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原理复习_第1页
旅游规划原理复习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章绪论国外旅游规划发展阶段:初始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初);过渡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至 80 年代);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深入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国内旅游规划发展阶段: 资源导向型旅游规划(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市场导向型旅游规划(20 世 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形象导向型旅游规划(20 世纪 90 年代);生态导向型旅游规划(20 世纪 90 年代 后期至今)。发展现状: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规划从无到有,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从不重视到重视,

2、实现了根本 性转变,对指导旅游开发建设,保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成就:政府重视;规划力量不断壮大;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国际交流加快推进;规划质量迅速提高。问题:规划市场混乱;规划人才缺乏;规划理论滞后;实施力量薄弱。发展趋势:规划空间:区域规划T总体规划T控制性规划T建筑性规划。规划内容:更加重视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客观实际,是否科学合理,重视规划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规 划周期:规划的制订、修编周期缩短。规划利益:要求同时满足游客、当地居民与开发商的利益,更多地关注游客 的个性化要求,强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不但关注当代人的利益,而且关注后代人的利益。

3、旅游规划概念: 旅游规划是预测与调节系统内的变化,以促进有序开发,从而扩大开发过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 效益(Murphy ,1985)。旅游规划是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寻求旅游业对人类福利和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的过程(Getz,1987)。旅游规划是为实现既定的旅游发展目标而预先谋划的行动布置,也是不断地将人类价值付诸行动的实践过程(吴人韦,1999)。旅游规划是以旅游市场变化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 当地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旅游消费六大要素发展及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安排和部署的一种行为(孙文昌,1999)。旅游规划是为了促进和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相关要素进行

4、全面系统谋划的一种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_技术。旅游规划对象:旅游活动安排;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一个以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为核 心,以人流的异地移动性为特征,以闲暇消费为手段,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现代经济、社会、环境的边 缘组合系统。)旅游规划总目标:对旅游发展未来应该达到目的的总体说明,规定了旅游规划对象的发展总水平和总方向。子 目标:市场目标 一一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经济目标一一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社会目标 一一社区和行业整合,共兴共荣;环境目标 一一保护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主要任务:对规划区进行全面考察,分析旅游发展的宏观与微观背景,做好资源、客

5、源的分析与评 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区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确定旅游开发重点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分 析,并对相关基础与服务设施进行配套规划,以保障旅游规划顺利实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第 2 章旅游规划层次和类型国外旅游规划层次和类型。因斯克普分类:国际旅游规划(国际交通服务业;旅游流;不同国度旅游者旅游规划;周边国家主要吸引物和设施联动开发;多国市场营销和促销战略。);国家旅游规划(游政策;结构计划;其他主要基础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体标准;主要旅游线路;旅游组织机构、法规和投资政策; 旅游营销战略和促销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施开发和设计标准;社会文化、

6、环境和经济影响分析;旅游规划实施 技术,包括发展阶段、近期发展和项目计划。);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政策;区域交通网络、设施和服务网络;旅游吸引物类型和区位;旅游开发区的区位;旅游住宿、设施、服务的数量、质量、类型和区位;环境、经济、社会文 化的区域影响;教育和培训计划;营销战略和促销计划;组织机构、法规和投资政策;实施技术、发展阶段、项目 计划。);旅游开发区规划;旅游设施的场址规划。世界旅游组织分类:全国和区域规划;社区、度假区和开发区规划;景点规划;建筑、景观和工程设计。冈恩分类:区域尺度(包括国家级、省级或州级)规划(包括旅游发展政策和开发规划,主要内容是,确定主要旅游吸引物和活动;确定重

7、点保护区或开发区;确定主要旅游市场细分;确 定旅游者入境口岸、旅游区或旅游带、交通网络;确定与社会有关的主要因素。);目的地尺度规划(包括旅游开发区、度假地和旅游吸引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和其他社区的旅游规划,综合考虑旅游业作为当地整体发展的有机 组成部分。该层次也对主要旅游吸引物和相关旅游设施进行规划。);场址规划(建筑物及其他构造物:停车场所:景观;娱乐设施;各类相关设施的选址和布局等)。冈恩的分类我国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国内学者的分类: 陈传康、孙文昌 等指出旅游规划从 规模角度 可分为国际的协调规划、国家的全面规划、地区的综合规划以及小区域或项目的具体规划。就其可操作性而言,可分为宏

