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一、 填空1. 文学艺术的起源古今中外有不少说法,其中很有影响的如亚里士多德: 模仿说、灵感说,恩格斯、鲁迅、游国恩:劳动说和章培恒、骆玉明:情感说等。2.?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3.大小谢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派;鲍照对七言诗的开展作了重要奉献;永明诗为唐近体诗形成奠了基;庾信集南北诗之大成;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北朝民歌取得了很高成就。开辟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5.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6.汉代叙论结合散文比拟开展,代表作家、作品有扬雄?解嘲?、杨恽?报孙会宗书?,刘歆?

2、移书让太常博士?;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班昭?为兄上书?,徐淑?答夫秦嘉书?等。7.?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是对天神的热烈礼赞;?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是神与神,人与神的恋歌,而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世间普通男女间的爱情生活;?国殇?是悼念为国牺牲将士的颂歌。汉魏、两晋、宋齐、梁陈的开展,被 唐代古文 运动冲击以后就式微了,直到清代才复兴。“?诗?之中无不具备,可见?诗经?内容极为丰富,至少包括了婚恋诗、农事诗、征役诗、宴颂诗、怨刺诗和周史诗这几大类诗歌。10.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200余年, 赋家辈出,作品众多:司马相如、扬雄、班

3、固、张衡,被誉为“四大赋家;司马相如及其作品代表了汉代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其次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的?二京赋?, 是东汉散体大赋的力作。二、名词解释:又称微言大义。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说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后来,人们把文笔蕴藉含蓄、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即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通常是两人)对话的内容。对话体与其它文体不同的特征在于,它表达了对话者的在场性,因此也容易让读者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聆听古代贤哲的教诲,生动而形象。:诗歌体裁的一种。楚辞是在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后期,继?诗经?古朴的四言

4、诗体后,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按其名称本意是指楚地的歌辞,屈原宋玉时代并未有“楚辞之称,这是西汉学者刘向整理屈宋等人作品汇编成集时名“楚辞,后代才正式把这一体裁的作品称为楚辞。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过失落。书楚语,作楚声,名楚物,谓之楚辞。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由于屈原是其杰出的代表作家,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者“骚体。4. ?楚辞?:诗歌总集。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时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的“楚辞作品编辑成书,命名为?楚辞?,凡16卷。东汉的王逸为之作注,成?楚辞章句?,凡17卷。历代为?楚辞?作注者甚多,除王逸的?楚辞章句?外,较著名的有宋代

5、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王夫之的?楚辞通释?和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等。5. 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开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篇幅较大,结构宏达,一般都在千字以上。善于铺陈、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主旨那么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空有挖苦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地为统治者扬威颂圣。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向另一方向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6、。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骚体赋抒情浓郁,句尾多缀有“兮、“些等楚地方言调节音韵,实际上是楚辞的开展和变种。因此汉代人常把它的产生和开展同楚辞紧密相连,称为辞赋。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

7、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转为主。或将同一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表达为主。?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贷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

8、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清新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钟嵘?诗品?指出其“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我国古代广义的散文其文体范围不仅包括记言、记事、抒情、写景、论说、杂感以及经传史书之类的散体文,而且包括赋体文和骈体文。狭义散文既指散体文,又称

9、“古文。:属于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的笔记体小说。是以人物神仙鬼怪为中心,以表达故事传说,琐事为主要内容,有情节和较完整的结构,有一定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的短篇小说。 :又称逸事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一类,记述人物的逸闻琐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些面貌。志人小说的开展是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崇尚清谈的结果,是世族人物玄虚的清谈和奇特举动的记录,代表作品是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一种,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充满着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怪小说的大量产生,有其现实社会原因,首先是和当时宗教迷信思

10、想的盛行密切相关。其中有些作品出自宗教教徒之手,另外也有些出自文人之手的,作者虽然不是有目的地进行宗教宣传,但也确信“人鬼乃皆实有。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保存下来的尚有30余种。其中?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中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聚集了晋以前的奇闻异事。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开展初期的产物,内容短小,艺术上也比拟粗糙,同一个故事往往见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但它的出现为唐代传奇小说做了准备,在中国小说开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中国散文从东汉起已趋整饬对偶,魏晋时期形成了骈体文,南北朝时期到达高潮。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

11、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但就其主导方面来说,却是以华美纤巧的形式掩饰着空虚贫乏的内容,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和庚信的?哀江南赋?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偏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死刘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三、简答1.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色及影响?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主要特色表现在: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

12、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憧憬,表达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忍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分发昂扬的乐观品格。在艺术方面,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其次,我问过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梦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根底上,形成了深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再次,我国上古神话

13、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梦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最后,我国上古神话表达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2. 简述?孟子?的文学价值。 ?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情感特点。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再次,?孟子?辞采华赡

