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企业(新)_第1页
第三章++企业(新)_第2页
第三章++企业(新)_第3页
第三章++企业(新)_第4页
第三章++企业(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第三章 产业主体:企业产业主体:企业n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要求学生掌握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理论,掌握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原理,理解以日本为主要代表的东方的企业理论及东方企业的特点,了解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及产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n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现代企业理论及各个流派主要观点;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原理。n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结合有关案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一)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开始对企业进行研究。 它把企业和消

2、费者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准则是在收入和价格的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企业则是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消费者被理解为效用函数,企业则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就是描述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函数式。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分析的两个前提条件: 1.“经济人”假定; 2企业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庞大的公司。 o 因此,企业对投

3、入和产出水平的选择都是为了使利润最大化。o 假定企业处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企业可以按照既定的价格购买各种投入要素,它也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在目标产出给定的条件下,可以求解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化,得出结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边际收益就等于市场价格。 o 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产业中的企业规模和数量是与规模报酬程度相关的。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均衡和厂商的最优规模(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均衡和厂商的最优规模的确定的确定 、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定、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定 o 这里的短期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厂商和行业内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

4、)是固定不变的,厂商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生产规模。 o 可以推导出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模。、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定、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定 o 这里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 o 可以证明:在行业长期均衡状态下,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位于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而且必然位于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结论:结论: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并不是把企业看作时一种组织,而是一种生产函数。(三)

5、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价(三)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价 、优点:、优点: n 该理论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的意义上强调规模收益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无疑是正确的。 n 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体行动方面、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果方面,一直是十分有用的。、缺点:、缺点: n 它完全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企业被看作完全有效的“黑匣子”。 n 这个理论丝毫没有涉及企业的内部组织。 n 这个理论并未令人满意地确定企业的边界。二、现代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只是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而现代企业理论的特点则是侧重从制度角度来研究企业问题。 科斯的

6、企业的性质论文发表,由此标志着现代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始企业理论的开始。 科斯用交易费用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企业之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会替代市场,是因为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这部分主要介绍科斯的企业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威廉姆森的企业理论、张五常的企业理论、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和巴泽尔的企业理论。 (一)(一)科斯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企业理论 o 科斯把交易费用的概念引入了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讨论了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边界一些重要的有关企业的基本问题。 n 1.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为什么存在 n奈特(Knight)试图

7、从不确定性去解释这一问题。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出现了一个特殊阶层,即企业家阶层,他们向他人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动。 n科斯的论证,恰恰正好是从反对他老师的观点的地方开始。 “如果没有不确定性,企业的出现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 n科斯还考察了其他一些企业存在的解释, 科斯“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

8、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概念来予以解释。其思想被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n 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n 企业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市场运行的结构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o 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存在的原因: A. 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成本的。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成本的。 n 发现相对价格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的; n 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是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9、 B、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也存在着成本,、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也存在着成本,但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企业替代市场能够降低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 由企业来组织合作生产,以一个契约代替同与他合作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签订的一系列契约,降低交易费用。 n 企业替代市场是以长期契约代替一系列的短期契约。 n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获得一定报酬而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使企业家有可能指挥其雇佣的生产要素在最有价值的用途上运作,从而提高效率,减少生产成本。o 由此可见,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企业组织费用即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企业的产生取代了市场上价格机

10、制对生产要素的调节,而代之以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也就是说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n 2.企业的规模决定企业的规模决定 n奈特认为,由于垄断收益的激励,企业的规模有无限扩大的倾向,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存在着一些使企业效率下降的力量,前者会被后者抵消,所以企业规模没有无限扩大。 o 科斯指出,企业组织也是有成本的,体现在: o A.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企业家才能的收益可能会减少。 o B.当企业内的交易增加时,可能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 o C.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 o D.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某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会上升。o 当一个企业扩张到如此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当一个

11、企业扩张到如此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静态均衡就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的界限也就确定了。企业与市场的界限也就确定了。 o 当然,如果出现了技术进步或组织创新,原先的静态均衡就可能被打破,企业规模继续趋于扩张,反之,企业规模收缩。因此,也就可以说明动态因素的效应和动态均衡的实现,从而说明企业边界的扩张与收缩。 (二)(二)威廉姆森威廉姆森的企业理论的企业理论 威廉姆森(1932.9.27 ) “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自199

