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1.gif)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2.gif)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3.gif)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4.gif)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9dcedbc9-5f98-4ed6-85fc-e2710ce5bf0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章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 引入案例:萨博公司的牛排战略2 SAAB(最初全称为Svenska Aeroplan Aktiebolaget,即瑞典飞机公司)原先是一家军用飞机制造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用飞机订货减少,Saab决定开始生产汽车,并且将其制造飞机的技术和经验运用于汽车生产。因此,Saab在汽车制造业颇与众不同。利用集团的优势,Saab把卡车、飞机技术融为一身,生产了具有赛车性能的Saab轿车。 Saab汽车具有类似飞机的轻质坚固的结构和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外型。1947年6月,Saab 92原型车问世。该车配备二冲程发动机、前轮驱动、安全车身,外形如同飞机的机翼。这一车型
2、是由一群飞机工程师所设计和打造出来的。Saab独特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突破了原有汽车产业的传统模式,促进了一系列汽车工业的革新。3 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在美国卖出1万辆左右。其顾客多半是工程师、大学教授及喜爱长途旅行的人。 随着汽车业竞争加剧,美国的通用和日本的丰田在生产经济车方面竞争十分激烈。萨博公司也面临两种选择:生产经济车 or 生产昂贵车 生产经济车,必须年产销25万辆才有利可图。 昂贵车市场小,每部车利润高,可以发挥技术优势。 多少人买得起?市场调查与分析 1979年推出SAAB9000涡轮增压汽车,是高性能、新款式、独特形象而独一无二的高档车。 1983年在美国销量超过2.5万辆,
3、供不应求,年增长率42%。 SAAB CEO:“通用汽车要卖出几百万个汉堡,而我们只要卖出极少的牛排便可与它竞争。”4主要内容: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学习目标: 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和按成本性态划分的意义。 了解本量利分析在预测、决策中的用途。56 基本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但它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为简化研究而提出来的,实践中往往很难完全满足这些基本假设。7 该假设包括“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意思。1、相关范围假设、相关范围假设8 期间假设与业务量假设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一定期间
4、内业 务量往往不变或者变化不大,而一定的业务量又是从属于特定的期间。 不同期间 的业务量往往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不同期间相距较大时更是如此,而当业务量发生很大变化时,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需要,不同的期间也就由此划分了。 9(1)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即:单位变动成本不变);(3)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即:单价不变)2、模型线性假设、模型线性假设10 产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对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当站在 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平衡。 (即:产量=销量)3
5、、产销平衡假设、产销平衡假设11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多品种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获利能力一般不尽相同,如企业产销的品种结 构发生较大变动,势必导致预计利润与实际利润之间出现较大的“非预计”性出入。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品种结构不变假设12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13 盈亏临界点(保本点、两平点):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14 贡献毛益(创利额、边际利润、临界收益): 制造贡献毛益=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 营业
6、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注:变动成本包括制造过程中的变动成本(产品变动成本)和非制造过程中的变动成本(期间变动成本)15 盈亏临界点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 盈亏临界图 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16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 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17盈亏临界点时,利润=0,则: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量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VSP=VVC+FC 盈亏临界点 固定成本
7、FC 销量 V = 销售单价 SP单位变动成本 VC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按金额金额计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在销量未(在销量未知的情况下):知的情况下): 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单价 销售额销售额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 = 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1819最简基本公式:盈亏临界点: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下的贡献毛益刚好全部为固定成本所抵消。20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是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8、100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盈亏临界点作业率21该公式的意义: 表明保本销量占正常销量的比重。 由于企业是按照正常销量来安排生产,在合理库存条件下,产量与正常销量大体相同,所以: 表明保本状态下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例: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为56%,意思生产能力中56%是保本,46%才是盈利。22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现有或预计销量盈亏临界点销量企业的销售量在超越了保本点的销售量之后,其超出部分(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才能形成企业的利润。安全边际可以用相对数来表示,即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率 100 = 100%23量现有销售量或预计销售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单价单价现有销量或预计销售量现有销
