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力与运动(中考物理基础复习)_第1页
第九章力与运动(中考物理基础复习)_第2页
第九章力与运动(中考物理基础复习)_第3页
第九章力与运动(中考物理基础复习)_第4页
第九章力与运动(中考物理基础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怎么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怎么理解?解?适用对象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或什么意思?适用对象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或什么意思?时候什么意思?总什么意思?保持什么意思?牛顿第一定律换句时候什么意思?总什么意思?保持什么意思?牛顿第一定律换句话怎么说?为什么叫惯性定律?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力的作用话怎么说?为什么叫惯性定律?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力的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A A保持静止保持静止状态状态B B继续来回继续来回摆动摆动C C做匀速直线运做匀速直线运动动D D做匀

2、速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1.1.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 )(图中的黑)(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点表示小丽同学)2.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体只有受力时,才会运动物体只有受力时,才会运动B.B.力是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

3、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C.C.物体保持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物体保持静止时,一定不受力D.D.物体只有受力时,运动状态才可能变化物体只有受力时,运动状态才可能变化3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7 7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原来处于什么状态,遇遇到什么情况,到什么情况,物体物体由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什么状惯性要保持原来什么状态,所以怎么样。态,所以怎么样。什么叫惯性?怎么理解?你能举例说什么叫惯性?怎么理解?你能举例说明吗?回答问题注意什么?对惯性的明吗?回答

4、问题注意什么?对惯性的理解要注意什么?理解要注意什么?1.1.一物体在任何条件下一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2.2.惯性是性质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惯性是性质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属性。只能讲只能讲 “具有惯性具有惯性”。3.3.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系只与质量有关系,质量大惯性,质量大惯性大。大。与运动的快慢等无关。与运动的快慢等无关。4 4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上的人会向前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是 ( )

5、( )A A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B B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C C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 D D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5.5.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 )图图 1 0 -286.6.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里,坐着一位乘客,他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里,坐着一位乘客,他发

6、现正上方顶棚上水滴正要下落,这滴水将落在发现正上方顶棚上水滴正要下落,这滴水将落在A.A.此乘客的前面此乘客的前面 B.B.此乘客的后面此乘客的后面 C.C.此乘客的头上此乘客的头上 D.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7.7.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图甲)(图甲); ;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图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二者脚的运

7、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B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C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D 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后者上身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的改变,

8、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平衡力的概念是什么?什么叫二力平衡?平衡力的含义是什么?平衡力的概念是什么?什么叫二力平衡?平衡力的含义是什么?平衡态的含义是什么?平衡力与平衡态的关系是什么?怎么理解?平衡态的含义是什么?平衡力与平衡态的关系是什么?怎么理解?换句话怎么讲?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换句话怎么讲?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什么?8 8如图如图3 3所示是所示是“竹筷提米竹筷提米 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玻璃杯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提起后,玻璃杯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A A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 B B竹筷对米的摩擦力竹筷对米的摩擦力C

9、 C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D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9.9.一人用手竖直握住一只瓶子,瓶子没有下落,这是一人用手竖直握住一只瓶子,瓶子没有下落,这是因为(因为( )A.A.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的重力平衡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的重力平衡B.B.手对瓶子的各个方向的压力彼此平衡手对瓶子的各个方向的压力彼此平衡C.C.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平衡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平衡D.D.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的重力平衡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的重力平衡10.10.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其路程

10、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时间图像如图3 3所示所示. .则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A A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B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C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D D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11.11.下图甲显示的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下图甲显示的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频闪”照片。由照片。由图可知,

11、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_,木,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块所受拉力的大小_(均选填(均选填“相等相等”或或“不相等不相等”)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改变的原因的原因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将怎样?具体怎么样?力与运动关系是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将怎样?具体怎么样?力与运动关系是什么?一对矛盾你理解吗?什么?一对矛盾你理解吗?力方向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且方向力方向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同加速相同加速合力方向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且方合力方向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反减速向相反减速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则运动方向改变线则运动方向改变121

12、2如图所示,在斜面高处释放的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撞击一如图所示,在斜面高处释放的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撞击一木块,经历一段路程后,小车和木块都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木块,经历一段路程后,小车和木块都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确的是 A A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B B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不能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不能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C C小车对木块的撞击力和摩擦力都能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小车对木块的撞击力和摩擦力都能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D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小车不再对木块有撞击力的作用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

