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安全管理考试大纲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约30%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约10%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 约20%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约10%生产安全事故管理 约20%安全目标管理 约10%(二)题型比例简答题 约60%论述题 约40%一、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考试内容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安全,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合分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
2、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系统安全理论,事故预防的原理和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安全生产目标体系。 考试要求1. 掌握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事故,系统安全,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安全,本质安全等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 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
3、面的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设备、物料、环境等的和谐,避免生产事故的产生。事故:是指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使系统或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意外事件。根据事故的后果不同,可将事故分为人身伤亡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未遂事故等。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为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
4、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重大危险源:凡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即为重大危险源。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接受危险伤害的状态。 本质安全: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失误-安全: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和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故障-安全:指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2.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状
5、。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P6-7)3. 熟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4.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5.熟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6.掌握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合分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7.熟悉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8.熟练掌握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9.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和安全生产目标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P25-26 P32-33 )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安全生
6、产监督监察考试内容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涵,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考试要求1. 掌握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厂纪厂规,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秩序和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不受损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全体员工的安全和公司财产的安全管理。 内涵: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这一管理体制还将随着我这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2.
7、 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3. 了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安全管理知识P107-108) 4. 熟悉安全生产(包括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 方式:事前的监督管理、事中的监督管理、事后的监督管理P109-110 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 (2)机构设置和安全教育培训。
8、(3)隐患治理。 (4)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事故的预测和防范,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5)职业危害。 (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7)行政许可的相关内容。 5. 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P110-1136.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与内容。P112-1137.熟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P113-1168.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P115-116三、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考试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概念,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设置及配备要求,安全
9、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考试要求1. 掌握安全规章制度的概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颁发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一般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等。2. 了解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3. 掌握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和建设的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64)4. 掌握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65-68)5. 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安全生产
10、责任制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部门一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生产。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落实。二是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作用。6.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1)符合法规 符合国家安全
11、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并适时修订; (2)协调一致性 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可操作性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4) 体制保障 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落实;(5) 监督检查 同时建立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7. 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其职责遵从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的规定(2)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在分管职范围内,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考核、检查分管部门安全生
12、产工作。8. 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的管理应从企业与施工现场两方面提出要求:一、企业(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明确,能够形成直至各个施工现场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有效地指导和监督直至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置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该机构的职能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其考核指标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绩效挂钩,不具体承担其它生产任务或完成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考核指标。具体管理要求为:(1)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
1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为专门机构,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配置清晰、责任明确。(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能够形成直至各个施工现场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有效地指导和监督直至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5)其他管理要求。9. 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主要侧重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网络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上、委派方式上以及使用管理上的评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及任用有具体要求。企业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上、委派方式上以及使用管理上等的管理要求为:(1)企业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企业应对本部和施工现场等所属
14、单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提出要求。(3)企业本部和施工现场等所属单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数量符合有关规定。(4)企业应对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委派管理要求。(5)企业应掌握委派到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名单。(6)企业应加强对委派到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7)其他管理要求。10.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第一、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二、自力更生和勤俭节约的原则 第三、轻重缓急和统筹安排的原则 第四、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11. 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预防职业病、
15、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等技术措施。大体可分为四类:(1)安全技术措施;(2)卫生技术措施;(3)辅助措施;(4)安全宣传教育措施12. 掌握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 (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 (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 (4)编制措施计划 (5)审批措施计划 (6)下达措施计划 (7)实施13.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P85-8614.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培训内容。 对象: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 内容:P87-8815.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16.熟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制定的法律
16、依据。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17. 掌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工作内容。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它技术措施的总称。18. 熟悉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19. 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及要求。 内容包括: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
