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课堂作业答案_第1页
土力学课堂作业答案_第2页
土力学课堂作业答案_第3页
土力学课堂作业答案_第4页
土力学课堂作业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次作业)(第二次作业)2-1 某办公楼工程地质勘察中取原状土做试验,用体积为 100的环刀取样试验,用天平测得环3cm刀加湿土的质量为 245.00g,环刀质量为 55.00g,烘干后土样质量为 170.00g,土粒比重为 2.70。计算此土样的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孔隙率以及饱和度,并比较各种密度的大小。解解:已知:V=100 cm3;M=245-55=190g;Ms=170g;土粒比重 Gs=Ms/Vs=2.70; Mw= M - Ms=190-170=20g,w=1 g/cm3;所以 Vw=20cm3; 土粒比重 Gs=Ms/Vs=2.70;所以 Vs=

2、Ms/2.70=62.96cm3; V=100 cm3;Vs=62.96cm3;Vw=20cm3;所以 Vv=V-Vs=100-62.96=37.04cm3;Va=Vv-Vw=37.04-20=17.04cm3;因此:天然密度=190/100=1.90 g/cm3;Vm干密度 =170/100=1.70 g/cm3;/dsmV饱和密度=(170+37.041)/100=2.07 g/cm3;()/satsvwmVV天然含水率 %42. 9%10017016%100swmmw孔隙比= 37.04/62.96=0.588/vseVV孔隙率%=Vv/V=37.04/100=37.04%/100vnV

3、V饱和度%=16/37.04=43.2%/100rwvSVV综上所述:satd2-32-3 某住宅地基土的试验中,已测得土的干密度=1.64,含水率=21.3,土粒比重d3/cmgw=2.65。计算土的e、n和。此土样又测得=29.7、=17.6,计算和,描述土的物SGrSLwPwPILI理状态,定出土的名称。解:解:(1)根据换算公式求e、n、值:rS 616. 0164. 1165. 211)1 ()1 (1)1 (dsdwswsGGGe 381. 0616. 01616. 01een%64.91616. 065. 2213. 0ewGSsr(2)已知:=21.3、=29.7、=17.6w

4、LwPw1 .126 .177 .29wwIPLp 31. 01 .126 .173 .21ILIwwPp因 1017 ,0.250.75,所以该土为粉质粘土,处于可塑状态。PILI3-1 某工程地质资料如下:第 1 层为 g=18 kN/m3,厚度 5.0m;第 2 层为=20.5 kN/m3,厚 6.1m;sat第 3 层为=19 kN/m3,厚 2m;第 4 层为=19 KN/m3,厚 1m。地下水位为地面下 5.0m。试求各土层satsat的自重应力,并绘制应力分布图。【解】第 1 层土底 =185=90kN/m2cz第 2 层土底 =90+(20.59.8)6.1=155.27 kN

5、/m2cz第 3 层土底 =155.27+(199.8)2=173.67kN/m2cz第 4 层土底 =173.67+(199.8)1=182.87 kN/m2cz土的自重应力分布图略。(第三次作业)3-2 某基础底面尺寸为 2m3m,基底作用有偏心力矩=450KNm,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kM向力=600KN,基础埋深 1.5m。试确定基底压力及其分布。kF【解】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回填土重180kN5 . 12320AdGGk偏心距 mGFMekkk577. 0180600450基底压力 kPaleAGFppkk202803577. 0613218060061minmax 基底压力分布如

6、下图:3-3 某矩形基础轴心受压,基底尺寸为 4m2m,基础顶面作用荷载=1000kN,基础埋深 1.5m,已kF知地质剖面第一层为杂填土,厚 0.5m, g=16.8kN/m3;以下为粘土,g=18.5kN/m3。试计算:(1)基础底面下的水平面上,沿长轴方向距基础中心线分别为 0、1、2m 各点的附加应m0 . 2z力值,并绘制应力分布图。(2)基础底面中心点下距底面=0、1、2、3m 各点的附加应力,并绘制应力分布图。z【解】 要计算基础底面下任意一点的附加应力时,式中。为轴心荷0pczczpp0p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即kPa155245 . 124201000kkkAAdFAGFpG基

7、底附加应力为kPa1 .128) 15 .185 . 08 .16(1550czpp (1)求基础底面下的水平面上,沿长轴方向距基础中心线分别为 0、1、2m 各点的附加m0 . 2z应力值。 求解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非角点下任意深度处的附加应力时,计算公式和过程都十分简单,关键在于应用角点法,掌握好角点法的三要素。即:划分的每一个矩形都要有一个角点位于公共角点下;所有划分的矩形面积总和应等于原有的受荷面积;查附加应力表时,所有矩形都是长边为 ,短边为。lb计算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如图所示:zO作辅助线和,将矩形荷载面积 ABCD 划分为 4 个相等小矩形 OEAI、OJBE、OFCJ 和 OF

8、DI。EOFIOJ任一小矩形, ,由表 3-1 查得=0.1202。则 O 点下的附加应力为212blm212bznc(kPa)6 .611 .1281202. 0440pczO计算 1m 点处的附加应力,如上图所示:zK作辅助线和,将矩形荷载面积 ABCD 划分为 2 个长矩形 KGAI、KIDH 和 2 个小矩形 KJBG、 GKHIKJKHCG。在长矩形 KGAI 中,, ,由表 3-1 查得=0.1314;在小矩形313blm212bzncKJBG 中,, ,由表 3-1 查得=0.0840。则 1m 点处的附加应力为111blm212bznc(kPa)2 .551 .1280840.

