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1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2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消息和特写的异同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教学重点1、了解特写与一般消息的异同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品味语言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 5 分钟)及二、教学过程:复习回顾(3 分钟)文本梳理( 8 分钟)时间计划细读文本(20 分钟) 语言特点 ( 3 分钟)三、作业( 1 分钟)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黑板一、导入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 香港回归

2、视频 (现在高一的孩子大多是 1996 年出生的 )。在当时,来自世界各国 700 多家新闻媒体的 8000 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 这么多的世界级媒体和报道, 结果只有一篇被选进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那它该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一下那个历史性时刻。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 课,就有毛泽东的两则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所以,对于新闻的几大要素同学们都应该不陌生,首先先来回顾一下有哪几大要素?标题 ( 正标、副标题 ) 必有导语(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

3、称为导语。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1(二)文本梳理。现在大家 速读一遍,拿起笔,按照新闻的 5 大要素分析一下本文, 整体感知一下本文的情感。(以提问方式进行)(或者让学生缩写新闻 )1、先看标题,作者怎么不说“别了大英帝国”呢?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活用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别了,永远不会再见的意思,对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来说,当然不想再相见。倒装句式,更强调了香

4、港回归,一雪国耻,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委婉含蓄中透着嘲讽。2、导语第 1 段,写了什么?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3、主体 2-10 段,又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几个场景?主要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前的主要过程。着力写了四个场景:第一场景: 4 点 30 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场景: 6 时 15 分,添马舰军营东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四场景: 7 月 1 日零点 40 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4、结尾第 11 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

5、治的开始与结束。5、现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都有了,那背景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画出来,并说说他们在文中的作用。第 4、 7、11 自然段。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 港督府的修建, 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 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 都有准确的记载, 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6、特写了解。文章的梳理已经结束, 现在大家思考, 这篇新闻与同学们以往所学过的新闻有什么不同?即,这篇新闻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里?本文以时间为主线, 只截取了英方撤离前的几个镜头来描写,完全没有毛泽东新闻稿中的丰富感情和令人回肠荡气的磅礴气势。这即是

6、特写。特写性消息,是新闻的一种,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 ,要求用类2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 往往采用文学手法 ,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 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 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 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 “不列颠尼亚” 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 1997 年新华社社级好稿。(三)细读文本 。众所

7、周知,毛泽东的两则新闻都气势磅礴,感情色彩鲜明, 读来有令人回肠荡气之感,那通过刚才的文章整体梳理,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新闻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基调呢?与毛泽东的新闻基调相同吗?不同不同的话,请同学们再 细读一遍,用笔画出你觉得能体现本文感情基调的重要句子或词语,不懂的地方也标出来,待会儿讨论。1、环境描写方面:“在细雨蒙蒙中”“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广场上灯光渐暗”“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2、表示结束意义的词语: “最后一次”“最后时刻”“告别仪式”“末任港督”“落日余音”“日落式背景”“历史的陈迹”“告终”“最后一分钟”“最后一次降旗”“年底退役”“消失”等等3、表示

8、颜色的词语:黑色的劳斯莱斯,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这些大量灰色调的词语,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 以及糟糕的环境渲染, 都凸显了英国的凄凉。 他们如今已没有了当初入侵香港时的耀武扬威,刚刚参加完交接仪式,就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灰溜溜的离去,复杂的心情,落魄的样子形神毕现。这里充分显示了作者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4、难点句子:“ 4 点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3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 通过这一神态, 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 但是不论他如何 “面色凝重”,

9、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 香港终将回归祖国。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分析:这里末代港督与前任形成对比,揭示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 1997 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分析:现实场景是 1841 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 1997 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同时这也是历史轮回。 “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 “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作者在这里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 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 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四)语言特点。从以上的分析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