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务常见问题解析_第1页
企业法务常见问题解析_第2页
企业法务常见问题解析_第3页
企业法务常见问题解析_第4页
企业法务常见问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法务常见问题解析、虚假合同:具备正规合同特征的但不是合同上署名双方或多方签订过的“合同”叫做“虚假合同”。正规的合同有以下特征: 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 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 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一方

2、根据自己利益伪造的(单方签订的)、无中生有的属虚假合同,是无效的 合同;双方不根据法律程序签订的属于无效合同,不一定是虚假合同,不受法律 保护。虚假合同违反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42条规定: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 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

3、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自始无效!二、拆分合同EPC总承包合同拆分后的风险问题EPC 总承包是指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 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 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的、合格的建设工程的承包 方式。EPC是 Engineering (设计)、Procurement (采购)、Construction (施工)首字母的缩写。EPC是设计、采购、施工的一体化,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承包商负责 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承担单一责任。EPC总承包的优点是:法律关系清晰

4、, 责任主体明确,建设单位的利益损害赔偿更有保障;目标统一明确,设计、采购、 施工优化整合,建设单位成最大受益方;工程成本、工期固定,建设单位的投资 效益更有确定性;建设单位风险合理转移,总承包商承担更多风险;建设单位的 项目管理水平要求较低,对总承包商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正是上述原因,EPC总承包模式成为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中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承包模式,目前在我国国内的建筑、机电、煤制油等大型项目中也被广泛采用。但EPC承包模式在 国内发展过程中,由于设计、采购、施工本身的性质不同,再加上业主和承包商 为合理避税等需求,对 EPC合同进行了拆分,即化一为多,拆分为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材料采

5、购、施工安装、试运行服务等数个独立的合同。但EPC拆分后合 同的主体有两种情况,一是拆分后所有合同都是业主与总承包商签署,二是有的 合同由承包商签署,如施工合同;有的合同由承包商的子公司签订,如采购合同。第一种情形中,拆分前后的合同主体一致,单一责任制没有变化,表面上只是将 一个大合同分为几个独立小合同,各个小合同又共同组成了大合同,但事实上, 这种拆分对业主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一)工作范围风险。理论上讲,EPC拆分后,工作范围也发生相应的拆分, 即将完整的EPC合同的工作范围,拆分成各个不同的部分,这些部分应能够整体 的构成原来完整的工作范围,不会存在漏项或缺项,各个部分之间不存在冲突

6、和 矛盾。但实际上拆分后合同之间很可能存在空隙、工作范围出现重叠或不一致、 不衔接的情况。另外,由于 EPC合同系非常庞大的合同体系,包括商务合同和技 术附件,在拆分中,技术附件也要拆分,但是技术附件的拆分涉及非常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容易出现拆分出的技术附件之间、技术附件与各个合同之间某一 标准的描述不一致。(二)工期的风险。在 EPC总承包合同中,业主只确定一个总的工期及数个 里程碑工期目标,例如开工时间,中交时间、调试时间,竣工时间,用以考核承 包商的工作进度,在这样的时间表中并不明确区分设计、采购和施工之间的组织 和安排,以及具体的各个工作需要的时间,因为业主只需要承包商对总体进度负责

7、,至于如何安排工作则属于承包商的考虑范围,但是在EPC合同的拆分结构中, 由于设计和采购将与施工合同独立签订合同,因此,三者的工期不再是统一的时间表,承包商可能以各个合同规定的期限来抗辩中交或 竣工时间,以至业主对承包商的误期赔偿可能落空。因此,如何保证各合同的工 期责任,同时又不会影响承包商对工期承担统一责任,是工期安排和拆分最为重 要的责任。(三)责任限额的风险。在 EPC总承包合同中通常设置三个方面的违约责任 赔偿条款,一是延误工期赔偿,一是性能考核不达标赔偿,另一是关键人员离岗 赔偿。由于EPC工程建设具有很大风险,因此,在 EPC工程合同都会对承包商所 承担责任设置一个最大的限额,即