12、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由于 “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威廉姆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 成为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1970),市场与等级制(1975),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治理机制(1996)等。 o 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用资产专用性解释企业的形成以及企业的规模。 n 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n威廉姆森在他的两部专著市场与等级结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中全面

13、系统地论述了交易费用,分析了交易费用产生和增大的原因,从而也说明了企业存在的根源。 n他企业出现原因的解释根本上是与科斯一致的,即降低交易费用。n威廉姆森认为,导致交易费用高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 n人的有限理性 n机会主义的存在 n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n竞争对手数目小 n 资产专用性 o 物质资产专用性。 o 地理区位专用性。 o 特殊人力资产的专用性。 o 造成交易费用高昂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o 企业是以权威组织生产,企业的出现,使得决策具有连续性,减少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 企业的出现,使垄断一方和非垄断一方的交易内部化; o 企业的出现,使持有专用性资产一方和对

14、方的交易内部化,从而避免被“敲竹杠”。 n 、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 威廉姆森是用资产专用性解释纵向一体化现象的。 n 纵向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仍是节约交易费用,纵向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资产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越强,越容易使产品交易量偏离使双方总剩余最大的数量,并且交易费用过高。 n 威廉姆森的纵向一体化解释实际上也是探讨企业的规模决定。资产专用性是决定企业规模边资产专用性是决定企业规模边界的重要变量界的重要变量。n 当交易涉及的资产专用性较低时,采取市场方式控制成本会大低于企业的治理成本。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市场交易费用上升,企业的应变优势逐步显现,企业的有效边界就会进

15、一步扩大;当资产专用性达到某一点时,就构成了交易在市场和企业之间分配的分界线。 n 需要指出的是,纵向一体化虽然消除了市场交易中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却会增加企业内部所特有的机会主义行为。o张五常在1983年发表了企业的合约性质一文。 o 他将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发展为更为基础的合约理论,而把企业是什么的问题消解了,得出并不知道企业是什么,以及企业是什么并不重要的结论。 n张五常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n进一步分析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 n企业是什么 n对企业规模的认识(三)(三)张五常张五常的企业理论的企业理论 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

16、杉矶分校经济学系。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自1980年代起在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中港两地引发回响。、进一步分析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进一步分析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 n 张五常认为,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还应该包括信息成本、度量成本、谈判成本。 n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指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的商品的每一个零部件的信息的成本。 n度量成本度量成本是指直接度量商品中投入所有者的交易活动的成本。 n谈判成本谈判成本是指在达成价格协议时,区分各种投入所有者的贡献的成本。、企业是什么、企业是什么 n 企业的出现并不是非市场方式取代市场方式,企业本质上实际是用要素交易的契约代替产品交易的契约

17、。 n 张五常以件工合约形式为例,说明了“企业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交易费用下组织经济活动的各种不同方式。”n 张五常认为经济学家应当放弃企业作为他们的分析工具,而把注意力放在合同上。、对企业规模的认识、对企业规模的认识 n 张五常以苹果园种植主与养蜂人之间的合约安排为例,提出企业的规模是不确定的,企业的规模取决于所选择企业的规模取决于所选择的合约形式的合约形式。因此,说企业的规模是没有意义的。 n 张五常认为,科斯所说的企业规模的决定条件实际上决定的并不是企业的规模,而是决定合约替代的程度。 n 张五常认为,按照科斯关于企业规模决定的看法,还必须在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前提下

18、才能界定企业的规模:一是企业家直接向消费者出售产品,二是企业家只与投入所有者签订工资或租借合约,三是企业家之间不存在任何合约关系。假设满足以上条件,则企业就可以识别了,企业的规模也就确定了。但现实世界远远比这复杂,由于想要节约交易费用,企业家之间是有合约关系的。因此,企业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四)(四)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的团队生产团队生产理论理论o 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茨(Demsetz)在1972年发表了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运用科斯首创的交易费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内部结构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o 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监督成本、偷懒和剩余索取权等概念和理论

