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维型课堂教学下的课堂提问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巴尔扎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亚里斯多德 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俗语课堂提问是什么 教是教学方法、策略是教学技能、技巧是教学行为方式学是认知策略是情绪状态是行为变化课堂提问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诊断学生学习现状诊断学生学习现状1.检查学生对特定事实的回忆 2.给予复习的机会3.诊断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程度;方法的应用4.检验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1.启发思维2.引出对立之处、产生认知冲突3.集中或吸引

2、学生注意力4.形成知识结构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1.激发动机与参与兴趣2.设置悬疑,激发求知欲进行情感互动进行情感互动利用眼神、表情、手势、言语进行交流 教师教师 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积极思维积极思维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会构思学会构思有效表达有效表达学生学生怎样进行课堂提问 围绕一个目标 目标明确 把握两个度 设置梯度 难易适度 抓住三个基本点 围绕中心 抓住关键点 难点分散 设计四种层次 导入型以旧引新 消化型承前启后、环环相扣 探究型挖掘深度、逐层深化 创造型启发思维 注意五个要素 言简意赅 变换角度 面向全体 因势利导 运用对比提什么问题问

3、题水平教师行为表现学生行为表现教师常用关键词无认知水平引导教师给出一些提示或指令学生接受提示或指令教师常自问自答鼓励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用言语或行为来应答谁核对教师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表明自己完成任务情况有没有、是不是低认知水平知识、记忆教师让学生回忆只有一种正确答案的知识学生记住了这种知识,使用术语、事实和规则定义、描述、确认领悟、理解教师让学生分析、解释、概述给定的材料学生的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变化陈述形式总结、分析、改述应用教师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应用知识学生在不同情景中应用已学的知识应用、使用、运用高认知水平分析、联系教师让学生比较概念、观点和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把问题分解为

4、几个部分,找出之间的联系联系、区分、差异整合、创造教师让学生整合已有的知识、观点、概念学生整合了各个部分,形成独特的或新的解决之法形成、撰写、产生评价、判断教师让学生做出选择或决定学生对方法、观点做出选择评估、解释、判断认知水平认知水平A A班班B B班班无认知无认知(27.927.9)(20.520.5)低认知低认知(51.2)(52.1)高认知高认知(20.920.9) (27.4(27.4) )提什么问题选择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无效性问题 选择性问题选择性问题是特殊的封闭性问题,是教师提供备选答案,学生做出简单判断的问题,课堂中出现的大多是“是否”、“对错”类的选择题。 封闭

5、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有唯一答案的问题或有标准的正确答案的问题,课堂中大多出现的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的填空式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有许多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无效性问题无效性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课堂中大多表现为教师自问自答式的问题。 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各有特色,从不同层面使学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将二者有张有弛的结合使用,学生方可在其中受益。 问题类型频次所占百分比A班选择3413.3封闭15962.1开放5220.3无效114.3总共256100B班选择1811.9封闭7247.7开放6039.7无效10.7总共151100提什么问题 你能告诉我2+2等于几吗

6、? 你知道2+2等于几吗? 还有谁能告诉我2+2等于几吗? 你想起什么是2+2的答案了吗?开启封闭性问题封闭式问题的主干封闭式问题的主干你吗?你能吗?你会吗?你知道吗?你有吗?你正在吗?你曾经吗?开放式问题的主干开放式问题的主干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怎样为什么哪些是关于你怎么知道课堂提问中需注意什么课堂提问应做到 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提问禁忌 问题本身忌:浅、偏、深、空 提问对象忌:偏食、惩罚、讥讽、齐答实现两个转化 点名回答到举手回答:被动到主动 个别思考到讨论回答:扩展思维源实现头脑风暴什么地方需要课堂提问 一、就教材内容的角度来讲:一、就教材内

7、容的角度来讲: 教材的关键处 教材的疑难处 新旧知识的结合处 教材的精华处 教材的深奥处 二、从学生角度来讲:二、从学生角度来讲: 学生疑难之处:一种是学生自感有疑;一种是学生自觉无疑实则未知之处 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处 学生思维受阻处 学生精力分散、搞小动作之时提出问题后需要做哪些工作提出问题后需要做哪些工作1 候答 时间不宜过短:过于急促,思维草率,减低了发问的效果 不重述问题:重述容易养成学生听讲不认真的习惯 指名普遍:使全体学生都注意反应 提问后,增加“等待时间等待时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1)学生的回答变长;(2)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减少;(3)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

