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各地诗歌鉴赏模拟题集训【含答案】_第1页
16年各地诗歌鉴赏模拟题集训【含答案】_第2页
16年各地诗歌鉴赏模拟题集训【含答案】_第3页
16年各地诗歌鉴赏模拟题集训【含答案】_第4页
16年各地诗歌鉴赏模拟题集训【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年高校诗歌鉴赏模拟题(一)满分:11班级:_姓名:_考号:_一、诗歌鉴赏(共16小题)1.朝中措(南宋)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

2、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鸸:一种鸟。1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下题。朝耕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

3、回圆。注: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曾托人问候。1有人说此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对其颇为推崇赞美。但有人认为这种评论并不切实。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分析。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题。柳絮二阕【宋】韩琦其一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其二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

4、飞。1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描写了柳絮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2第二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淑气:和暖的天气。、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1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中间两联的妙处。2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它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

5、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境内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2诗题和“危似孤臣末世难”中的“孤”字有哪些妙处?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鹊桥仙春日登楼(清)邵长蘅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1词的上

6、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化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题。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7、?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鹧鸪天暮春黄 升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1你认为鹧鸪天暮春上片的“自拣残花插净瓶”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2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孟浩然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注“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

8、结伴出游,中途走散。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以下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释】:此词写于1082年,作者应礼部试,落第而归。捻:持取,捻弄。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从所见所闻写起,以落红为词眼,辅以先晴朗后细雨的天气,奠定全词悲凉的基调。 B“杏园憔悴”用拟人手法所表现出的暮春景象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致形成了对比。 C作者上阕写景,下阕写人,

9、全词没有大声呼号“无奈”之情,具有一种纤柔婉丽的风格。 D上阕侧重于静态描写,下阕侧重于动态描写,整个作品细节生动,寄情幽微,情难自禁。2作者在下阕通过 、 和 三个动作,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其中“凭栏手捻花枝”的内涵和前面冯延巳谒金门中的 一句极为相似。3结尾句“此恨谁知”意味深长,请根据文意,简析“恨”字的意味。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这首词上片“枫叶丹”描写精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它的妙处。2这首词人物形象和故事构成新颖奇特,可以理解为,相互思念,也可以理解为,代为之思,请选择其

10、一,结合全词作具体分析。1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特点是兰 桂2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什么人?3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

11、句加以说明。2全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试加分析。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每小题11分,共11分)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河湟旧卒 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最后一句中“独”字颇耐人寻味。联系诗句,试用自己的话分析“独”字可能有哪些含义。(2)“独吹边曲向残阳”与前三句在表达方

12、式上有何不同?结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部分1.考点:诗试题解析:(1)答题方法如下:读懂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基本意思,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句子。找表现手法,有些诗句运用了表现手法,比如对比、动静结合等。有些诗句运用修辞,如,对偶、互文等。有些诗句倒装,有错位之美,有些诗句长于练字,有凝练之美。诗句表达的情感、主旨、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意境等。注意诗句的位置即诗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铺垫、伏笔、照应、点题、承上启下,过渡,以景接情(景代情作作用结的,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末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解答此题先简单的翻译:写它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似乎责

13、怪词人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然后在指出拟人手法,最后指出拟人手法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落寞之情。(2)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人民的疾苦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

14、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解答此题难度不大,本诗的情感属于第三种,羁旅愁思,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但是先简单的翻译,再说情感。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将梨花拟人化,写它冷眼旁观词人雨中

15、的狼狈,似乎责怪词人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落寞之情。(2)词人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表现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的悲苦、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2.考点:诗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形象的能力。鉴赏形象要抓住诗词选用的意象。本诗选用的“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选取了初春的典型景象,春风,暖阳,杏花,水苹,白雁,黄鸸。是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早春图。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16、直抒胸臆;描写,包括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表现手法:,包括渲染、烘托、映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等。如此分析本诗,发现本诗有借代的修辞,有色彩、视听方面的描写,有反衬,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霁后花鸟图。 首联写风吹云散,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 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苹生长。 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 2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

17、,大地回暖的动静。 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 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 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3.考点:诗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境。从诗歌选取的主要意象茅屋、月色、树林、水滴声、叱牛声来看,主要描绘的的山村早晨之景,概括其特点就是清新、自然、宁静、美丽。情感则是对乡村安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热爱。2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本诗描写的是山村生

18、活的闲适、自在、宁静之景,重点从描写的角度考虑。其中有动景有静景,尤其是“过林滴水声”一句,直接指向的就是以动衬静,按照“手法+阐释+作用”的模式答题即可。答案:1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 2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答到借景抒情酌情给分) 4.考点:诗试题解析: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

19、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

20、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为七律中名篇。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

21、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1本题是探究题。首联意思是: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联系注释,此诗写作背景,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前两句不属于情景交融。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

22、感。因此不属于情景交融。(2)这两句属于情景交融。首联意思是: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这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春光烂漫中引发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思绪。2此题考查诗人思想情感,首先分析诗句,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