9、 01314. 02(20)()pcczK计算 2m 点处的附加应力,如上图所示:zJ任一小矩形, ,由表 3-1 查得=0.1350。则 2m 点处的附加应力414blm212bznc为(kPa)6 .331 .1281350. 0220pczK由上可知,在地基中同一深度处(如本题中 z=2m),以基底中心点下轴线处的附加应力值为最大(中心点 O 下),离中心线越远,附加应力值越小(图略) 。(2)求基础底面中心点下距底面=0、1、2、3m 各点的附加应力附加应力计算见下表:z/mblm/bzn/c04pczi/kPa0200.2500128.11210.1999102.42220.1202

10、65.63230.073237.5由上可知,在基础底面中心点下沿垂线的附加应力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图略) 。3-6 某工程地质勘察时,取原状土进行压缩试验,试验结果如表 3-11 所示。试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和相应的侧限压缩模量,并评价该土的压缩性。21a21sE表 3-11 习题 3-6 附表压力kPa/50100200300孔隙比e0.96409520.9360.924【解】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压缩系数值按 p1100kPa 和 p2200kPa 时相对21a应的孔隙比计算。即1 -211221a16. 0200100952. 0936. 0MPppeea侧限压缩模量21sEa2

11、 .1216. 0952. 01121121MPaeEs因,故该土为中压缩性土。12115 . 01 . 0MPaaMPa(第四次作业)(第四次作业)4-1 已知某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15kPa,。若=100 kPa,试求 253(1)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大主应力;1(2)极限平衡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3)当=300 kPa,试判断该点所处应力状态。1【解】 (1)已知、c、,求。由式(4-8)得31 kPa65.196)22545(tan100)245(tan2231(2)土体剪切破坏时,破裂面发生在与大主应力的作用面成的平面上,故极限平衡面与大245主应力面的夹角为5 .5722545

12、245(3)由上述计算可知,该点处于极限平衡时,最大主应力为 196.65kPa。若=300 1kPa196.65kPa,故可判断该点已破坏。4-2 某高层建筑地基取原状土进行直剪试验,4 个试样的法向压力p分别为100、200、300、400kPa,测得试样破坏时相应的抗剪强度为分别为 67、119、162、216kPa。试用作f图法,求此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值。若作用在此地基中某平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别为 225kPa 和105kPa,试问该处是否会发生剪切破坏?【解】 (1)由题意作图(Excl 图)由图可得:,则5 .1849. 0tancf=18.5kPa c49. 0tan1 .

13、26(2)若=225kPa 和=105kPa,根据抗剪强度公式,则cftankPa kPa75.1285 .1849. 0225tancf105f故该处未发生剪切破坏。4-7 条形筏板基础宽度b=12m,埋深d2m,建于均匀粘土地基上,粘土的 18kN/m3,=15,c15kPa,试求(1) 临塑荷载 Pcr和界限荷载 P1/4 值;(2) 用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 Pu值;(3) 若地下水位位于基础底面处(19.7kN/m3),计算 Pcr和 P1/4 值。sat【解】:(1)临塑荷载 Pcr和界限荷载 P1/4 值:kPadcdpmmcr26.15521821801515cot)15

14、cot15218(2cot)cot(kPadcbdpmm36.22521821801515cot)15co2cot)cot41(41(2) 用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 Pu值。根据内摩擦角=15,查表 4-4 得太沙基承载力系数为1.8,4.45,12.9NqNcNkPacNdNbNpcqmu1 .5489 .121545. 42188 . 112182121(3) 若地下水位位于基础底面处(19.7kN/m3),则18kN/m3, satm=19.7-10=9.7。Pcr和 P1/4 值:wsat3kN/mkPadcdpmmcr26.15521821801515

15、cot)15cot15218(2cot)cot(kPadcbdpmm97.19221821801515cot)15cot15127 . 941218(2cot)cot41(41(第五次作业)(第五次作业)5 5- -1 1 已知某挡土墙高5 米,其墙背竖直光滑,填土水平,r=18kN/m3, =20,C=12kPa。试求主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位置,并绘制分布图。a【解解】 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满足朗肯土压力理论,又由于墙后填土为粘性土,故沿墙高的土压力强度可按修正后粘性土的表达式(5-8)计算其中 49. 0)22045(tan)245(tan22aK离填土面深度m 时90. 149. 01812220aKczz0a墙底处kPa3 .2749. 012249. 05182aaaKczK取单位墙长计算,则粘性土主动土压力aE kN/m3 .42)9 . 15(3 .2721aE主动土压力的作用点离墙底的距离为aEm03. 139 . 15300zHc5 5- -4 4 已知某挡土墙高6 米,其墙背竖直光滑,填土水平,土重度=19kN/m3, 内摩擦角 =30O,粘聚力 C=0kPa,rsat=20kN/m3。试求主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位置,并绘制a分布图。【解解】 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满足朗肯土压力理论。主动土压力系数aK33. 0)23045(t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