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_第1页
全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_第2页
全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_第3页
全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_第4页
全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陈述的规范性要求1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3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结果的行为条件4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一般行为主体可省略。提问句式:如何指导小/中/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万能模板知识与能力目标:1 .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认识等10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等 15个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讨论、比较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

2、事物 /按照顺序描写 人物或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的特点,丰富对的感受,激发对的热爱,培养对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性质知识群中的关键知识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主客观性相对客观相对主观共性个性有共性不一定适用于全体教学任务任务性强策略性强教学策略常规教学方法常规与特殊相结合重难点通常所在之处1 .题意2 .内容中心3 .结构4 .表现手法5 .精警深奥的语段6 .富于表现力的词、句7 .某些技能。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

3、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 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 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 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地滑 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石塔。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

4、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塔,两岸栽 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有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 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颐和园到处有着美丽的 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请认真燃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和学情 特点,为本课设定教学目标及难重点。教学目标:1 .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 .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

5、点写的方法并能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3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学习作者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在语言中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绚丽,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理解文意体会中心 明确写法布作业 谭堂陈勾授课思路一、导入设计的原则:“实”(讲求实效),“精”(简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二、导入的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温故导入问题导入活动导入情景导入悬念导入练习导入经验导入笑话导入实验导入谜语、歇后语导入歌曲导入观念冲突导入故事导入板书导入事例导入板画导入三、设计理由

6、:“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个句子中“滑”字用得很巧妙,请细细品味,设计这个词语的微型教学。导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代诗人贾岛是非常讲究练字的,一句好的诗句需要反复琢磨才能体现诗歌的韵味。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仔细琢磨品味的。从颐和园这篇课文中我们就能体会到汉语的魅力所在。初读:(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7、“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2)指名读、齐读这一句。(3)教师示范读。品读:(1)小组讨论:这一句为什么写的妙?同学自由讨论,请学生代表回答。(2)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和( ),写出了昆明湖()和( )特点。“几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 ),因为()。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3)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应用:( 1)作者用一个“滑”巧妙地衬托出了湖面的平静,可谓匠心独运。请同学仿造课文中的这种写法,试着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 2)抽出优秀的写作,并

8、与同学们分享。学生互评。自然之道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进入大海的。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一百五十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那天我们上岛时,已经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起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9、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人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 “不能见死不救” 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乌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然而, 接着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

10、结对而出,很快引来许多肉食鸟,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跑,算是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的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教学目标:1. 认识“媚”等 7 个生字,会写“孵”、“颓”等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等 19 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 通过阅读与讨论,认识

11、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4. 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同伴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感情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自然之道的启示。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法、讲授法、情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揭题导入板书课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猜测后教师说句子,学生仿造,如:要下雨了,蚂蚁搬家,这是自然之道。春天来了,小草发芽,这也是自然之道。究竟什么叫“自然之道”呢?学生猜测后教师点题:“道”指规律。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二)初读故

12、事,感知道理1.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或者请教同学、老师。2. 检查词语,想象画面。教师抽读检查,提问: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 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换位思考,感悟道理1. 学习 3 4 段,指导讨论。思考:( 1)幼龟出来做什么?遇到了什么事情?重点分析“探、欲前又止、踌躇不前”得知:幼龟很警惕。(2)游人和向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体会“紧张、焦急”与“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的鲜明对比。2. 学习 5 8 段,小组自学,教师指导。讨论:( 1)向导为什么说违背了“自然之道”,又为什么不情愿救

13、小海龟呢?(2)违背了这个“自然之道”将有什么后果呢?(出示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你看到的情景。(3)他们是怎么救幼龟的?快速读第7 段,把他们救幼龟的动作找出来。体会幼龟的可怜,作者对幼龟的同情。(4)思考第8 段,想象:我和同伴们在想什么?向导又在想什么?引导体会复杂的心情。(四)总结拓展,再悟道理1. 试着用文中的词语串联复述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形象。2. 分享:生活中,你们是否见到或听到违背“自然之道”的事?这些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师生互评,总结出: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自然规律。因为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