19、,建立了与科斯不同的研究企业理论的另一思路。 、企业的团队生产性质、企业的团队生产性质 n 对于企业理论也可以遵循另一条思路来研究,即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通过企业的组织费用或监督成本企业的组织费用或监督成本来进行, n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不再从市场运行成本中解释企业的性质,而是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中加以印证。n 他们认为科斯把企业内部关系看作是一种具有权威特征的命令关系是不恰当的,他们认为,企业并没有比普通市场更为优越的命令、强制和纪律约束等权利,企业本质上仍是一种契约企业本质上仍是一种契约。 企业的实质是一种“团队生产”的方式。 n 企业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单个私产所有者为了更好

20、地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采用专业化原理进行合作生产,从而使得合作生产的总产品大于他们分别进行生产所得出的产出之和,这样一来每个参与合作生产的人的报酬也比各自生产时要高。 o 所谓团队生产必须包含这样三个要素三个要素: o 第一,生产必须要由多种资源的投入; o 第二,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并非都归某一个人所有,而是多个所有者; o 第三,一个产品是由若干个集体成员合作生产出来的,并且产品不是每一个参与合作者各自分产出的之和,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率。、监督与剩余索取权、监督与剩余索取权 n 由于团队生产的产品是其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而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不可能完全分解

21、与观测,这也就不能完全按照个人工作绩效支付报酬。这样,在进行团队生产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监督成本。当把监督成本也作为企业生产的一个因素的时候,就扩展了对科斯关于企业存在理由的解释。 n 只有在团队生产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大于团队生只有在团队生产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大于团队生产的监督成本,产的监督成本,这时,团队生产的形式才会被人们采用。o 从团队生产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组织,把问题的重点转到了如何对企业成员进行激励和约束,提高监督效率,减少监督成本方面。 企业要素投入的所有者与监督者之间得到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那么如何来提高监督者的积极性就是一个大问题。 提高监督者的积极性也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即激励与

22、约束。通常,人们会以某种合约的方式来规定监督者的权利和责任,并让监督者具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和资源管理权,使这两者权利能够很好地匹配与挂钩。 n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对现代企业理论的贡献: n 第一,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是使生产效率提高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团队生产的特征论证了企业组织存在的理由。 n 第二,他们提出了如何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减少监督成本的问题。 n 第三,他们提出了必须处理好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匹配问题。(五)(五)巴泽尔巴泽尔的企业理论的企业理论 o 巴泽尔也是属于产权学派的经济学家,他不是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存在的理由。巴泽尔认为,企业实际上是一种合同。 、

23、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批评、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批评 、对无成本信息的隐含假定的批评、对无成本信息的隐含假定的批评 o 在最佳产量决定推导的背后隐含着无成本信息的假定,不符合实际。 o 传统企业模型中,对投入的单位没有具体说明,为使小时能用于生产函数分析,事实上做出了实际小时与效率单位之间成比例的假定,也是不恰当的。n 巴泽尔认为,对企业的分析来说,探讨无成本交易是没有用的。在交易无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和市场都能顺利地起作用,企业的地位就是无足轻重的了。 对每种企业只执行一种功能的隐含假定的批评 o 大多数企业进行多种运作,一家企业进行的运作并不总是与另一家企业的运作相同。、延留义务交易问

24、题、延留义务交易问题 o延留义务的交易延留义务的交易是指非货物出门概不退换的交易。由于货物出门概不退换的交易费用很高,所以利用范围很窄。大多数交易特别是一些高价值的交易,在销售完成之后,卖方要提供某种担保,其责任仍然继续。 o 是否存在延留义务问题并不是企业交易与市场交易之间是否存在延留义务问题并不是企业交易与市场交易之间的区别的区别,延留义务交易并不唯一地依赖组织,但组织的确是保障其实施的有效机制。 o 企业内部是适合于进行有延留义务的交易的。企业对享有延留义务的一方是组织保障,对负有延留义务的一方是一种约束。o 在巴泽尔看来,企业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强制、指挥和服从,而是适合于一系列有延留义

25、务的交易。 o 巴泽尔从兑现延留义务这个特定的产权交易角度,揭示了企业内交易代替市场交易的有利之处,进一步支持并发展了张五常的观点。 、企业的规模决定、企业的规模决定 巴泽尔指出,股份制企业的规模将扩大到这样的程度,即股权资本扩大股权资本扩大1个单位所产生的成本将带来企业内其个单位所产生的成本将带来企业内其他被利用要素的同等价值的提高。他被利用要素的同等价值的提高。“担保作用决定着股权资本的最佳水平” o 巴泽尔的企业理论的中心思想:巴泽尔的企业理论的中心思想: 出于交易的复杂性以及度量和监督其属性的成本很高,所以并非全部属性都有定价。未定价的属性往往被过度利用并且供应不足。利用未定价的属性就

