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糖尿病_第1页
中职护理-糖尿病_第2页
中职护理-糖尿病_第3页
中职护理-糖尿病_第4页
中职护理-糖尿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医护教研室医护教研室 姚佳姚佳学习内容学习内容m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分型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分型m熟悉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m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m掌握掌握DKADKA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护理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护理m掌握糖尿病的饮食护理掌握糖尿病的饮食护理m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m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 3千万,居千万,居世界第世界第2 2位(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严位(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2、题。一、概念一、概念m糖尿病(糖尿病(diebetes mellitus,DM)diebetes mellitus,DM)是一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慢性高血糖为特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代谢所引起。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如糖尿病酮症

3、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1 1)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代谢)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代谢(2 2)促进肝脏吸收、储存和利用葡萄糖)促进肝脏吸收、储存和利用葡萄糖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分型分型m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T1DMT1DM) 免疫介导性免疫介导性胰岛胰岛细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素绝对缺乏m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T2DMT2DM) 从以从以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为主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以不足到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为

4、主伴胰伴胰岛素抵抗岛素抵抗m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 病因相对比较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病因相对比较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征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m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GDM) 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者,不包括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或糖尿病者,不包括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娠者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二、病因与发病机制m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至今未完全阐明。mT1DMT1DM的自然史的自然史 遗传易感,临床无任何异常遗传易感,临床无任何异常 某些触发

5、事件启动长期的慢性的自身免某些触发事件启动长期的慢性的自身免疫过程疫过程 细胞数目减少,但仍能维持糖耐量正细胞数目减少,但仍能维持糖耐量正常常 细胞损伤到一定程度(通常只残存细胞损伤到一定程度(通常只残存10%20%10%20%),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耐量),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耐量降低或临床糖尿病降低或临床糖尿病 细胞几乎完全消失,需依赖外源性胰细胞几乎完全消失,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岛素维持生命mT2DMT2DM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在遗传

6、因素和上述及应激、化学毒物等。在遗传因素和上述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肥胖,特别是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T2DM的发生的发生密切相关密切相关 T2DMT2DM早期存在胰岛素抵抗而早期存在胰岛素抵抗而细胞可代偿细胞可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时,血糖可维持正常;性增加胰岛素分泌时,血糖可维持正常; 当当细胞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以代偿胰细胞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以代偿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相对不足),则会进岛素抵抗时(胰岛素相对不足),则会进展为糖尿病。展为糖尿病。 随着病情进展,随着病情进展,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下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下

7、降,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相当一部降,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生命分患者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生命TIDM和和T2DM的区别的区别mT1DM T1DM 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占大部分,发病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占大部分,发病人群多为青少年,起病较急,人群多为青少年,起病较急,“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突出,可有自发性糖尿病酮症酸中症状突出,可有自发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后相对较差毒。预后相对较差mT2DM T2DM 发病机制中环境因素(肥胖)占大部发病机制中环境因素(肥胖)占大部分,常在分,常在4040岁以后起病,症状相对较轻,岁以后起病,症状相对较轻,不少患者因慢性并

8、发症、伴发病或仅于健不少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预后相对较好康检查时发现。预后相对较好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m1.1.代谢紊乱症群代谢紊乱症群m 典型病人(典型病人(TIDMTIDM较典型)出现较典型)出现“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可有皮肤瘙痒多食和体重下降。可有皮肤瘙痒 (包(包括外阴瘙痒括外阴瘙痒 ),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愈合不良。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m2.2.急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m机制:酮体机制:酮体(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羟丁羟丁酸和丙酮)。酸和丙酮

9、)。m诱因诱因 :感染感染、胰岛素剂量不足或治疗、胰岛素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妊娠和分娩、创伤、中断、饮食不当、妊娠和分娩、创伤、手术、麻醉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手术、麻醉及急性心肌梗死等。m2.2.急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DKA-DKAm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m前期: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初感疲乏软弱、四肢无力、前期: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初感疲乏软弱、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尿多饮。极度口渴、多尿多饮。m中期:当酸中毒出现时则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与呕吐,中期:当酸中毒出现时则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与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进一步发。进

10、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脉搏细速及血压下降。陷、脉搏细速及血压下降。m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出现昏迷。也有少数病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出现昏迷。也有少数病人表现为腹痛等急腹症的表现。人表现为腹痛等急腹症的表现。m血糖、血酮体明显升高,尿糖、尿酮体强阳性。血糖、血酮体明显升高,尿糖、尿酮体强阳性。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m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1.-1.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m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重要类型,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

11、见原因。表现为蛋白尿原因。表现为蛋白尿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m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1.-1.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m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超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超过1010年年的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的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m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2.-2.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在糖尿病(主要是血脂异常等在糖尿病(主要是T2DMT2DM)人群)人群中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致糖尿病患者动中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致糖

