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楼建筑部分_第1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部分_第2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部分_第3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部分_第4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设计(论文)1建筑设计1.1文献综述本设计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是本科培养方案的一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建筑设计知识,根据具体资料和环境,初步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建筑的设计题目是:某高校规模扩大,已有教学楼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要求,因此拟建一综合教学楼,并设置必要的办公、生活和会议等辅助用房。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珠山脚下,东临前湾港海滨,环山依势而就。拟建建筑物要考虑与校区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的建筑特点,提倡新的创意。建筑设计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以及对教学楼的柱网尺寸、面积、层高以及荷载等设计应有较大适用性和

2、使用的灵活性,符合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适当考虑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整和改造的可能性的设计要求,经综合所学知识和查阅大量文献以及工程实例,根据规范、防火疏散、防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考虑了各房间的面积、形状、平面尺寸、门窗布置及房间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确定了走廊、门厅、楼梯间等交通联系部位的布置,并根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与尺度等建筑构图的基本原则绘制了平、立、剖面图。本毕业设计任务是综合教学楼类设计,设计任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根据设计任务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工程实例。以下为我摘录的部分主要资料:美国洛杉矶西南政法大学:其教学楼采用

3、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采用了中间对称的布局方式,建筑形象挺拔、高耸,建筑体块由底到高的组合给建筑一种向上生长的活力,大理石贴面的柱状体粗细交叉相交替的组合以及参差不齐的排列更加丰富了建筑的形象。建筑物的柱子暴露在外面做装饰效果。青岛市某教学楼:建筑面积约为5800m2,功能包括:教学、办公、会议和接待等。建筑造型突出基本体块的呼应与联系,强调结构构造的逻辑性与秩序感。建筑色彩以灰白为基本色调,蓝灰色调为深基色,局部采用横竖向纹理的材质,体现教育建筑的内涵。青岛第53中学教学楼:青岛第53中学教学楼总用地面积20273m2,总建筑面积684815m2,普通教室:6300×9000mm,

4、 实验室:7500×10200mm,阶梯教室:11400×19200mm。教学楼采用体部组合将各功能区组织在一个组合体的设计手法。教学楼分初中部、高中部、办公区、实验及公共教室区,以及餐厅、厨房等,根据功能关系,交通联系关系,使用及管理关系等进行分区、分栋组合。为解决采光、通风及隔离的需要,设置若干庭院,既满足功能分区,又可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休息交往环境,丰富了室外空间。它们的组合方式,既满足可功能使用要求,节省了建筑用地,又创造了个组成部分的交通联系方便,但也回带来一定的干扰及增加消防的难度。厦门旅游学校教学楼:总建筑面积:4031m2,主要教学用房规格及面积:普通教室:6

5、900×9000mm, 实验室:6900×18000mm。该教学楼包括教学、实验、办公等。教学楼半环形平面和山上的“望高石”、“休息厅”相互烘托构成完整的空间。教学楼单体设计,采用双廊式及单廊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与自然交融的条件,也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学楼从两端退台处理,中部为高体部,上设观察天体的穹窿圆顶形成高潮,此绿色圆顶和鼓浪屿的八卦楼红色球顶隔海遥遥相对,增加了城市景观也形成与自然和谐,蓬勃向上的效果。但中部球顶似觉稍大,不甚理想。青岛理工大学:其教学楼采用矩形结构,单外廊,多功能大教室为12×14m,普通教室为9×14m,

6、楼梯台阶踏步高度150mm,宽度300mm;未设防震缝;设有两个出入口,主要出入口门厅为12m,门厅两侧设为传达室,辅助出入口楼梯设在阳面。室内采光效果不好,楼梯处窗户设置不太恰当。总图制图标准(GBJ/T 50103-2001)有关标高的要求:1)应以含有±0.00标高的平面图作为总平面图;2)总图中标注的标高应为绝对标高,如标注相对标高,则应注明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关系;3)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沟等应按以下规定标注有关部位的标高:建筑物室内地坪,标注建筑图中±0.00处的标高,对不同高度的地坪,分别标注其标高;建筑物室外散水,标注建筑物四周转角或两对角的散水坡角处的标

