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朱自清散文口语化语言的特点 (1)_第1页
谈谈朱自清散文口语化语言的特点 (1)_第2页
谈谈朱自清散文口语化语言的特点 (1)_第3页
谈谈朱自清散文口语化语言的特点 (1)_第4页
谈谈朱自清散文口语化语言的特点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摘要.1引言.2第一章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的概述.2第二章 口语化语言的具体表现.3一、采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词汇.3二、极强的口语节奏感.4三、短句和反问句的灵活使用.5四、词汇、句法和语气的把握和糅合.6(一)丰富的口语化语句.6(二)口语语气词的运用.6(三)口语的节奏和语调.6五、多类型口语的融合.6第三章 结语.7注释.8参考文献.8谢 辞.9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谈谈朱自清散文口语化语言的特点摘要:本文将着重对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口语化”的语言艺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口语化”作为一种个性化的符号体系,它的独创性在于:以口语为基础, ;另外根据作者本身的方言语言习

2、惯,经过加工提炼,从而成为北京味儿很浓的艺术化口语;与此同时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量适度地吸收与揉合富有生命力以及表现力的文言成分和西欧语言的一些表达方式,创造出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口语化”的境界。关键词:关键词:朱自清;口语化;语言艺术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ZhuZiqings prose colloquial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language art of Zhu Ziqings essays, especially the language art of “colloquial

3、conducted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Colloquial as a symbol system of an individual, its originality lies in: in spoken language;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s dialect language habits, processed refined, thus becoming Beijing smell is very strong artistic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

4、ng to the need of expression, moderate absorbed some elements of classical Chinese expressions with a full of vitality and expressive force and the Western European languages, creates has the intellectual features of spoken language “spoken”. Key words: ZhuZiqing;Colloquial;The art of language 引言引言朱

5、自清(1898-1948)是我国自“五四”以来备受推崇的散文作家之一。在二十年代,他的散文就已经因为清新自然而独具匠心的风格享誉文坛,一直以来为广大读者所喜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爱所熟知,他的文章严谨不拘,风格平易而且自然。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如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所说的:“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来,幽默是从深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大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至高。 ”1 朱自清先生强调文学语言的朴素、自然与创新。第一章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的概述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艺术有着很深造诣,最突出的就是

6、体现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的建树方面。在 1929 年 8 月, 说话一文中,朱自清第一次次提倡写文章要“用笔如舌”和“以说话论”的文风;1932 年 10 月和 1934 年 10 月,他又分别在论白话与内地描写中先后明确提出“尽量地采用活的北平话”和作品要像“寻常谈话一般”等建立“口语化”语言的艺术写作主张。在他后来所出的文集 国文教学、 标准与尺度 、 论雅俗共赏等一些篇章中。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创造“口语化”语言的其他一些具体的审美标准。这些主张以及学术的倡导,为他艺术语言的创造和进一步形成到成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他利用地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创作,主要是从北京口语和其他

7、方言中提取有效的表达成分,包括口语词语词汇、口语句式句法和语音语调等,并根据表情达意的需求,适度吸收与结合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文言成分以及西方欧化语言的某些表达方式,形成了有很浓北京味儿的、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口语化”的语言特色。而这恰恰是一般作家难以达到的一个特殊的语言艺术境界,这也是他的散文作品极富艺术魅力,并且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在创作伊始朱自清先生,就注重学习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基础,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成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特色的白话文学语言“口语化”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读起来比较上口,并且充满

8、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日常所说的话,不是那种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22让这种知识分子的日常口语能在文学作品中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正因如此,才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拥有更多的读者,比当时的一般作家更加的接近人民大众。他的语言通俗而典雅,既用口语化的字词、句式,又点缀以书面语成分,同时采用朋友式促膝谈心的方式,形成一种清新、典雅、亲切、平等、自然、朴素的风格,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3第二章第二章 口语化语言的具体表现口语化语言的具体表现一、采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词汇朱自清一向主张用“活的口语” 、 “真正的口语”来写作,来达到“求真化俗”的审美目标。他说:“用口