13、小车不再对木块有撞击力的作用1313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 F的作用,且运动过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程中力F 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示)不可能的是 A B C D14.14.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地面下

14、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 运动,运动,后做后做 运动。(选填运动。(选填“加速加速”、“减速减速”或或“匀速匀速”)15.15.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 B物体受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物体受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C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衡力 D D用水平力推讲台没有推动,则推力小于阻力用水平力推讲台没有推动,则推力小于阻力 E E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15、态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 F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是利用惯性而运动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是利用惯性而运动G G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是利用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是利用惯性而运动惯性而运动H H不受力的物体最终必定会静止不受力的物体最终必定会静止I I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J J高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牵引力一定大于阻力高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牵引力一定大于阻力 K K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 ,匀速上升比匀速下降时拉力大匀速上升比匀速下降时拉力大序号序

16、号水平部分材料水平部分材料小车所受阻力情况小车所受阻力情况小车运动的路程小车运动的路程棉布棉布木板木板玻璃板玻璃板让小车从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斜面,同一高度同一高度、由、由静止开始静止开始自由下滑自由下滑的目的是使的目的是使小车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初始速度相同到达斜面底端的初始速度相同。理想化实验:实验推理理想化实验:实验推理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实验对小车的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实验对小车的位置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什位置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什么思想?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么思想?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有哪些相关实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有哪些相关实验?研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什验?

17、研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相关点?有哪些区别?么相关点?有哪些区别?1616下图是探究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的过程(1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是假设,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是实验推论B B都是实验事实都是实验事实C 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是实验推论D 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是实验推论(2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在水平面上的位置. .可知小车受到的阻

18、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选填“平衡力平衡力”、 “ “非平衡力非平衡力” ” 或或“不受力不受力”)(3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两个力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平衡?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呢?如何两个力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平衡?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呢?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用什么研究方法?图

19、中研究对象是谁?此时小设计实验来探究?用什么研究方法?图中研究对象是谁?此时小卡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实验中对所选的小卡片有怎样的要求?卡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实验中对所选的小卡片有怎样的要求?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验证大小相等?如何避免偶然性?方向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验证大小相等?如何避免偶然性?方向什么关系?怎么研究?如何反面论证?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什么关系?怎么研究?如何反面论证?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怎么研究?如何反面论证?如何验证同一物体?此实验与小车相怎么研究?如何反面论证?如何验证同一物体?此实验与小车相比有何优缺点?比有何优缺点?17. 17.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

20、件时的实验情景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 1)小华在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可以忽略小卡片的)小华在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可以忽略小卡片的 。(2 2)要验证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要验证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作用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作用在一条直线的一条直线的”力是否平衡,实验中的操作是将小卡片力是否平衡,实验中的操作是将小卡片 ,松手后,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3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情况下,小华

21、下一步的操作是: . . (4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你认为小华和小明的方案中,所示的实验,你认为小华和小明的方案中, 的方案更好,另一的方案更好,另一方案存在的缺陷是方案存在的缺陷是 小卡片小卡片木块木块平衡力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相相同同点点大小大小相等相等方向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不不同同点点受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同种性质同种性质力的变化力的变化一个力变化另一个一

22、个力变化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力不一定变化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时消失图示图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本区别是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本区别是什么?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哪两个是平衡力?哪两个是相互作用什么?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哪两个是平衡力?哪两个是相互作用力?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还能举个例子吗?力?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还能举个例子吗?18.18.用电线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时受到的力为一用电线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时受到的力为一对平衡力的是(对平衡力的是( )A.A.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

23、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B.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C.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D.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雨雾雪减速雨雾雪减速 限速限速 保持车距保持车距 拐拐 坐稳扶好坐稳扶好1.1.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相对电梯静止的人 受到的作用力有受到的作用力有( ( )A.A.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和支持力 B.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C.重力、支持力

24、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2.2.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桌面上,小明 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C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 对平衡力对平衡力D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绳对

25、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 互作用力互作用力 3.3.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钩住长方体木块A 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 实验时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A所受摩擦所受摩擦 力大小在木板运动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A木块木块A 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受到的是静摩擦力B B木块木块A 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 C拉动

26、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 D木块木块A 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4.4.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每次木块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由表可知,。由表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 N;在第一次试验;在第一次