7、高。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有关防火和安全疏散的要求主要有:学校耐火等级为三级时,最多允许层数为五层,防火分区间最大允许长度100m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1200m2,。建筑物的长度,系指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如遇有不规则的平面而有各种不同量法时,应采用较大值。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建筑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一倍计算。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 50010-2002)有关材料选择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

8、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采用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以及承重重复荷载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1)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2)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的柱距,可以是45m的小柱距,也可以是78m的大柱距,采用钢梁混凝土的组合结构时,柱距可更大。框架结构的填充墙易选用轻质墙体,以减轻结构自重。抗震设计时,若采用砌体填充墙,填充墙的布置应避免形成上、下

9、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尽可能对称布置,减小偏心造成的扭转;不应采用部分框架承重,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承重形式。抗震结构设计有关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及变形缝的有关规定: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建筑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对于平面形状、局部尺寸或者立面形状不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而又未在计算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现浇框架结构房屋长度超过55m,又无条件采用特殊措施而必须设置伸缩缝;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各部分的预计沉降量相差过大,必须设置沉降缝;房屋各部分

10、的质量或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小悬殊时,必须设置伸缩缝。本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为一组;场地类别类。只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选用横向承重框架体系。结构形式采用L形,考虑长度超过55m,根据抗震规范有关规定,设置90mm的伸缩缝。普通教室平面尺寸采用7.5×12m;多功能大教室取12×15m;设有三个出入口,主要出入口门厅为12m;雨蓬悬挑。混凝土除柱和基础采用C30外,其余均采用C20;梁纵向受力筋、柱钢筋和基础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余均采用HPB235级。采用现浇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进行设计。楼盖的结构平面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次梁按考虑内力重分布

11、设计,不考虑次梁从属面积的折减。通过对该具体工程的建筑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所学知识的能力。1.2总平面设计总平面图反映了建筑的平面形状、位置、朝向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新建筑的施工定位、土方施工及作施工平面图的重要依据。本设计是教学楼,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建筑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本建筑的组成有:教室、实验室、实验准备室、行政用房对内部分和公用部分。各种房间的具体设置、层次和位置,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具体条件确定。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确定开间和进深,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建筑物的间距应

12、符合下列规定: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2)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拟建场地面积为长100m, 宽40m,建筑整体为座北朝南,位于学校主次干道十字路口交界处,场地程中中轴对称布置,主干道对面为学校主楼,次干道对面为图书馆,基地形状均为长窄矩形。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50007000m2。层数:45层。层高:首层4.24.5m,标准层3.63.9m。总平面图示意图见图1.1图1.1 总平面图示意图建筑的组成:(1)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1)建筑的组成教室:普通教室、多功能大教室、电教器材储存室等;实验室、实验准备室;行政用房:传达值班室、教师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会议室、

13、档案室等;对内部分:服务、休息、管理、仓库等;公用部分:休息、卫生等。2)设计内容空间组织:房间的动静分区;人流组织:上下课时的人流疏散;放火疏散组织:防火分区、疏散距离、疏散楼梯等。本设计层数:4层;层高:首层4.2m,标准层3.9m。总平面图见图1.2。图1.2总平面图1.3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是关键,它集中反映了建筑平面各部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经济合理。除此之外,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是否满足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同时还不同程度的反映建筑空间艺术构思及结构布置关系等。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各类型的民用建筑均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各类建筑物

14、中的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主要使用房间是建筑物的核心,在教学楼中主要是指教室、办公室;辅助使用房间是为保证建筑物主要使用要求而设置的,属于建筑物的次要部分,如卫生间、储藏室及其它服务性房间。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间,如各类建筑物中的门厅、走道、楼梯间等。对使用房间平面设计的要求主要有: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2)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考率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3)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4)是内空间、以及顶棚、地面、各个墙