9、量或预计销售量单价单价 安全边际销售收入 安全边际率= 产品销售收入 100% 利润=安全边际销售数量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安全边际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 销售数量 单价 单价 =安全边际销售收入 贡献毛益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24本量利分析的其他作用: 本量利分析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公司愿意在广告上投入大笔资金,而有些公司在广告和促销方面投入很少。 愿意在广告上投入大笔资金的公司通常有很高的贡献毛益率。2526例题: 教材例3-1 3-2练习题:1、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 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 000件。
10、要求: (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27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0030=2000(件) 安全边际=4000-2000=2000(件) 安全边际率=20004000100%=50%282、某企业上个月的保本额为50000元,假定本月的固定成本增加5000元,其他指标不变,为实现保本,本月需要增加销售额8000元。要求计算:(1)上个月的固定成本;(2)贡献毛益率;29贡献毛益率上个月的固定成本 上个月的保本额=50000= 本月的保本额=50000+8000贡献毛益率上个月的固定成本500030 解上述联立方程组,得: 上个月的固定成本=31250元 贡献毛
11、益率=62.5%31 盈亏临界图就是将盈亏临界点分析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 盈亏临界图依据数据的特征和目的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利量式和单位式盈亏临界图3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成本总额成本总额销售量销售量金额金额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亏损区间亏损区间盈利区间盈利区间传统式传统式33 在保本点既定的情况下,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少;反之,则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 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保本点的位置随单价(销售收入线的斜率)的变动而逆向变动; 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既定的时,保本点的位置随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而同向变动; 在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既定时,保本点的
12、位置随单位变动成本(总成本线的斜率)的变动而同向变动。34所对应的数据模型: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35销售量销售量(件件)金额金额贡贡献献毛毛益益固固定定成成本本变变动动成成本本变变动动成成本本线线总成本线总成本线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亏损区亏损区销销售售收收入入线线利利润润贡献毛益式贡献毛益式36特点: 与传统式的差异就是标出了变动成本线而不是固定成本线,便于看到贡献毛益。 图示:保本点的贡献毛益正好等于固定成本。 强调贡献毛益及其形成过程,更符合变动成本法和盈亏临界点分析的思路。所对应的数据模型: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37利润利润销售量销
13、售量(件件)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亏亏损损区区盈利区盈利区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贡献贡献毛益毛益利量式利量式利利润润线线利润利润38特点:所对应的数据模型:利润=销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y=ax-b) 最简单,也最直接地表达了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当销量为零时,亏损等于固定成本; 利润线的斜率为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既定时,单位贡献毛益越高,利润线的斜率越大,保本点的临界值越小; 可用于多品种的分析:思路与方法与单一品种情况下大体相同,将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累进绘制:多品种多品种利量式盈亏临界图利量式盈亏临界图 例:生产和销售A、B、C三种产品,该企业的年固定成本600 000元。39产品销售
14、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ABC10 00010 000 5 00010070601 000 000 700 000 300 000504040503020500 000300 000100 000合计2 000 000900 00040-10-20-30-40-50-6010020304050100150 170200p1A产品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组合销售收入组合销售收入利润利润(万元万元)利额式利额式P1 点横坐标值:100万 纵坐标值:贡献毛益50万-固定成本60万=-10万41-10-20-30-40-50-6010020304050100150 170200p1
15、p2A产品B产品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组合销售收入组合销售收入利润利润(万元万元)利额式利额式P2点横坐标值:170万 纵坐标值:贡献毛益80万-固定成本60=20万42-10-20-30-40-50-6010020304050100150170200p1p2p3A产品B产品C产品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组合销售收入组合销售收入利润利润(万元万元)利额式利额式P3点横坐标值:200万 纵坐标值:贡献毛益100万-固定成本60=40万看图思考: 此处,横轴为销售收入,纵轴为利润,利润线的斜率为?“利额式”的斜率为贡献毛益率(单价-变动成本/销售收入)注意:利量式的斜率为单位贡献毛益。“利额式”所对应的数学模型