8、上述三方面的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双方约定的限额,一般为合同总价的10%但是拆分后,拆分的各个合同都会设置自己的责任 限额,假设与原合同一致,从表面上看,似乎责任限额没有变化,但事实上,责 任限额大大缩小了,例如一项 EPC总承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承包商的根 本违约,导致了整个工程的停建,在 EPC总承包合同中,业主可能得到的赔偿最大为总额的10%但在合同拆分后,得到的赔偿的可能只有施工合同的10%(四)终止的风险。在 EPC总承包合同中,某一项违约导致整个合同终止, 则整个合同终止,而在拆分后合同中,某一个合同终止只是该合同终止,与其他 合同无关,不会导致其它合同及所有合同的终止。如何解决

9、EPC总承包合同拆分后出现的上述风险,可采用以下有两种方式之第一种是通过EPC总承包合同协议来设置。EPC总承包合同协议是一个总的统 领性文件,仅对工程的项目概况、合同总价、工作范围、项目工期、合同组成文 件主要条款等进行规定,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的具体工作不作规定。在该合 同协议中增加以下条款:1. 各拆分后的合同中的独立工作范围共同确定了整个合同的工作范围,各拆 分合同之间应互为补充和解释,不存在空隙。如果合同之间有不清或互相矛盾或 不衔接之处,应当从合同整体及整个工作范围的角度解释。承包商应将以上合同 作为一个整体来执行,拆分的目的仅仅是利于合同的执行,而不是对承包商权利、 义务和责任

10、的划分。2. 如果承包商在某一拆分合同项下的责任已经超过该合同的责任限额,则允许使用其他合同未使用完的责任限额,累计不超过EPC总合同的责任限额(总额 的一定比例);或约定本合同的最高责任限额以 EPC总承包合同的总额的一定比例 计算。3. 拆分后的任一合同的终止,将自动使得其他合同也终止。第二种方式在拆分后的各个合同中均进行规定,如在设计合同中约定,该合 同中的工作范围与其他合同工作范围共同构成整个合同的工作范围,如果合同之 间有不清或互相矛盾或不衔接之处,应当从合同整体及整个合同工作范围的角度解释;本合同的终止将自动适用其他合同;本合同限额以EPC总合同数额的一定 比例最为限额。(五)税务

11、的风险。EPC总承包合同拆分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业主为了少缴税 或合理避税。EPC总合同拆分后,业主与承包商就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分别签订独立的 合同,根据增值税转型、营改增等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业主可以按设计合同和 设备或材料采购合同要求承包商为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实现抵扣的目的。但因为EPC拆分合同实际上仍为总合同的一个部分,拆分的目的仅仅为了避税, 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值得怀疑,这种拆分很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仍然一个完整 的合同,其结果是,承包商可能被税务部门重新征收营业税,业主可能无法实现 增值税抵扣。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 七条规定外,纳税人

12、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 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 价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 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根据上述规定,从事建筑业务的,应当缴纳营业税,营业额包括工程所用原 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建设方提供设备的价款以及承包商自产的设备及材料的价款不在营业税的营业额范围内。但在EPC总承包项目中,承包商往往是非生产企业,所提供的设备、材料大多是外购的。因此

13、,如属于外购, 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材料的价款均应计入营业税的应税营业额内,统一征收营业税。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 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因EPC总承包项目营业税应税项 目,属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依据该条规定,其设备和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业主可能无法实现其拆分的目的。EPC总承包合同的显著特征就是单一责任制, 但在EPC拆分的第二种情形中,因部分拆分合同的主体与 EPC总承包合同不一致, 打破了单一责任制,更容易产生工作界面的不衔接、不一致,合同责任、义务的不清

