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新)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目录第一部分研究概况第一部分研究概况一、研究背景 02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03(一)研究的主要目标(二)研究的重点内容(三)对关键词的理解与认识三、研究的依据 04四、研究价值 05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05第二部分研究过程与实践结果第二部分研究过程与实践结果一、研究过程-05(一)深入学习课程理论,提升课程意识(二)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培育特色课程(三)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创设共享环境二、实践结果-12(一)形成了建设特色课程的三大策略(二)发掘了一批特色课程的典型案例(三)发表了特色课程建设的专题文章第三部分讨论与思考第三

2、部分讨论与思考一、建立共享机制,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长效作用 15二、发挥教师个性特长,培育优质特色课程资源 16三、制定特色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区域层面提升课程领导力 17附件:附件:附件 1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管理办法附件 2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的申报条件附件 3 黄浦区 2009 年度中小学特色课程申报表附件 4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的典型案例之科目设计汇总附件 5黄浦教育2010 年第 5 期发表的文章2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第一部分研究概况第一部分研究概况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2009 年 6 月,由黄浦区中小学(幼儿园

3、)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区课改办)牵头组建课题组,围绕特色课程建设展开基础研究工作,从“培育与共享”特色课程出发,开始探索具有黄浦区域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策略与模式,为实现学生的快乐成长和个性特长发展创设课程实施环境与氛围。2009 年 8 月,我们结合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学理念,以区域办学目标为指导,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于 2010 年 3 月举行了阶段性总结与分析工作,进一步理清研究目标和内容,进一步梳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特色课程的共享机制建设与研究。组织区中小学特色课程申报工作,来自 19 所学校的 70 门课程参与了申报,经审核选出 23 个特色

4、科目,作为第一批参与区共享特色课程建设的科目,组织教师进行特色课程的再开发。2009 年 12 月,我们在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工作的核心思想,深入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从区、校层面创造条件,不断丰富学校课程方案,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程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参与了 2010 年区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结果被评定为区级重点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就在同期,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并开展了 9 个子项目内容的行动研究,“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是其内容之一。

5、而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解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与市里项目上下呼应,为此,我们又于 2010 年 5 月申报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自选项目的子项目,获批立项研究。二、研究目标和内容二、研究目标和内容3(一)研究的主要目标(一)研究的主要目标1. 整体提升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水平,培育与发掘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资源,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而受用多样的优质特色课程资源。2. 初步形成特色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估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黄浦区中小学“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网上共享平台”。3. 进行“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共享”的区域建制工作,从组织管

6、理机构、校际联合实践、特色课程优化、共享环境营造、人力资源引入、实践成效评价等多方面形成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性经验。(二)研究的重点内容(二)研究的重点内容1. 对全区中小学实施的校本课程进行基础调研;研究特色课程申报标准;结合特色课程申报过程,分析校本课程在其开发、建设与实施中形成的经验。2对特色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与研究。3在部分学校、教师之间进行试点试验,探索建设与使用“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人员分工、联合实践、保障管理等内容。4研究使用“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网上共享平台”的学习评价与课程评价,初步形成全区中小学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更多的、更

7、好的选择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发挥区域性课程资源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并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有效保障机制。(三)对关键词的理解与认识(三)对关键词的理解与认识关键词:特色课程关键词:特色课程关于关于“课程课程”的解释有很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理解为: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和学校引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它把学生在学校范围内所形成的文明素养、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改善等等都包括在课程之中,把“生活即课程”“学科即学科”“教材即课程”“课堂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等观念引向了无限和扩大。狭义理解为:学科和教材即课程。关于特色课程关于特色课程,我们在文献研究中,未发现国内学者对“特色课程

8、”概念的界定。后经课题组成员的多次讨论,初步认为,特色课程应该是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本校学生开发的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为了实施这个教学内容而制定的教学计划。“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应该是两个互相关联但又4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特色课程不一定是校本课程,可能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对一般普通课程的深加工,而真正体现了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发挥的校本课程一定是特色课程。本项研究中所涉及的特色课程本项研究中所涉及的特色课程,主要指由学校自主开发与建设的课程,经历了课程试验阶段,证明其具有教育实践价值,能够为众多学生所喜爱的校本课程。三三、研究的依据本项研究主要的理论依据研究

9、的依据本项研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对事物的学习与认识是基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特长素养在适当的课程环境中可以得到激发和张扬。当前本课题所研究的特色课程,实属于中小学自主拓展型课程内容,为此,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简称纲要)和沪教基 2008 第 36 号文件关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若干意见(试行)也是本项研究的重要依据。文件指出:拓展型课程旨在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不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