17、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20. 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P92-93 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与数据分析法 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 (3)综合分析21. 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一)按防护性能分类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六类)头部防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面)护据类;防护服类;防护鞋类;放坠落类; (2)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未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二)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3)眼(面)部
18、防护用品 (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5)手部防护用品 (6)足部防护用品 (7)躯干防护用品 (8)护肤用品 (三)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 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耐寒用品。 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分类: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震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低温用品。22. 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时,应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相关要求,针对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性质,结合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以及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等因素,综合分析后选
19、用。 发放要求:P-98 23.了解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四、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考试内容职业病的概念和特点,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职业危害申报内容和程序,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内容,职业病报告内容。考试要求1. 掌握职业病的概念和特点。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 特点:(1)病因明确。职业病一般是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 (2)发病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发病与否及发病时间的早与迟往往取决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时间、数量。劳动强度大、作业场所环境恶劣是导致职业病发病的根本原因
20、。 (3)具有群体性发病的特征。在同一作业环境下,多是同时或先后出现一批相同的职业病患者,很少出现仅有个别人发病的情况。 (4)具有临床特征。同一种职业病在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程进展上往往具有特定的表现。 (5)职业病的范围日趋扩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职业病将被发现。 (6)已经被发现的职业病可以预防或减少。对已经发现的职业病的预防或减少的程序主要取决于国家和企业对预防或减少职业病的预防(治疗)措施的投入力量大小。2. 熟悉职业病目录清单的内容。职业病目录 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
21、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
22、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
23、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
24、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3. 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25、(1)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传染性因素。(2) 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的可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3) 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指气象条件不良、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4. 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产生的来源。(1)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 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5.了解影响职业病发生的因素。6.掌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和程序。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二)工作场所职业病
26、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程序如下: 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用人单位申报后,因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 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当向原申
27、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采集者退散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管理档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逐级汇总上报。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申报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对职业病危害项目实施监督管理。7.掌握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内容。(1)职业健康检查 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就业后定期检查(2)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本人职业健康档案;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档案的复印件。(3)健康监护资料分析 对健康档案的分析可作为提高安全卫生工作的信息来源。8.了解职业病报告内容。五、生产安全事故管理考试内容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规
28、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分析,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 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考试要求1. 掌握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2. 熟练掌握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和事故的分类。 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
29、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
30、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按伤害分为三类:轻伤、重伤、死亡按是否由事故的原因引起事故分类:一次事故、二次事故3. 熟悉事故快速报告的范围、时限、内容、方式。4.了解事故调查的目的。5.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原则:(1)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这是调查事故最基本的原则。 (2)调查事故应事实就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3)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原则,及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程序:国家有关法规关于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步骤)
31、可总结如下: (1)事故的通报; (2)事故调查小组的成立; (3)事故现场处理; (4)事故有关物证收集; (5)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6)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 (8)事故图(表)的绘制; (9)事故原因的分析; (10)事故调查报告编写; (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6. 熟悉国家对事故调查组组成的有关规定。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一)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32、。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基本条件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所谓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事故调查组成员与事故发生单位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与事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有关责任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事故调查组组成时,发现被推荐为事故调查组成员的人选与所调查的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将该成员予以调整;事故调查组组成时,有关部门、单位中与所调查的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应当主动回避,不应参加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组组成后,有关部门、单位发现其成员与所调查的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33、,事故调查组应当将该成员予以更换或者停止其事故调查工作。(三)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产生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事故调查组应当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和事故等级,设事故调查组副组长13人,副组长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有关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副组长在事故调查组成员中产生,协助组长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对一般等级的事故可只设组长一名,不再设置副组长。(四)事故调查组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必须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2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履行事故调查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代表其所属部门、单位进行事故调查工作;3事故调查组成
34、员都要接受事故调查组的领导;4事故调查组聘请的参与事故调查的专家,也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7.熟悉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要求、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二)确定生产安全事故的性质和责任者; (三)提出对生产安全事故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 (四)向派出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书,若调查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具体注明。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时间不计入上述调查期限。8. 掌握事故调查常用技术和工作方法。见安管P217-2349.熟练掌握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见安管21110. 了解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11.熟悉事故责任认定和事故处理的依据。12.掌握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13.熟练掌握事故防范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前台服务总结
- 酷咖食品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10月石家庄房地产市场调研总结报告
- 2025-2030全球环锭细纱机单锭检测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有机天然肥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风冷单螺杆式冷水机组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航空航天设备零部件用超声波清洗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网红孵化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池护照(DDP)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冷加工喷丸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
-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 含解析
- 宁夏“8·19”较大爆燃事故调查报告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初三科目综合模拟卷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劳动合同薪酬与绩效约定书
- 消除医疗歧视管理制度
- 足疗店营销策划方案
- 学校安全一岗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