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教学大纲第一讲绪论3课时一、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并寻求教育价值的一门学科.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1 17 7世纪以前,所有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都属于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有: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孔子、孟子、荀子、?学记?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1632英国洛克?教育漫话?16931693法国卢梭?爱弥尔?17621762瑞士裴斯泰洛齐?天鹅之歌?18251825德国康德?康德论教育?18031803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1806三教育学开展

2、多样化阶段一是教学研究朝向实证化方向开展;二是杜威教育学的问世;三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19561956布鲁纳教育过程 19631963赞科夫教学与开展 19751975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19721972三、中国教育学的百年求索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源远流长自 2020 世纪初开始学习借鉴西方教育学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学初步形成新中国后中国教育学开展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学的深化研究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是一种专门的知识体系一一懂教教育学是探索并答复教育规律一一会教教育学是寻求并选择教育价值一一爱教教育学是要引导人们进行创造一一善教第二讲什

3、么是教育3课时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1 1 . .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2 2 . .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3 3 .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递二教育本质的界定1 1 .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2 2.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3 3 .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为人的开展而有意识建构的双向互动的活动与交往系统.二、教育的根本要素一教育者但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

4、学习的儿童、 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学生.1 1 . .学生是处于身心开展变化过程中的人,具有可塑性2 2 .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可教育性3 3 . .学生是主体性的人,具有能动性或主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条件、内容、方法.三、教育的历史开展一古代教育1 1 .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2 2 .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开展3 3 . .教育阶级性

5、的出现和强化4 4 .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 1 .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 2 .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3 3 .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 4 . .教育制度日趋完善三未来教育1 1 . .关注人的自由开展2 2 . .关注教育技术的运用3 3 . .关注学习的个别化、个性化四、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但凡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播送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

6、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开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升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开展的人.第三讲教育与人的开展3课时一、人的开展概述人类开展与个体开展狭义的个体开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开展广义的个体开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开展持续于人的一二、影响人开展的根本因素1 1 . .从历史开展过程看二因素:遗传、环境三因素:遗传、环境、教育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四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

7、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2 2 . .从逻辑上分析主体因素先天与后天客体因素环境与教育二、影响人开展的根本因素一主体先天因素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先天因素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包括遗传素质和由基因限制的成熟机制.1 1 . .遗传素质是人的开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2 2 .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开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 3 .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4 4 . .关于“遗传决定论二主体后天因素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主体后天因素指个体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征,涉及到个体的体质、知识、经

8、验、水平、态度、个性等内在素质.1 1 . .后天因素是人进一步开展的重要根底2 2 . .后天因素影响人对环境和教育的选择和作用方式3 3 . .后天因素影响人对自身开展方向的选择和实现的努力.4 4 . .关于“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三环境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和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开展的外部世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环境分为不同的类型: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小环境与大环境;逆境与顺境.1 1 . .环境是人借以生存和开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的开展的现实根基与资源2 2 .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 3 . .环境对人开展的作用离

9、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4 4 . .关于“环境决定论三、教育对人开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开展是一种在人的有目的的参与、 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过程,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是包括受教育者自身在内的人的有目的地学习、培养、锻炼和建构的成果.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引领下,通过人的主体选择把人的开展的潜在的可能因素在人的现实开展过程中呈现出来,改变人在自然状态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下自发的开展过程,以期形成教育目的所规定的理想品质.四、教育要适应人的开展规律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1 1

10、 . .婴儿期的开展特点与教育2 2 . .幼儿期的开展特点与教育3 3 . .童年期的开展特点与教育4 4 . .少年期的开展特点与教育5 5 . .青年期的开展特点与教育第四讲教育与社会开展2课时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 1.生产力的开展制约教育事业开展的规模和速度2 2.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 3. .生产力的开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和改革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1 .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 2 .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 3 .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 4

11、.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权利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知识一一内容特征一一价值传统一一变革二、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1 1 .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 2 .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治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教育通过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3 3 . .教育的生态功能4 4 . .教育