14、然共存。(五)布置作业,内化道理1. 给家人讲讲自然之道的故事。2. 写一份遵循自然之道,保护自然环境的倡议书。布置作业作业性质:巩固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注意:不要布置重复、机械的作业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等等。课外作业:( 1)课后将每个生字写3 遍并各组两个词。(2)小练笔:学习作者描写风景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3)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如果

15、能够上网,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德国。简要评析以上课外作业。正确答案优点:( 1 )体现课内课外结合,迁移运用,及时巩固的精神,如,小练笔;(2)体现广泛阅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如第(3)题;(3)课外作业切合实际,为学生考虑。不足:第( 1 )题有机械重复、“一刀切”之嫌,可以改进。(意对即可)作业的布置,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其容量和难易程度等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1. 针对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2. 系统性原则作业的形式要新颖灵活、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手写作业外,应适当地运用口头练习(复述、讲故事等)、表演练习(小品

16、、话剧等)、实际操作(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等)等多种作业形式;3. 灵活性原则4. 趣味性原则5. 层次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6. 开放性原则新的课程环境要求大部分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课外作业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1. 变规范、统一的作业为自主的、个性化的作业。2. 变封闭的作业为开放的作业。3. 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完成的作业。由此可以看出,作业(1 )呆板机械,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而(2)(3)则体现了开放性、层次性、灵活性等原则。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

17、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数的认识万能模板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能根据具体的实物和图形正确理解,正确读写,能对进行比较/区分。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活动/ 自主探究,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意识,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得到培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提高。数的运算万能模板: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理解(已学知识)基础上,初步掌握(新知识)方法和算理。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观察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得到提升/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运

18、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倾听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在对知识的举一反三中形成数学研究的迁移意识。图形与几何万能模板: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掌握等概念,并能运用方法进行计算和测量。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对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其动手操 作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在操作中体会的数学思想。( eg:以直代曲)3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人类的探索精神。“ 9”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设计在探究中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

19、程,用画一画、算一算等表示口诀的意义;经历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活动,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初步感受函数思想,并利用规律记忆口诀;在多样化的练习中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圆的周长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的周长,并能运用“绕线法”“滚动法”进行测量;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函数关系,了解圆周率与周长、直径的关系,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借助具体操作活动,初步体会以直代曲的转化思想。在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过程中,发展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反思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人类的 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一、数的认识重点:掌握数的写法、读法难点:理解数的含义二、数的

20、运算重点:掌握数的运算法则难点:运算的特点以及运算规律的应用三、图形与几何重点:图形的认识难点:图形中边、角的关系、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算法原理;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运用该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导入一、数与代数1. 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2. 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3. 游戏形式导入二、数的运算1.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2. 生活实例引入3. 通过温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三、图形与几何1. 图形展示2. 动手操作3. 设置情景4. 7”的乘法口诀3 位教师有3 种引入情境:教师甲:

21、呈现一个星期有7 天的信息和相应的表格,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类似几个星期有多少天的问题引入“7 的乘法口诀”。教师乙:听儿歌,激趣导入我爱快乐数字七。七个可爱小矮人,七色花儿真美丽,七色彩虹挂天空,七种色彩让人迷。还有七个小音符,哆来咪发梭拉西哆。提出问题:儿歌有多少个字,由此引入“7 的乘法口诀”。教师丙:在“7 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中,先放了一段录音,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然后再出现美丽的大海,远处慢慢驶来一只小船,教师问学生海上有什么?(小船)之后,教师又问学生这只小船是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七巧板)有几块?(7 块)为了引出一艘小船由一套七巧板拼成,提出类似拼几

22、个小船需要多少块七巧板的问题,由此引出“7 的乘法口诀”。 上面的三个情境中,你更喜欢哪个情境,结合其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1)在这三个情境中我最喜欢乙的设计,儿歌童谣的朗朗上口让孩子很快乐的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在低年级的教学甚至是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自编些口诀让孩子学习,孩子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和愉快。乙教师的 “ 7” 乘法口诀儿歌连我这个成年人读起来都特别的快乐,更何况是孩子了。这就像是谚语,虽短但有它独特的含义且容易记忆。(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

23、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学习内容,让数学课“活”起来,这样做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激发学习需求。第二、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第三、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第四、促进情感与态度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不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新授一、数与代数1. 通过多媒体呈现所需要学习的数的图片或者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