8、观规划和实 施规划。就其包含内容而言,可分为旅游业各组成环节的规划。就旅游业发展进程而言,可分为初期开发规划、接 力开发规划和后续发展规划。吴必虎从空间和时间结合的角度,将所有旅游规划归纳为时空二维体系。空间维度分为区域旅游规划和社区旅游规划,强调二者在空间范围、土地利用布局、旅游产品功能及支持系统构建等方面的差 异性。从时间维度来看,无论是区域规划还是社区规划,根据旅游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初期开发规划和成熟期管 理规划。刘滨谊提出了旅游规划 三元论。旅游规划三元论的核心是指新一代的旅游规划应从实践深度、实践内容、 理论研究等角度从一元向三元的扩展。实践深度要从宏观策划的一元走向宏观策划、时空

9、规划、单体设计的三元;实践内容要从以客源市场为主的一元扩展为客源市场、生态环保、美景创造的三元;理论研究要从产业经济为主的 一元扩展为产业经济、旅游者心理行为、时空形态格局的三元。吴承照从三维层次性 的角度对旅游规划层次进行了划分。从规划范围把旅游规划分为国际旅游规划、国家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省际、省、地区)、市县级旅游规划、旅游地或旅游开发区规划五个层次,强调了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侧重点。从规划内容角度把旅游规划分为发展 规划、空间规划与市场营销规划。旅游规划通则的分类:旅游业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

10、所做的安排。旅游业发展规划按 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 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它属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项 规划。旅遊区规划,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 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包括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旅游项目开发规 划等。规划层次的划分标准:空间标准:国家旅游规划;省级旅游规划;地县级旅游规划;目的地旅游规划;景点旅游规划。时间标准:远期规划、中期规划、近期规划、短期规划。属

11、性标准:区域旅游规划;目的地旅游规 划;景点旅游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比较。区域旅游规划侧重于旅游的发展,属中长期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空间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确定旅游区域的边界;规划社区吸引物综合体;规划客源地到目的地的交通与旅游区的内部交通;设计非_吸引物的腹地;规划主要交通入口。区域旅游规划的 具体规划要素 包括:旅游业的规划;旅游吸引物的规划;旅游通达性规划;旅游系统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的特征:体现综合性;注重竞合性;突出战略性;能识别最有潜力目的地;具有法律效度。 旅游目的地规划简称旅游地规划 ,又称旅游社区规划、社区级的旅游规划,兼顾发展与建设, 属于近中期旅游规划。目的地旅游规划根据国家旅游

12、政策和规划框架制定,侧重旅游产品、旅游功能的规划,也包 括对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和设施建设的规划。旅游地规划特征:战略和设计相结合的特征;管理规划的特征;综合性;突出地方性;社区参与性;加强承载力管理的特征。景区(点)的旅游规划 侧重旅游景区(点)的设计与建设的规划,属于近短期规划。景点旅游规划的特征: 旅游资源分布集中程度高;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地方特色;短期性;符合生态原理;塑造性;效益性;多方参与性。旅游规划层次之间的关系 :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相互衔接,相互协调,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 规划、局部规划服从全局规划的原则。旅游规划层次之间的纵向关系要指从同一个角度划分的层次间的关系

13、。 这种关系指高级层次规划对低级层次规划具有指导作用,低级层次规划应该服从高级层次规划,高级层次规划应抽 象、灵活,低级层次规划应具体、固定。旅游规划层次之间横向关系从不同角度划分的旅游规划在同一层次上 的关系。旅游地以上旅游规划或中远期旅游规划偏重于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旅游地以下旅游规划和短近期规划偏重 于旅游设计规划。第 3 章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思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要 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环境保

14、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是指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需求。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属性:系统整体性;系统相关性;系统功能性和目标性;系统层次性和相对性;系统复杂性和随机性;系统适应性。系统分类:按规模分为小型系统、中型系统、大型系统和巨型系统;按组成要素性质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按系统与环境关系分为开 放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按学科领域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分为宏观系统、微观系 统;按状态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处在一定环境中