14、楚,增加业主的风险;同时,因合同开票主体与EPC总承包合同的主体的不致,可能被认为虚开增值税发票。因此,这种拆分的风险会更大。三、倒签合同倒签合同是指合作双方在合同签订生效之前已经开始实际履行合同项目合 作,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或在合同履行完毕后补签合同的现象。虽然在很多情况 下,合同的相对方都是与我们合作许久的公司,双方都会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实 施相关合同事项,双方并不会因为合同倒签而停止合同相关事项的履行,也不会 因合同倒签给合同双方的利益造成损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司的倒签合同越 来越多。但是倒签合同不仅仅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也不符合企业管理制度中关 于风险控制的要求。(一)倒签合同存在

15、的原因倒签合同大部分产生于企业日常经营生产密切相关的项目,而合同的承办部 门对合同性质、作用和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倒签合同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 几方面:1. 合同承办部门人员对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合同起 草不规范、送审资料不完整、审批不及时。公司中有的承办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 合同的严肃性,不重视合同立项履行过程中相关审批程序的执行,仅仅把合同的 签订及审批作为履行结算手续、对外付款的条件,往往在业务实施完毕后,进入 履行付款手续时才想到签订合同和审批合同,从而导致倒签合同现象发生。2. 合作业务的不可预测性、紧急性、偶然性等导致实施前来不及签订合同。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往往

16、会有一些业务时间紧迫,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必须 立即作出反应,采取应对措施,若办完审批手续再实施,势必贻误时机,给生产 经营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安全隐患。因此,这些应急业务就会出现合同补签 的情况,在业务完成后才通过合同对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3. 企业内部管理疏漏原因,导致合同起草、审批、签订等环节延迟。有些合 同业务由于企业内部业务管理松懈,没有按照内控制度流程的要求处理,导致合 同延迟签订,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实施进度。按照合同管理办法规定,合同一旦订 立,双方就要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如果发生变更,就要签订补充协议,并 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而有的单位因事前准备工作不细致不严谨,

17、在项目实施过程 中边实施边变更设计方案,为了逃避补签合同及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就往往采取 业务实施完毕后再签合同的方式。4. 合同审批时限较长,导致合同定稿签订延迟。一份合同从产生意向到最终 结算,一般需要履行诸多手续,合同审批涉及部门较多,若承办人员业务不熟悉, 在合同签批过程中由于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导致整个合同审批程序被延误, 合同的倒签也就在所难免。(二)合同倒签的法律风险关于倒签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 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而一旦产 生纠纷后由于证据难以取得,

18、解决起来又比较困难,合同的事前控制作用无法体 现,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对于采购合同,可能因为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浮动或运 输损失风险而发生争议,又无法出具相关合同证明,如适用合同履行地或货物交接时的市场价格,可能因市场价格浮动变化较大,导致企业经营付出更高的成本, 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2. 一定的管理风险。补签合同违反公司的合同管理规定,导致合同管理质量 及效率的下降,扰乱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如倒签合同使合同的生效时间迟于合 同履行,但其他条款内容与正常签订的合同一致,导致合同的生效日期、履行期 限及有效期限等有关期限规定产生逻辑上的冲突和混乱(如合同约定自签字盖章 之日起生效,而实际生效前,合同

19、已经履行完毕等),同时也可能使合同的交货、 验收、付款的时间及条件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等,这些问题都给合同的管理及履 行带来了不良影响。3. 在企业内控审计风险。公司在基本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流程中明确规定了 合同管理流程以及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等管理环节和流程,规定了合 同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倒签合同无论是否给公司造成实际的危害后 果,都违反了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偏差或发生漏洞, 应当避免发生。4. 在财务信息失真风险。若不签订书面合同,则会影响财务部门的及时入账 管理,在财务部门的成本、应付账款、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上无法如实显示项 目相关的费用列支情况

20、,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状况, 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引发成本失控、决策失误等经营风险。(三)防范合同倒签行为的措施建议合同管理工作是公司内部控制度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合同实行全 过程控制和管理,也是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必然选择。合同管理应成 为防范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守门员”,而不是在出现法律纠纷时才冲锋陷阵。如何避免合同倒签,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防范:1.加强合同管理业务培训。加大对各级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合同管理人员 和承办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增强依法经营管理意识和重合同守信用意识,充分认识到规范签订合同对于防范经济纠纷发生、保护企业合法