16、是:利润=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4344 各种产品的利润线的斜率(贡献毛益率),表明了各产品的获利能力。某产品贡献毛益率越高,斜率越大,该产品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本例题中哪种产品的获利能力最强?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获利能力)排序:ABC45 将纵轴上的固定成本点和P3 点(累计销售收入与累计贡献毛益的坐标点)相连,即为企业的总利润线。46-10-20-30-40-50-6010020304050100150 170200p1p2p3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A产品B产品C产品总利润线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贡献总贡献毛益毛益组合销售收入组合销售收入利润利润(万元万元)利额式利额式47 总利润线与横轴的
17、交点就是盈亏临界点。 总利润线的斜率为以各种产品的销售数量为权数的。 总利润线是唯一的,且与各种产品利润线的绘制顺序没有关系,前提是企业所售产品的品种构成比例不变。 求盈亏临界点销量(各种产品各自的销量):在盈亏临界求盈亏临界点销量(各种产品各自的销量):在盈亏临界点,在既定的产品构成条件下,固定成本等于各种产品的点,在既定的产品构成条件下,固定成本等于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合计数。贡献毛益合计数。例例3-4:由题意可知:由题意可知:ABC三种产品的销量结构是三种产品的销量结构是1:1:0.5,设盈亏临界点设盈亏临界点A产品销量为产品销量为x,则,则 50 x 30 x 200.5 x600 00
18、0 x6 667(件)(件) 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A和和B产品的销量均为产品的销量均为6667件,件,C产品销量为产品销量为3 333件。件。4849单位成本线单位成本线销售量销售量(件件)销售单价、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元)销售单价、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元)亏损区亏损区单位成本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利润区利润区销售单价销售单价单位式单位式0单位变动成本线单位变动成本线特点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化 销量降低时,亏损趋于固定成本; 销量增加时,单位产品成本越来越接近于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利润越来越接近于单位贡献毛益; 销售单价线与单位成本线的交点为盈亏临界点。所对应
19、的数学模型:单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5051 盈亏临界图小结描绘的是基本公式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传统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利量式: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位式:单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要求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以及品种结构等因素发生单一变化时能够计算新的盈亏临界点,并理解上述各因素变动方向与盈亏临界点变动方向的关系:52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固定成本的
20、减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需要更多产品的贡献毛益来弥补固定成本。 5354销售量销售量(件件)成本与销售收入成本与销售收入(元元)变动后固变动后固定成本线定成本线原总成本线原总成本线销售收入线销售收入线变动后总变动后总成本线成本线原固定成本线原固定成本线原盈亏临界点原盈亏临界点变动后盈亏临界点变动后盈亏临界点固定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固定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响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单位变动成本的减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 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位贡献毛益降低,保本点相应提高。5556销售量销售量(件件)成本与销售收入成本与销售收入(元元)固定成本线固
21、定成本线变动后总成本线变动后总成本线原总成本线原总成本线销售收入线销售收入线原盈亏临界点原盈亏临界点变动后盈亏临界点变动后盈亏临界点0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销售价格: 销售价格的上升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销售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其他条件不变,销售价格上升时,单位贡献毛益提高,保本点销量相应下降。5758销售量销售量(件件)成本与销售收入成本与销售收入(元元)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总成本线总成本线原销售收入线原销售收入线变动后销售收入线变动后销售收入线原盈亏临界点原盈亏临界点变动后盈变动后盈亏临界点亏临界点单位销售价格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
22、影响单位销售价格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0品种结构: 当产品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时,盈亏临界点的变动方向取决于以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的变化情况: 当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提高时,盈亏临界点会相应降低,反之,当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降低时,盈亏临界点会相应升高。 59 例3-7(P80): 某企业,固定成本总额62 000元,生产和销售A、B 、C三种产品60 A B C产销量(件)产销量(件) 5600 4200 2800 单位价格(元)单位价格(元) 25 20 20单位变动成本(元)单位变动成本(元) 20 14 8产产 品品项项 目目61销售量销售量(件)(件) 单价单价(
23、元)(元) 单位单位变动变动成本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 占总收入占总收入的的% = /贡献毛益贡献毛益= ( )贡献毛贡献毛益率益率=/ A56002520140000 50%2800020%B420020148400030%2520030%C28002085600020%3360060%合计合计280000 10086800项项 目目产产 品品 62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50%20%30%30%20%60% =31%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62000/31%=200 000求盈亏临界点各产品的销量: 设
