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的或感觉到的价值。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1) 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2) 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3) 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
2、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4)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4、信息的质量1) 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2) 特征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1) 信息收集。i.
3、 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ii. 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iii. 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iv. 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A. 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B. 准确程度和及
4、时性如何;C. 具有哪些校验功能;D. 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E. 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F. 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G. 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2) 信息传输i. 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ii. 空间传输可分为:人工传输、人与机器之间的通讯、自动化传输系统iii. 衡量信息传输的指标是传输速度和误码率3) 信息加工4) 信息存储i. 信息存储有两种方式:传统的方法,由人工来进行;计算机存储ii. 信息的存储首先应考虑信息的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处理和检索。还应考虑要保存哪些信息,保存多长时间
5、等。iii. 信息组织可分为物理组织以及逻辑组织两个方面。物理组织是指安排适当的地点,寻找合适的介质来存放信息,这里应考虑信息的安全以及使用的方便性逻辑组织则是指按照信息的内在联系及使用的方式,把大批信息组织成合理的结构,从而提高查找的速度,为使用信息的人员提供方便。5) 信息维护i. 信息维护是指保持信息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ii. 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6) 信息使用i. 信息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方面ii. 技术方面是指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即将信息根据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和格式输出给使用者iii. 信息价值
6、转换是信息内容在使用深度上的提高。6、系统1) 定义:系统是指由许多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执行特定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2) 特性: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3) 分类:确定型系统和概率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人机系统4) 基本观点:整体性观点、层次性观点、系统与环境共塑观点、系统演进过程观点7、决策1) 定义:决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依据一定的信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分析判断,从若干个可能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效果最佳的策略过程2) 特点:过程性、多方案性、个性化3) 阶段: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4) 决策准则:不同决策模型有不同的决策准则,大体上可分
7、为最优化准则和满意性准则两类5) 类型i. 按决策结果的特征来划分:确定型、风险型和随机型ii. 按结构化程度划分(简答题)A. 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照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采用数据管理方式,它着眼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如管理业务活动中的财务结算处理、物资入库处理等B. 非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实质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的
8、影响。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市场开发、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等)C. 半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介于上述两种决策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生产规划、库存控制)iii.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A. 战略决策: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一般是非结构化决策(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的决策、投资决策等)B. 战术决策:短期、局部、具体(成本决策、设备更新决策等)C. 业务决策: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库存决策、生产方案的决策等)第二章 组织、流程和管理系统1. 组织1) 定义: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人们进行分工协作的过程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种职权结构形式2) 特征i. 共同的目标和
9、任务ii. 基本特征是信息交流和协作配合iii. 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权、职责和组织关系,即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3) 要素:人员、岗位职务、职责与权力、信息、目标4) 组织功能模型2. 组织结构设计1) 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管理层次、管理部门、职权关系)i. 管理层次与幅度(优缺点,简答题)管理组织按其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可分为高型结构(也叫直式结构)和扁型结构(也叫横式结构)高型结构(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较小)优点: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容易迅速适应和精确协调缺点:(1)、层次多,上下级信息沟通时间长,信息容易失真;(2)、管理费用多;(3)、不利于发挥下级人员的创造性;(4)、由于上下
