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复习大纲_第1页
石油炼制复习大纲_第2页
石油炼制复习大纲_第3页
石油炼制复习大纲_第4页
石油炼制复习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1、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元素是 碳、氢、硫、氮、氧。2、我国原油的特点:密度偏大;含硫低、含氮高;凝点高、蜡含量高,而沥青质含量低;镍含量远高于钒含量;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3、石油馏分的组成:小于200(或 180 )的轻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200350的中间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也称常压瓦斯油,AGO);350500的高沸点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VGO);大于500的馏分为减压渣油馏分(VR) ;大于350的馏分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 AR) ,它包含了减压渣油馏分。4、石油中烃类的表示方法:A单体烃组

2、成;B族组成;C结构族组成(a结构族组成表示方法;b石油中间馏分及高沸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测定n-d-M法).5、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的混合烃构成6、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第三章1、蒸汽压: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汽化。纯烃的蒸汽压:对同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蒸气压较小。对某一纯烃而言,其蒸气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体系的压

3、力不太高,气相可看做理想气体时,纯化合物的蒸气压与温度间的关系可用Clapeyron-Clausius方程表示。当体系压力不高,气相近似于理想气体,与其相平衡的液相近似于理想溶液时,对于组分比较简单的烃类混合物,其总的蒸汽压可用Dalton-Raoult定律求得。与纯烃不同,烃类混合物的蒸汽压不仅取决于温度和气化潜热,同时也取决于其组成。在一定的温度下,只有其气相、液相或整体组成一定,其蒸汽压才是定值。对于纯烃化合物或沸点范围较窄的石油馏分(指实沸点蒸馏温度差小于30的馏分)可根据特性因数K和平均沸点,利用公式通过迭代法计算其蒸汽压。当蒸汽压接近常压时,此方法较为可靠。2、沸程(馏程):石油和

4、石油产品是各种烃类和非烃类的复杂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油品的沸点随气化率的增大而不断升高。石油馏分的沸点表现为一定宽度的温度范围,称为沸程。常见的标准方法:实沸点蒸馏、恩氏蒸馏、减压蒸馏一般通过某种标准试验方法所得到的沸程数据,称为馏程。石油馏分的馏程越宽,其蒸馏曲线的斜率越大。3、密度:单位体积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而密度随之变小。 当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时,相对密度: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就正构烷烃和正烷基环己烷而言,其相对密度都是随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的。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 正烷基苯(增大而减小)4、特性因数:是烃类列氏绝对温度表示沸点的立方根对相对密度作图

5、,所得曲线的斜率。在平均沸点相近时,K值取决于其相对密度,相对密度越大,则K值越小。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相对密度大小的顺序为芳香烃环烷烃烷烃对于含有大量烯烃、二烯烃、芳香烃和非烃类化合物的二次加工产物以及渣油,特性因数并不能准确的表征其化学属性,使用时会导致较大误差。5、苯胺点:以苯胺为溶剂,与油品按体积比为11混合时的临界溶解温度。不同烃类的苯胺点差别很大,碳原子数相同时:多环芳烃 单环芳烃 烯烃 环烷烃 烷烃;对于同族烃类:随分子量增大,苯胺点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大。苯胺点是关于油品溶解度方面的参数,烃类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烃类和溶剂分子结构和相似程度。两者结构越相似溶解度越大,称为

6、相似相溶原理。6、各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随其沸程的上升而增大的。当沸程相同时,各原油相应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还是有差别的。7、粘度:流体分子的内摩擦使流体带有一定的粘滞性,从而产生流体抵抗剪切作用的能力,衡量这种能力或粘滞性能的指标就是粘度。粘度的表示方法:原有的粘度常用表示,又称动力粘度或者物理粘度;在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中常用的粘度是速度粘度他是绝对粘度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该液体密度之比;条件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8、油品粘度和化学组成的关系:对同一系列的烃类,一般来说,化合物的分子量越大,其粘度也越大;油品的粘度随沸程的升高和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具

7、有环状结构分子的粘度大于链状结构,而且分子中的环数越多则其粘度也就越大。对于相同沸点的不同石油馏分:含环状烃多则粘度高;环数越多,粘度越大。当烃类分子中的环数相同时,其侧链越长则其粘度越大。相同环数和碳数的芳香烃和环烷烃,其粘度一般:环烷烃 芳香烃。9、粘温性质:油品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润滑油往往是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条件下使用的,所以要求他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不要太大。粘温性质: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粘温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正构烷烃的粘温性质最好,分支程度较小的异构烷烃的粘温性质比正构烷烃的稍差,随其分支程度增大,粘温性质越来越差;环状烃的粘温性质都比链状的差;当分子中环数