15、,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旅游系统 组成:旅游功能系统;旅游空间系统;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系统特点:整体性;层次性;复杂性;开放性;动态性;地域性。系统思维及方法在旅游规划实践中的应用:系统思维在旅游规划实践中的体现。在旅游规划实践中,首先规划 人员应该具有系统观念,将规划的对象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合旅游系统的特性,分析对象的属性及其与外界 环境的关系,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健康有序协调地发展。同时,旅游系统的动态性 决定了旅游规划的过程性,每次规划的时间间隔不宜很长。系统方法在旅游规划实践中的应用。用系统论方法研究 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

16、:系统地提出问题;明确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逻辑和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性 质和研究目标,分析系统的特点和研究采用的具体方法;根据要求选择最佳方案;确立系统结构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旅游经济学与旅游规划:旅游需求: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 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和市场驱动力。其中外部要素是指与旅游业不直接相关,却 影响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需求程度与形式的因素,如经济、金融、人口、社会、基础设施等。市场驱动力则是指与 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供给直接相关的因素。主要旅游需求指标:衡量来访旅游者实际状况的指标,如旅游人次、人均消费

17、等;衡量客源市场需求潜力的指标,如出游率、重游率等。旅游供给:旅游目的地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 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影响旅游供给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容量以及当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旅游社会学研究:社会学 是研究社会运行、发展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整个社会以及构成社会整 体的各种社会现象,揭示这些社会现象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四个领域:旅游者,即动机、态度、反应和角色;旅游者和旅游地主人的关系;旅游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旅游的社会经济后果和社会文 化影响(王宁,1999)。旅游社会学 把旅游现象放在更广的社

18、会背景(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趋势、社会 变迁、文化传统、人口和地理环境等)和更为一般的社会关系、社会互动过程中进行考察。社会学在旅游规划中的意义和应用。意义:社会学为旅游规划提出了一个多学科参与的规划路径;社会学为旅游规划师提出 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社会调查方法在旅游社会影响研究、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旅游 规划提供实证依据,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应用: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冲突论。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文化变迁理论。文化变迁是指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因而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改变。文化变迁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

19、因,文化接触是引起文化变迁的 最主要的原因(外部)。由于外来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接触,给旅游地文化带来了正面和负面影响,引起了旅游地 社会的文化变迁,人类学者加入旅游研究似乎也源于这种对文化变迁的兴趣。田野调查方法。文化人类学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被称之为田野调查方法,即实地开展人类社会调查的方法,是文化人类学者的基本功。实际上田野调查 方法是对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方法的一种综合运用,它通过实地考察人类社会来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验证各 种假设。文化人类学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人类学研究有助于规划者了解旅游系统和目的地的详细情况;人类学 研究有助于预测旅游规划的影响,并提供相应调控措施;人类学的田野

20、调查方法有助于旅游规划者开展调查研究工 作;人类学的研究分析方法有助于旅游规划者更好地分析说明问题。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成为新时期旅游规划的明确导向,主要效应表现在:社区参与和以人为本的旅游规划理念;提高游客体验的真实性;促进当地社会文化保护与发展。社区居民参核心内容包括:了解本地社会 文化发展的未来状态;参与讨论重大旅游项目的立项、设计;共同商定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方案;协助制定面向当 地居民的就业政策。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旅游生态学主要研究由各种旅游活动及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经营开发性活动对旅游 环境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性分析、旅游地的景观格局对旅游者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旅游生态

21、负荷、旅游生态区 划与规划和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旅游管理,因而旅游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环境与旅游规划;旅游容量与旅游规划;生态区划与旅游规划;旅游生态足迹、生态位与旅游规划。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 间结构抽象成三种基本单元,葩嵌(patch,又称斑块)、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又称基底),简称斑廊基结构。一些学者在斑廊基之外增加了新的要素-缘。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 质性理论;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景观变化理

22、论。旅游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意义:旅游生态学理论指导旅 游规划实行旅游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反之,旅游规划通过对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 规划,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也具有重要影响与意义。旅游活动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前提,并对环境产生影 响,旅游规划通过对整体环境整治及单元景观环境包括陆地景观、水体景观、视觉景观、建筑环境、风景植被与景 观植物环境等的设计,使旅游区环境协调有序,有利于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空间。旅游规划制定旅游环境保护 措施,使旅游地环境保护有章可循;同时旅游规划制定管理措施,使旅游地对环境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旅游目的地形象:Fakeye、cromp