10、级直接接触较少,非正式的联系变得脆弱,会严重影响协作过程 扁型结构(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优点:(1)、层次少,上下级之间的行政距离短,联络方便 (2)、信息纵向传递快,失真小,有利于主管人员及时掌握情况 (3)、管理费用少 (4)、下属人员既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解决面临的困难,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由于管理幅度大,难以进行严密的监督,同级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加困难2) 管理部分划分(按职能划分部门、按地区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3) 职权关系3. 组织结构动态特性1) 结构性特性2) 关联性特性(内容:规模、组织技术、环境因素、组织目标和战
11、略、组织文化)4. 组织结构形式1) 组织结构图2) 组织结构形式i. U型组织。即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包括纯直线制形式(即每个下级只有一个上级)和直线职能制组织(即每个部门可以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的直接指令性或指导性领导)ii. M型组织。又称矩阵式组织。iii. H型组织。5. 流程1) 定义: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的集合2) 特性:目标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结构性3) 基本要素:流程=活动,连结方式,活动的承担者,技术和工具4) 活动的实现方式:分工受一定的技术条件限制,它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的分工,技术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不同
12、的流程。5) 分类根据流程的投入和产生对象的不同可将流程分为实物流程、信息流程i. 实物流程流程的输入和输出中均具有有形实物成分,这些有形成分经过一系列活动的作用后发生变化,这类流程就是实物流程,如企业运作中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ii. 信息流程信息流程总是伴随着实物流程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实物流程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程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程运行的软资源事实上,在实物流程运作中,对转移中的实物增加其他信息含量使我们能对实物流程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6. 管理系统定义: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的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
13、技术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7. 管理1) 定义: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的活动了、过程,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创造人法约尔在1916年提出的2) 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3) 三层含义i. 第一层含义是管理的措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5项基本活动,又称为管理的5大基本职能ii. 第二层含义是采取的管理措施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iii. 第三层含义是管理的目的,即协调资源是为了
14、使整个活动更富有成效(根本目的)4) 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8. 管理活动的分类1) 按管理层次可分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i. 战略规划两点很重要:第一,它所强调的是组织目标的选择和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和手段,因此,战略规划的一个基本的工作是对组织本身及其环境的未来状况进行预测。第二,战略规划通常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它具有非重复性和创造性,由于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性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无规律性,使得评价该规划过程的质量非常困难。ii. 管理控制首先,管理控制活动是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所建立的政策和目标的范围内进行的;其次,管理控制活动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有效而又充分地利用组织资
15、源iii. 控制控制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的基本区别在于操作控制是侧重于对具体业务的控制,而管理控制则是侧重于人员的控制iv. 三者特点比较A. 战略规划主要侧重于建立组织的政策和目标,其所需的信息是一种高度聚合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外部资源获得的,信息的范围和变化是很大的,对信息准确性的要求却不甚严格,最后战略规划过程的非程序化的特点意味着信息的需求频率很低B. 面向操作控制的业务需要的是明确定义的且范围狭窄的信息,这种信息要求详细并且大部分是内部信息,其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 管理控制活动的信息需求介于操作控制和战略规划之间。与管理控制有关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人员间的交
16、互作用来获得的。9. 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1) 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支持计划的优化2) 信息系统对组织、指挥和协调职能的支持3) 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1. 管理信息系统1) 权威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集成的人机系统。2)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于在我国出现于20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3) 中国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4)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
17、种运行情;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2. 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1) 定义2) 首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各种定义都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3. 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概念之间的区别1) 信息系统是否用于管理2) 信息系统中是否使用计算机技术4.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 人机系统。计算机自始至终只是一个辅助管理的工具2) 综合性系统。两层含义:信息资源的综合和系统开
18、发上的综合3) 面向管理决策。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辅助组织进行事务处理和实现管理职能,这两种形式的辅助在功能上属于不同的层次4) 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要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5.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 3个子系统组成:决策子系统、执行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i. 工作原理:决策子系统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使用信息子系统中的信息作出管理决策,交给执行子系统进行执行落实;执行子系统接受决策子系统的任务并加以实现,如给客户开票、支付薪金、管理仓库中商品的进出等业务处理和物质交流等;信息子系统