12、的文化功能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1 1 . .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 筛选与提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2 2 . .演变及其现实表现古代社会现代社会当代社会我国现实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 1 .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2 2 .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

13、位和作用二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三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教育现代化第五讲教育目的3课时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一一应然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一一实然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所谓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

14、几个局部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成认不成认,实际上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就是所谓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理解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对受教育者身心开展的特点的熟悉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二是在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上,必须警惕庸俗的唯物主义,即那种将社会制约性作机械决定论的理解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

15、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根本类型: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的外在价值教育的理想价值教育的工具价值历史上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 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开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也有人试图调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企图实现二者的兼顾和协调,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经做过尝试.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开展学说1 1 .

16、.三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以前的“最初社会形态第二种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以“建立在个人全面开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水平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根底上的自由个性2 2 . .人的全面开展的根本涵义马克思是从人的三种关系角度看人的全面开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从人与自我的关系看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马克思、 恩格斯所讲的人的开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水平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水平上的和谐统一开展3 3 . .准确理解人的全面开

17、展学说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开展拓通了道路.其次,超越人的劳动水平开展,并追求人的开展的更高层次目标是人的解放历程的重要进步.第三,人的全面开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识,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涵.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表述二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是根底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根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根底,为提升民族素质打好根底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局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第六讲课程3课时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一、课程问题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1 1 . .课程是关于

18、人才培养的蓝图,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2 2 . .课程是关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整体规划.其核心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3 3 . .课程问题的四个层次1 1我们要达成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2 2我们需要提供应学生哪些学习经验课程内容3 3如何组织这些学习经验学习方式4 4如何评价目标的达成程度学习评价二、课程的表现形式1 1 .课程的内在要素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目标、内容、学习方式、评价2 2 . .课程的载体(1)(1)课程方案(2)(2)课程标准(3)(3)教科书3

19、.3.课程的类型(1)(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2)学科课程、活动课程(3)(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4)(4)必修课程、选修课程(5)(5)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第二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的设计1 1 .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1)(1)社会(2)(2)知识(3)(3)学生2 2 .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1)(1)普遍性目标(2)(2)体验性目标(3)(3)表现性目标3 3 .课程目标的领域(1)(1)认知领域目标(2)(2)情感领域目标(3)(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二、课程内容的设计1 1 .知识是课程内容的核心2 2 . .经验是流动的课程内容知识的内部结构: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思维教

20、学(其他老师)、意义系统第三节课程改革一、国际课程改革与开展的趋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1 1 .时代性、根底性、综合性、选择性;2 2 .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水平培养;3 3 .课程结构多元、开放,注重国际理解教育.、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1 1 .建国以来八次根底教育课程改革.2 2 .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3 3 .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4 4 .课程结构的优化.三、主动适应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挑战1 1 .学校的课程领导2 2 . .教师的课程意识3.3.学校课程制度第七讲教学3课时

21、一、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1 1、日常生活中的理解2 2、科学意义上的理解3 3、我国教学的根本特征第一,强调“教学是由教与学两种活动构成的统一活动双边活动,而不仅仅是指教师单边的教的活动.第二,在“知识教学的范围内界定教学.严格意义上的教学,其主要工作是传授和学习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第三,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讨论教学.教学论所讲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现行教学论一般不涉及现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通过各种活动所进行的教学.二教学的意义1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 2、教学是进行全面开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3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

22、工作三教学的任务1 1、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根本技能2 2、开展体力、智力、水平、创造力等3 3、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一古代的教学过程观求实创新立德树人1 1、孔子及儒家的教学过程观2 2、西方古代教学过程观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W_*、1ULLX|%|1ULLX|%|:RMORMO(二)近代的教学过程观(三)现代的教学过程观1 1、杜威的教学过程观2 2、凯洛夫的教学过程观3 3、赞可夫的教学过程观4 4、布鲁纳的教学过程观(四)我国新时期的教学过程观有多种观点:如熟悉说、开展说、交往说、多质说,等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23、熟悉说.这种观点是在吸收凯洛夫教育学的观点根底上形成的.三、教学过程的根本理论(一)教学过程的性质1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熟悉过程2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 3、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开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二)学生掌握知识的根本过程1 1、“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阶段(1)(1)引起求知欲(2)(2)获取感知(感知事物的实际状态)(3)(3)理解知识(4)(4)稳固知识(5)(5)运用知识(6)(6)检查效果2 2、“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阶段(1)(1)创设情境(2)(2)发现问题(3)(3)提出假设(4)(4)探究结论(5)(5)实