23、ton 在 Gunn 的基础上提出将形象分为三类:原生形象、引致形象和复合形象。原生形象是旅游者头脑中已有由经验和教育形成的目的地形象,引致形象是由广告宣传推动产生的形象,复合形象 是旅游者实地旅行后形成的更综合的形象。这三种形象的形成过程解释了整个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模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是个人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如价值、动机、 个性)和社会因素(如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第二是刺激因素,包括信息源的数量和类型、先前的经历和分销渠道。目的地形象概念总体上被看做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旅游信息寻求:外在信息寻求数量和来

24、源。外在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个人来源,即亲戚朋友,其次是中性的来 源,如旅行俱乐部、旅行手册和旅行社;试验性的来源,如考察、购前参观;卖主导向的来源,如广告等。信息寻 求影响因素。旅游者充分考虑的作为备选产品的数量、可用于旅游计划的时间的长短、旅行的距离、重复旅游的次 数等。区位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意义:确定旅游空间组织层次与规划层次;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寻求区位优势;集聚效应;旅游线路设计;场所选择。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一定时期增长势头往往集中于某主导经济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这些行业部门由于追求外部经济效果,一般趋于向最佳区位聚集,从而对周_围地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向心

25、力,使周边地区资源向极点集聚。核心-边缘理论: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按照区域经济自工业化前阶段T工业化初期阶段T工业化成熟阶段T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的演进顺序,区域空间结构 相应地呈现出自离散型空间结构T聚集型空间结构T扩散型空间结构T均衡型空间结构演替次序。该理论试图解释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区域系 统。点-由渐进扩散理论:理论认为空间扩散是由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不均衡引起的,由于存在着梯度和压力差,就会 形成空间扩散,扩散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作用于附近区域,与区域生产力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 经济发展,最终导

26、致区域空间结构均衡化。圈层结构理论: 城市郊区的农业布局呈圈层分布,以城市为中心,分别为自由农作区、林业区、轮作农业区、谷草农作区、三圃农作区和畜牧业区。这种圈层空间结构模式被誉为杜能环。第 4 章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旅游规划的主要组成要素 :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区的自然区位、经济区位、气候条件、历史文化、指旅游者在旅行途中过夜的饭店及其他类型的住宿设施和相关服务。旅游吸引物和活动:旅游地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及旅游产品。交通条件:进入一个国家、地区或开发区的交通设施及区内连接景点的内部交通系统,包括各类陆路、水路和空中交通设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给排水和通讯等。其他设施和服

27、务:餐厅及其他类型的餐饮供应设施、手工艺纪念品及特殊商品零售店等相关服务设施。社会因素:旅游开发和管理机构,人力资源规划和教育培训计划、营销战略和促销计划等。客源市场群体: 客源市场范围、客源地、客源规模、客源结构和消费水平。旅游规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实力及区位条件为依托。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效益原则;前瞻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科学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国外旅游规划编制程序(研究准备;目标确定;实地调查;分析和综合;政策和规划的形成;实施与调整。);我国旅游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准备阶段;

28、方案编制阶段;方案的优选与实施阶段;规划成果保障阶段。)。旅游规划编制要求(旅游规划通则2003):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 相关规划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的要求;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 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旅游资源的浪费;鼓励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 编制工作所采用的勘察、测量方法和图件、资料,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旅游

29、规划技术指标应适应旅游 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 建筑等方面。规划编制技术分异:经济学界专家编制特色: 经济学界专家编制的旅游规划往往以宏观层次分析为主,以中、微观层次分析为辅。地理学界专家编制特色:地理学界旅游规划人员编制的旅游规划,往往以中观层次的空 间分析、功能分区和产业分析为主,以宏观和微观层次的分析为辅。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学界专家编制特色: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学界旅游规划人员编制的旅游规划常依据微观层次的旅游区吸引源、设施、服务综合体组合分析, 进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景区空间组织规划、旅

30、游景观意象规划、旅游区环境容量以及旅 游景观保护规划、绿化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编制结构:区域旅游规划主要是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旅游概况,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保证旅游区域完整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区域旅游规划尤其强调区域的潜力分析评估,重视区域旅游未 来发展方向。规划建立在旅游要素供给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旅游需求及旅游发展要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区域旅游规划文本内容 包括: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依据;旅游业发展战略 ;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发展潜力评估;旅游产品与线路规划 ;旅游市场分析与促销规划;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发展规划 ;