8、(4)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挑战或加以改进;(5)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罗伊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问题后需要做哪些工作 2 回答(个体回答、集体回答、教师自答、无需回答)回答方式频次所占百分比A班个体14155.1集体8131.6无回答249.4教师自答103.9总共256100B班个体7449.0集体6845.0无回答74.6教师自答21.3总共15110086.7% 94.0% 提出问题后需要做哪些工作3反馈0批评:利用“这没意义”等话语来表达或利用愤怒、厌恶的肢体语言来表示不认可:教师告诉学生回答错误(“错”、“不是”);没有反应:教师忽略学生的回答,让另外一个学生回答

9、或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重复:简单重复学生的回答;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新表述学生的答案;更正:纠正错误回答,直接给出正确答案;部分认可:教师告诉学生他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不只是这样”、“你的思路是对的”);认可:教师用口头语言认可学生的回答或行为举止;应用:用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个问题(延伸:依据某个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问题或某个更深入的问题。扩展:就学生的回答加入新教材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者展开新的内容。);总结:利用学生的回答概括要点;比较:把学生的回答与其他回答对照;11展示: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由消极到积极反馈方式A班B班频次所占百分比频次所占百分比认可291

10、3.11510.6重复6127.53726.1重述2913.11712.0没反应4319.43726.1更正10.500部分认可125.45.414149.99.9不认可198.68.65 53.53.5应用41.832.1总结31.421.4比较10.500展示209.0128.5总共222142师生问答模式转向新话题(暗示、线索)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接受不接受接受不接受部分接受提出下一个问题让另一个学生回答引出新话题要求说明让另一个学生回答追问提问提问追问追问回答回答候答评价评价创设情景我们了什么?一项研究结果 从小学到高中主动提问的学生在逐渐减少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主动提问的比率最高也

11、只占到13.8%,高中生仅占2.9% 课堂提问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1)学校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学校中的这些消极因素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Torrance):第一,过分追求成功;第二,使自己与别人保持一致;第三,禁止设疑和提问;第四,不容忍学生嬉戏态度的存在;第五,经常有人对创造行为抱有偏见,把它看成是一种变态行为进行讽刺和讥笑;第六,强大的随俗压力使得创造性活动难以开展;第七,在时间的压力下工作,把思维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不得不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第八,畏惧心理超出正常;第九,权威式教育方式。 (2)教师因素 A教师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和文化知

12、识 B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 C教师教育方式: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专断型教师使学生产生压抑。学生心理上的压抑感归案归纳为五类: 第一,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跟教师保持一致,其行为是合乎规范的,很少有其自发性和个人积极性; 第二,教师和学生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以取得好成绩为目标; 第三,害怕教师被认为是学生行为和性格中应当具有的因素,这就在权威意义上,使“害怕”得到了认可; 第四,谁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和准则,谁就要受到惩罚; 第五,分数、成绩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2同伴因素同伴因素 3学生自身因素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的知识储备:U型(Miyake &

13、Norman ) (2)学生的情绪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正情绪状态能够显著的提高个体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 一些研究者则提出负情绪状态能够促进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提高。(3)学生的人格特征Torance:好奇心好奇心 (18%);思维和行为的创造性(38%);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38%);想象力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35%);不随大流不随大流,不依赖群体的公认(28%); Guilford: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有旺盛的求知欲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机理有深究的动机;知识面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求理性、准备性和严格性;Barron & Harriton: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兴趣广泛;喜欢复杂事物;精力旺盛;具有独立判断能力Sternberg:容忍含糊;愿意克服障碍;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发展;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有高度的冒险精神冒险精神 Tardif & Sternberg :情愿面对反对意见,甘愿理智冒险;坚持不懈,不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屈不挠;具有好奇心,爱追根究底;能接受新的经验,愿意让自己的观念不断发展;严格要求自己,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如何让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如何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