10、形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学校的自主拓展型课程建设应重视并加强课程的整体设计,编写课程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活动(科目)目标、内容框架(包括内容)、教学与评价要求,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这些要求将作为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本项研究的实践依据本项研究的实践依据是全区的课程改革实践,全区 40 多所中小学均不同程度的展开课程建设,如中华路第三小学利用“在地文化”开发百草园课程、储能中学利用社区资源开发上博印象、大同中学进行课程统整开发网络文明 、民办立达中学开发校本微型课程等。因为校内课程资源的相对不足,一些学还校利用校外资

11、源,与大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手开发建设校本课程。虽然,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途径较多,校本课程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但还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需求,还没有实现学校之间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还没有实现学生不受时间限制,自由选择优质课程资源这样区域内如何开发与利用优质课程资源问题,自然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和课改工作的方向。四、研究价值四、研究价值5特点之一特点之一: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发展,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获得特色课程的自主选择权。课程建设也是教师发展的载体,通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过程,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特点之二特点之二:本课题以建设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为

12、重点,综合开发和利用本区特色课程资源,在实践研究中创新,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和多样发展。五、研究方法与步骤五、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12009 年 5 月2009 年 9 月,准备阶段,主要工作:(1)制订研究方案;(2)成立研究小组:(3)组织特色课程的申报与认定工作,筛选出可以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2、2009 年 9 月2010 年 6 月,实践阶段,主要工作:按照课题计划分工协作,在试验基地和教师中展开特色课程及其共享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特色课程的科目建设与实施的考察维度;建设“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研究其使用办

13、法。3、2010 年 6 月2010 年 9 月,阶段总结,主要工作:(1)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收集和整理研究实践案例;(2)撰写阶段总结成果。第二部分研究过程与实践结果第二部分研究过程与实践结果一、研究过程一、研究过程(一)深入学习课程理论,提升课程意识(一)深入学习课程理论,提升课程意识1.1. 课题组自身的学习与建设课题组自身的学习与建设我们认为研究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深入学习,加深对课程理论的认知,并以此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是保障研究质量的前提。为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组自身的学习与建设放在首位,课题组通过集中与分散、头脑风暴与网上互动、共同交流与个别对话等形式,研读教育想

14、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学校课程计划的研究与编制、课程改革与能力为本的方法:全球视角、课程论等 10 余册图书,浏览网上相关文章 50 余篇,充分认识特色课程建设的丰富内涵。6经过学习与研究过程,课题组成员之间对特色课程及其建设有了以下几点认识,第一,特色课程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形式,它植根于校本课程,对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学校的多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文化对特色课程的培育具有引领作用,同时,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对学校文化又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教师是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重要元素,关系到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激发一线教师主动参与特色课程建设的热情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也组织教师专题教研与网上论

15、坛等活动。第三,特色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多样性的途径之一,课程的多样化是提高课程选择性的基础,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既能为不同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机会,也能体现学校办学的多样化发展。2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特色课程教师的学习与成长作为研究内容之一,着重抓了特色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使已经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课程能力,并使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特色课程开发的队伍之中。我们与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研联合,组织拓展型课程教师的专题学习活动,展开“建学生喜欢的课程”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如 2010 年 3 月 1 日,是一个学期开学第一天,全区中

16、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师与时任上海市拓展型教学评比的黄兰宁、姚军两位老师,交流分享 2009 年度上海市拓展型课程建设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优秀案例与成功经验。经过多次学习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第一,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 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将“在地文化”融入拓展型课程建设之中,可在课程实施中巧妙构思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选择、有体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要发挥专业特长,考虑学生的喜好,进行合理选材、巧妙构思与创意第二,“兴趣是学习之母”,拓展型课程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打开一扇可以看到美好风景的窗户,让学生自己到窗前慢慢欣赏美好风景。这其中课程“目标的准确性、资源的丰富性、内容

17、的适切性、实施的探索性”构成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基本要素,“课程的吸引力、教师的魅力、设计的实力、开放的魄力”则成为观测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的观测点。第三,让学生“喜欢”是特色课程生存之根本,如若让学生喜欢,教师自己7要由衷地喜欢,只有教师喜欢,才能不断丰富课程内涵,使课程更加生动;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课程之中融入生活的元素(二)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培育特色课程(二)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培育特色课程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特色课程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阶梯,更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建设特色课程已成为有教育追求的校长、有特色的教师的共同追求与梦想,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将发掘与培育学校的特