9、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 ” “所谓求真的真 ,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功效,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 ”33他常常用百姓间日常说话的语气来写作。朱自清先生为使口语入文,对口语进行了精心地挑选和提炼,并且把北京话作为挑选和提炼的标准。因为他一直坚持着这个标准,因而他的散文语言与今天的普通话几乎一样,一直在人们生活中富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再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里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其中“偷偷地” “钻出来” ,写出了人们不

10、在意的时候小草破土而出的那种悄然,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童真并且生动自然,极富表现力。紧接着后面,作者借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玩耍嬉戏来写出春天里初生小草的生机与可爱,在草地上“坐着” 、 “躺着” 、 “打滚” 、 “踢球” 、 “赛跑” 、 “捉迷藏” ,一连串动词都体现了童年时候的那种活跃与盎然的气氛。 “两个” 、 “几脚” 、 “几趟” 、 “几回”这些数量词都是不定量的,则着重表现孩子们在天然的运动场上随意玩耍,尽情和尽兴的情态跃然纸上。小草的柔和则是用“轻悄悄” , “软绵绵”表现了小草的柔嫩,这两组词也把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的舒服劲儿都描绘出来了,春天带给孩子们欢乐

11、,同时在另一方面孩子们也为春光增添无限生机,一幅让人其乐融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跃然纸上,就好像浮现在你眼前,让人忍俊不禁乐而忘返。因此可见朱自清先生运用少年儿童口语进行写作的手法是如此的巧夺天工。另一方面朱自清先生在使用口语时,还特别注重运用叠字叠词,这是他巧妙的运用口语的又一个突出特征,朱自清充分突出这一特点,创造并运用了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叠字叠词,在整篇散文中几乎是随处可见。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就用了二十六个叠字,这种形式词语词汇的巧妙运用,形成了朱自清散文中所独有的那种节奏感和韵律美,使文章具有和谐的氛围、强烈的节奏、以及乐感极强的的韵律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从总的来看,运用口语入文又有他

12、自己的特色,首先是注意如何使用口语的词汇和句式。比如春中的一段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趋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遮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4”在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来描绘那种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热闹,而不直接的说出花开的那种景象;在表达花的种类以及花到甜美的果实的过程也是用以自己所想象的,如平时那种诉说,满带二话音,说“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13、、梨儿, ;并且不说野花是各式各样的,而说“杂样儿” 。这些文词语句都很简短,把很长的描绘的语句利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符合口语的习惯。二二、极强的口语节奏感、极强的口语节奏感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将鲜明轻快的口语节奏感融入在其中,行文的急促、舒缓、停顿、跳跃,都和感情的起伏内容的张弛紧密配合,形成了与口语表达一致的自然节奏,使散文语言获得了口语的音乐感和旋律美。然而这主要的特点是通过了口语的艺术化以及其句式的灵活表现和运用所体现出来的。例如儿女中有一段文字,描绘的是家里开饭时,孩子们那种热闹的情景:“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

14、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 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 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了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

15、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这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衔接得很紧密,语气也很连贯,有着口语那种一气呵成的节奏,同时随着所陈述的内容的变化,紧接着的是前后语句的节奏也发生变化。在这段话的开头,是写孩子们盼望着早点儿开饭,节奏还比较舒缓随和,但是随着孩子们急着做开饭前的种种准备工作,节奏也逐渐加快,等到孩子们因座位等琐碎在饭桌上争吵起来的时候,节奏就更加急迫了,这里散文所采用的全是短句,显得语气的那种紧凑急切,在这段话的高潮处则采用了“你要他要你说他说这个要那个要要要要要”的排比句式一口气贯穿的说下来,把孩子们那种如“潮水 ”一般的情景生动形象而有力