24、A产品的销售量为x,产品按品种构成比例销售时,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合计数等于固定成本: X=4000件则:各种产品在盈亏临界点的销量:A:4000件B:40004200/5600=3000件 C:40002800/5600=2000件6200056002800125600420065xxx6364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4 00025=100 000 3 00020=60 000 2 00020=40 000 合计 200 000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65假设:该企业的品种构成由原来的50:30:20改变为40:30:30 改变后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40%20%30%30%30%6
25、0%=35% 盈亏临界点总销售额=6200035%=177142.86元 盈亏临界点各产品的销售量:A:177142.8640%25=11166(件)B:177142.8630%20=2657(件)C:177142.8630%20=2657(件)66多种产品的保本点计算方法及步骤:)()(WACMRFCSPV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保本点销额(方法1、第一步:产品品种构成比例一定时,求保本点销售额:(权数为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67单价额比重某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总保本额某产品保本量第二步:求每种产品在保本点的销量:由于品种构成及单价已知,可直接由保本点销售额计算:68多种产品
26、的保本点:FCUCMVUCMVUCMVFCUCMVFCUCMVUCMFCVn)(累加之和等于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保本点销量(n2211.:)()(方法2、产品品种构成比例一定时,直接求每种产品在保本点的销量:原理:69计算方法:品在保本点的销量。进一步即可求得每种产求解)(则:设:点销量分别求每种产品的保本,.,X121211XFCUCMXVVUCMXVVUCMXVVnn70选择: 其他条件不变,产品品种构成比例变化时,保本点会相应变化,保本点销售额与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变化。 A. 同向 B.逆向 案例:索尼公司和汽车制造商是如何降低盈亏平衡点的: 索尼公司大约需要500美元来制
27、造一款PS3游戏机,但是,由于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加上来自任天堂Wii游戏机和微软Xbox360游戏机的竞争压力,索尼PS3游戏机的售价仅仅为300美元左右。抬高售价不可取。那索尼公司怎样才能将成本降低到盈亏平衡点以下呢? 减少变动成本:减少了控制台中央处理器的部件和成本。 减少固定成本:减少了组装设备和采购人员的薪金支出。71 2008-2009年经济衰退,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和福特公司所采取的降低盈亏平衡水平的方法有:关闭工厂、解雇员工、减少某些车型的产量。大幅度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且降低的比例要大于销售量的减少和销售价格的降低,这样才能降低盈利平衡点以使公司持续盈利。当经济
28、情况出现收入下滑的状况时,公司是非常关心盈亏平衡点的。72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实际上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的延伸和扩展,其基本模型为:73实现目标利润分析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利润=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 目标利润=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74单位产品贡献毛益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目标利润固定成本保利量保利量保利额保利额 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 税前利润=税后利润/ (1-所得税税率)75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76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所得税税率税后目标
29、利润1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所得税税率税后目标利润177例例3-8 对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需掌握单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以及多因素同时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78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791、固定成本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例3-9 某企业,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 预计销售 3600件 固定成本 50000元 销售单价 50元 单位变动成本 25元 则:目标利润=3600(5025)50000 =40000(元)80 或:先确定目标利润为40000元,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4000050000)/(5025)=3600(件
30、) 8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固定成本减少了10000元。 由于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目标利润比原来的增加10000元。 或者:目标利润仍为40000元,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为=(4000040000)/(5025)=3200(件)82 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单位变动成本由25元降为20元。 则目标利润=3600(5020)50000 =58000(元) 若目标利润仍为40000元,则实现该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为:(4000050000)/(5020) =3000(件)83 3、单位售价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设:其他条件不变