18、色课程作为研究的基础,展开系列实践研究过程。1.1. 研究特色课程建设的规范与标准研究特色课程建设的规范与标准对此项内容的研究是特色课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体现课程的“精致”过程,是规范特色课程建设的科学依据。我们主要依据纲要和 36 号文件,参考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学大奖赛对课程建设的要求,以民主讨论方式,也就是申报特色课程骨干教师、原课改基地学校领导的共同参与,围绕区特色课程申报条件、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大讨论,形成既符合纲要要求,又被大多数学校、教师认同的特色课程建设的规范标准。使这项植根于学校实践的研究课题更具实践研究价值和意义。特色课程的申报条件有 10 条,其中第四条重点要求申报

19、的特色课程要有相对科学规范的文本,并根据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式,要求文本材料的组成包括四个部分:课程纲要,即本课程的科目设计。包括科目建设背景、科目目标、科目结构与内容、科目实施、科目管理与评价。校本教材,教材能体现二期课改课程改革理念、含有教材的基本要素,具有指导教与学的功能;有一定的体例结构,即核心知识、实践体验和思考与探索等内容;已编印成册。教学案例,该课程实施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教学实录、教学课件等。教学成果:包括课程开设情况的满意度评估报告、教学经验总结与体会、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成果等。详见:附件 1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管理办法;附件 2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的申报

20、条件;附件 3 黄浦区 2009 年度中小学特色课程申报表通过制定特色课程的管理细则和申报方法,引领教师开发课程,指导教师积累课程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思考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2.2. 研究特色课程实施的考察维度研究特色课程实施的考察维度当前,各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都具有一定特色,也有一定的实施效果,但是,由于课程实施受到环境因素限制,不是十分成熟,较难成为区域共享的特色课程,8我们设想,对特色课程实施效果建立一套考察评估办法,通过评估过程促进特色课程的成熟发展。依据上海市普教研究所夏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估:一种整合架构”新课程2010 年第 2 期,结合本课题研究内容,整理

21、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初步制作了特色课程建设的评价建议。开发课程活化课程优化课程图 1 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过程表 1 特色课程建设的评估维度结构结构评价的维度(核心是评价的维度(核心是“特色特色”与与 共享共享 )开发课程开发课程维度 1:对学生特长和学习需求的分析;(重点评估课程实施之前,该课程维度 2:能提供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使用;对学生差异关注程度。)维度 3:校本教材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程度。运作课程运作课程维度 1:从教学目标看学生的适应情况;(重点评估课程实施之中,课程特维度 2:从教学过程看课程特色的表现;色与目标的体现程度。)维度 3:从教学效果看学习兴趣表现。活化课程活化课程维

22、度 1:看教师再开发的课程内容;(重点评估课程文本进行教学实施维度 2:看教师所选择的教学设备、仪器等;9的教师的作用。)维度 3:看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整合课程整合课程维度 1:该课程不要受制于教师的专业背景;(重点关注特色课程的共享程度)维度 2:该课程不要受制于专门技术。支持课程支持课程维度 1:有无与特色课程相匹配的教学环境;(重点考察特色课程的实施环境。) 维度 2:有无与课程相适应的师生互动关系。优化课程优化课程维度 1:学生对同一科目前后参与程度的变化;(重点评估课程的第二、第三教学维度 2:学生对同一科目前后参与热情的变化;周期,透过学生反观课程的优化。) 维度 3

23、:学生对同一科目前后学习兴趣的变化。3 3培育特色课程案例培育特色课程案例2009 年 9 月参与申报的特色课程 70 门,经过区内外专家的审核,将其中有23 门课程列为首批建设的区域共享的特色课程,具体科目名称见下表:表 2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汇总表(排列不分先后)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教师姓名教师姓名性别性别学校学校网络文明土菲女大同中学上博印象方莉女储能中学变幻多彩的扎缬董李铭男敬业初中弄堂游戏袁俐芳女实验小学泥巴文化刘国栋男中华路第三小学仰望星空一天文学基础张跃军男格致中学舞蹈徐美娟女黄浦学校刻画生活费莺女市南中学10平面设计与十字绣创作蔡蓓蓓女大同中学高中女生的形象设计宋斐女大同中学生活