16、地渲染了出来了。吃饭结束后,文中又用停顿较长的“呀呀、呀呀”句式,节奏也逐渐舒缓下来。就是这种舒缓与急促节奏的交替运用,加强了口语的韵味和本色,对于抒发真挚的情感具有极强的渲染与烘托效果。除此之外,把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特点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他的散文语言之所以会更加显得自然和谐,就是因为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5他基本上使用“不欧化的口语”(你我序)。这种口语化保持了汉族标准语的特点,所以读起来感觉干净、流利、亲切、洗练,没有那种生涩别扭感觉。 悼亡妇)这篇作品就是朱自清先生用北京口语写成的代表作。就看看其中的一段:“这孩子生了几个月,你的肺病就重起来了。我劝你少接近他,只监

17、督着老妈子照管就行。你总是忍不住,一会儿提,一回儿抱的。可是你病中为他操的那一份儿心也够瞧的。那一个夏天他病的时候多,你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睡过。哪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瞧着他硬朗点儿你就乐,干枯的笑容在黄蜡般的脸上,我只有暗中叹气而已。 ”在这短话里,作者采用了“一会儿提,一会儿抱” 、 “那一份儿心” 、 “成天儿忙着” 、 “瞧着他硬朗点儿”的儿化音句式,体现了北京口语儿化的特点,给读者以亲切自然、如话家常的感觉。三、三、短句和反问句的灵活使用短句和反问句的灵活使用 从朱自清先生散文中还可以看出他善于从口语中进行语汇字词的提炼,能发掘出灵活、简练、并且富有

18、活力的口语化的句式。如果把语言艺术看成是万里长城的话,那么词汇是构成这长城的“石砖” ,同时句法结构就成了它的一个“主要形态” ,有着这两种主要基础的属性才能成就出好的语言艺术作品。然而正是口语化句式的灵活运用,才使得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成为了后来文学散文“口语化”的语言的灵魂。例如:“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面八方来得好。 ”(松堂游记)在这段文字中“多得好” 、 “疏得好” 、 “疏不是?” “谁爱看?”还有在(论吃饭见前面引文)中“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要怕

19、任呢?” 、 “谁怕谁?” ,句式简短,充满感情;朴素自然。又如:“ 老兄,真有你的,上海到底不曾太委屈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4这段话中“老兄”是口语中常用的直称式称呼语:“真有的” , “到底不曾” , “瞧你那的劲儿” ,则是口语中一种约定俗成的句式结构。正是因为这种口语句式的广泛使用,才使得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具有一般书面语言所无法替代的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它灵活、洗练,让人读起来简单易懂,而又生动形象。朱自清先生在句式上多用短句复句,并且复句占句子总数的主体,而且偏正复句少,其中联合复句占复句总数的九成以上。在这些复句中一重复句最多,二重复句稍微少一些。一重复句中分句搭配关系是 I

20、/I 型和 I/1/I 型最多,另外在二重复句中分句搭配关系是 1/2 型和 2/2 型最多,层次简单明了,逗号和分号又将层次划分的一目了然。联合复句内部是很少使用关联词语。这些因素综合发挥作用,让行利落流畅,文简洁干净,起伏变化少;又因为陈述句占绝对优势,所以,语气语调舒缓平稳,念来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把人的言行感受、物的状态平实明白且客观地展现给读者,娓娓叙来,朴实而无华,形成了朱自清散文独特的风格。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6四四、词汇、句法和语气的把握和糅合、词汇、句法和语气的把握和糅合(一)丰富的口语化语句(一)丰富的口语化语句口语化句法的灵活变通和运用,使得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获得了

21、口语化语言的灵魂。例如:“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春 )上例中的“坐着” “躺着” “瞧去”是口语句法中一种极简短的紧缩形式;“一大片一大片满是”是口语中的同意复叠式的句法;“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这种句式,则是在“打滚” “踢球”这些动宾词组中间嵌入数量补语后的一种口语句法,并且常常可以连起来使用,构成口语化的排比句式。(二)口语语气词的运用(二)口语语气词的运用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口语的语气词差不多是很齐全,几乎是应有尽有,使用率比较高的有“了” “啊” “呀” “吗” “呢”等。朱自清先生“口语化”的艺术语言虽然贴近