8、相同时,其侧链越长则粘温性质越好,侧链上由分支也会使粘度指数下降。10、馏分与粘度:石油各馏分的粘度随其沸程的升高而增大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更重要的是由于随馏分沸程的升高,其中环状烃增多所致。当馏分的沸程相同时,石蜡基原油的粘度最小,环烷基的最大,中间基的居中。粘温性质则以石蜡基原油馏分的最好,中间基的次之,环烷基的最差。石蜡基原油中含有较多的粘度较小的粘温性质较好的烷烃和少环长侧链的环状烃,而在环烷基原油中,则含较多的粘度较大而粘温性质不好的多环短侧链的环状烃。11、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溢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汽油的闪点是

9、相当于爆炸上限的油品温度,而煤、柴油和润滑油等的闪点是相当于爆炸下限时的油品温度。石油产品的馏程越轻,蒸汽压越大,闪点越低。闪点越低表明着火危险性越大因此石油产品以其闪点作为着火危险等级的分级标准。12、燃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能被外部火源引燃并连续燃烧不少于5秒钟时的最低温度。油品的闪点和燃点主要与其馏分组成有关,油品的沸程越高,其闪点和燃点越高。油品越轻其闪点和燃点越低。13、自燃点:把油品预热到很高温度,然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则不需引火,油品即可能因剧烈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能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自然点与油品的沸程有关,但与闪点和燃点相反,油品越轻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自然

10、点越高。 对于高温的油品尤其是重质油品,要防止其泄露,以防与空气接触而自燃,引起火灾。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与油品的组成的关系:闪点和燃点与烃类的蒸发性能有关,而自燃点与油品的馏程和氧化性能有关;同族烃中,随分子量增大,闪点增高,燃点增高,自燃点降低;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燃点越低,自燃点越高;烷烃比芳烃易于自燃,所以烷烃的自燃点低(芳香烃比烷烃稳定),但烷烃的闪点却比粘度相同而含环烷烃和芳香烃较多的油品高;汽油的自燃点常在400以上,柴油的自燃点只有220250,渣油的自燃点则更低 。第四章1、爆震: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爆震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汽油机是由于燃料自燃点太低,太容易氧化,过氧化物积累过多,以

11、致电火花点火后,火焰尚未到达的区域中的混合气体便已自燃,形成爆震。柴油机的爆震原因怡恰相反,由于燃料自燃点过高,不易氧化,过氧化物积累不足,迟迟不能自燃,以致在自燃开始时,气缸中燃料积累过多而出现爆震现象。因此,柴油机要求自燃点低的燃料,而汽油机要求使用自燃点高的燃料。使用性能与质量指标:汽油(蒸发性,安定性,抗爆性,腐蚀性)柴油(燃烧性,蒸发性,流动性,安定性)2、汽油的辛烷值:表示与被测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正标准燃料混合物中纯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车用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马达法(MON)和研究法(RON)。3、十六烷值:十六烷值(CN)是衡量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中发火性能的指标。把所测

12、燃料与标准燃料进行对比,与其发火性能相同的标准燃料的十六烷值即为所测燃料的十六烷值。4、理想组分:柴油:单烷基(T型)或二单烷基(型)的异构烷烃。汽油:高度分支的异构烷烃。第五章1、我国原油的分类方法:我国采用关键馏分特性分类和按硫含量分类相结合的原油分类方法。 2、我国主要原油的分类属性:大庆原油属于低硫石蜡基原油;胜利原油属于含硫中间基原油。石蜡原油一般含烷烃量超过50%其特点是密度小含蜡量较高,凝点高,含硫、胶质较少,属于地质年代古老的原油。环烷基原油的特点是含环烷烃和芳烃较多,密度大凝点低一般含硫、胶质、沥青质较多,是地质年代较年轻的原油。3、我国主要原油的加工方案:大庆原油的加工方案

13、采用燃料-润滑油型加工方案最为理想,或者采用燃料-润滑油-化工型方案。胜利采用燃料型加工方案或者燃料-化工型加工方案比较理想。4、原油的加工方案:燃料型;燃料-润滑油型;燃料-化工型。 第六章1、气液相平衡:对于石油馏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石油馏分气、液两相共存,而且气、液两相的相对量(汽化率)和两相中的各组分都不再发生变化,这时该石油馏分达到了气、液平衡状态。2、泡点温度:在一定压力下加热油品,当其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油品开始气化,油品刚刚出现第一个气泡并保持相平衡状态时的温度,称为泡点温度,或称为平衡气化0%温度3、露点温度:继续升高温度使油品不断气化,当油品刚刚全部气化并保持相