31、,只是产品单价由50元下降为45元。 则目标利润=3600(4525)50000 =22000(元) 若要维持原目标利润40000元,则销售量应达到:(4000050000)/(4525)=4500件844、多种因素同时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例3-10 某企业,单一产品,当年数据: 预计销售 3000件 固定成本 50000元 销售单价 50元 单位变动成本 25元 若:计划年度内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 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40000+50000) /(5025)=3600(件)85拟采取以下步骤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第一步: 生产部门技术分析:生产能力只能达到3500件; 销售部
32、门分析:完成3500件的销售,销售价格至少应下降4%。 上述条件下计划年度的利润 =350050(14%)25 50000 =30500(元) 与目标利润的差额=4000030500=9500(元)86第二步:第二步: 考虑成本开支上是否有潜力可挖,来增加实现考虑成本开支上是否有潜力可挖,来增加实现9500元的利润。元的利润。 首先,考虑首先,考虑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的潜力:的潜力: 利润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单位变单位变 =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润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润 动成本动成本 销售量销售量 =(48350050000400
33、00)/3500 =22.29(元元/件件) 若生产部门认为若生产部门认为,单位变动成本可以降到单位变动成本可以降到22.29元元/件件,则目标利润可以完成则目标利润可以完成;若只能降至若只能降至23元元/件件,则可考虑则可考虑固定成本的潜力固定成本的潜力.87第三步: 在上述条件下,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为: 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目标利润 =3500(4823)40000 =47500 要实现目标利润,固定成本仍需压缩2500元(5000047500) 能否压缩呢? 上述过程需反复进行,反复测算。实例:百事达(Blockbuster)与迪士尼迪士尼公司与百事达公司在1997年签署了一份合同。
34、合同签署之前,百事达公司以单价65美元从迪士尼公司购买电影碟片,并有权拥有所有的租赁收入。 在这项合同中,百事达公司同意以7美元的单价购买电影碟片,但部分租赁收入归迪士尼所有。 利用这种经营战略,百事达把它的电影租赁市场的份额从28%增至40%。从本量利的角度分析该合同对双方的影响。8889保本点、保利点小结: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保本点:利润=00=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保利点:利润为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90保本点公式变形记:0=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0=贡献毛益-固定成本0=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VCSPFCV
35、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保本量(SPVCSPFCSPV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保本额(91保利点公式变形记: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目标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目标利润=保利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VCSPFCPVtt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目标利润)保利量(SPVCSPFCPSPVtt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目标利润)保利额(92练习题:1、已知: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售价每件8元,月初月末产成品存货成本不变,总成本与销售额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月总成本=180+0.625月销售额要求:计算贡献毛益率、保本量、销售100件产品时的安全边际销售量和目标利润为150元时的保利额。如果单位
36、变动成本提高1元,售价应定为多少,才能保持原来的贡献毛益率?93 如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单位变动成本可以下降10%,每月固定成本则上升85元,售价仍为8元,请计算此时的保本量和目标利润为120元时的保利额。94(件)(保本量)(产品贡献毛益率605-8180%5 .37%100858518051808625. 0180ybaxx(1)以y表示每月总成本,x表示每月的销售量,故总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95 销售100件产品时安全边际销售量=100-60=40(件) 目标利润为150元时保利额=(150+180)37.5%=880(元)96件)(元单价单价单价/6 . 9%5 .37
37、16%5 .376-(2)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即达到6元时,为保持原来的贡献毛益率,单价应提高到:97(3)单位变动成本降10%5(1-10%)=4.5(元/件)固定成本上升到:180+85=265 (元)贡献毛益率=(8-4.5)8100%=43.75%保本量=265(8-4.5)=76 (件)当目标利润为120元时保利额=(120+265)43.75%=880 (元)98 2、已知:某公司生产销售A、B两种产品,A产品的单价为5元,B产品的单价为2.5元;A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40%,B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30%,全月固定成本72000元。假定本月A产品的预计销量为30 000件,B产品为4
38、0 000件。99要求: 按综合贡献毛益率计算本月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和A、B两种产品的保本量。 计算企业的安全边际额和本月的预计利润。 如果本月增加广告费9 700元,可使A产品的销量增加到40 000件,而B的销量下降到32 000件,请具体分析采用这一措施是否合算。 根据上述第三项的有关数据,重新计算保本销售额。100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2.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因此需要掌握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101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基础模型:基础模型:利润利润=销售量销售量