15、面和构件细部,要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的要求。1.3.1房间形状、使用面积、大小的确定(1)教室 根据教室所容纳的学生人数60人及规范中规定的高校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指标1.2m2/人,可确定教室所需要最小面积为72m2。教室平面尺寸的确定取决于黑板及可桌椅的排列与布置,其布置原则如下: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8500mm,教室后部宽600mm的横向走道;课桌椅的排900mm,纵向走道宽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的净距平距离120mm;黑板宽度4000mm,讲台宽度不应小于650mm,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200m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

16、黑板边端形成的水平视角30°。根据上述原则,首先确定柱网尺寸,根据课桌椅排距,同时为保证所需最小尺寸及符合模数的要求,开间尺寸定为6m;进深尺寸定为7.5m。(2)教师休息室根据每层教师上课人数所需要的基本休息及活动空间,其进深尺寸有般与相邻房间相同,开间尺寸的确定应使房间长宽之比不大于1.5 ,且使教师休息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12m2。(3)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的平面布置宜有利于备课及教学活动,每个教师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5m2,开间及进深尺寸的确定方法与教师休息室相同。(4)卫生间包括厕所和盥洗间两部分,厕所与盥洗间应分开设置,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其面积及尺寸的确定,应考率所需卫

17、生器具的数量及平面布置,本设计应按如下原则考虑:卫生器具数量的确定。女生厕所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厕所则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及1000mm长小便槽;男女卫生间均按每90人设一个洗手盆。卫生器具的平面布置。各大便器之间应设置隔断,其高度为1.5m1.8m;隔间尺寸:设外开门厕所0.9m×1.2m。单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离及单间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槽外沿的净距离1.5m,第一具洗脸盆水龙头与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55m,并列洗脸盆水龙头中心距不应小于0.7m,双侧并列洗脸盆水龙头中心距不应小于1.8m;厕所均应设置污水池和地漏,应采用水冲式厕所,并应设置排气管道。(5)门厅门

18、厅是教学楼的主要出入口,是联系走道、楼梯,接纳及疏导人流的交通枢纽,其面积根据出入学生人数确定,一般为0.060.08 m2/人,其开间及进深尺寸根据所需面积及相邻房间尺寸进行调整确定。(6)休息厅休息厅是学生课间时休息与活动的场所,其大小能放下1 2张乒乓球桌为宜。(7)走廊走廊是水平交通空间,它联系着各个房间,其宽度应考虑人流通行、安全疏散和空间感受,其净宽度: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1800mm,且根据所要求耐火等级及疏散要求,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100人,两者取大值。(8)楼梯间楼梯是用语联系上下层空间及人流疏散的,其数量、形式、宽度、长度及坡度的确定,决定可楼梯间的

19、使用面积和平面尺寸,其确定原则如下:楼梯数量应根据疏散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应设置两部楼梯。楼梯净段宽度应满足方便及安全疏散要求,其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一般每股人流所需宽度不应小于700mm,至少应考虑两股人流,且总宽度按疏散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不应小于1.00m100人,两者取大值。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楼梯总踏步数根据楼梯层高及踏步高度确定,踏步高度一般取150mm。楼梯段长度根据楼梯踏步数及踏步宽度确定,踏步宽度不得小于260mm,一般取300mm。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小于3级。按上述原则确定的楼梯踏步应满足楼梯坡度的要求,不应大于30

20、76;。楼梯休息平台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相应的梯段净宽度,楼提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1.3.2主要房间的采光、通风和朝向(1)教室教室应设有良好的朝向、足够的采光面积、均匀的光线并避免直射阳光。教室需要要有良好的声学环境,应隔绝外部噪声干扰及保证室内良好的音质条件。教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气质量和良好的采暖、隔热、通风条件。因此,教室尽量布置在建筑物的南面,且可直接采光和通风,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远离嘈杂的房间及区域。(2)教师休息室、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办公室应尽量集中布置并与教室互不干扰,其朝向尽量在南面。(3)卫生间卫生间一般以位置隐蔽、使用方便、隔绝气味为原则,宜设于楼的尽端、建筑物的转角处