31、旅游商品开发规划;旅游环境建设规划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保障等。第 5 章 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的概念:区域旅游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对未来一段时期(一般为520 年)旅游发展所做出的科学安排和总体部署,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以寻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_最优化的过程。区域旅游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规划内容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 发展规律,又要反映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并根据区域内外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旅游发展趋势, 对规划的内容及时修订和调整。 _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流程:确定目标 展开调查 问题诊断 战略运筹 形成产品 规划形

32、成。区域旅游规划调杳方法: 文献调杳法;实地考察法(访问座谈法,野外实地勘察,发放调查表格,专家咨询法)厶 问卷调查法(访谈式问卷调查,邮寄式问卷调查,留置式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式问卷调查);网络资源查询法 (搜索引擎检索法,关键词检索,专业电子资料检索法, );其他调查方法(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区域旅游规划调查内容: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类型、规模、特征;开发现状、组合结构);旅游市场调查(主 要客源国(地)宏观环境调查;现实旅游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区域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旅游市场营销调查);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区概况;地质地貌要素;水体要素;气象气候要素;动植物要素;环境质量);人文环境

33、调查(历史沿革;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状况;土地利用总体状况与权属关系)政策法规环境 调查(国际上相关的旅游发展规章;国家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区域内的政策法规)。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估。评估模型: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保继刚等,1999)。区域旅游等级开发体系。等级开发内涵:根据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区集散程度、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客源市场、开发的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 分析,运用定性、定量方法,按一定程序进行对比论证而确定的开发顺序。等级开发措施:旅游发展潜力评估确定 了区域旅游开发的先后级别,一般分为三级,不同级别开发措施不同。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34、:旅游资源因素(旅游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区位条件(旅游区与外部客源地间的区位关系;旅游区的内部区位条件;旅游区与旅游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市场因素(目前,国内旅游者在我国旅游市场中仍占主体地位,国际客源对区域旅游规划布局的影响有限,国内旅游需求对旅游布局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旅游发展提供的有利或不利条件,直接关系到区域旅游发展和空间规划布局。 空间布局主要模式: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演化:根据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可将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发展阶段分为生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依据DianneDredge (1999)提出的目的地空间结构模型,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

35、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模式,即单节点(旅游空间成长的第一阶段)、多节点(随着旅游业发展,一些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或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开发,多节点并存的旅游区开始出现,形成多节点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模式。)及链状节点布局模式(随着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旅游节点越来越多,不同性质的旅游地开始出现,旅游区日益呈现出多 极的空间增长格局,区域旅游体系从发展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成熟的标志是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 的旅游网络。)区域旅游空间布局主要模式: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因地而异,变化多样,但综合起来主要有增长极布 _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和圈层布局模式,其他的布局模式大多建立在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或是其变形

36、。区域旅游线路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设计原则:旅游线路的主题必须明确突出,充分展现线路上各景点的景观,有吸引力和号召力;旅游线路的内容必须充实,活动安排应有节奏韵律感;旅游线路设计应该经济,路程尽量不重 复,应体现出为游客提供经济、实用、安全、舒适、服务的主题思想;旅游线路设计必须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 发挥区域旅游功能,与区域旅游供给系统相配套。影响因素:供给方面包括区域内城市布局,自然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交通及其他相应的旅游设施条件等;需求方面包括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旅游主体的生理条件, 旅游者的经济和时间购买力,旅游者的爱好等。旅游行为空间模式:Campbell 模式(度假路径

37、、游憩性度假路径以及游憩路径);Stewart-Vogt 多目的地旅行模式(单一目的地旅行模式;线形旅行模式;营区基地模式;旅行链模式; 区域游模式);Mings-Mchugh 模式(直游式;直游周游式;周游式;飞行/驾驶式);楚义芳模式(周游型;逗留型)第 6 章旅游目的地规划旅游目的地概念:郭来喜(1982)认为:旅游地是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保继刚(1993)认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旅游 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Gunn (1994)认为:旅游地是一个具有大量取悦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项目的地