12、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引起冠心病、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m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3.-3.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手足远端感觉运动神周围神经病变:手足远端感觉运动神经受累最多见。通常为对称性,典型者呈经受累最多见。通常为对称性,典型者呈手套或袜套式分布;下肢较上肢严重,先手套或袜套式分布;下肢较上肢严重,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可伴痛觉过敏、疼痛;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可伴痛觉过敏、疼痛;后期感觉丧失,可伴运动神经受累,手足后期感觉丧失,可伴运动神经受累,手足小肌群萎缩小肌群萎缩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m

13、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4.-4.糖尿病足糖尿病足m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和治疗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非外伤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是糖尿病非外伤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m发生原因发生原因m- -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足端感觉异常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足端感觉异常,痛觉丧失,及相关肌肉营养障碍,痛觉丧失,及相关肌肉营养障碍m- -血管病变导致肢端循环不良,营养障血管病变导致肢端循环不良,营养障碍碍

14、m-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感染,外伤等因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感染,外伤等因素素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m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5.-5.感染感染m 疖、痈,肺结核,肾盂肾炎和膀疖、痈,肺结核,肾盂肾炎和膀胱炎,足癣、体癣,真菌性阴道炎。胱炎,足癣、体癣,真菌性阴道炎。四、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四、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m项目项目:血糖、尿糖测定血糖、尿糖测定 、OGTT OGTT 、GHbA1GHbA1 ,血胰岛素和,血胰岛素和C-C-肽测定。肽测定。m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m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11.1mmol/L(200mg/

15、d1200mg/d1)m或或 空腹葡萄糖空腹葡萄糖7.0mmol/L7.0mmol/L(126mg/d1126mg/d1)m或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h2h11.1mmol11.1mmol/L/L(200mg/d1200mg/d1)五、治疗要点五、治疗要点m 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体化的原则。m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现代治疗五大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现代治疗五大要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要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m 具体治疗措施以

16、适当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治具体治疗措施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疗为基础,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m早期诊断、处理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对早期诊断、处理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对早期酮症患者,仅需给予足量早期酮症患者,仅需给予足量胰岛素胰岛素及补充及补充液体。防治并发症(低钾血症、脑水肿、肾液体。防治并发症(低钾血症、脑水肿、肾衰竭等)衰竭等)m强调预防为主,良好控制糖尿病,及时防治强调预防为主,良好控制糖尿病,及时防治感染和其他诱因,是主要的预感染和其他诱因,是主要的预防措施防措施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17、酮症酸中毒的处理m紧急处理原则:m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m2.及时留取血标本、尿标本送检。m3.按医嘱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滴。m4.遵医嘱大量补液,纠正脱水.m5.纠正电解质紊乱,见尿补钾。m二、常规护理: 1.按危重病人护理,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床边护理,生活护理。 2.定期留尿标本送检,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抽血检查。 3.合并感染:患者高热时,按高热的护理。 4.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防止褥疮及继发感染。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定时测生命体征。 7.如有昏迷者,应按照昏迷病人进行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 8.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应按糖尿病病人

18、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观察。 9.要做好心理护理,多安慰体贴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饮食控制一、饮食控制m每日热量的估计每日热量的估计m 对每日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原则,对每日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原则,可按下列公式粗略计算:理想体重(可按下列公式粗略计算:理想体重(kgkg):): 身高身高(cmcm)-100-100* *0.90.9或身高(或身高(cmcm)105105。或。或BMI=BMI=体体重(重(kgkg)/ /身高身高2 2(m m2 2)m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10%10%范围内为正常体重,范围内为正常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

19、%20%10%20%为超重,超过为超重,超过20%20%为肥胖;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20%10%20%为体重不足,低于为体重不足,低于20%20%为消为消瘦。瘦。 m按中国标准,按中国标准,BMIBMI正常范围是正常范围是18.522.6 18.522.6 m热量(成人):热量(成人):m 休息状态休息状态105105125.5kJ/(kg125.5kJ/(kgd)d)m (252530kcal/(kg30kcal/(kgd)d)););m 轻体力劳动轻体力劳动125.5125.5146kJ/(kg146kJ/(kgd)d)m (303035kcal/(kg35kcal/(k

20、gd)d)););m 中度体力劳动中度体力劳动146146167kJ/(kg167kJ/(kgd)d)m (353540kcal/(kg40kcal/(kgd)d)););m 重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167kJ/(kg167kJ/(kgd)d)m (40kcal/(kg40kcal/(kgd)d))以上)以上劳动强度劳动强度劳动种类劳动种类轻体力劳动身体主要处于坐位或站立为主的工作,如办公室工作,读书,装配,酒店服务员,实验室工作,教师讲课,洗衣,做饭,驾驶汽车,缓慢行走中等体力劳动搬运轻东西,持续长距离行走,环卫工作,庭院耕作,油漆,管道工,电焊工,采油工等重体力劳动重工业,重农业,室外建筑,搬