21、和平面中朝阳较差的位置,应采用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避免气味直接进入走道及室内。(4)门厅门厅要考虑疏散要求且处于明显而突出的位置上,使其具有较强的醒目性,与交通主干线有明确的流线关系,人流出入方便,但同时还要考虑它与教室等主要房间之间相互位置的协调。除门厅外,还应设置次要入口作为教学楼直接对外的安全疏散口,门厅的位置还应考虑它们之间的距离,即满足下列要求:一层所有出位于两列出入口之间的房间,其房门至出口的最大距离为35m。(5)休息厅休息厅应考虑学生活动及休息方便。(6)走廊、楼梯间走廊、楼梯间的位置应考虑疏散要求,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一般将一部楼梯作为主要楼梯设置在门

22、厅最明显的位置,或靠近门厅处,另外一部楼梯作为次要楼梯设置在次要出入口附近,它们作为房间的疏散口,共同起着疏散人流的作用,因此,它们的具体位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所有位于两楼梯间之间的房间,其房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封闭楼梯间为35m,非封闭楼梯间为30m,且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1.3.3门窗布置(1)门的宽度、数量、位置与开启方式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普通教室、办公室等的门应考虑一人正在通行,另一人侧身通行,常采用1000mm。当房间面积较大,使用人数较多是,可采用双扇们,宽度可为12001800mm。根据疏散要求,教室门的数量不应小于2个,应分散布置在房间两端,其最近距

23、离不应小于5m,其开启方式一般采用内开平开门。(2)窗的尺寸、数量、位置与开启方式根据采光要求,即房间的玻地比(窗玻璃有效透光面积与室内使用面积之比),可确定所需要的窗洞口最小面积。各类房间的玻地比要求是:教室、教师休息室及办公室不应小于1/6,门厅、休息厅、卫生间不应小于1/10,走廊、楼梯间不应小于1/14。教室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因此,教室的采光窗应设置在学生的左侧,为保证教室光线均匀,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黑板处窗间墙的尺寸,应考虑避免黑板产生眩光,一般为1000mm,考虑通风要求,教室可在走廊一侧距地2.0m处设置高窗。走廊、楼梯间应直接采光,走廊可采用门厅、休息厅

24、、开敞式楼梯间直接采光;走廊长度不超过20m时至少一端应有采光口,超过20m时两端应有采光口,超过40m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口。1.3.4其他要求室内楼梯栏杆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 室外楼梯栏杆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建筑入口处应根据室内外高差设置台阶,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0mm,台阶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台阶平台尺寸应考虑门开启所占尺寸及人站立所需尺寸,一般除门所需尺寸外不宜小于300mm。1.3.5柱网布置根据各房间所确定的基本尺寸及位置进行平面组合并调整其尺寸,使房间具有相同的进深,以便于柱网的横向布置,柱网的横向柱距应与房间及走

25、廊尺寸相吻合,对于内廊布置可考虑四排柱子;柱网的横向柱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长度、房间尺寸及结构的构件尺寸:柱距太小,影响房间的使用并使结构构件增多;柱距太大,造成结构构件尺寸太大而导致增加层高和减小有效使用面积。纵向柱距应尽量均匀布置,相邻柱距差别不宜过大。本设计一层平面图见图1.3图1.3 一层平面图1.4建筑立面设计立面设计是在满足房间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下,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结合平面的内部空间组合进行的。进行立面设计时应考虑房屋的内部空间关系,相邻立面的协调各立面墙面的处理和门窗安排,满足立面形式美观要求。建筑立面是有许多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包括门窗、墙柱、阳台

26、、遮阳板、雨蓬、檐口、勒脚、花饰等。立面设计就是恰当地确定这些部件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以及材料色彩等。通过形的变换、面的虚实对比、线的方向变化等,求得外形的统一与变化和内部空间与外形的协调统一。图示内容1)画出室外地面线及房屋的勒脚、台阶、门、窗、雨篷;室外楼梯、墙、柱;檐口、屋顶(女儿墙或隔热层)、雨水管、墙面分格线或其它装饰构件等。2)注出外墙各主要部位的标高,如室外地面、台阶、窗台、门窗顶、雨篷、檐口、屋顶等处的完整标高。一般立面图上可不标注高度方向尺寸。3)注出建筑物两端或分段的轴线及编号。进行立面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筑立面是为满足施工要求而按正投影绘制的,分为正立面、背立面和侧