24、践检验(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的几种关系1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 2、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的关系求实创新立德树人3 3、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4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5 5、掌握知识与提升思想的关系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第八讲德育3课时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一般来说,德育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根底,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那么、行为标准相互作用,自己的感觉、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面和社会理想的教育.二、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复杂性!二、德育的特点三、德育的功能一功能对象社会功能:政治

25、、经济、文化、生态个体功能:生存、开展、享受教育功能:动机、方向、方法二功能方向正向功能:促进负向功能:阻碍后者易爱无视,但客观存在三功能实现初级功能:道德文化形成次级功能:学生品德形成终极功能:道德社会形成结论:德育是慢功细活!第二节品德开展规律一、何谓品德?品德即社会道德的内化,或:个体道德.品德内容:道德理想、原那么、规那么品德形式:认知、情感、行为、意志、需要、信念品德水平:道德判断、选择、践行水平二、品德要素的开展形式维一道德熟悉的开展杜威:前习俗、习俗、自主皮亚杰:道德开展与认知开展平行;儿童是道德建构者;前道德、他律道德、簿0 0滓中饵靠人华H*!_LHIH*!_LHI、*W_*

26、W_*、1ULLX|%|1ULLX|%|:RMORMO自律道德、公正阶段柯尔伯格:对学校教育影响最大!道德认知开展理论两难故事:海因兹与癌症药一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或许能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刚发现的一种镭.它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十倍于本钱的价格出售,一小剂就要 2002000 0 美元.患病妇女的丈夫名叫海因兹,他找到他所熟悉的每一个人去借钱,最终也只能筹到 10001000 美元,仅够药价的一半.他告诉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死了,求药剂师将药廉价些卖给他或者让他以后再付钱.但是药剂师说:“不行,我创造这种药就是要用它赚钱.海因兹绝望了,想为妻

27、子去偷药.道德认知开展理论请问: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应该偷药?道德判断开展的阶段道德认知开展理论开展是有阶段的,具顺序是不变的;道德开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开展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逻辑思维与道德推理平行开展;不同文化与社会环境,个体开展速度有所不同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大体上验证了这些结论.二道德情感的开展道德源于情感,情感是人们行为的动力!休谟、斯密、佛洛伊德本我:快乐原那么自我:现实原那么超我:意志原那么儿童早期情感经历对人格开展至关重要!三道德行为的开展杜威:间接德育模式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模式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班杜拉:社会学习模式华生:行为主义模式簿0滓中饵靠人

28、华/ /1414tV1tV12 业*ktI%.iXIUUII,ktI%.iXIUUII,二、品彳惠的一般规律品德开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与交往的根底上自我建构的结果;品德开展是在于其内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开展的直接动力;个体品德的开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开展;品德的开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开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第三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概述二、德育过程的实质一、德育过程概述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熟悉和道德实践,逐步提升自我修养水平,形成品德的过程.德育的过程属性与过程本质1 1、德育过程的生成性预设与生成新情况;超越预设;“价值增值.?小英雄雨来?:雨来很狡猾!德育的过程属性与过程本质2 2、德育过程的情境性德育情境,就是指德育活动赖以开展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以及师生互动的关系情境和心理情境等.3 3、德育过程的阶段性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开展是有阶段的;实际德育活动总是由不同的阶段和环节所组成的;德育效果功能的实现是有阶段的.观念:多问耕耘,少问收获!二、德育过程的实质 1 1、教师教育引导下学生思想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