结果计算
膜组件水通量(犑),按式(1)计算:
犃
式中:
犑=犙
…………(1)
犑——水通量,单位为升每平方米小时[L/(m2·h)];犙——产水流量计读数,单位为升每小时(L/h);
犃——膜组件的有效膜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6.5产水指标
6.5.1试验装置
8试验装置同6.4.1。
犌犅/犜25279—202
6.5.2试验步骤
膜组件产水指标试验步骤如下:
a)采用GB5749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要求的水运行清洗完整性良好的待验膜组件3h~4h;
b)将待验膜组件按图3所示连接,以用户要求的水样为进膜液,在水温(25±0.5)℃,0.02MPa
有效跨膜压差下,稳定运行10min后,取膜组件产水样;
c)根据应用领域,膜组件产水为反渗透系统进水时,按DL/T58—2015规定的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测定仪测定SDI值;膜组件用于污水处理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时,按GB/T15893.1—2014规定的方法测定浊度;膜组件用于饮用水处理时,按GB/T5750.12规定的方法测定相应指标。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7.2.1出厂检验项目
膜组件应经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和方法按表4的规定执行。
表4出厂检验项目和方法
检验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
检验方法的章条号
检验方式
外观
5.1
6.1
全检
外形尺寸
5.3
6.2
全检
完整性
5.4
6.3
全检
7.2.2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表4要求,判定该产品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中如有不合格项,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7.3型式检验
7.3.1检验条件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产鉴定时;
b)结构、材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9
库七七标准下载
犌犅/犜25279—202
f)用户要求进行检验时。
7.3.2型式检验项目
膜组件的型式检验项目和方法按表5执行。
表5型式检验项目和方法
检验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
检验方法的章条号
检验方式
外观
5.1
6.1
全检
材料
5.2
—
全检
外形尺寸
5.3
6.2
全检
完整性
5.4
6.3
全检
水通量
5.5
6.4
抽检
产水指标a
5.6
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服装领底呢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日光灯节电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二维码识读设备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纯天然矿泉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课时导学案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一:第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学综合(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家居生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新疆职业大学《数字化义齿设计与加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超导材料介绍课件
- 2023年版劳动实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民法典合同编全面解读课件
- 一年级下学期家长会ppt
- 空调维修保养安全文明保障方案
- 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
- 5000t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回转窑工艺设计及及说明书
- 数控铣床进给系统结构设计说明书
- 智慧农业平台解决方案
- 《骑鹅旅行记》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 ●粘度对离心泵性能影响最新标准初析及粘液泵选型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