19、可以看作是插入上述两个子系统之间负责收集、存储、处理和分发信息的功能部分ii. 关系:2) 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预测功能、辅助决策功能6.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A.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1) 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4个部分组成2)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信息的保存、处理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工作。信息管理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并在实现以后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协调3)B.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C. 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D.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E. 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横向综合(
20、水平综合)结构、纵向综合(垂直综合)结构、横向与纵向综合(全面综合)结构7.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简答题)1) 电子数据处理(EDP)系统这一阶段计算机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物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业务信息。EDP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2) 管理信息系统(MIS)i. 它使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从以事务处理为主转向以预测分析、管理控制为主,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地处理,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ii. 特点(相对于EDP)(1) 更加强调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定量化管理模型的运用(2) 强调系统对生产经营过程
21、的预测和控制作用(3) 强调高效率、低成本的系统结构和数据处理模式(4) 强调科学的、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在建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3) 决策支持系统(DSS)i. DSS是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ii. DSS与MIS的主要区别(1) MIS完成的是例行业务活动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而DDS完成的是辅助支持决策活动(2) MIS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率,而DSS所追求的目标是有效性(3) MIS的设计思想是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协调的工作系统,而DSS的设计思想是努力实现
22、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适应性强的开发系统(4) MIS的分析着重体现全局的、总体的信息需求,而DSS的分析着重体现决策者个人的信息需要(5) MIS趋向于信息的集中管理,而DSS趋向于信息的分散使用(6) MIS饿设计方法是以数据驱动的,而DSS的设计方法是以模型驱动的,模型管理是DSS的核心(7) MIS处理的是结构化的问题,而DSS主要处理半结构化和并非结构化的问题(8) DSS更强调人机交互作用,系统更具动态性iii. DSS与MIS的联系(1) MIS收集和存储的大量信息是DSS工作的基础;而DSS能使MIS组织和保存的信息真正发挥作用(2) MIS需要担负起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可以支
23、持DSS进行后果检验和评价(3) DSS的工作可以对MIS的工作进行检查与审计,为MIS的改进及完善指出方向(4) DSS经过反复使用,所涉及的问题模式和数据模式逐步明确,逐步结构化可归并入MIS的工作范围4) 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总论1. 诺兰阶段模型的6个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指导意义:利用该模型来判断本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所处的阶段,有利于选择信息系统开发时机,制定信息系统开发计划,对开发过程采用正确的控制策略,使信息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当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处于第一阶段,信息系统研制应当选择一些易实现、易见效的典型系统,如财务系统,尽快建立起
24、来,为用户建立一个样板,然后逐步推广;对第二阶段可能引起的需求膨胀有计划地加以综合,开发能相互共享的数据库系统,研制共享应用程序等,避免系统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往往是边开发边使用,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当前的出发点,按照发展规律,有计划引导信息系统在各阶段中平滑过渡。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步骤一个成功的系统工程要有3个要素:1) 确定合理的系统目标;2) 组织系统性队伍(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系统开发组);3) 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进行系统总体规划 项目开发 系统运行与 维护 系统更新)3. 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系统方法原则、软件工程原则、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原则、用户参与原则4.
25、 系统开发的过程模型1) 生命周期过程模型i. 生命周期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评价初步调查详细调查总体结构设计购置安装设备日常运行管理总体规划组织结构分析系统配置造型编写程序系统维护可行性分析组织功能分析代码设计人员培训系统评价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准备与转换数据流程分析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功能分析对话设计建立逻辑模型模块设计ii. 生命周期基本思想(1) 面向用户的观点(2)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3) 自顶向下完成系统的研制工作(4) 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5) 工作效果文档化、标准化iii.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1) 强调计划性,排除不确定性(2) 强调分工,严格区分系统