24、中的天气与气候顾宏帅男储能中学生命的理性李艳女格致中学法语语言与文化入门戴剑安女光明中学德语语言文化陈蕾女大境中学英伦漫步顾珏女大境中学趣味经济学徐珍女大境中学经典哲学丄经典哲学丄/ /、1 11 1政治组女格致中学集邮黄莺女黄浦学校茶艺钱美妹女格致初中影视制作丁燕女格致中学DIY方斐女中华路第三小学火箭伴我成长余敏女报童小学藏书票朱珠女裘锦秋实验学校(三)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创设共享环境(三)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创设共享环境我区中小学校进行多年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和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通过何种形式、何种途径为广大学生服务,既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之

25、一,也是区域性课程改革工作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1.1.开发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共享网络平台开发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共享网络平台112009 年 9 月我们与区信息技术中心合作,建设特色课程网上共享平台。由于课程网上共享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虽然,建设共享平台时已经考虑到课程特色、学习评价、使用该平台教师等因素,但是,还有一些问题还是让我们困惑,比如:如何使特色课程跨越时空限制,成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有益的课程?如何让选择使用该课程的教师或学生掌握使用方法?我们该搭建一个怎样的网络平台才能为广大师生所喜爱?为了解决这些实践问题,我们从第一批共享课程中选择两门网络文明和上博印象进行试验,探索特色课程网上共享平

26、台的建设。进入该平台的路径是:黄浦教育网 http/IP 宽带交互教学系统拓展型课程资源。下面是该平台上网络文明课程目录。网络文明互联网文化互联网与学习互联网经济互联网与休闲互联网安全资源共享型图 2网络文明课程网上学习目录图 3“152”特色课程网络呈现模式大同中学王菲老师作为特色课程开发和授课的教师,她就网络文明课程进行研究与探索,对特色课程资源再开发,创新了共享特色课程的模式,形成了“152”特色课程网络呈现模式,即 1 个核心教育目标,5 个教育教学模块,2 级教学资源共享。所谓 1 个核心教育目标,即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具备健康上网的意识和能力; 5 个教育教学模块从互联网文化现象互联

27、网与学习互联网经济、互联网与休闲互联网安全等 5 个热点方向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进而达成教育的目的;2 级教学资源共享则提供了更为灵活机动的课程共享方式,可以应对各种不同基础的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第一级为教学资源共享型,即全部采用网络视频资源组织教学,适用于专业技术较为薄弱的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第二级为参与共享型,即使用网络提供的视频、文献等各种资源自行组织教学,适用于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特色课程网络文明网络呈现模式,既能为学校、教师、学生共享课程提供有力支撑,便于学校利用课程资源开设校本课程,更能为教师备课提供内容丰资源参与型(9(9) )网络文明. .序言

28、网络文明. .序言学生活动网络文明. .单元一第一节网络文明. .单元一第一节学生活动网络文明. .单元一第二节网络文明. .单元一第二节学生活动网络文明. .单元一第三节网络文明. .单元一第三节学生活动网络文明. .单元一辩论赛rmr-lLrmr-lLr-lr-l口12富、便于实际操作的课程设计,同时也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课堂学习。特色课程建设贵在“特色”二字,网络平台仅仅是共享课程的载体之一,我们认为不同的特色课程在此平台上所呈现形式不一定相同,可以根据其课程内容、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 2建立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优质的特色课程资源如何在教育教学中

29、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大胆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完善的特色课程建设制度保障,见图 4。我们试图从特色课程资源的提供方、使用方;特色课程建设的人员组成与管理;课程建设的经费、课时和培训保障等方面,探索一个较为完善的特色课程网络平台共享机制。中华路三小黄兰宁校长认为:只有学生喜欢了,特色课程资源才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而“喜欢”是从选择开始的,由于特色课程网上共享平台的开发,让学生获得了特色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领域,或选择艺术类、或选择活动类、或选择科技类;学生可以自主选用学习内容,如网络文明五个单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学习;学生

30、可自主选择学习途径, 按照个人喜好从课堂实录、 教学 PPT、 参考资料进行选择;学生可以跨校自主选择,如敬业初中、大境初中等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大同中学的特色课程。13信息中心技术支持,教师提供课程/图 4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网络平台的共享机制特色课程网上共享平台是资源共享途径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共享途径,如校本教材、特色案例、特色教师面对面交流等,虽然没有列为本课题研究重点,但在课程建设实践中可以同时利用,共同发挥作用。二、实践结果二、实践结果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初步实践结果如下:(一)形成了特色课程建设的三大策略形成了特色课程建设的三大策略1.1. 以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为核心

