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 时:32 学分:2适用对象: 所有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最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研究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等。在此基础上,课程将详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论议题和分析视角,并结合中国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用人类学视野分析日常生活的兴趣。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

2、t of anthropology as a discipline. First of all, the course intends to introduce the subjects, the history,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anthropology. The course will also introduce the main fields, theoretical issues and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stimulate the

3、 students interest to analyze the everyday live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these issues will be taught together with the ca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通识课(选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理论流派,以及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议题等等。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人类学视角分析中国的社会现象。培

4、育学生跨文化比较思维,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自豪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强烈愿望、能力和技巧,为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专业人才。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人类学要义(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人类学的概念、文化的涵义、学科标志、研究对象; 2 熟悉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中的地位;3 了解人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 (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何为人类学1. 主要内容:人类学的原初概念,“文化”的涵义,学科标志及研究对象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人类学3. 问题与应用:请举例说明一项人类学

5、研究的对象(主题)第二节 人类学的领域:1. 主要内容:人类学各分支简介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相对性、整体性3. 问题与应用:如何用文化相对性来理解中国与西方对于食物“好吃”的不同理解?(三) 思考与实践1.请举一至两个例子以说明什么是人类学议题;2.请解释人类学和社会学之异同。(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进化论、传播论、功能论等早期人类学理论流

6、派的基本内容;2. 熟悉这些理论流派的代表理论家;3. 了解这些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进化论1. 主要内容:进化与进化论,进化论人类学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化论第二节 传播与社会、文化1. 主要内容:传播论,社会决定论和历史特殊论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论第三节 功能论1. 主要内容: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拉德克利夫-布朗德结构功能论和新功能论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化功能论、结构功能论(三)思考与实践1.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功能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进化论与进化论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

7、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2)(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自然、结构与符号,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2. 熟悉这些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3. 了解这些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结构与符号1. 主要内容: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构、符号第二节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1. 主要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派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构马克思主义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1. 主要内容: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反思人类学与实验民族志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后

8、现代主义、实验民族志(三)思考与实践1.后现代主义如何影响人类学的反思以及实验民族志的发展?2.象征人类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四章 考古与博物(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体质人类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熟悉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的发展历程;3.了解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1. 主要内容: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属性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体质人类学第二节 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1. 主要内容:生命起源与进化,人类的起源与发展2. 基本概念和知

9、识点:人类学起源与进化第三节 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1. 主要内容:人体的观察层次,生物性差异与人类政策实践,人体节律与社会文化惯习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性差异、社会文化惯习(三) 思考与实践1. 请举例说明1-2个体质人类学议题。2.人体节律如何影响人类生生活?请举例说明。(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五章 田野研究的特征及田野调查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2. 熟悉田野研究的类别选择;3. 了解田野工作的研究性质和田野伦理。4. 掌握如何进入田野工作地点;5. 熟悉田野调查各种方法;6. 了解如何收

10、集和整理田野资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类别选择及研究伦理1. 主要内容:田野研究的定位与研究取向,问题研究与过程研究,研究性质和田野伦理,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田野研究的理论预设和假说,田野调查的研究性质与对象,田野伦理,第二节 田野调查的过程1. 主要内容:进入田野的方式及预料困难,田野调查方法举要,田野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的原则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参与观察法、谱系法和个人生活史、抽样法3. 问题与应用:中国学者到海外开展田野调查对于中国参与人类共同体的建构有何意义?(三)思考与实践1.田野研究可以分为几类?各自有何不同?2.田野工作有哪些伦理考虑? (四)教学方法与手

11、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六章 沟通的意义(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2.熟悉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3.了解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的基本方法和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理解语言1. 主要内容:语言符号、语言与言语,语境和意义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语言符号、语境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1. 主要内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 问题与应用:如何理解推广汉语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三)思考与实践1.什么是话语分析?怎样进行话语分析?2.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语言