21、权益的重要性,熟悉 合同法律知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熟练掌握合同管理操作 实务,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2. 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内控制度规范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诸 多环节,是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操作环节 中应遵循的基本制度,两者是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缺一不可。在合同签订之前,务必按照内控制度和合同管理要求,依照公司管理程序,充分做好各项事前准备 工作,规范签订相关合同。3. 优化合同审批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环节中各 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简化合同审批管理程序,减少重复、无效的管 理环节,优化合

22、同管理系统的审批流程,提高合同审批效率,尽快完成合同审批, 保证合同的及时签订。4. 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加强对合同管理部门和合同承办单位的管理,对合同 管理工作中易出现纰漏失误的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对随意倒签合同的行为进行 通报批评并予以考核,对规避监督管理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总之,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 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的重要依据。合同倒签和补签 潜伏着许多风险,各部门合同洽谈人应当按照公司内控制度流程和合同管理的要 求,在履行业务前规范签订书面合同,避免合同倒签引起的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保障各类项目的顺利实施。四、口头试用合

23、同口头协议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 法第十条关于“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的规定, 人们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 或协议。口头协议,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方没有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 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没有损害社会公共 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这个 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

24、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 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可以认为口头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表现 形式,如果双方都认可的口头协议,在法律上认定为有效,但如果一方违约,主 张一方的举证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口头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国家法律规定的 应当采取书面合同的,当事双方却仅进行口头约定,主张方能举证证明自己已经 履行了协议,可以视为有效。法律规定,订立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口头合同。口头合同比起书面合同

25、简便易行,只要法律没有规定一定要订立书面合同,而口头合同 只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同样是有效的。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要采用书面 协议的方式,比如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房屋销售合同等,如果这类合 同采取口头约定的形式,那么可视无效,不受法律保护。缺点:变更性强、稳定性差、取证难、证据保存难。注意事项:1.产生纠纷的举证主张方败诉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举证困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证据种类、证人 证言,以及约定合同时的录音、录像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原告方在举证时,首 先应该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口头协议产生纠纷,在协商解决 阶段,利益受损方的证据搜集是关键。王克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26、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 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证据;无书面证据的, 应提供必要的事实证据。所以,口头约定一旦诉至法院,主张方要提供当时发生 合同约定行为的证据,这类案件由于证人证言的随意性很大,很难予以采信,这 时就需要主张方提供当时履行合同时的间接证据,双方履行口头合同时,往来的 传真、电子邮件、票据、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2.实践中规避风险亲友之间,如果发生经济往来进行口头约定时,按照民间的习俗,一般不签订书面协议。所以我建议,针对这类口头协议,第一是慎重选择合同相对人,并 着重考察其诚实信用状况,并对其进行资产考察;二是应该找双方共同的亲戚或是毫无

27、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口头协商;三是如果发现 对方有可能在日后履行合同中发生困难,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四是合同履 行期间,也要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并留下相关证据;五是对涉及重大利益的合 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约,以此来规避潜在的道德风险。如果双方当事人长期通过口头协议进行合作,可以在后续履行口头合同中, 通过书面、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方式来沟通,这些文件、信函、意见、信息沟通,也都会成为口头合同的有益补充和证明。亲友之间口头约定金额较大的借款 合同,如果碍于情面仅进行口头协议,又缺乏第三人在场,最好能够妥善保存好 银行提供的各种票据,尽量避免使用现金支付。口头约定的试用

28、期时间不高于法定试用期时间,则试用期合理。具体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口头约定试用期不合理,应当以书面形式在合同中注明。这种口头约定的试用期,对于员工没有约束能力,员工可以要求无试用期或者随时中止试用期。一旦因此而发生劳资纠纷,需要资方负责举证。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签