39、(单价(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P=V(SP-VC)-FC有关因素:销售量有关因素:销售量(V)、单价、单价(SP) 、单位变动成、单位变动成本本(VC)、固定成本、固定成本(FC)临界值: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的最小允许临界值: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的最小允许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值。(最大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值。(最大最小法)最小法)102 此处的临界值是指: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某变量下降或上升至该点时利润为0; 当单位变动成本(VC)或固定成本(FC)高于临界值,单价(SP)或销量(V)低于临界值,企业会发生亏损。即:在盈亏临界点时,V
40、 SP VC FC 几个变量的值。在保本点时,基础公式: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临界值 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临界值 销售单价临界值单位变动成本临界值销售单价103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预计有关数据如下:销售量为5 000件,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 60 000元。104例例3-11例例3-11105则预期利润为: P=5 OOO(50-20)-60 000=90 000(元) (1)销售量的临界值(最小值)106107108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
41、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动,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有的影响大一些,有的影响小一些。敏感系数就是测算这些因素的变动对利润影响程度大小的指标。找出: 敏感因素 非敏感因素 有关因素敏感系数的确定109 因素值变动百分比目标值变动百分比敏感系数 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这里,目标值指什么? 利润这里,因素值指什么?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动110 敏感系数为正数,表明它与利润为同向增减关系; 敏感系数为负数,表明它与利润为反向增减关系。111例:312(教材88页) 某企业,计划年度内销售量:5000件,单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固定成本:60000元。目标利润为:5000(5020)
42、60000 =90000元。设:各因素分别增长20%。1121、销售量的敏感系数销售量增长20%增长后利润=5000(120%)(5020)60000=120000(元)利润变化百分比=(12000090000)/90000=33.33%销售量的敏感系数=33.33%/20%=1.67(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计算方法同上,见教材。)113VVCVCVVCPPPVCVCVCPPP)(121112121112各因素的敏感系数还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因素值变动百分比的倒数因素值变动百分比的倒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目标值变动百分比114PVVCVVCVCPPVVCP-)
43、( -1212数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即:少多少,本增加多少,利润就减变动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总与115同理推算:PVCSPVPSPVPFC)(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单价的敏感系数利润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1161、销售量敏感系数的测定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5000(5020)/90000 =1.67 2、单价敏感系数的测定单价的敏感系数= =(500050)/90000=2.78利润销售量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利润销售量销售价格用上述公式计算例题:1173、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的测定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500020/90000 =1.114、固定成本敏感系数的测定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44、- =60000/90000=0.67利润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利润固定成本118敏感系数排序: 单价的敏感系数=2.78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67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1.11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0.67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排序也可能发生变化。(见教材89页)119 两点规律性的结论: 第一,关于敏感系数的符号。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 动为逆向关系;为正号则表明是同向关系。 120 第二,关于敏感系数的大小。从上述公式中不难看出,由于各因素敏感系数的分母均为“ P”,所以其相互间的大小关系直接决定于其各自分子数值的大小。哪个因素的敏感系数最大?121
45、将单价的敏感与其他因素的敏感系数进行比较: 1、由于VSPV(SP-VC),所以单价的敏感系数肯定大于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2、通常情况下,VSP(销售收入)既大于FC(固定成本),又大于VVC(变动成本)否则,企业可能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现金支付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严重困难。122 所以, 单价的敏感系数一般应该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涨价是企业提高盈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而价格下跌则是企业最大的威胁。 123本量利分析的扩展124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模型所研究的是在不完全满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的复杂情况下如何运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解决诸如计算盈亏临界点和确定目标利润的问题。 125