27、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 N;在这五次试;在这五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该有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该有 次是相同的。次是相同的。5.5.如图如图5 5所示,在筷子提米的实验中,手用所示,在筷子提米的实验中,手用10 N10 N的力握的力握住圆形的筷子,整个装置呈竖直状态,在空中静止不住圆形的筷子,整个装置呈竖直状态,在空中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加到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加到20N20N,则手与筷子之间的摩擦,则手与筷子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将力大小将_(_(填填“增大增大”、“减小减小”,或,或“不不变变”,) )。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你得出结论的

28、依据是_._.图图5图226. (36. (3分分) ) 在探究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的活动中中: : (1)(1)将一个各个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各个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2222甲所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甲所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N;(2)(2)将此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相等的两块将此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相等的两块A A和和B B,并把,并把B B叠放在叠放在A A上,上,

29、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A A,使,使A A和和B 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图2222乙,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乙,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_(选填(选填“变大变大”、“变小变小”或或“不变不变”),判断的依据是),判断的依据是_. _. 7.7.如图如图3 3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在木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木

30、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 B木块第木块第1 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D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图38.8.(4 4分)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分)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的长木板等。(1 1)采用如图)采用如图151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

31、读数,其原因是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 。(2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1515乙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 。9.9.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法正确的是A A沿杆子沿杆子 B B垂直于杆子垂直于杆子C C竖直向上竖直向上 D D沿杆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沿杆

32、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12.12.如图所示,拴在细线下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来回如图所示,拴在细线下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小球在由最低点摆到最高点摆动,小球在由最低点摆到最高点A A的过程中发生的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能量转化是 _ _ _;到达;到达A A点时,小球处于点时,小球处于_ _ _状态(选填状态(选填“平衡平衡”或或“非平衡非平衡”),你判断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依据是_ _ _ _ _ _。49.49.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度的增大而增

33、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求: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求:(1)(1)一质量一质量m m0.3 kg0.3 kg的小球在加速下落的小球在加速下落20m20m高度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高度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g g取取10N10Nkg)kg)(2)(2)研究发现,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研究发现,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体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 和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和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编号为的实验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编号为2 2、

34、3 3的小球在达到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3)(3)由由(2)(2)问表格中的数据,求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 f与球的收尾速度与球的收尾速度v v的关系的关系(4)(4)由由(2)(2)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 f与球的半径与球的半径r r的的关系关系小球编号小球编号1 12 23 34 4小球质量小球质量( (1010-2-2kg)kg)2 25 545454040小球半径小球半径( (1010-3-3m)m)0.50.50.50.51.5

35、1.52 2小球的收尾速度小球的收尾速度m/sm/s161640404040202051.5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变的水平拉力F F的作用,的作用,F F的大小与时间的大小与时间t t的关系如图乙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 v与时间与时间t 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图象可知,当t=1s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_N,当当t=3s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_N,当,当t=5st=5s时,时,物体受到的摩

36、擦力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_N。 29.29.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的实验中,他将物体中,他将物体M M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 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为2G2G的砝码时,物体的砝码时,物体M M能以速度能以速度v v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 M能在水平桌面能在水平桌面上以上以2v2v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的速度向左作

37、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 (吊盘重、滑轮与细线间和吊盘重、滑轮与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滑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 A AG BG B2G C. 3G D2G C. 3G D4G4G4 4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木块运动时,木块的重力大于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木块运动时,木块的重力大于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B B木块最终停

38、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C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D D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1818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所受的摩擦力,正确的说法是关他们所受的摩擦力,正确的说法是 ( )( )A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擦力一定大B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C C小明和

39、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D D若小明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若小明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平衡力与摩擦力平衡力与摩擦力0 0f f静静ffmaxmax=f=f滑滑12.12.空中匀速下降的两个跳伞运动员,其总质量相等,空中匀速下降的两个跳伞运动员,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甲的速度是3m/s3m/s,乙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5m/s5m/s,所受阻力,所受阻力F F甲甲、F F乙乙之比是(之比是( )A.3:5 A.3:5 B.2:5B.2:5 C.5:3 D. 1:1 C.5:3 D. 1:114.14.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 )A.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C.受到汽车对他的牵引力受到汽车对他的牵引力 D.D.不受力不受力 平衡力与摩擦力平衡力与摩擦力受不受力判断方法:条件受不受力判断方法:条件 状态状态5.5.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 ,如果水面突然发生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