29、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 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业务外包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业 务外包,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业务外包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 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 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该环节 的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业 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 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

30、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或内 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 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 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 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第二,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 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第三, 根据企业年度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及复 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

31、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 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第四,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 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二)审核批准审核批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 包实施方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 规范;审批不严格或者越权审批,导致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可能引发严 重后果;未能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审核以及做出 恰当判断,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 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

32、围内进行 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同时加大对分公司重大业务外包的管控力度,避免因 分公司越权进行业务外包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第二,在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进 行审查和评价时,应当着重对比分析该业务项目在自营与外包情况下的风险和收 益,确定外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第三,总会计师或企业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业务外包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评价。第四,对 于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三)选择承包方选择承包方,是指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 承包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承包方不是合法设立的法人主体,缺乏应有的专业资质,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

33、技术资格,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验,导 致企业遭受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外包价格不合理,业务外包成本过高导致难 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导致相关人员涉案。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充分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即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 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第二,调查候选承包方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履历和专业技 能。第三,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第四,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收入、 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第 五

34、,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公 开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第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从候选承包方中择优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选 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四)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确定承包方后,企业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 外包合同,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 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条款未能 针对业务外包风险做出明确的约定,对承包方的违约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导致企 业陷入合同纠纷和诉讼;合同约定的业务外包价格不合理或成本费用过高,

35、导致 企业遭受损失。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 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第二,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 方面,明确承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 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第三,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 承包方有责任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 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第四,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 定承包方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应实施的补救措施。第五, 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

36、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 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第六,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 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第七,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 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五)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 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业务外包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分配, 建立与承包方的合作机制,为下一环节的业务外包过程管理做好准备,确保承包 方严格履行业务外包合同。企业在组织开展业务外包时,应当根据业务外包合同 条款,落实双方应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硬件及专有资产等,明确承包方提

37、供 服务或产品的工作流程、模式、职能架构、项目实施计划等内容。该环节的主要 风险是: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的工作不充分或未落实到位,影响下一环节业务外包 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导致难以实现业务外包的目标。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制定业务外包 实施的管控措施,包括落实与承包方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机制,确保承包方在履行外包业务合同时有章可循。第二, 做好与承包方的对接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方充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 和质量要求,从价值链的起点开始控制业务质量。第三,与承包方建立并保持畅 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

38、务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第四, 梳理有关工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上的岗位职责分工、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 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六)业务外包过程管理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承包方会采取在特定时点向 企业一次性交付产品或在一定期间内持续提供服务的方式交付业务外包成果。由于承包方交付成果的方式不同,业务外包过程也有所不同,前者的业务外包过 程是指承包方对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后者的业务外包过程是指承包方持续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承包方在合同期内因市场变化等原因不 能保持履约能力,无法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业务外包失败和本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中断;承包方出现未按照业务外包合同约定的

39、质量要求持续提供合 格的产品或服务等违约行为,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优势,甚至遭受重大损 失;管控不力,导致商业秘密泄露。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在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重大业 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 期考核。第二,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包括承包方对该项目的投入 是否能够支持其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企业预期目标,承包方自身的财务状况、生 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否满足该项目的要求。第三,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调 整改进。第四,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

40、的应急 处理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第五,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 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第六,切 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七)验收在业务外包合同执行完成后需要验收的,企业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人 员对完成的业务外包合同进行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方式与业务外包 成果交付方式不匹配,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使得验收工作流于形 式,不能及时发现业务外包质量低劣等情况,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根据承包方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

41、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验 收方式。一般而言,可以对最终产品或服务进行一次性验收,也可以在整个外包 过程中分阶段验收。第二,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的约定,结合在日常绩效评价基础 上对外包业务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评价,确定验收标准。第三,组织有 关职能部门、财会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承包方 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审查和全面测试,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需求,并出具验收 证明。第四,对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报告,查明原因,视问题的严 重性与承包方协商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并依法索赔。第五,根据验收结果对业务外包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出总体评价,据此对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改