22、口语,但是不等于是对口语的一种照搬照写,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口语跟平常人的说话毕竟还是又有一定区别的。朱自清先生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大量生动活泼的而且富有表现力的口语词语,经过他的进一步加工处理后再进行巧妙的大量运用,使他的散文语言获得了口语的本色和韵味,同时也有他个人散文口语风格的特点。(三)口语的节奏和语调。(三)口语的节奏和语调。他的散文行文的舒缓、跳跃、急促、停顿都与散文内容的张弛和感情的起伏密切配合,形成与口语表达一致的自然的节调。艺术化口语节调的运用,使他的散文语言获得了口语的音乐旋律,这个特点是通过艺术化的口语句式的灵活运用表现出来的。作者还通过儿化词的选用来增强文章的口语色

23、彩。这些儿化词往往带有“小“”喜爱“”亲爱”等感情色彩。五、五、多类型口语的融合多类型口语的融合从北京口语及其他方言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成分使之成为具有艺术性的北京方言中的一些代表口语,这是朱自清口语化艺术语言创造的一条根本的经验。因为语汇是文章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材料,朱自清先生在材料的运用和选取上也是口语化上的挑选。使得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本土风格和朴素并且自然的艺术表现力。朱自清先生散文中口语特色的儿化词很多。例如春等文章中,都有许多儿化词语。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7儿化词的运用不但在一方面显示出作者博采北京口语的特色,而且另一方面增加了也词语的表现力,加强了口语的意味,使语言富有

24、一种更加亲和的感情色彩。其次是口语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清新、凝炼、通俗化、口语化的特色,创作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的作品,为当代文学画廊增姿添彩。在另一方面适当吸收文言和外来成分朱自清主张写“真正的口语” ,其内涵决不是指那种绝对排斥文言和某些欧化因素的纯而又纯的俗语言。朱自清觉得文学创作中“口语不够用” ,而且认为“本来文字也不能全合于口语” ;他认为 “中国语达意表情的方式在变化中,新的国语在创造中” ,这就是“趋向欧化或现代化” ,而且这是一种“自然趋势,避免不了的,因为在知识分子话的口语中就有欧化的因素。 ”因此,他主张在“尽量用口语”和对口语进

25、行加工提炼的同时,有必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度地吸收与揉合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的文言成分和西欧语言的某些表现方式,使之“变为已有” ,从而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化了的口语。而这也正是朱自清“口语化”艺术语言创造的又一途径。在口语提炼过程中,朱自清对文言成分的吸收与揉合是多方面的。它包含对一些富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的吸收,并且与口语句式相结合,用得很恰当,通俗晓畅,并没有佶屈聱牙之感,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一文中,朱自清这样描写一支海棠:“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支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

26、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膀。”这里用了许多文言词语,比如用“扶疏”来形容花叶茂盛和高低疏密有致;用“错落”形容花叶交错纷杂;用“玲珑有致”形容花叶精巧细致;用“掩映”形容花蕊隐约可见;用“妖娆”形容花的娇艳;用“腾挪”形容花枝的摇曳多姿,都准确地再现了事物的状貌,而且这些词语都很典雅,与文章的整体风格相一致。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在吸收运用富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时又有所侧重,他的散文中吸收运用得比较多的是文言中的一些连词、代词及成语。朱自清对西欧语言的学习与借鉴是很审慎的。他的散文很少使用外来词,即使是使用,一般也只限于一些专用的名词。而对于这些外来词,他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处理:一是译文与外文并存;二是尽可能用本民族口语里的相应的名词把它译过来。在词的构形法上,揉合了西欧语言利用不同词尾改变词性的办法,偶尔将动词词尾“着” “了”活用在其它词类后面,这样更加有利于表情达意。口语提炼中的文言成分和西欧语言的某些表现方式的必要和适度的掺入与揉合,使朱自清的“口语化”的艺术语言又获得了知识分子口语的特点,达到了雅俗共赏、俗中见雅,在平易通俗的口语中,同时有着几分儒雅的艺术意境。 第三章 结语 朱自清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