38、理区域。旅游地的组成要素有:吸引力综合体(attraction complexes)、入口(gate-way)、进出通道(corridor)、服务中心(services center)、区内连接路径(linkage)、外部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等。Pearce 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地方所 有产品和服务的集合体。它对游客的吸引力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限制。质量和价值是产品(目的地)的衡量标准。Buhalis 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和 规划的政策司法体系,也就是说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旅游

39、目的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是体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 展等多个因素。旅游目的地社区化: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社区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社区化已成为当前旅游开发的趋势。在旅游社区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旅游社区开发应维护和突出社区的整体形象;旅 游社区在规划布局时,必须注重社区之间的互动过程;旅游社区管理应考虑旅游社区的进化;旅游社区开发应强调 当地居民的参与。旅游目的地规划概念:旅游目的地规划简称旅游地规划,又称旅游社区规划。它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一个地 方的旅游规划,它比区域旅游规划低一个层次

40、,是区域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规划应根据现行的国家或区域旅游政策和规划框架制定,与旅游产品具体形式和旅游区功能有具体联系,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和设施建设进行 的设计安排。从_旅游功能为主要指向,其他非旅游用地占较小比例;规划年限一般较短,属于近中期规划。从规划要素角度来看,_旅游目的地规划更侧重于地方政策、地方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类型规模、项目设计、环境影响和实施方式等_要素。旅游目的地规划类型:根据目的地产品性质和景观类型、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从属关系,以及它们的接待和 服务功能,旅游目的地规划可分为风景名胜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镇)规划、旅游城市(镇)规划、旅游度假区 规划、自然保护

41、区规划和森林公园规划等。从规划要求和等级来看,旅游目的地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 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如果旅游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或地位重要,则需要编制规划大纲,提出发展战略。从规划 的内容来看,旅游目的地规划可分为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 规划等功能性专项规划,以及专题研究等。旅游目的地规划原则:强调目的地类型及其环境独特性;重视当地社区与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的适宜性;旅游目的地规划的阶段性。旅游目的地规划流程:建立领导机制;目的地资源分析;识别目的地发展机会和限制因素;制订行动方案和实施规划;后续发展评估和反馈。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基本

42、模型: 在区域旅游规划的指导下,目的地旅游规划的首要任务在于确定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 题。调查分析阶段应侧重于目的地的环境及承载力分析、用地需求分析、地方性特征分析。在综合调查分析基础上, 应确定规划的组织框架、基本原则、依据、要求和阶段目标,进而编制相应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在 整个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重视社区参与。旅游目的地规划需要一个良好的保障体系,包括效益评估、管理调 控、政策支持、财务预算等,尤其强调旅游开发与管理并重。旅游目的地地方性特征主要内容: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演变特征;社会经济文化特征;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特征;总体环境质量特征;位置及周边地区关系特征。

43、旅游只有成为地方性旅游,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永久的吸引力。 地方性研究是目的地旅游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目的地寻求旅游发展机会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基本任务在于全 面了解整个地区的背景特征,从而为进行各项与地方性有关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地方性分析:综合分析是在地方性特征分析基础上,对与旅游景点和旅游市场有关的各种要素的分析,也包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的关联分析,如确定游客承载力以明确整个目的地总体旅游发展的限度 等。综合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机遇和发展瓶颈,这种机遇和制约因素分析是未来旅游发展决 策的基础,是提出旅游开发或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建议的基础。综合分析的内

44、容主要 包括自然要素分析、目的地承载力分析、土地使用权模式分析、经营模式分析、社会文化分析等。规划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分析:环境影响:正面影响: 有助于对重要的自然景区、国家公园或区域公园、野生动物及海洋环境的保护;有助于考古遗址、 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保存;有助于改善目的地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有助 于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供水、排污和废物处理系统;有助于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环保意 识。负面影响: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系统破坏问题;土地使用问题。 社会文化影响:益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完善社区设施和

45、服务提供资金;有助于对当地文化遗产 的保护,如当地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服装、艺术、风俗、生活方式、传统经济活动和建筑风格等文化形式;有 助于对博物馆、剧院和其他文化场所的维护和发展;有助于唤醒和加深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有助于促进 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跨文化交流。 问题:由于游客过度拥挤而给本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本地居民由此对旅游业产生不满甚至敌对情绪;由于地方风俗、仪式、音乐、舞蹈等文化形式不恰当地向游客展示,而导致本土文化的过 度商业化甚至丧失真实性;有可能造成文化的退步和文化认同感的削弱;由于游客的过度使用,重要的考古遗址和 历史遗迹遭到破坏;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导致游客和居民之