23、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抓关键词分析,比如 “世事茫茫”“难自料”是指国家的前途难以预料,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答案:1(1)这种评论不切实,或前两句不属于情景交融。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这两句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反衬),景美而情不欢。因此不属于情景交融。(2)这两句属于情景交融。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

24、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这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春光烂漫中引发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思绪。2(1)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 “世事茫茫”“难自料”是指国家的前途难以预料(背景),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他到任一年,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孤独寂寞,难以入眠,纵使美景也黯然无光。(2)颈联写自己的思想矛盾。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作者处于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 5.考点:诗试题解析:1从内容上理解两首诗首句的意思,第一首诗首句是景:柳色如烟,远接天涯,这“不定家”的柳絮,纷纷扬扬,蒙蒙一

25、片。登楼之前,诗人的心境本来是平静的,但现在睹物思情,不由自主,产生了满怀愁情。第二首诗首句,在广阔的空间背景下活现出“絮雪纷纷”的轻薄浮浪之态。从表达技巧上分析,两首诗的首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第一首第一句的“不定家”,第二首第一句的“不自持”,均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柳絮这一特点,都描写了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2本题考查炼句。从表达技巧上分析,这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精炼词语,由“穿入”而“过”,这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无限蜂儿”争先恐后地追着它飞,更衬出柳絮飘得极快。蜜蜂的性情是慕香爱色,而柳絮偏一一“穿”而“过”,既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又活泼有致,引来了“无限蜂儿”成队追逐。诗用“有时穿入

26、花枝过”表现柳絮的狡狯轻薄,用“作队飞”表现蜜蜂的快乐和轻捷,精切传神。诗只写“穿入花枝过”,却并来细写花枝,而枝的繁盛、花的灿烂都历历如在目前;诗只写“无限蜂儿作队飞”,也未展开描写,而那争先之状、嗡嗡之声,都可想见。景外有景,耐人寻味。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答案:1两首诗第句都描写了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第一首第一句的“不定家”,第二首第一句的“不自持”,均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柳絮这一特点。2第二首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

27、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 6.考点:诗试题解析:1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

28、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写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却因长期客居他乡,特别敏感自然物候的转化更新,诗人用反衬的手法,把这种孤单寂寞和惆怅伤感之情表达的更加深刻。2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

29、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因物感兴,触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久居他乡,东风送来春的消息,使诗人倍加思念家乡引出下文,点明思归和伤春的主旨。引出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答案:1以乐景衬哀情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诗人却因长期客居他乡,特别敏感自然物候的转化更新,诗人用反衬的手法,把这种孤单寂寞和惆怅伤感之情表达的更加深刻。2因物感兴,触景生情。诗

30、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思乡之情。久居他乡,东风送来春的消息,使诗人倍加思念家乡引出下文,点明思归和伤春的主旨。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7.考点:诗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鉴赏。小孤山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借小孤山表达诗人的情感。结合注释2理解诗意。“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句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最后两句表达作者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答题时注意炼字题的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点出该字运用

31、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否刻画人物形象。“危似孤臣末世难”的“孤”字,结构上点题。写作手法上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暗指作者是末世的孤臣,既体现了南宋末年将帅的匮乏,又表达了作者尽管身为孤臣,也要像小孤山那样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信念。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言志;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

32、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8.考点:词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抓主要意象,杨花、桃花、高楼、芳草,描绘美丽景色,再概括这样的图景:江南春景图。谈其作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反衬。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抓主要意象,杜鹃、燕子、高楼、群山,表达离愁。答案:1上片通过如雪的杨花、如雨的桃花、如茵的碧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图。下片点题,写出了诗人春日登楼所见,同时以乐景写哀情,与下片的抒情形成反衬。2先是间接抒情,眼见杜鹃啼叫、燕子飞回,不禁油然而生思归之意,接着化虚为实,将自己的春愁比喻成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春愁之多之重,令

33、人回味无穷。 9.考点:诗试题解析:(1)赏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可以从表达的情感、诗人的主旨、塑造的形象、烘托的氛围、营造的意境等方面来答题。结构上可以从是否照应标题。是否承上启下。是否存在转折。是否存在蓄势、伏笔,是否前呼后应。5是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6是否为下文抒情(揭示主旨)做铺垫。7是否以景结情。8是否是文章的线索。解答此题,先回答运用的手法拟人,再回答如何运用拟人的: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宛转。最后再回答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人民的疾苦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

34、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

35、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本首诗的情感属于此笔记中的第三种,思念亲友的情感。解答此题先简单的翻译一下:)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然后再总结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答案:(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宛转,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 (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

36、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10.考点:词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型诗歌训练。炼字型练习有一定的答题模式,第一步先解释该字的含义,第二步结合诗句理解大意,第三步明确该字在该句中起到的作用。本诗中“自拣残花插净瓶”很明显应该是“残”字用得好。“残”是“残败”之意。词人挑拣了残败的花枝来插净瓶,花儿残败,映照得人的面容也凋残了,一个“残”字暗含了词人青春易逝的感慨。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分析诗人情感要逐句分析。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结合诗词之后的注解,李

