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资料-消费需求_第1页
课件资料-消费需求_第2页
课件资料-消费需求_第3页
课件资料-消费需求_第4页
课件资料-消费需求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消费需求第一节消费需求形成及其取决因素一,消费需求的概念消费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购买消费资料和消费性劳务的货币支付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需求都要有两个要素构成,即:货币支付能力和购买欲望,二者缺一"不可。消费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两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社会消费需求社会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集体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它包括用货币购买和用实物工资形式获得的用于生活消费的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支出,如日用消费品、交通费、房租、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家庭保姆费等支出。政府消费需求包括

2、由行政管理费、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经费、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费、城市维护费等项目在内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集体消费需求是指各单位或团体对与本身生产活动无关的,仅供集体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它包括集体福利设施、文体宣传、农村村委会经费开支等。分类:1、从消费需求满足人们的消费行为看,可以把消费行为分为吃、穿、住、用、行2、从消费需求的存在形式看,可以分为实物需求和服务需求。3、从消费需求满足的对象看,分为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4、从消费需求实际内容看,可分为生理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二,居民消费需求的形成1,形成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

3、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2,形成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收入税+政府、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3,形成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一居民储蓄三,消费函数与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2,库兹涅茨理论3,生命周期理论4,杜森贝利相对收入理论5,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四,消费需求取决的因素1,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水平2,价格水平和价格预期3

4、,利率4,收入分配5,金融资产及其实际价值的变动第二节消费需求管理与消费政策一,消费需求的地位1,消费是经济运行的结果2,消费是经济运行的前提二,消费需求管理的任务1,确定适度的消费水平。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措施,预防消费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不足。2,合理调节消费的增长。在保证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消费不断增长,并把消费增长控制在经济增长所允许的限度之内,使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同商品可供能力相适应。3,实现消费结构的转换。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三,加强消费需求管理的意义首先,加强消费需求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三种需求的比较而

5、言,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出口需求则是需求在空间上的拓展。通过消费需求管理,谋求适度的、合理的消费,不仅有利于实现市场供求的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消费的引导,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有利于不断地、全面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三,有利于为企业经营提供一个合理的导向和环境。第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四,确定适度消费规模的原则1、确定投资和消费比例时要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即先安排好消费;然后根据国力和需要安排好投资;同时在总结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使投资总额与国家建设的需要相适应,使消费总额与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2、保证计划期内人均消费额(含新增人口

6、)至少不低于上一年一一消费的最低限。不能无消费搞建设。3、投资和消费的价值比例要同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实物构成相适应。4、消费规模的扩大必须与非生产性投资的适当增长相适应。安排好生产性建设与非生产性建设的比例关系。五,确定合理消费水平的原则合理消费水平:是指同现在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能最大限度促进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水平。1、首先要保证最低限度的人均消费水平(含新增人口)不低于上一年。2、保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发展了,人均消费水平就应比上一年有所提高。3、消费水平的提高速度适应当慢于社会劳动率的提高速度。不能提前消费、超前消费根据上述原则,合理的消费水平增长的标准应该是:第一,消费水平的最低增

7、长率应该等于或高于人口净增长率与物价指数增率之和;第二,消费水平的增长率的上限,应与国民收人增长率大体一致,不应持续地过高于或过低于劳动生产率。如果用C表示消费水平增长率,用r表示人口净增长率,用表示消费资料物价指数增率,用g表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合理消费水平增长率的匡算可用下式表示:六,三种消费政策的选择1、滞后消费政策: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生产发展速度弊多利少:严重压抑消费的发展使劳动者失去生产的动力和积极性不利于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导致投资和生产资料生产盲目增长2、超前消费政策:消费增长速超过了生产发展发展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职工收入增长速度和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了消费品增长速

8、度。后果:导致市场供应紧张,抢购产品,物价上涨压缩了投资和牺牲了长远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盲目攀比,大量进口高档消费品,消费品生产重复建设,扭曲生产结构。3、适度消费政策:第三节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与变化趋势一,我国居民的消费函数及其演变1,居民消费函数一传统体制下1消费变量的形成过程消费函数的特征平均消费倾向高(78年以前,APC在90%以上)家庭储蓄倾向低,所拥有的资产数量和种类少收入低水平决定消费低水平,恩格尔系数高(1978年,66%)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消费主要取决于当期收入和当期配置的消费品的数量消费基金不能突破,既不存在失控也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消费品价格固定,不会出现

9、公开的通货膨胀货币收入差距不大,消费结构呈现同步振荡2,消费函数一现在1消费函数特征收入分配多元化,居民收入增加APC开始下降,ASC开始上升家庭的资产积累增加,资产种类呈现多样化趋势家庭收入差距扩大总之,居民消费函数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自愿选择性加强宏观经济效应消费内容有单调转向多样性哨费水平多层次性.家庭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中积累和投资的一项重要来源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80年代消费需求膨胀成为显性贷款消费和网络消费快速发展。二,改革以来我国消费规模的演变过程分析消费率的变化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工业化的美国,也低于发展中低收入的印度。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却是世界最快的。这样就

10、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解释:第一,中国居民消费为何偏低?第二,在居民消费偏低情况下,为何还能出现高速增长?三,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变化趋势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逐步降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市场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非市场消费的比重逐步降低。吃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1,分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判别消费水平高低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表示生活最富裕;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表示生活富裕;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表示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在50%60%之间,表示生活只有温饱水平;恩