46、间发生某种误解和冲突;很多社会问题如吸毒、酗 酒、犯罪和卖淫等也会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恶化。经济影响:正面经济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创造就业,带来收入和外汇(对国际旅游而言),这些收入和外汇可以直接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水平并带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间接经济效益是旅游业可以创造一些产品和服务从而带动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扩张,这 些经济部门包括农业、渔业、建筑业、部分制造业和手工艺制造业。负面经济影响: 包括潜在经济效益的损失、经济结构的扭曲、就业结构的扭曲。旅游目的地承载力分析:_马西森、沃尔(1982)认为,承载力是可以使用一个地区而又不会造成当地无法接受的自然环境改变和游客

47、体验质量巨大下降的人数最大极限。不会对旅游区造成令 人无法接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负面影响。承载力分析是目的地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层面的旅游规划 都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待开发旅游区和已开发旅游区都需要进行承载力分析,有些地区的开发程度可能已经超 饱和。承载力分析要反馈给市场分析,市场分析要据此对市场预测或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承载力分析不能代替规 划的后续发展评估,也不能取代旅游影响的监测。 目的地规划的社区参与分析:社区参与旅游规划是将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纳入旅游规划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和评判依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实现旅游业

48、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参与分析是在上述环境影响分析及 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社区作为支持旅游发展的最基层单元,通过社区组织的建立和目标活动的开展,达到综合 整治与共同参与建设旅游地的目的。居民利益分析是社区参与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居民利益调控也是目的地旅游规 划的主要内容。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形象分析:旅游形象认知(目的地类型形象的认知;目的地地方性形象的认知;目的地形象形成阶段的认知)。形象建立方法及步骤:目的地形象调查;目的地形象定位;目的地形象系统构建;目 的地形象推广与传播。基于地方性的旅游标志设计:旅游标志的使命:作为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旅游标志不仅具有标识的提示功能,其创

49、意和表现也与旅游目的地本身的象征性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延 伸想象空间。旅游标志是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浓缩载体,是旅游目的地精神内涵的反映,能够扩大旅游目的地的知名 度与美誉度,唤起当地居民的荣誉感与归属感,从而为旅游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旅游标志设计的内容定位:旅游标志设计一般思维路径为文脉关联;地脉关联;特色旅游资源关联;旅游属性关联;美感关联。目的地旅游用地:旅游用地基本特点: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自然-经济的地域综合体;旅游用地的持续性;旅游用地的多效益性。旅游用地结构 分析:旅游服务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生产管理用地。旅游用地利用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特色原则;效益原则。旅

50、游用地规模预测:旅游用地规模预测主要是旅游服务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规模的预测,具体而言就是关于游览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和交通用地规模的预测。目的地旅游功能分区:目的地旅游用地评价:对目的地的旅游用地做出客观评价,为确定旅游开发规模及旅游地性质提供依据,使旅游地开 发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的地旅游功能区划:旅游功能区以用地功能划分,据此可以将旅游地划分为游览区、旅游接待区、休疗养区、野营区、行政管理区、居民区、商业服务区、文化娱乐中心、农林园艺场(包 括副食品供应基地)、加工工业区等。同时功能区还包括引景区和边缘区。每个旅游地不一定包括上列的所有功能区,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旅游地功能区的划

51、分可有所不同。目的地旅游用地规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旅游用地方 向和旅游用地结构,提高旅游用地生产力,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 旅游用地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优化组合。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保继刚把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周公宁论述了风景区环境容量的五种 估算方式。楚义芳指出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基本容量包括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和旅游地域社会容量。崔凤军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认为在旅游地环境(

52、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游客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社区参与研究:国外社区参与研究。国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内容包括:社区参 与旅游发展的类型;旅游发展与社区的相互关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利益主体理论的运用;社区参与旅游 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国内社区参与研究。在我国,利益主体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发表 的研究成果不多。直接或间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利益主体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