46、 本量利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地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在模型线性假设下才有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在模型线性假设下才有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即盈亏临界点),且是唯一的。点(即盈亏临界点),且是唯一的。126 而实践中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以上三个假设都有可能无法实现,在不满足完全线性关系假设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变得复杂起来。为了便于分析理解,我们可以先考察一种比较简单的情况,即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127 所谓不完全线
47、性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成本并非在整个产量范围内都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呈阶梯形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在分析成本形态时提到的半固定成本(如下图)。 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128 (2)变动成本也并非在整个产量范围内都与产量呈线性关系,在图形上不再是从原点引出的一条射线,而是一条折线。(如下图)。 129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成本成本变动成本线变动成本线130 事实上,这也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 在产量很低时,由于难以获取采购环节和生产环节的批量效益,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会较高; 当产量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批量效益开始显现并不断提高,单位变动成本会逐渐降
48、低; 而当产量继续上升超过正常的生产能力之后,各种不经济的因素就会出现,单位变动成本又会逐渐升高,而且上升的幅度可能还会很大。131(3)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也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表现在盈亏临界图中销售收入不再是由原点出发的射线,而是一条折线。 实践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也会利用价格这一杠杆,如规定购买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价格(如下图,假定产销平衡)。 132 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收入收入133 如果将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图形复合在一起,则如下图所示:134a1b1c1135 在进行此类非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时可以先比较a1、b1、c1几个转折点业务量的
49、大小,可以将整个业务量区间划分为若干等小区间,在各小区间内根据该区间内的收入函数、变动成本函数以及固定成本函数确定利润函数,从而可以按照前述完全线性关系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 设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产销可以做到基本平衡。假定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所提供的可用于本量利分析的产量、收入、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等有关数据如表3-5。136例例3-1413713801030507090 100120246810121416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成本、收入成本、收入(万元)万元)13901030507090 100
50、120246810121416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变动成本线变动成本线总成本线总成本线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成本、收入成本、收入(万元)万元)14001030507090 100120246810121416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收入线收入线变动成本线变动成本线总成本线总成本线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成本、收入成本、收入(万元)万元)14101030507090 100120246810121416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线收入线收入线变动成本线变动成本线总成本线总成本线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成本、收入成本、收入(万元)
51、万元)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举例举例亏亏损损区区盈利区盈利区盈盈利利区区亏损区亏损区142(一)生产能力利用率在30%以下的区间 该区间的收入、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呈完全线性关系。模型为 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固定成本 =(700500)V20 000 =200V20 000因为: 0V60 , 所以:该区间全部为亏损区143(二)生产能力利用率在30%50%的区间该区间单位变动成本呈变化趋势,需近似视为一条直线,用高低点法求线性关系模型(见教材):VC=(高点总成本低点总成本)/(高点业务量低点业务量)=(61 00050 000)/(10060
52、)=275(元/件)FC=50 00060275=33500(元)该区间模型:P=(SPVC) VFC =(700275) V33500 =425V33500令P=0,保本量V=33500/425=79(件) 即在生产利用率接近40%时,会不盈不亏(资料显示产量为80时,利润为1600元)。144思考: 然而,资料显示该区间实际固定成本为20000元,与计算结果有较大出入。且计算出的变动成本275元也与该区间实际数值(410到500)差异较大。 那么,此处用高低点法确定的数学模型是否合理?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经检验,用回归直线法计算出的结果与高低点法一致。145换一种方法求VC 由于区间内固
53、定成本20000不变,只求单位变动成本的均值即可:(500+430+410)/3=446(元) P=(700446) V20000 =254V20000 盈亏临界点销量=20000/254=79(件)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结果与教材相等。哪一种方法确定的模型更为准确?取决于资料所提供的FC的数据是否准确。146(三)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0%90%的区间 固定成本跳升了20 000元,成本与业务量之间也不是完全线性关系,但近似视为完全线性关系,利用高低点法确定FC和VC: VC=(10480081000)/(180100)=297.5 FC=104800180297.5=51250(元) 该区间模型:
54、P=(SPVC)VFC =402.5V51250 令:P=0 V=51250/402.5=127(件) 当生产能力利用率略高于60%时,第二次不盈不亏。147换一种方法求VC 高低点法计算结果仍旧与资料显示的数据出入较大,由于区间内固定成本40000不变,只求单位变动成本的均值即可:(410+390+380+360)/4=385(元) P=(700385) V40000 =315V40000 盈亏临界点销量=40000/315=127(件)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结果与教材相等。148(四)生产能力利用率在90% 100%的区间 该区间收入延长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用高低点法求解收入线的方程: 设收入线
55、TR=a+bV b=(130 000126 000)/(200180)=200 a=130 000200200=90 000 则:TR=90 000200V149高低点法求该区间的VC 和FC值: VC=(110 000104 800)/(200180)=260(元/件) FC=110 000200260=58 000(元) 则:该区间利润模型为:P=TRVVCFC =90 000200V-260V-58000 =32 00060V 由于V最大为200,所以该区间无盈亏临界点,全部为盈利区。150换一种方法求VC 高低点法计算结果仍旧与资料显示的数据出入较大,由于区间内固定成本40000不变,
56、只求单位变动成本的均值即可:(350+360)/2=355(元) P=90 000200V-355V40000 =50000-155V 由于V最大为200,所以该区间无盈亏临界点,全部为盈利区。151(五)生产能力利用率在100%以上的区间 销售价格维持在650元/件,则收入线方程为 TR=650V 高低点法求VC、FC: VC=(134 600110 000)/(220200)=1230(元/件) FC=134 6002201230=-136 000(元) 该区间利润模型:P=TRVVCFC = - 580V136 000 V的系数为负值, 产量增加反而会导致利润下降或亏损加大。 盈亏临界点
57、的销量V=136 00/580=234件,即产能利用率达到117%时不盈不亏,但此时企业超负荷运转,保本点分析已无意义。152 单位变动成本1230元,固定成本-136000!此时的计算仅能代表成本线的斜率和截距,不能等同于VC和FC。 153 非线性关系下的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154 事实上,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在整个业务量范围内有可能与业务量呈非线性关系,这时无论如何划分业务量区间都无法按照前述不完全线性关系下本-量-利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析。155非线性回归分析中最常用的方程式:156三种非线性关系 收入为直线成本是曲线 销量不影响市场价格。 成本为直线收入为曲线 例如:生产规
58、模较大的企业产量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较小,总成本线可近似认为是直线。 收入和成本都是曲线(本章以此为例)157 当收入与成本均表现为曲线时,需要分别确定其各自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量利分析。 一元二次回归方程最常用于描述收入与成本曲线。(也可用一元三次,一元一次等) 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加工,求取非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再分别求x的一阶和二阶倒数,从而分别计算盈亏临界点和预计目标利润。2ycxbxa158 一般而言,价格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即:SPf(x) 。 收入函数159 同样,当产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随着边际成本的变动和固定成本的跳跃,总成本TC(x)也可以是产量的非线性函数
59、。 成本函数160 对于这些更具有一般性的收入和成本函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利润与产量的关系:P(x)TR(x)TC(x)xf(x)TC(x) 利润函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对上面的公式作进一步通过具体的例子对上面的公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总成本函数的曲的说明。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总成本函数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线如下图所示:161TC(x) x162 根据这一曲线所描述的总成本函数的特征,即使在产量为零时也会发生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在最初阶段是递减的,这种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效应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开始经营时是按照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投入固定资源和劳动力的。163
60、随着产量逐渐接近设计生产能力,固定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相应提高,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一段区间内,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作近似线性的增加。164 在此区间内,总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单位变动成本,近似于常量。当产量的增长超过这一线性区间的上限时,边际成本开始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于增加班次、加班、使用效率较低的设备和劳动力等原因引起的。 165 由于销售量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所以总收入函数的图形为一个开口向下,且过原点的抛物线。将总收入函数与总成本函数的图形放在一个坐标系中如下图所示:166TR(x) 产量产量 x xTC(x)TC(x)TR(x)最大利润最大利润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 从上图可以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震防火的应急预案
- 上海市商业租赁合同
- 产业基地设施维护合同
- 上海市汽车租赁合同模版正式版
- 个人住宅购买合同定金协议
- 专兼职律师服务合同样本格式
- 事业单位员工劳动权益保障合同解析
- 专利授权许可合同书示例
- 个人装修分期付款合同范本
- 个人消费贷款抵押合同
- 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高频词汇速记汇总
- 2022届“一本、二本临界生”动员大会(2023.5)
- 《简单教数学》读书-分享-
- 口腔颌面外科学 功能性外科
-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 GB/T 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一般应用题 全国通用(共26张PPT)
- 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培训课件
-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课件
- 业务员回款考核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