27、立面。而一般人看到的是两个立面。因此,在推敲建筑立面时不能孤立的处理每个立面,必须注意几个面的相互协调和相邻面的衔接以取得统一。2)建筑造型是一种空间艺术,研究立面造型不能只局限在立面的尺寸大小和形状,应考虑到建筑的透视效果。3)立面处理是在符合功能和结构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空间造型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筑外形应立足与运用建筑物构件的直接效果,入口的重点处理以及少量装饰处理等。对于中小型建筑应力求简洁、明朗、朴素、大方,避免烦琐装饰等。4)标高一般标注在图形外,并做到符号排列整齐、大小一致。若房屋立面左右对称时,一般注在左侧。不对称时,左右两侧均应标注。立面的比例和尺度的处理是与建筑功能、材料

28、性能和结构类型是分不开的,框架结构的建筑,柱距大,柱断面尺度小,窗户可以开的宽大而明亮,建筑立面门窗、细部等的尺度处理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在立面设计中,对于体量较小或人们接近时才能看的清的部分,如墙面勒脚、花格、漏窗、檐口细部、窗套、栏杆、遮阳板、雨蓬、化台及其它细部装饰等的处理称为细部处理。细部必须从整体出发,接近人体的细部应充分发挥材料色泽、纹理、质感和光泽度的美感作用。对于位置较高的细部,一般应着重于总体轮廓和注意色彩、线条等大效果,而不宜画得过于细腻。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立面比例和尺度的处理,立面虚实与凹凸处理,立面的线条处理,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本设计南立面图

29、见图1.4图1.4 南立面图1.5建筑剖面设计剖面设计确定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与综合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等,它与平面设计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反映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关系,平面设计着重解决内部空间的水平方向上的问题,而剖面设计则主要研究竖向空间的处理,两个方面同样都涉及到建筑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条件、周围环境等问题。剖面图用以表示房屋内部的的结构或构造形式、材料及其高度等。1.5.1设计内容(1)主要内容1)房间的剖面形状、尺寸及比例关系。2)确定房屋的层数和各部分的标高,如层高、净高、窗台高度、室内外地面标高。3)解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屋面排水及选

30、择建筑构造方案。4)选择主体结构与围护方案。5)进行房屋竖向空间的组合,研究建筑空间的利用。(2)图示内容1) 表示墙、柱及其定位轴线。2) 表示室内首层地面、地沟、各层楼面、顶棚、屋顶(包括檐口、女儿墙、隔热层或保温层等)、门、窗、楼梯、阳台、雨篷、踢脚板、防潮层、室外地面、散水排、水沟及其它装修等剖切或能看到的内容。3) 标出各部分完成面的标高和高度方向尺寸。标高内容:室内外地面、各层楼面与楼梯平台、檐口或女儿墙顶面、楼梯间顶面等处的标高。(3)高度尺寸内容1)外部尺寸:门、窗洞口(包括洞口上部和窗台)高度,层间高度及总高度(室外地面至檐口或女儿墙顶)。后两部分尺寸可不标注。2)内部尺寸:

31、平台、墙裙及室内门、窗等的高度。3)注写标高及尺寸时,应与立面图与平面图相一致。4) 表示楼、地面各层构造。5) 表示需画详图处的索引符号。房间的剖面形状采用矩形,这是因为矩形剖面简单、规整、便于竖向空间的组合,容易获得简洁而完整的体型,同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1.5.2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根据教学楼的功能及使用要求,本设计确定为四层;房间各部分的高度包括:室内外地面高差、房间净高、窗台高度、黑板及讲台高度、门的高度及层高。(1)室内外地面高差的确定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墙身受潮及室内潮气太大,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同时,考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及其整体效果,本设计室内