14、平衡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也称为平衡气化100%的温度。4、精馏操作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分离精确度比较:闪蒸平衡汽化,简单蒸馏渐次气化,精馏有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5、油水不互溶体系的气-液平衡:过热水蒸汽存在下的油的汽化;饱和水蒸汽存在下的油的汽化;油气水蒸气混合物的冷凝。6、分馏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对于二元和多元系:用组成来表示;对于石油馏分分流精确度的表示方法:用ASTM(0%100%)间隙=t0H - t100L表示。 7、回流方式:塔顶冷回流;塔顶油气二级冷凝冷却;塔顶循环回流;中段循环回流。8、操作条件的确定:压力:石油常压精馏塔的最低操作压力最终是受制于塔顶产品接受罐的温度下的塔顶产品

15、的泡点压力。温度:气相温度是该处油气分压下的露点温度,而液相温度则是其泡点温度。实际上,气相温度稍偏高或液相的温度稍偏低。第七章1、烃类在热的作用下发生两类反应:分解反应和缩合反应。2、焦化过程是一种渣油轻质化过程。第八章1、催化裂化的工艺流程包括:反应-再生系统: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吸热,再生放热,催化剂作为热载体;分馏系统:油气分为几个产品,塔顶为汽油及富气,测线有轻柴油,重柴油和回炼油,塔底产品是柴油为了取走分馏塔的过剩热量,设有塔顶循环回流,一个至两个中段回流以及塔底油浆循环;吸收-稳定系统:吸收塔,解析塔,再吸收塔及稳定塔。2、反再形型式:固定床,移动床,液化床,提升床

16、。3、各类单体烃反应、机理以及对产品性质的影响:(1)烷烃:烷烃的分解多从中间的C-C键断裂,而且分子量越大越易断裂,反应速度也越快;(2)烯烃:烯烃是一次分解反应的产物,很活泼,反应速度快,在催化裂化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3)环烷烃:环烷烃的长侧链可以发生断裂,而环也可以断裂成烯烃,烯烃再继续上述的各反应,环烷烃也可以通过氢转移反应转化成芳烃。带侧链的五员环烷烃也可以异构成六员环烷烃,再进一步脱氢生成芳烃;(4)芳香烃:连接在苯核上的烷基侧链易断裂成小分子的烯烃,而且断裂位置主要位于侧链同芳环相连接的键上,多环芳烃的裂化反应速度很低,它们的主要反应是缩合成稠环芳烃,最后生成

17、焦炭 ,同时放出氢使烯烃饱和。4、石油馏分的催化裂化及其特点:石油馏分是由各种单体烃所组成,因此,在石油馏分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各种单体烃的反应规律是石油馏分进行反应的根据。特点:(1)各类烃的竞争吸附和对反应的阻滞作用。稠环芳烃占据了催化剂表面,但是它们反应速度很慢,且不易脱附,甚至缩合生焦。这样就大大妨碍了其它烃被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反应,从而使整个石油馏分的反应速度都降低。(2)复杂的平行顺序反应(反应深度对产品产率分布有重要影响,如何控制目的产品具有较高产率)5、转化率:表示催化裂化反应中的反应深度。剂油比:催化剂循环量比总进料量(一般在510之间)藏量:再生器、反应器中经常保持一定

18、的催化剂量。催化剂循环量:单位时间内进入反应器或离开反应器的催化剂量,用 t/hr 表示。 回炼比:回炼油量比新鲜原料处理量。6、裂化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密度(真实密度、颗粒密度、堆积密度);活性:(评价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能力大小的指标);稳定性;选择性;;抗金属污染性能;筛分组成和机械强度。第九章1、催化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包括渣油)在氢气存在下的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加氢过程按生产目的不同可划分为:加氢处理、临氢降凝、加氢改质、润滑油加氢等。2、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组成: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加氢精制活性的主要来源,属于非贵金属的主要有VIB族和V族中几种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其中活性最好的有W,Mo和Co,Ni。贵金属有Pt,Pd等;加氢精制催化剂中的助剂: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结构性助剂、调变性助剂;担体:中性担体和弱酸性担体。目的:注入冷氢:控制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