11、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生活绝对贫困。2,分析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需求结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1)收入的变化。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实现了由生存型的消费结构转变为温饱型,继而转为小康型消费结构。(2)制度因素。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退休养老等项制度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3)产业结构调整对消费结构的改善影响深远。四,我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1.消费弹性分析消费弹性系数=GDP增长速度/消费增长速度。2,回归方程和Granger因果检验第四节居民储蓄与消费需求一,国内储蓄结构(一)分析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的原因1,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猛增奠定基础;2,

12、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3,消费者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一一预防性储蓄动机4,可替代投资工具的匮乏5,政策性因素第一,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开始上升,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可能是造成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动因之一。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人们为了买房或者预防疾病发生就必须将自己的相当部分的收入存入银行;第三,教育产业化政策。高等教育产业化改革使得子女教育成本大为增加,为子女储蓄的动机得以进一步的强化;第四,对外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定时期后许多进口高档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的价格将大幅下调的预期,使得不少人作出持币待购的决策。(二)分析储蓄高增长的负面效应加剧了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

13、不合理格局;使专业银行财务风险高度集中,潜伏着一定的隐患;储蓄率增高定会伴生消费率降低。储蓄率增高一定会伴生消费率的下降和平均消费倾向的长期下降,储蓄与消费二者此消彼长。第五节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一,收入差距的测算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同一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状况,包括全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以及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等等;另一类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状况,包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等等,称之为群体间收入差距。共同的缺陷是衡量指标和方法的选择缺乏统一性。由于测量指标和方法的不规范,常常导致对同一数据的处理结论

14、大相径庭。(一)群体内收入差距的测算1,库兹涅茨指数库兹涅茨指数可通过各家庭组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间差额的绝对值相加求得。库兹涅茨指数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反之亦然。库兹涅茨指数计算起来很方便,比较适合用来反映群体内收入差距状况,尤其适用于比较两个群体内部收入差距的大小。然而它给家庭组的权重是不等的通常情况下,最富有和最贫穷家庭组的权重较大,中间收入家庭组的权重较小。因此它的计算往往与实际收入差距相差较大。为了消除权数的影响,可以考虑以某些阶层的收入分配状况来反映群体内收入差距,即直接采用一定百分比人口或家户所占的收入份额来表示。以2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份额来表示,也称库兹涅茨系数。这一系数的

15、最低值为0.2,系数越高,表示收入差距越大。以40%最贫穷人口的收入份额表示,也称阿鲁瓦利亚指数。它的最高值为0.4,系数越小,表示收入差距越大。更为常见的是以2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份额去除2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份额,通常称为收入不良指数。它白最低值为1,指数越高,表示收入差距越大。这三种方法都有利于进行收入差距的分阶层分析,但是它不利于反映各个阶层收入差别的总体变动情况。比如,若将中间两个人口组的收入份额互换,这显然极大地改变了各阶层的收入状况,但通过这些方法计算出来的收入差距并无变化。2,基尼系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收入分配越

16、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它能以一个数值非常方便地反映出总体收入差距状况;基尼系数计算方法较多,便于利用各种资料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指标,因而常用来作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基尼系数的问题第一,它不能反映个别阶层的收入分配情况。基尼系数值本身无法使我们了解到哪个阶层的收入份额上升或下降了多少。如果我们把20%最高收入的人口和20%最低收入的人口的收入互换,很明显各阶层的收入比重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基尼系数指然不动。第二,基尼系数对低收入阶层的收

17、入比重的变化反映非常迟钝,比如当从较高收入阶层转移的收入给较低收入阶层时,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变动率一般较大,但是这一变化以基尼系数来表示时,往往变动得很小。第三,基尼系数虽源于洛伦茨曲线图,但其计算方法却有很多,这些方法所要求的资料是不一样的,因而计算结果会有一定的差距,进而为收入差距大小的判断带来了障碍。第四,更重要的是,相同的基尼系数可以代表极不相同的收入分配状况,这是因为基尼系数虽然由洛伦茨曲线计算出来,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的洛伦茨曲线反映出不同的收入差距,但它们都有可能得出同样的基尼系数。3,泰尔指数泰尔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基尼系数的不足。如果将个单位以某种特性分

18、成若干组,泰尔指数就能同时衡量组内和组外的收入差距状况。泰尔指数最大的优点是它可用作群体分割分析,即可将收入依据某种特性分成若干单位,从而得出造成收入差距大小的是哪一个单位,同时也可知道单位间差异性的大小。但也应注意,泰尔指数的计算很繁琐,同时,它所表示的收入差距受样本即的大小的影响很大。这些都是在利用泰尔指数计算收入差距时所要考虑的。总的来说,基尼系数比较适合测量群体内收入差距,但在做国际比较时,必须结合洛伦茨曲线进行考察。洛伦茨曲线有利于作收入差距的分层分析,并能直观地显示居民收入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程度。若要进一步分析收入差距的构成,可以用泰尔指数进行分解。(二)群体间收入差距1,城乡收入差距2,地区间收入差距3,行业间收入差距二,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美国经济年会上提出了倒U形理论,认为收入差距和人均GDP高低之间有高度相关性。当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在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当到达市场经济充分完善的时候,这种市场经济的差距,会随GDP的增长逐步的减小,当中产阶级发展起来以后,这种差距会逐渐缩少,从而形成一条倒U形的曲线。三,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的影响收入差距扩大会给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