32、外高差设为0.45m。(2)房间净高的确定本设计不考虑吊顶,则房间的净高为地面至楼地板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房间的净高根据房间的功能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教室3.40m,教师休息室、办公室、门厅、休息厅3.10m,卫生间2.80m。(3)窗台高度、黑板及讲台高度、门高度的确定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mm,并不应高于1000mm,考虑布置在窗台底下的散热器尺寸,一般取900mm,但楼梯间的窗户位置受结构梁及休息平台的限制,一般位于结构梁上;门的高度不应小于2100mm。(4)层高的确定本设计首层和多功能大教室层高为4.20m,其余为3.90m。1.5.3楼梯剖面图楼梯剖面图能完整地、清晰地表示出各梯段、

33、平台、栏板等的构造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习惯上,若楼梯间的屋面没有特殊之处,一般可不画出。在多层房屋中,若中间各层的楼梯构造相同,剖面图可只画首层、中间层和顶层剖面,中间用折断线分开。楼梯剖面图能表达出房屋的层数、楼梯梯段数、步级数以及楼梯的类型及其结构形式。图中应注明地面、平台面、楼面等的标高和梯段、栏板的高度尺寸。梯段高度尺寸注法与楼梯平面图中梯段长度注法相同,在高度尺寸中注的是步级数,不是踏面数。栏杆高度尺寸,是从踏面中间算至扶手顶面,一般为900mm,扶手坡度与梯段坡度一致。本设计1-1剖面图见图1.5所示图1.5 1-1剖面图1.6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的设计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民

34、用建筑物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要求主要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1的要求。表1.1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防火分区间备注最大允许长度(m)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一、二级按本规定第1.0.3条规定15025001.体育馆、剧院、展览建筑等的观众厅、展览厅的长度和面积可以根据需要确定。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三级5层10012001.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医院、医疗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2.

35、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两层。四级2层60600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等不应超过一层注: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商店、学校、食堂、菜市场如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有困难,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建筑物的长度,系指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如遇有不规则的平面而有各种不同量法时,应采用较大值。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建筑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一倍计算。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应独立建

36、造。当必须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出入口。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如下要求:1) 直接通向公共道路的房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6.2的要求。表1.2安全疏散距离 名称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医院、疗养院35302015学校35302220其他民用建筑403525222015注: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

37、增加25。2)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时,应按表1.2减少5.00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1.2减少2.00m。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3)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1.2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学校、商店、办公室、候车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楼梯、走道及首层 疏散外门的各自总宽度,均应根据疏散人数,按不小于表1.3规定的净宽度指标计算。表1.3 楼梯净宽度指标(m/百人)层数耐火等级

38、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层0.650.751.00三层0.751.00四层1.001.25注: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按本表规定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按本表规定计算;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录象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该场所的建筑面积按1.0人/m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该场所建筑面积按0.5人/ m计算。 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1.7细部构造总说明1.7.1 散水 房屋四周可采取散水或明

39、沟排除雨水。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明沟或暗沟,也可设散水。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但应加滴水砖带。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散水宽度一般0.61.0m。本设计采用0.9m。1.7.2 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和地震因素的影响,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考虑变形缝的设计,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三缝的设计原则为:尽量不设,设尽量三缝合一,防震缝最宽。 防震缝的设计原则: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层建筑一般通过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并在构造上以及施工时采取些措施,尽可能不设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

40、缝。不过,遇到下列情况,还应设置防震缝,将整个建筑划分成若干个简单的独立单元。 1)平面形状、局部尺寸或者立面形状不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而又未在计算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时; 2)房屋长度超过表.14规定伸缩逢最大间距,又无条件采用特殊措施而必须设置伸缩缝时; 3)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各部分的预计沉降量(包括地震时的沉陷)相差过大,必须设置沉降缝时; 4)房屋各部分的质量或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小悬殊时。表1.4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框架结构现浇55剪力墙结构现浇45注:框架剪立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适当减小;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少。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防震缝最小宽度,一般情况下,应符合抗震规范所作的如下规定:框架房屋,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当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高5m、4m、3m和2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