12、与认知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七章 游猎、游耕与游牧(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游猎、游耕与游牧社会的基本形态;2.熟悉人类如何在适应和利用不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情况下创造这些社会形态;3.了解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游猎1. 主要内容:古今游猎生计方式,文化生态学的解释,文化生存问题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游猎、文化生态学第二节 游耕1. 主要内容:小型园艺农业,游耕与中国境内的游耕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游耕第三节 游牧1. 主要内容:游牧生计方式,游牧生态学的解释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游

13、牧(三)思考与实践1.谈谈我国游猎社会急剧变迁过程中的文化生存问题,并剖析文化生存问题对于维持我国文化生态多样性的意义。2.人类学如何重新认识游耕生计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八章 乡村与城市(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乡村人类学和城市人类学的基本发展脉络;2. 熟悉乡村人类学和城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议题;3. 了解中国都市化过程及其研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耕农业与乡村人类学1. 主要内容:精耕农业与乡村人类学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与乡村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城市社会1. 主要内容:世界城市社会,中国都市化过程

14、及其研究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都市化进程3. 问题与应用:在世界城市化的浪潮中,中国都市化进程有何特点?如何理解中国的城乡关系对都市化的影响?(三)思考与实践1.什么是小农?谈谈恰亚诺夫的小农经济理论。2谈谈中外学者对中国城乡连续体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九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性别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理论要义;2. 熟悉人类婚姻、家庭、亲属称谓、继嗣群、居处原则的基本内容;3. 了解社会性别视角对上述领域的关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1. 主要内容:性别与社会性别

15、,性的禁忌与理念,社会性别理论要义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性别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1. 主要内容:婚姻,家庭及其分类,亲属称谓,继嗣群,居处原则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婚姻、家庭、继嗣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 问题与应用:中国春节有封红包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请分析它如何维系婚姻、家庭、亲属之间联系?网络时代的“微信红包”如何改变、扩展了这一功能?(三)思考与实践1.谈谈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别。2.什么是婚姻?聘礼与嫁妆在婚姻中有何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十章 族性与社会分层(一)目的与要求1

16、. 掌握族群、种族与族群特质,以及族性的含义;2. 熟悉族群认同产生的机制、族群理论与族群关系;3. 了解社会分层的类型和理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族群与族性1. 主要内容:族群、种族与族群特质,族性的含义,种族歧视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族群、种族、族性、种族歧视3. 问题与应用:族群与种族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种族歧视,并讨论中国在世界崛起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看待西方世界(比如美国社会)对亚裔人群的区别对待。此外,中国又应该如何妥善对待暂居国内的不同族裔外国友人第二节 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1. 主要内容:族群认同的产生,族群理论,族群关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族群认同第三节 社会分层1.

17、 主要内容:分层标准、社会分层类型、社会分层理论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分层(三)思考与实践1.如何理解族群、民族、国家与种族的概念?2.有哪些类型的族群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十一章 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权力如何通过政治组织和社会控制被分配和迁入社会;2. 熟悉政治组织的内涵及类型,社会控制的机制;3. 了解政治人类学的研究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政治组织1. 主要内容:政治与政治竞争,政治组织类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政治组织的类型第二节 社会控制1. 主要内容:社会规范与控制机

18、制,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政治人类学的研究特点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控制的机制3. 问题与应用:请举例说明传统中国如何利用文化事项实现社会控制?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文化人”的意思?(三)思考与实践1.权力和权威的区别是什么?2.有哪些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第十二章 宗教与仪式(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人类学视野下宗教的含义、基本类型及实践者;2. 熟悉仪式的含义、与宗教的关系;3. 了解宗教与社会的关联。(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1. 主要内容:宗教的含义,宗教的总体类型

19、,人类学的宗教研究,超自然存在的类别,信仰维系的适应策略,宗教中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宗教的含义、宗教的类型第二节 仪式与巫术1. 主要内容:仪式、仪式与象征,巫术与宗教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仪式、巫术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社会中的宗教1. 主要内容:宗教与生态,宗教与社会变迁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宗教与社会变迁(三)思考与实践1.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制度化宗教和普化宗教?2.谈谈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祖灵崇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第一章200002第二章201003第三章201003第四章200002第五章200024第六章201003第七章200002第八章201003第九章201003第十章201003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