31、以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为核心教育的真正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若知识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地追求知识、探索知识。为此,学生的兴趣应该是特色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在课程建设中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兴趣的需求,让学生在课程之中体验快乐,应该是一切特色课程建设活动的终极追求,但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并不等于学生的一般需求,这种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个性潜质,有着教育意义。2.2. 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为着力点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教师都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经历和经验

32、, 教师已经将课程建设作为自身专业成长有效载体和途径,明确自己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特色课程建设就是将已开发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加工与完善, 教师的课程建设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强化,为此,实践中激发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建设,激励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勇于创新与实践,是提高全区特色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3.3. 以区域内校际联动为作用面以区域内校际联动为作用面课程建设一一开发课程是前提、利用课程是目的。所谓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网络平台校本教材教学案例L14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校级联动利用课程资源就是学校之间的联合与互动,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将跨校共享特色课程资

33、源的理想变成现实,使优质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为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这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集中表现。当前对此内容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 只是在大同、 敬业初中、 大境初中三所学校进行试点,不过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特色课程资源的作用面逐步扩大, 这正是本课题研究所期待的。(二)发掘了一批特色课程典型案例(二)发掘了一批特色课程典型案例案例案例 1:百草园课程百草园课程中华路第三小学“百草园课程”,将“在地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合理的开发与应用,有着独特的课程魅力,“百草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用眼睛去发现老城厢历史,用双脚去追寻昔日文明,用笔

34、墨去留住古城文化,用心灵去感悟时代变迁,用智慧去畅想美好明天”。“百草园课程”的支点有两个:一是各科目像地下根茎一样相互连接,体现了多元交互性,不断开拓发展;二是吸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声音,并将其作为百草园课程建设的依据。“百草园课程”的实施途径:是以“古城情怀为经,在地文化为纬”,实现多个科目之间的融合和交集。“百草园课程”的评价:将学生和教师作为百草园建设课程的主角,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关注教师的自我进步和专业发展。案例案例 2 2:上博印象:上博印象主题主题名称名称内容要点和目标设计内容要点和目标设计课时课时钟鸣鼎食引子著名青铜器鼎。 什么是青铜?青铜时代的含义, 中国的青铜

35、时代, 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脉络。115青铜器的纹饰和铭文116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教师讲解上海博物馆主要青铜器。教学目标:走进青铜馆,对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淘宝和讲故事活动, 学生能形成主动、 自觉地探究知识的意识。1淘宝活动.人克鼎,晋侯稣钟等1讲故事活动:青铜馆里的成语典故1莲的魅力淘宝活动: 上海博物馆中的莲花。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与兴趣将其组合成 4 至6 人的探究小组。走在陈列馆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发现机会和想象空间。学生画出莲花在展厅的位置图,配文物照片与解说词。教学目标:1 了解博物馆中关于“莲花”的文物,感受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独特内涵2、交流学生心目中

36、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的人。3 通过动手制作“莲花”版画,激发艺术灵感,体会创作带来的成就感。1完成淘宝表格,制作“莲花”小报1教师讲解:博物馆中的莲花。1动手做莲花2印里乾坤引子印章的名称。古代的印记盖在哪些地方?印钮有哪些特殊作用?边款一般刻什么内容?我们为什么需要印章教学目标:走进印章馆,对上海博物馆的1中国的玺印文化。1上海博物馆的印章收藏117淘宝和讲解接龙活动:春安君玉印,魏霸玉印等印章收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淘宝和讲解接龙活动, 学生能形成主动、 自觉地探究知识的意识。1君子之玉手工活动:软陶制玉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孑 L 子的君子比德 n一一n1|=j=l 丁 UT*

37、米2中国古代玉文化于玉,玉图腾与中国玉文化,玉与红楼梦教学目标:1、亲手利用软陶制玉,寓教于乐 2 在品鉴宙美探究的过过程中形成1博物馆里的玉器收藏1玉的品种和用途乐、。厶、4 丄口口鉴、屮美、J 探究的过彳土17形成对中华文明的感性认识和深入了解。3、体验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过程,对于玉的特定文化内涵生动直观的认识。1手工活动:雕琢玉蝉2总课时21 课时课程历时年每个案例都具有其独特性, 类似这样的课程有 100 多个科目已经在区课改办登记与备案。详见:附件 4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的典型案例之科目设计汇总。(三)发表了特色课程建设的专题文章(三)发表了特色课程建设的专题文章课题研究过程就是促