21、运,铸造,收割,挖掘,钻井,采矿,伐木,木工等饮食控制饮食控制m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m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占占50%50%60%60%;m 蛋白质蛋白质占占15%20%15%20%(0.80.81.2g/1.2g/(kgkgd d);正);正常量常量0.81.2g/0.81.2g/(kgkgd d),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者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加至或者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加至1.52.0g1.52.0g;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减至减至0.60.8g0.60.8g。其中动物蛋白。其中动物蛋白1/31/3以上。以上。

22、m 脂肪脂肪小于小于30%30%,多不饱和脂肪酸,少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少饱和脂肪酸,少胆固醇,避免反式脂肪酸少胆固醇,避免反式脂肪酸m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产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产热16.7kj16.7kj(4kcal4kcal),脂肪产热),脂肪产热37.1kj37.1kj(9kcal9kcal)饮食控制饮食控制m每餐热量合理分配每餐热量合理分配ml/5l/5、2/52/5、2/52/5m或或 1/31/3、1/31/3、1/31/3m或或 1/71/7、2/72/7、2/72/7、2/72/7。饮食控制饮食控制m食用膳食纤维:食用膳食纤维:m40g/d40g/d为宜。提倡食用绿叶蔬菜

23、、为宜。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粗谷物及含糖成分低的水果豆类、粗谷物及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戒烟限酒。食盐小于等。戒烟限酒。食盐小于6g6gm血糖指数血糖指数GIGI,单位碳水化合物引起血,单位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反应与葡萄糖的比值,而摄入食物糖反应与葡萄糖的比值,而摄入食物引起血糖反应的水平还与食物中碳水引起血糖反应的水平还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关,因此引入血糖负荷化合物含量有关,因此引入血糖负荷GLGLm具体表现为精细食物,米面类生糖快具体表现为精细食物,米面类生糖快,而水果、牛奶类升糖慢,而水果、牛奶类升糖慢饮食控制饮食控制m注意事项 m 按时进食。按时进食。m 控制总热量。控制总热量。m

24、 限制甜食。限制甜食。m 不宜空腹锻炼。不宜空腹锻炼。m 监测体重。监测体重。m热量计算热量计算制定膳食计划举例制定膳食计划举例m食谱安排食谱安排m早餐:牛奶 250 克、鸡蛋个(带壳 60 克) 咸面包 2 片( 70 克)、咸菜少许午餐:米饭(大米 100 克)、菠菜肉丝 (瘦肉 50 克、菠菜 100 克) 黄瓜 150 克 烹调油 10 15 克,食盐 3 克晚餐:米饭(大米 75 克)、清蒸鱼 (草鱼 100 克)、炒莴笋( 250 克)睡前半小时加餐: 苏打饼干半两( 25 克)二、运动疗法二、运动疗法m 运动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运动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

25、乱,降低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降低血压。活动适宜,循序渐进和长期坚血压。活动适宜,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持。运动前后监测血糖。m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和禁忌症m主要适宜于轻中度主要适宜于轻中度2 2型糖尿病患者,尤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者,其肥胖者,1 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者亦可。治疗病情稳定者亦可。m血糖血糖1416mmol/L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并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严重心、脑、眼、肾等慢性并发症和严重心、脑、眼、肾等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发症者暂不宜运

26、动m运动项目运动项目m有氧代谢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有氧代谢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但简单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但简单易坚持。此类运动包括:步行(速度易坚持。此类运动包括:步行(速度在在80100m/min80100m/min,每天,每天3km3km为宜),慢为宜),慢跑(跑(100/min100/min为宜),骑车,游泳,太为宜),骑车,游泳,太极拳,徒手体操,羽毛球,扭秧歌,极拳,徒手体操,羽毛球,扭秧歌,做健身操等做健身操等m运动量运动量 运动以达到靶心率后持续运动以达到靶心率后持续2030min2030min为好为好 靶心率靶心率=170-=170-年龄

27、(岁)年龄(岁) 运动后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率常在运运动后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率常在运动后十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时说明运动量比动后十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时说明运动量比较适合。每周至少运动较适合。每周至少运动3535次,累计时间次,累计时间150min150min为好为好m运动时间的选择运动时间的选择 以进餐后以进餐后1h1h为宜为宜运动前的注意事项运动前的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如血糖、血脂、酮体、眼底、尿常规、肾功能、血压、心率、心电图、胸片、肺功能、肝功能等与医生讨论确定运动方式选择合适的场地气候恶劣时避免进行运动运动时着宽松服装和合适的鞋袜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运动前监测血糖,如血糖过低应