42、 进和优化。(八)会计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外 包业务的核算与监督,并做好外包费用结算等工作。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 有效的业务外包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业务外包各环节 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流失或贬损;业务外包相关会计处理 不当,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结算审核不严格、支付方式不恰当、金额控 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对业务外包过程中交由承包方使用的资产、涉及资产负债变动的事项以及外包合同诉讼 潜在影响等加强核算与监督。第二,根据企业会计准

43、则制度的规定,结合外包业 务特点和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外包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有关会计处理, 并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必要、充分的披露。第三,在向承包方结算费用时,应当依 据验收证明,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方式和标准办理支付。超出企业营业范围经营、未触犯刑法的需要视具体情节而定,越权经营的行为毕竟超越了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如果所从事的经 营项目合法,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受其后所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所约束,如被举报或者 发现,轻者会受到工商部门的警告,重者也可能受到撤销、罚款等行政处罚。二、触犯刑法的可能会构成非法经营罪。第十三条: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注册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第三十

44、条第一款第(二)、(四)项: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有之一的,登记主警口、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 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处罚:(二)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或者超出核准登记 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四)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3倍以下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 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 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以 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 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

45、销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第(四)项:企业法人有下列情 形有之一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处罚:(四)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 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 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 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责令停业整顿, 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 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 3万元,没有非 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2、公司登记 管理条例(199

46、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根据2005 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 修订,国务院令第451号公布)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分公司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 记。第七十三条、第八十五条: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1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 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 执照。3、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

47、988年6 月25日国务院令第4号发布,自198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私营企业分立合并转让迁移以及改变经营范围等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 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重新登记。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私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 关根据情节,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 照的处罚。(二)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或者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 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的; 4、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1988年11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 1988第1号公布;1996年12月2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1996第66号修订;2000年12月1日国家工

48、商行政管理局令2000第96号修订)第六十三条 第一款第(四)项: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3倍以下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 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 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以 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 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业务外包法律风险控制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 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计控 制等

49、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业务外包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业务外 包,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业务外包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 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 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该环节 的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业 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 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或内 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主要管控措施:第一

50、,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 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 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 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 第二,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 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第三, 根据企业年度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及复 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 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第

51、四,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 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二)审核批准审核批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 包实施方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 规范;审批不严格或者越权审批,导致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可能引发严 重后果;未能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审核以及做出 恰当判断,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 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 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同时加大对分公司重大业务外包的管控力度

52、,避免因 分公司越权进行业务外包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第二,在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进 行审查和评价时,应当着重对比分析该业务项目在自营与外包情况下的风险和收 益,确定外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第三,总会计师或企业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业务外包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评价。第四,对 于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三)选择承包方选择承包方,是指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 承包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承包方不是合法设立的法人主体,缺乏应有的专 业资质,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技术资格,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验,导 致企业遭受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

53、外包价格不合理,业务外包成本过高导致难 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导致相关人员涉案。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充分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即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 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第二,调查候选承包方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履历和专业技 能。第三,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第四,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收入、 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第 五,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公

54、开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第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从候选承包 方中择优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选 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四)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确定承包方后,企业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 外包合同,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 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条款未能 针对业务外包风险做出明确的约定,对承包方的违约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导致企 业陷入合同纠纷和诉讼;合同约定的业务外包价格不合理或成本费用过高,导致 企业遭受损失。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业

55、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 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第二,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 方面,明确承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 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第三,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 承包方有责任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 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第四,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 定承包方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应实施的补救措施。第五, 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 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第六,在费用结算

56、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第七,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 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五)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 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业务外包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分配, 建立与承包方的合作机制,为下一环节的业务外包过程管理做好准备,确保承包 方严格履行业务外包合同。企业在组织开展业务外包时,应当根据业务外包合同 条款,落实双方应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硬件及专有资产等,明确承包方提供 服务或产品的工作流程、模式、职能架构、项目实施计划等内容。该环节的主要 风险是: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