26、等同于置这些属性于公共领域内。为减少有关损失,交易者将同意对白己加以约束,而实行约束就需要组织。订约者必须对分配其相互作用结果的方式达成协议。当这种结果是可变的时候,订约者将在他们中间分配这种变化性。作为组织基础的中心原则是,一个交易者影响平均结果的意愿越大,该交易者对于剩余的索取权也就越大。 三、委托代理理论三、委托代理理论 o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主要研究契约问题契约问题,即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励代理人。 o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

27、ent Theory)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一)理论的建立基础(一)理论的建立基础o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

28、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研究此类问题的,我们称为隐藏行为模型;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隐藏的知识,研究此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隐藏知识模型(二)理论的主要观点(二)理论的主要观点o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

29、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三)基本模型(三)基本模型 主要有三种:o1、由威尔逊(Wilson,1969),斯宾塞,泽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1971)和罗斯(Ross,1973)最初使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Statespace formulation)。其主要的优点是每种技术关系都很自然地表现出来。但是,此

30、方法让我们无法得到经济上有信息的解(informative solution)o2、由莫里斯(Mirrlees,1974,1976)最初使用,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进一步发展的“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Parameterized distribution formulation),这种方法可以说已成为标准化方法。o3、“一般分布方法”(general distribution formulation),这种方法最抽象,它虽然对代理人的行动及发生的成本没有很清晰的解释,但是,它让我们得到非常简练的一般化模型。 (四)假设前提(四)假设前提o委托代理理论遵循的是以“经济人经济人

31、”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学研究范式n并以下面两个基本假设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 n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 o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 n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n当利益相互冲突而信息对称时,委托人与代理人就能找到最优策略(契约),解决代理问题; n当利益没有冲突,即使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也不存在; n当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相互冲突且信息不对称时,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随之而生,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即产生代理问题。(三)分析逻辑与基本结论(三)分析逻辑与基本结论o 委托代理理论虽然扩展出了不同的代理理论,但这些理论都遵循相同的

32、基本分析逻辑基本分析逻辑,这就是: 委托人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将其所拥有(控制)资源的某些决策权授予代理人,并要求代理人提供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服务或行为。代理人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在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在行使委托人授予的资源决策权时可能会受到诱惑,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委托人利益之上,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即产生代理问题。o 下面以委托人代理人理论为重点介绍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逻辑。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有一个较为严格的数学模型,以此来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模型和监督约束机制。Mirdess用“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法”和著名的“一阶化”方法建立了标准的委托人代理人模型。标准的

33、委托人代理人模型抓住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一基本前提。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分别是 和n委托人在最优化其期望效用函数时,必须面对来自代理人的两个约束。 n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代理人在接受该委托事务时期待的效用至少不低于其从事其他任何事务的效用; o 第二个约束是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即委托人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要求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必须也使代理人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o 简而言之,基本模型的框架就是在“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两个条件下考虑委托人如何选择激励计划,让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n 这一模型有两个基本的结论:这一模型有两个基本的结论: n 1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

34、与约束及激励相容条件下而使委托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机制或契约中,代理人必须承担部分风险; n 2如果代理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可通过使代理人承受完全风险的方法达到最优激励的结果。 (四)委托代理理论的评析(四)委托代理理论的评析 优点:优点: n 1.委托代理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丰富了现代企业经济理论,特别是对企业组织制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n 2.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现代经济的各种组织之中,我们必须重视组织中的激励问题,重视组织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n 3.委托代理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和风险的观点。缺点:缺点: n 1.委托代理理论强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性,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现代企业中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他们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冲突的。 n 2.委托代理理论仅仅用“经济人”的假设来分析代理人的行为而忽视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作用,是不全面的。 n 3.在委托人代理人理论中,其标准模型的一个先验假设认为委托人是风险中性者,而代理人是风险厌恶者。即委托人设计合同,而代理人只有选择合同的权利。此外,在标准模型的技术处理上,也存在问题。由于模型采用了一阶化方法,无法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