26、开发的各个阶段中的任务和要求,目的明确,任务清楚(3) 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排除个性化和自由发挥iv. 生命周期法的缺点(1) 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2) 开发周期长(3) 文档化工作复杂(4) 缺乏灵活性2) 原型法过程模型i. 基本思想(1) 初步了解用户需求,构造系统开发的初步模型(2) 共同探讨、改进和完善,提出修改方案(3) 对原型进行修改,得到新的原型,再去征求用户意见,反复多次满意为止ii. 工作流程(1) 确定系统基本要求(2) 构造初始原型(3) 向用户演示并评价原型(4) 修改原型(5) 最后确定模型iii. 优点(1) 符合人物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2) 开发周
27、期短,费用相对少(3) 用户直接参与,使系统更加贴近(4) 易学易用,减少用户培训时间(5) 应变能力强iv. 缺点(1) 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2) 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3) 易使用户缺乏耐心和信心(4) 开放人员很容易潜意识地用原型取代系统分析(5) 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给系统维护工作带来困难v. 原型法比较适用于用户需求不清,管理及业务处理不稳定,需求经常发生变化,系统规模较小且不太复杂的情况5. 系统开发方法1) 结构化系统分析设计方法(SA&D方法)-结构化系统分析(SA)和结构化系统设计(SD)i. 结构化。3种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ii. 分解方法。以
28、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为主iii. 模块化。2) 面向数据的开发方法3)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OOM)i. 优点:(1) 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之间的转换(最主要的特点和成就)(2) 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3) 简化了分析和设计(4)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5) 特别适合于多媒体和复杂系统ii. 缺点:(1) 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应用(2) 易使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性差4)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开发方法(CASE)6. 系统开发的策略及选择1) 影响信息需求不确定性的因素(1)项目功能的多少; (2)结构化的程度;(3)用户对任务的理解程度; (4)开发人员对任
29、务的胜任程度2) 开发的策略与选择i. 开发策略接收式、直线式、迭代式、实验式、规划式ii. 开发方式的选择(选择题)特点/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软件包对分析、设计力量的要求非常需要不太需要逐步培养少量培养编程力量的需求非常需要不需要需要少量需要系统维护容易较困难较容易困难开发费用少0多较多较少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划1.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简答)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划分为两部分:战略规划和具体规划。前者主要作为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者则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实现的大纲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ISSP)1) 定义: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
30、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2) 解决4个问题(1) 如何保证信息系统规划同它所服务的组织和总体战略上的一致(2) 怎么为该组织设计出一个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开发应用系统(3) 面对相互竞争的应用系统,应如何拟定优先开发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4) 面对前3个阶段的工作,应怎样选择并应用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3. MIS战略规划的内容和步骤1) 内容(1) 确定MIS的总目标(2) 确定MIS总体结构(3) 对现行信息系统状况的了解(4) 对相关信息技术的预测(5) MIS的近期计划2) 特点:结构化程度较低、立
31、足高层管理、支持企业战略和目标、不宜过细、应摆脱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赖性、动态性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三阶段模型Ø 战略计划:在总的组织计划与信息之间建立关系Ø 组织信息需求分析:识别组织的广泛的信息需求,建立战略性的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指导具体应用系统的开发Ø 资源分配:对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资源和运营资源进行分配5.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1) 步骤(1) 了解企业目标(2)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3) 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4) 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2) 优点 使管理者可以决定自己的关键成功因素,并且为这些因素建立良好的衡量标准,确定需求信息及其类型,开发数据
32、库,从而开发一个对管理者有意义的信息系统3) 局限性它只注重特定的管理者的信息需求6.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1) 工作步骤8个阶段。4个基本步骤:定义管理功能、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 其中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是核心2) U/C矩阵(P133)7. 总体规划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工作: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与确定系统的目标;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报告8. 可行性分析1) 必要性分析:显式的必要性、预见的必要性、隐见的必要性2) 可能性分析:技术方面、经济方面、运行方面9. 可行性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标题:项目名称、报告题目、作者、日期系统目标
33、:明确叙述新系统的目标初步调查的情况可用的资源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七章 信息系统分析1. 系统分析的任务和结构化分析方法1)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设计出能满足用户要求的逻辑模型,即根据本组织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所设想的信息系统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2) 逻辑模型解决系统需要做什么(what to do)物理逻辑解决系统如何做(how to do)2. “分解”和“抽象”(或综合)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解决负责问题的基本手段3. 详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弄清用户需求,就是用户对新系统的各种需求4. 业务流程分析1) 现场工作流程图优点:可以完整地反映出用户的各种业务处理过程缺点:具体的物理的东西太多