38、进我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深刻反思的过程,我们的实践研究始终围绕研究目标进行,并逐步向前推进。大同中学姚军、格致中学李艳等6 名特色课程教师,撰写课程实践体会,并在全区拓展型课程教师研讨会进行交流发言,畅谈教学实践感想与收获。有 10 名特色课程教师撰写了课程案例,从特色课程的实施角度分析学生喜爱的课程元素,“从提问方式谈建设学生喜欢的课程”、“开发上博印象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等。18有 8 名教师撰写了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实施效果;自身参与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书写课程建设的心路历程,如“喜欢从选择开始”、“建设特色课程,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拓展型课程:教师耕耘的沃土”等,与广大教师共同

39、分享。详见附件 5黄浦教育2010 年第 5 期对课程建设的重点关注栏目。第三部分讨论与思考第三部分讨论与思考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实践之中还有许许多多问题,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一、建立共享机制,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长效作用一、建立共享机制,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长效作用首先,要解决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的问题。本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特色课程多数是教师个人的智慧与创新,对这些优质特色课程资源实行共享制,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相应的完善制度保障,这些特色课程的生命力必然受到挑战。同时,这些特色课程资源在网

40、络平台上固化之后,还应有持续的课程内容更新与教学服务,如果课程建设缺少持续性和连续性,特色课程的完善、深化和健康发展都将受到影响,优质特色课程资源共享将会是昙花一现。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不断建设共享环境,进一步完善课程共享制度。加大优质特色课程资源跨校共享共建的力度,加大特色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特色课程专项基金; 保护特色课程知识产权, 促进特色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对特色课程实行区域性管理,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特色教师激励性评价制度,开展特色课程建设成果的专项认定,对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第二第二,要解决特色课程资源的有序共享的问题要解决特色课程资源的有序共享的

41、问题。到目前为止,本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特色课程资源网上平台建设与共享,依据网络环境的特点,一门优秀的特色课程传到网上,就成为区域内学生和教师自主选择、自愿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学习媒介,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很难知道有多少人共同分享了这些内容,理解和认知的程度如何?二是很难知道使用该平台的学生、教师还有怎样的要求,对课程有哪些建议?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条,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利用课堂教学时间,19有计划、有步骤的共享资源;在该平台设计记录功能,并为来访学生开设互动窗口,让学生不仅有兴趣来此平台,还有兴致留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点滴体会,这也是特色课程学习的一种形成性评价。第三第三,要解决特色课

42、程资源进入学生学习的问题要解决特色课程资源进入学生学习的问题。网络平台只有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特色课程资源的价值,也就是说,课程的作用效果是通过学生显现的,学生只有亲身接触这些特色课程,才能体验和感悟特色课程的魅力,但从目前来看,多数学生在家庭中上网时间、内容受到约束,学校里能否接触到这些特色课程还要看学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情况。 我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特色课程资源,能不能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应用?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网络平台下的人机交流,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状态?能够与机器中的内容形成互动,这也是关系到特色课程目标达成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解决问题,加强对特色

43、课程的宣传,让学生、家长认识到网络平台上有课堂,有新的课程领域;引导学生进入平台自主学习;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利用拓展课,集中播放,或者组织教师利用特色课程资源开设校本课程; 开放学校网络教室,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社团活动中上网学习与浏览。二、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培育更多的优质特色课程资源二、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培育更多的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教师就是课程资源,教师在特色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前,我区大多数学校能够从校本教研和课程建设出发,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课程培训,激励教师投身课程建设。有些学校还成立了课程研究组或者课程研发团队等,尽管如此,学校优质特色课程资源不

44、足,甚至短缺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为此,部分学校还借用了校外资源,想尽办法为学生开设多样的校本课程。本课题组针对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问题,进行过多次研究,很想寻求一条从区域层面解决问题的出路。第一,让有个性、有特长的教师能够走上特色课程建设之路第一,让有个性、有特长的教师能够走上特色课程建设之路发现教师的特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看到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有自己喜爱的知识领域,甚至有着自己执着的兴趣爱好,这些教师一旦接触到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就会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较大的贡献,教师也将从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让这部分教师早一些接触到课程开发,就相当于为特色课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培养教师的特长“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最终的发展”,这是世20界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句宣言,说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实践证明,教师的特长也是可以后天培养。我们在研究中看到,一些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如“江南的桥?”师生通过对江南水乡的各种桥梁的研究,获得了很多相关知识、信息乃至技术,这位老师也成了“桥”行家,一段时间后,教师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整理为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所以说,教师的兴趣特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