28、先加餐应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在将要运动的肢体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中的注意事项m为防止发生意外,糖尿病病人运动时需随身携带糖尿病病情卡如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电话等天气运动中注意心率的变化及感觉,如感觉身体状况不好的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找他人救助炎热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性过多饮水,否则会导致易感疲劳和增加胃的负担m运动时要随身携带几块糖果,发生低血糖时及时食用运动后的注意事项运动后的注意事运动后的注意事项运动后的注意事项项m运动后仔细检查皮肤、足部及关节是否有损伤运动后做好记录,观察运动降低血糖的作用如运动后感到不适,请医生或专业护士根据情况进行运动处相应调整三、病情监测三、病情监测m监

29、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眼底及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眼底及体重以判断病情。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高低血体重以判断病情。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高低血糖等情况发生。糖等情况发生。m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m 空腹 餐后2hm理想 4.46.1 4.48.0 m尚可 7.0 10.0 m差 7.0 10.0m 注:单位mmol/L GHbA1cGHbA1c用于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也是用于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也是临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患者初诊时都应常规检查,开始治疗时患者初诊时都应常规检查,开始治疗时每每3 3个月监测一次,血糖达标后

30、每年也应至少个月监测一次,血糖达标后每年也应至少监测监测2 2次次 每年至少一次每年至少一次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肾、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等情况,神经、眼底等情况,今早给予相应处理今早给予相应处理四、药物治疗四、药物治疗m(一)口服降糖药物(一)口服降糖药物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非磺脲类: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二甲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降糖灵)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m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

31、物 - -双胍类:进餐时或进餐后服双胍类:进餐时或进餐后服 - -磺脲类:饭前半小时服用磺脲类:饭前半小时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应与第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服口饭同服药物治疗药物治疗m(二)胰岛素(二)胰岛素m- -适应症:适应症:T1DM;T1DM;T2DMT2DM细胞功能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新诊断的明显减退者;新诊断的T2DMT2DM伴有明伴有明显高血糖;手术、妊娠和分娩等显高血糖;手术、妊娠和分娩等m- -使用原则:胰岛素治疗应在综合治使用原则:胰岛素治疗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胰岛素治疗方案应疗基础上进行;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力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力

32、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整至合适剂量药物治疗药物治疗m胰岛素胰岛素m- -按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动按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起效快慢和维持时间,又可。按作用起效快慢和维持时间,又可分为速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分为速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皮下注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皮下注射常用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用法常用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用法m诺和灵R(NovolinR),(短效)m短效优泌林Humulin(短效) 中

33、性可溶性人胰岛素 (无色澄清溶液)m用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点滴m起始作用时间:0.5小时;m最大作用时间:2-4小时m作用持续时间:4-8小时m 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 (NPH)(中效精蛋白胰岛素)m精蛋白锌人胰岛素m用法:只能皮下注射m性质:白色混悬液m起始作用时间:2.53小时;m最大作用时间:5-7 小时m作用持续时间:1316小时m预混胰岛素( 30% 短效、 70% 中效)m诺和灵30Rm优泌林70/30m诺和灵50R(50%短效、50%中效)m用法:只用于皮下注射m 性质: 白色混悬液m起始作用时间:0.5小时;m最大作用时间:2-12小时不等m作用持续时间:1024小时不

34、等胰岛素不良反应胰岛素不良反应m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m变态反应变态反应m胰岛素性水肿胰岛素性水肿m屈光失常屈光失常 推荐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推荐的胰岛素注射部位m短效:腹部m中、长效:大腿m预混: 早晨:腹部 晚上:大腿m如您使用胰岛素笔,为操作方便,建议选择腹部及大腿外侧胰岛素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部位m腹部:距肚脐 5 厘米以外的地方m上肢:前侧和外侧,避免关节、血管和神经丰富的地方m大腿:前侧和外侧,避免关节、血管和神经丰富的地方m臀部:任何地方 胰岛素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部位注射部位的更换注射部位的更换m划格法注射m针尖与针尖之间要有 2.5 厘米 (约两指宽或食指指节) 距离m应避免瘢痕、硬结的部位m相对时间内,注射部位稳定m同一针关处不能反复注射,以免造成局部硬结、脂肪萎缩注射部位的吸收率注射部位的吸收率m不同部位对胰岛素吸收率不同m -静止状态:腹部吸收最快,臀部吸收最慢m -运动状态:上肢和下肢吸收最快m肌层吸收率比皮下快 8 倍,因此对于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皮肤注射胰岛素注射器的正确注射胰岛素注射器的正确注射注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笔胰岛素笔胰岛素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