34、;只能看到局部的业务流程2) 实体生命周期图该图与现场工作流程图比较,它已经摆脱了具体的场所,比较抽象地描述了一项业务在系统中的全部过程5. 数据流程图1) 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2) 数据流的流向(1) 从加工流向加工(2) 从加工流向文件(3) 从文件流向加工(4) 从源点流向加工(5) 从加工流向终点3) 只有当加工除了修改文件之外,还要读文件时,才画双向箭头6. 编写数据字典1) 数据字典(DD)是对DFD中数据流、加工、文件和外部项逐一进行严格定义的一部文件2) 主要条目:数据流、文件、数据项、加工7. 数据流条目定义内容包括:编号、名称、内部名、组成、流量、备注8. 文件条目定义内容
35、包括:编号、名称、内部名、组成、组织、备注9. 数据项条目定义内容包括:编号、名称、内部名、值域、类型和长度、备注10. 加工条目工具: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第八章 信息系统设计1. 系统设计概述1) 定义:系统设计又称新系统的物理设计,系统设计过程也就是由逻辑模型导出物理模型的过程2) 九大任务:总体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计算机及网络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详细设计阶段(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对话设计、模块内部的算法设计)编写系统设计报告3) 原则:简单性、系统的可变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可靠性、经济性、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2. 系统总体设计1) 系统划分的原则(1) 子系
36、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 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3) 子系统划分的结构应使数据冗余较小(4) 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5) 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6) 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2)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1) 模块的概念:具有输入、输出、物理功能、运行程序和内部数据等属性的程序段(2) 输入、输出和物理功能是模块的外部属性,运行程序和内部数据是模块的内部属性(3) 加工和输出的概念联系:都是对输入数据的变换并得到输出区别:加工是逻辑实现,横向联系,而模块是物理实现,垂直联系(4) 模块结构图是结构化设计中描述系统结构的图形工具(P178)(5)
37、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直接上下级模块之间,不能超级或与平级模块之间通信,两种:传递数据;传递控制信息(6) 模块之间的调用顺序一般为从上到下,自左向右,即顺序结构(7) 如果一个模块通过其内部的循环结构调用一个或多个从属模块,则该调用成为循环调用,用弧形箭头表示(8) 衡量模块的质量及模块间关系质量标准是:模块独立性原则(9) 模块耦合和模块内聚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i. 耦合是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紧密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非常强,块间联系越简单,模块独立性越弱ii. 内聚是表示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程度。块内联系越多,模块独立性越强iii. 耦合方式:无联系、数据型、控制型、非法耦合(
38、内容耦合)iv. 内聚方式:偶然型、逻辑型、时间型、过程型、数据型、顺序内聚、功能内聚3.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模块结构图(两种模块结构图设计方法)1) 变换分析:从变换型结构数据流程图中导出模块结构图的一种方法2) 事务型分析:根据事务型结构的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的一种方法3) 优化模块结构图的原则:(1) 努力提高模块的独立性(2) 模块的作用范围应处在该模块的控制范围之内(3) 模块的扇出系数(4) 模块的扇入系数(5) 力求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6) 模块的规模4. 代码设计1) 定义:代码是用来代表事物或属性的负荷。在信息系统中,代码是人与机器的共同的语言,是系统进行信息分类、校对、
39、统计和检索的关键,是实现计算机有效管理的一个前提条件2) 原则:惟一确定性、标准化与通用性、可扩充性和稳定性、便于识别和记忆、短小精悍3) 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十进制码、助记码5. 输入输出设计1) 输出设计(1) 对输出信息的基本要求是:精确、及时和适用(2) 步骤:确定输出内容、确定输出设备与介质、确定输出格式2) 输入设计(1) 原则:最小量、简单性、早检验、少转换(2) 校验方法:重复、视觉、分批汇总、控制总数、数据类型、格式、逻辑、界限、记录计数、平衡、匹配、代码自身6. 数据库设计1) 数据库系统设计包括两个部分:逻辑数据库的设计和物理数据库的设计7. 人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就是
40、人机对话8. 模块设计算法描述工具:流程图、N-S图、PAD图、IPO图(用来表达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加工的重要工具) 第九章 信息系统实施1. 系统实施概述1) 所谓实施指的是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是将新系统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系统2) 主要任务: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包括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3) 实现方法:自顶向下,有效地解决了接口问题,便于对设计方案进行校正4) 版本的划分考虑方面(1) 总的原则,先实现控制部分,后实行执行部分,先上层后下层(2) 每个版本实现多少模块、实现哪些模块要根据开发力量、设备、培训等方面的情况确定(3) 复杂的模块分散在几个版本中逐步实现(4) 兼顾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的实现(5) 兼顾硬件、软件、人员培训方面的情况2. 程序设计1) 任务:为新系统编写程序,即把系统设计的结构转换成某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写成的程序,实现系统设计中每一个细节2) 衡量编程工作质量的指标: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可维护性、适应性3) 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型式的程序开发方法、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规定与说明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精美课件
- 房屋租赁合同终止协议书
- 钛矿行业市场调研合同04
- 夏季清理杂草合同书
- 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 我和毛巾是朋友课件
- 聘用员工合同协议书
-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件
- 艺术品购买权转让合同(2024版)
- PPT用中国地图(可编辑)
- 上海英皇明星城项目初步建议
- 教育科学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1-6《果实和种子》
- 病人入院与出院流程课件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设计
- 《基础阿拉伯语1》课程教学大纲
-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群文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五单元全套
- 新高考选科-专业解读课件
- 九种体质调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