37、清照的词是在赵明诚去世之后写的,所以从“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可以看出词人思念亡夫内心的孤苦。鹧鸪天暮春中通过“玉人只怨春归去”表达的是女主人公在暮春时节惜春的失落和青春流逝的落寞。答案:1“残”用得好。表面上写花“残败”,并借花“残败”写“春残”,实则写出女主人公的青春将“残”,女主人公把花插到花瓶里,特意拣取的是快要凋谢的花朵,掩藏的是红颜衰老、芳颜易逝的内心感叹,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女主人公青春伤感情绪。2 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梅心惊破”,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

38、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鹧鸪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 11.考点:诗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句的主要意思和意象分析,有樵夫、草虫,环境是寒冷的夜里,樵夫和草虫都消失是夜色里。从中透露出诗人情感上的失落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前两联描写了诗人不到中午时去干活,到晚上才回来;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

39、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简洁清淡的图画答案:1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暗示朋友还未到家,透露出诗人若有所失的心情。2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 12.考点:诗试题解析:1以落红为词眼错,词眼是憔悴。2此句就是找出诗人动作描写,3答题时注意炼字题的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否刻画人物形象。先简单的翻译,即点出恨的原因即:主人公面对美好春天的短暂易逝,无可挽留而生出无奈

40、之感,就如作者青春已逝,而功业难成,人生的失意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再答出恨所表现的情感:既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又透露了内心的孤独。答案:1A2上、捻、放、手挼红杏蕊3诗面意思2分,结合注释理解深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示例1:主人公面对美好春天的短暂易逝,无可挽留而生出无奈之感,就如作者青春已逝,而功业难成,人生的失意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示例2:作者表面写主人公爱春、惜春进而无法挽留春天的痛苦,实际上写的是自己面对人生的逆境无法改变的悲伤。结尾句的“恨”字,既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又透露了内心的孤独。 13.考点:诗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从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分析:“枫

41、叶丹”描写既是实景,又是虚景。既点明点明季节,和下片的菊花残构成环境,又是比喻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相思的气氛,同时这种意象表达了相思情感;整幅画面意境开阔,层次分明,凸显了人景情交融。从结构上分析,引出下片的菊花、寒燕,使上下阕结构紧凑。2本题考查通过不同角度来分析作品,既可以是男女双方相互思念,又可以是代代为之思,这里要明确作品中主人公是谁。可以是远在他乡的男人,也可以是在闺中的女子,也可以是他们两个人。明确角度之后展开想象: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

42、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答案:1(1)点明季节特征,上片的枫叶丹和下片的菊花残相映,共同完成季节环境的交代。 (2)渲染气氛烘托氛围,枫叶丹与开篇的重山和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映照。渲染烘托了重山 辽远,迷离烟水的哀伤寒彻的氛围。 (3)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化表达了相思与秋怨的情感,景中蕴情,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4)结构上引出下片的菊花、寒燕,风月描写,将塞外和闺中相距遥远的两种生活环境结 合到一起,使作品结构精巧。(若答出承上启下,言之有理也可以。) (5)与诸多意象相呼应,使整首词画面丰富,意境开阔,层次分明,凸显了人景情交融的 画面感,增强了作品的审美

43、意趣和审美情调,极强的吸引读者。 2(1)相互思念,上片写塞外征人思念远方闺中人,下片写闺中人思念塞外远征人,寒 秋时节,相隔遥远,相思凄婉哀怨。上片写重峦叠嶂,天高地阔,烟水迷茫,衬托远征人的孤独寂寥和内心的强烈思念之情。下片写菊花开了又谢,雁归人不归,衬托闺中人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久、之切、之无奈。 (2)代为之思,这首词可以理解成是对一个人的秋韵之情的表达,从塞外征人角度看, 写实写塞外山高天远水秋风的远征之景,以想象拓展意境,代替远方闺中人的思想,对写出闺中人思念幽怨的情形,意境深远,彻人心扉。从闺中人角度看,实写思念从菊花开看到菊花残,目睹塞外归雁,而空寂思念的伤感,通过想象拓展意境,

44、代替远征人的思想,对写出远征人的思念之强烈,意境深远,彻人心扉。 14.考点:诗试题解析:1解答该题,应该结合诗句中的“春”“葳蕤”“秋”“皎洁”等词语考虑,“春”“秋”是指的时令,“葳蕤”指生机盎然,“皎洁”是“洁净”,指的是桂花的品格。2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和他人。本题要求解答“林栖者”的形象,则可以从“林栖者”所处的自然环境描写考虑,他与兰桂为伍,并且“闻风坐相悦”,不求“美人折”,通过这些可见他是一个隐士形象,爱慕美好的事物,有着美好品格和理想追求。3诗歌的艺术手法可以从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

45、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方面考虑。本诗先从兰桂写起,然后再写有着兰桂品质的林栖者,因此这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解答第二问可以先从字面意思理解,然后再结合诗歌的主旨以及诗人的思想态度考虑,由浅入深解答即可。答案:1兰草迎春,生机勃勃;桂花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