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的辩证与护理1_第1页
出血性脑卒中的辩证与护理1_第2页
出血性脑卒中的辩证与护理1_第3页
出血性脑卒中的辩证与护理1_第4页
出血性脑卒中的辩证与护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出血性脑卒中(中风)的辩证 与护理 主讲人:申现芳 时间:2016.11.8简介:出血性中风一般是指因脑出血(脑溢血)所引起的昏迷和瘫痪,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多。常发生于病人清醒活动时,可能有情绪激动及使劲用力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的诱因。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突然昏迷、偏瘫、大小便失禁,发热等,昏迷是脑出血的主要症状,昏迷的程度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多为深昏迷,瞳孔早期缩小而后扩大,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其中内囊出血有典型的“三偏”症状(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内囊出血的症状演变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期。本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约占总数的2/3以上。大多发生于血压波动的阶段,当血压骤然上升至病变动脉管壁不能耐受的程度时,动脉壁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引起脑出血的其他原因尚有动脉瘤、血管瘤、各种血液病和有出血倾向的情况,脑肿瘤对血管壁的侵蚀也可导致出血,但均较少见。本病有内因外因之分: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形成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是本病发病的内因;五志过极,饮食不节,劳伤过度,气候骤变等是本病发病之外因。内外两因相合,致气血逆乱,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脑内而发病。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西医学中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

3、病,可参照本疾病护理常规。辨证分型: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肝阳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痰热瘀阻证: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头晕目眩,腹胀便干便秘,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口角流涎,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薄白腻,脉细弦或细弦滑。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痰热内闭症(阳闭):起病急骤,神昏,昏愦,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肢体

4、强痉拘挛,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呃逆或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褐而干,脉弦滑数。 元气败脱证(脱证):突然昏仆,昏愦,肢体瘫软,兼见手撒肢冷,目合口张,鼻鼾息微,遍身冷汗,二便自遗,舌萎,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欲绝。中医治疗的方法:1、清热法:中医认为火热炎上,风火相煽,气血上扰,迫血妄行,溢出脑脉之外,痹阻脑髓神机,神明失用,变发神昏、偏瘫诸症。清热在某种意义上能起到清火、泻火、解毒、凉血、熄风、化痰、通腑等作用。火乃热所化,热清火自熄,血自宁,气血腹顺,促进神机宣通,神明复用。清热可防止热从火化成毒,治已变防未变,达到防止再次脑出血及其并发症,如肺

5、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2、平肝法:是指平调肝之阴阳之意,使肝气如常疏泄,不亢不逆。出血中风中脏腑阳闭证发病之时,肝风内动是引动因素,肝之阴阳失调为发病根本;而病起之后,肝阳未必亢盛之极,肝风亦未时见,只需平肝即可。况且,肝阳、肝风、肝火、肝热同出于肝,均为实邪,立平肝之法,平抑肝阳、肝风上逆之势,既可使阳平风熄,肝平阳潜,气血得平;又可防止肝阳化火生风。 3、破淤法:所谓破淤者,有消除淤血、逐邪外出寓活血化淤之意,其力猛峻。出血中风中脏腑闭证为络破血溢。离经之淤血,必然阻滞清窍之脉络,影响脑髓气血流通,导致神昏诸症。且病势急骤,病邪凶猛,络破血溢、淤阻脑络、清窍不宣为其当务之急,采取破淤逐邪之

6、法,尽快消除阻滞脑脉之淤血,使脑髓气血流畅。 4、涤痰法:对于出血中风中脏腑闭证患者,有痰除痰,无痰防止内痰的形成。从病者的素质与发病年龄看,出血中风之病,多先有伏痰存在,出血中风之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氧和缺血,产生脑水肿,甚或颅内高压,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痰淤交结之佐证。出血中风中脏腑闭证病发,血溢脑脉之外,致清阳之气不得舒展,气血不得流通,津液气血不循常道,津血渗泄为痰为饮(脑水肿)。痰淤同治是出血中风急性期的重要治则,破淤涤痰是祛除瘀血、流通血脉的方法。5、通腑法:通腑法对于出血中风闭证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可能机理:直折肝气之暴逆;上病下取,引血下行;敷布气血,畅达血脉;推陈出新,邪有出路

7、;急下存阴,以防竭脱。 6、醒神法:对于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而言,无论各种血肿清除术,抑或清热、平肝、破淤、涤痰、通腑等法,均可使脑脉通畅,脑神转醒。而临床上,部分患者神志转清,但因其脑神受扰,神明先主使其脑神失于清明,此时以醒神治之更为恰当。7、益气法:益气法是针对阴闭证的治法,其病机以邪实正虚为主要表现,邪实为痰淤交阻,正虚为元气亏虚,而正气亏虚是基础。益气法在中风临床中的应用以黄芪为代表,具大补元气之功,使脑气得养,气阳舒展,神明得用;并使气旺血行,血脉通畅。其它疗法】1.针刺疗法(1)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口眼歪斜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

8、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2)选穴:水沟、十二井、风池、劳宫、太冲、丰隆、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其他穴针用泻法,不留针,用于阳闭痰热盛者。(3)选穴:丰隆、中脘、三阴交、水沟,针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10分钟,用于阴闭痰涎壅盛者。(4)选穴:地仓、颊车、承浆、人中、合谷、地仓。颊车用透刺,其他穴针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10分钟,用于中风闭证牙关紧闭,口角歪斜。(5)选穴:上宣、大椎、曲池、十宣点刺放血,其他穴针用泻法,每日一次,不留针,用于中风,