14、,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煽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炽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曝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3. ?左传?善于表达是如何表达的?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拟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开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筹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

15、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九歌?缠绵哀婉的风格是怎样表达的??九歌?是屈原被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根底上加工创作而成,寄托了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屈原在?九

16、歌?中并非单纯歌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把神灵人格化了,神灵的感情与凡人完全相同。如湘君和湘夫人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山神与相爱者约会而终不见来时心情的怨恨、伤感等复杂心态,均充满了浓烈的人间情味、寄托了屈原君臣难以遇合的悲怨,人神一体,借神抒情。?九歌?独特的题材,造就了它独特的艺术境界,人鬼空恋,神灵相思,使诗篇笼罩在凄清幽眇的环境气氛中,构成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风格。5.简述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1文学的铺张扬厉与经血的繁琐解读 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无论是辞赋、诗歌还是散文,都普遍存在这种倾向。和汉代文学铺张扬厉风气相映成趣的是汉代经学的繁琐解读习尚。秦近君解释?尚书尧

17、典?标题两字之义,竟至十万言。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汉代经学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后来有一度兴起谶纬之学。2文学的浪漫与经学的虚幻 汉代文学作品经常出现神仙世界的画面,人和神灵可以自由往来,许多作品都流露出长生不死的梦想。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汉代经学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后来有一度兴起谶纬之学,“于是五经为外学,七纬为内学,遂成一代风气。3文学的重摹拟经学的重承袭 大赋、骚体赋、七体、九体等,都留下了前后蹈袭的痕迹。汉代经学重承袭后汉重家法,都强调传授先师之言。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注重师法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4文学的批评尺度和经学的

18、道德标准 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就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毛诗序?阐述的根本观点,称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汉代的文学批评,主要就是以?毛诗序?的观点为尺度,对各种文学现象作出判断。5文学和经学的从繁到简 从大赋到抒情小赋,从?史记?到?汉书?;短小精炼的五言诗从附庸变为大国,最终取代了辞赋的文坛霸主地位。6. 简述?论衡?的优缺点。优点:1广泛深刻的批判性,2注重为文的实用性3紧扣事理的论辩性。缺点:1“疾虚妄还不够彻底,如认为人的贵贱寿夭、国家的治乱安稳受时数的支配等;2为了求证辨析,在广泛征引的同时,也不免过于繁复;3在强调“文由犹语也的同时,又不免过于

19、朴实无华。7.简述?史记?的目标、体例和写法。?史记?前103-91;禇少孙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52万6千余字。建立本纪12、表8、书8、世家30、列传70五体,采用“以人系事、互见法和“太史公曰的表达方式,对皇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做了全面记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8?史记?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1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最具有典型意

20、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和特征。2?史记?描写人物不仅写重大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有时也描写一些似乎离主要时间较远的琐事,人物传记中插入了很多生动而饶有趣味看似闲笔,无关宏旨,但却在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和命运上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更个性鲜明。3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4司马迁善于使用比照衬托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5描写紧张剧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于锋利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凸显人物特点,是司马迁写人艺术又一特点,如“鸿门宴中的刘邦、张良、樊哙、项羽、范增,乃至项伯,在剑拔弩张中,个个鲜明,人人出彩。6对话语言符合人物个性,生动传神,抒情叙事极富表现力。9

21、.南北朝民歌有哪些差异?南朝乐府民歌大局部是商业兴旺的城市里的产物,主要反映的是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情感,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及一般市民之口。另外,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完全是为了娱乐,并以他们自己的趣味取舍和润色,所以现存民歌内容比拟窄,绝大多数是情歌。南歌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大都是情歌,且多为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绵。从形式上看,主要是五言四句,为绝句的产生奠定了根底,大量运用双关隐语,增加了语言的活泼与委婉。北朝的乐府民歌虽然数量上不及南朝乐府民歌,但思想内容比拟广泛丰富,有的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富有地方特色。有的表现了北方民族粗暴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有的反映战争的频繁以及由此

22、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还有不少情歌表现大胆火辣的爱情。北歌数量比南歌少,但题材广泛得多,有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北歌感情率直,语言朴素,风格刚健豪放,与南歌柔弱艳丽大异其趣。体裁方面,北歌除了五言四句形式外还有七言四句,这对七绝形成有促进作用,这是南朝民歌所不及的。?陶渊明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1平淡与纯美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这炽热的思想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韵味隽永,淡而有味,正如苏东坡说的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

23、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管感情色彩。并且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的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脱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4风格多样。陶渊明的诗歌除冲淡自然外,也有?咏荆轲?那种豪放之作。11.陶渊明诗歌有哪些思想内容?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1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

24、?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的困顿中的牢骚不平。2咏怀诗。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的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3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认识与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12.大小谢山水诗的主要差异有哪些?谢灵运是南宋诗人,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