53、用;旅游系统中利益主体的 经济互动关系;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应的协调措施。实现社区参与的措施: 给居民提供参与旅游规划、发展决策以及优先参与旅游就业的机会;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参与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社区参与 机制;加强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社区参与的真正实现是一项艰巨的复杂工程,需要决策者和立法者、非政 府组织、旅游开发商、社会其他扶助力量、旅游研究者、旅游者等多方参与和推动,才能通过旅游开发促进社区发 展,提升居民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形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协调发展。第 7 章景点旅游规划景点的概念 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54、。 广义上讲,任何可供旅游者游览或开展休闲活动的场所均可称为旅游景点。 这种场所的地理概念可以很小也可以较大。 狭义的旅游景点是旅游区中的最小单位,在空间上由一定的景物组成, 旅游活动较为单一,并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具有美学等特征。景点规划是旅游区吸引物设计的核心,根据景点旅游资源特色对其内部建筑建设的类型、植物种植的种类、游_览线路的安排等进行空间微观规划。景点规划设计原则:景点规划设计必须遵循 创意新颖、和谐统一、生态平衡和最佳经济效益等原则。创意新颖是指景点开发的设计意图,要有中心主题,创新性强,同时因地制宜,构园得体。和谐统一是指景点人工美和自然 美的统一,自然是第一位的,自然为主,

55、人工为辅,巧加点缀,自然结合。生态平衡是指在旅游景点开发过程中, 加强保护措施,维护景点的生态平衡。最佳经济效益原则是指在开发前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优先选择投资少、回收期快的项目。 景点规划任务与内容:景点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 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确定规划景点各类用地的界线和 适用范围,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道路 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景点设计标准:景点建筑选 址和设计手

56、法应结合景点环境的特点,做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建筑密度、建筑物高度、建筑物占景点面积比率、绿化面积比率、环境美化设计等是景点建筑应考虑的重要设计指标。植物种植设计原则。应遵循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尊重科学,符合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物;合理布局,满足功能;种 类多样,季节变化;密度适宜,远近结合的原则。植物种植在景点建设中作用。花木是风景素材,也是风景的主题, 它们可以丰富景点构图,赋予景点时空变化和生气,分割空间和隐蔽建筑物。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规则式、 自然式和混合式。景点规划设计:景点总体规划。编制景点的总体规划,应该确定景点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景点的分区、 结构与布局,景

57、点的旅游容量等基本内容。道路系统设计原理。景物之间要有时空连续性,动观感受比静观感受强; 力求突出动观效果;多次重复出现某一事物,以达到加深认识,强化美感的目的;动观道路系统的布局要富于变化; 要加强景观提示。道路系统设计原则。 组景主题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感和变化感; 道路系统组织要有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设计道路系统时,应选择最佳的观赏点。景点出入口设立。景点主要出入口的位置, 必须与旅游交通和旅游者流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客集散广场。根据景点本身功能分区等 具体要求与方便游览出入、有利对外交通和对内方便管理的原则,设立景点出入口。景点广场的主要功能是为游

58、客 集散、活动、演出、休息等提供空间。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两种。由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集散广场、休闲广场、 文化广场、生产广场等。 景点规划成果: 景点规划的成果应包括景点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 汇编等四个部分。规划文本应以法规条文方式,直接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规划图纸应清晰准确、图文 相符、图例一致,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例、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划单位及其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规 划说明书应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目标,解释和说明规划内容。景点规划流程: 资源调查分析阶段。主要进行资源调查、资源分析、资源评价和基础资料汇编等工作。编 制规划大纲及论证阶段。充分了

59、解基础资料,对景点规划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工作成果以文字为主 及必要的现状图纸、规划图纸。总体规划阶段。以已经评议审批过的规划大纲为依据,编制景点规划说明书和绘 制总体规划图纸。方案决策阶段。政府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议,并做出技术鉴 定报告,经修改后的总体规划文件再报有关部门审批、定案。管理实施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审批权限。景点规 划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经批准后的规划 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第 8 章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旅游规划实施的相关要素:政府。政府在旅游规划实施

60、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实施计划;制定、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负责重要、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类旅游设施的建设,如博物馆等;部分区域市场营销。旅游企业。企业是旅游业的主要投资者和经营者;经营性旅游设施(如饭店等住宿设施、旅行社及营业性旅游景点 等)的开发,一般由企业承担。一般公众。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公众应担任监督者的角色;引导公众参与可以增强规划实施的效果;公众参与是丰富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旅游规划目的的关键所在。旅游规划实施主要方法: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实施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领导管理。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