9、并发高热、血压较高者。(6)选穴:曲池、三阴交、太冲、风池、足三里、百会,针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1020分钟,用于中风血压较高者。(7)选穴:哑门、廉泉、通里、照海,强刺激,每日一次,不留针,用于中风语言不利。(8)选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牵正、攒竹、太冲、颧髎,强刺激,每日一次,留针2030分钟,用于中风口眼歪斜者。2.灸法关元、足三里、气海、神阙、百会、神阙做隔盐灸10分钟,其他穴位用大艾炷重灸1015壮,可用于中风脱证的救治。3.贴敷法(1)巴豆50克,食醋适量,艾炷(如黄豆大,不拘数量)。用法:将巴豆研末,然后取药末适量(约15克)与食醋拌匀如糊状,取适量敷贴于脐上,上面再加薄

10、姜一片,用点燃的艾炷灸之,连续灸至患者清醒为止。用于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2)处方:天南星1.5克,冰片15克。用法:两药研末,调匀,以中指蘸药末敷于齿部,每天36次。主治:口噤不开。(3)处方:蔓荆子、黄芪各l0克,炙甘草15克。用法:诸药共研细末,用酒或醋调和,敷于患处,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主治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4.中药针剂(1)醒脑注射液号:用量为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亦可用本品24毫升肌内注射,每日两次。适用于中风阳闭者。(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用2040毫升,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适用于

11、中风阳闭者。(3)菖蒲郁金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菖蒲、郁金,功能:醒神开窍。每次用量为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0毫升中,静脉滴注,或用两毫升肌内注射,每日46次。本品有较好的开窍作用,一般神昏均可应用,亦可用于中风阳闭者。(4)参附注射液:每次46毫升,加入50%葡萄糖溶液60毫升中,静脉推注,或用本品10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于中风脱证。(5)生脉注射液:每次2040毫升,以等量的50%葡萄糖溶液稀释,静脉推注或滴注。每日一次,用于中风阴阳俱脱者。(6)四逆注射液:每次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或用24毫升肌内

12、注射,每12小时一次。用于中风脱证,血压下降者。(7)枳实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枳实,每毫升相当生药4克,先用420克稀释后静脉推注,再用2080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于中风脱证。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入院介绍:住院环境、有关注意事项、科室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 2.情志护理:给予疏导、解释、安慰、避免导致病人情绪激动的各种因素,以消除不稳定情绪。.对症护理: (1)卧床休息,避免频繁搬动,卧床四周左右,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2)神昏、呼吸不利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气流量以1.52L/分钟,持续给氧或视

13、病情间断给氧。 (3)对体温过高者给予头部冰帽冷敷,以降低头部表面温度,一般控制在3032之间,直至病情稳定。(4)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并注意喉间有否痰延,及时吸出以防止痰延吸入,引起窒息和吸入肺部,加重病情。 (5)保持大小便通畅,患者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 (6)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入,并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并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防止液体外漏。 (6)对于生活自理缺陷的患者,要协助患者完成生活自理活动,鼓励患者逐渐独立完成并进行康复训练。.(7)口腔护理:对有意识障碍或带有胃管的病人行口腔护理,用镊子夹生

14、理盐水棉球为病人清洗口腔。有假牙的病人,睡前和饭后将假牙取下清洗,如有意识障碍则取下假牙。(二)饮食护理 1在发病13天内禁食。由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 2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忌肥甘,辛辣食物,戒烟酒。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3多食新鲜蔬菜蔬果。 4可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 (三)服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漏服、多服、或擅自停药; 2中药汤剂宜温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或先用水融化后服用。 3服药期间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粘腻之品。 4劝慰病人服药期间勿受风寒湿邪之侵袭,忌怒与动肝火以免影响疗效。 5便秘患者按摩腹部或关元、大肠俞

15、穴或通便袋泡茶、潘泻叶泡茶。(四)并发症护理 1肺部感染:对卧床的患者给予勤翻身、拍背,咳嗽困难或痰多的应用雾化吸入,及时清理呕吐物和咽部分泌物。 2尿路感染:及时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袋,每日消毒会阴部两次,及时倾倒尿液,适时膀胱冲洗等。嘱患者多饮水。 3褥疮:勤翻身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可使用气垫床,使用皮肤保护剂如嘉瑞、百多邦。中医辨证施护 1、中经络 肝阳上扰证: (1)注意观察便秘及舌苔、脉象变化 。 (2)予清淡易消化、富纤维素饮食,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宜食绿豆、蜂蜜、白萝卜、冬瓜、西瓜。 (3)便秘者可口服麻仁丸或予玉玄宫天枢、神阙穴磁疗,协助通便。 痰热瘀

16、阻证: (1)意观察痰的性质及舌苔、脉象变化,了解本征候的缓解与恶化。 (2)头晕目眩者可用耳穴埋豆对症处理,加强安全防护,防跌伤。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之品,多食大豆、藕、木耳、桃、梨,忌羊、牛、狗肉,以免助热生痰,忌烟酒。气虚血瘀证: (1)观察汗出、乏力、气短、舌苔、脉象变化。 (2)注意体息、勿劳累、避风寒、防外感,汗出多及时擦干。 (3)饮食宜益气补血之品,多食粗米、糯米、黄豆、牛肉、鲢鱼,红糖等。 2、中脏腑 痰热内闭(阳闭): (1)病室宜温暖。四肢不温,应注意保暖,忌用热水袋。 (2)中药汤剂宜热服。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干毛巾擦干。(3)痰涎雍盛者将头偏向一侧,注意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元气败脱证(脱证): (1)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2)鼻饲中药时注意温度适宜,不能过热过凉。 (3)观察汗的变化,若全身大汗淋漓,汗液清稀而冷,淋漓不止,为“亡阳”之危重证候。四、健康指导 1生活有规律,应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做到心平气和。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