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_第1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_第2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_第3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_第4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学。1.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1) 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 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教育学基本原理。(1) 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不是获取绩效工资的筹码,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2) 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内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

2、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理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 了解教育的功能;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含义:教育

3、的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一)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具体来说,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1 .教育促进个体生理发展的功能教育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设计遵循学生生理发展规律的体育活动等,促进学生生理健康发展。2 .教育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的发展以及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的发展。(二)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为一定社会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通过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立场

4、及政治生活能力;通过学生的选择与分类,使社会政治关系得以维系或调整;有时还直接介入整治活动。2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在古代教育中并不明显。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重要。教育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通过科学技术再生产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与作用。3 .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2)活化文化的功能。(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4)选择文化的功能。(5)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3. 中小学教育相关知识。(1) 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二)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三)个体身心

5、发展互补性(四)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2) 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3 、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时是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个体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和限制。教育受成熟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作用。教育既要以成熟为

6、前提,又要积极地、能动地促进成熟。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条件、机遇和对象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作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4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5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五、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3)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职业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而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专业发展过程: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8、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3、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师生沟通是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学会“倾听”和“对话”4.班级管理的原理与组织。(1) 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2) 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班主任的职责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团、队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和思想状况情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2、组织管理班级集体。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

9、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组织经常性的(可每周或隔周一次)班会课。组织学生参加全校、年级的活动。督促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督促学生上好正课、早读、自习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兴趣特长。(6)与班委会、团、队干部讨论班级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措施。处理班内突发事件。阅看班级日志、学生周记等班内情况发展记录。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志向。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

10、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和军训及社会实践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积极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6)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及时消除班级安全隐患,争创安全班级,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学生违法犯罪的监控工作。4、协调教

11、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5、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班主任计划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和要求要注意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全面、具体、突出重点。班主任要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搞好学期、学年总结,通过总结,积累经验,找出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3) 了解中小学班队、共青团活动的基本类型。(4)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1. 做好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学

12、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它是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首先要克服传统的管理思想,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将管理与教学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通过教育促进管理。班主任还可以依靠板机组值得力量,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2. 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正确的言行要及时引导、制止学生,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的原则。3. 树立典型,平时对待学生。一个班级学生很多,班主任不可能每天都管住每一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使关键。首先要树

13、立正面典型。一班级中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们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对学生要多激励。激励使激励全班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的总目标。其中激励的方法有需要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评价激励等。第三个要关心后进学生。对后进学生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的树立,全面育人,平等待人。使学生更佩服尊重班主任,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4. 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由于学生在文化知识多寡、年龄结构、感情能力、个性特点以及情趣等方面各有所异

14、,因此班主任不能使用一种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一般来说,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通过努力,积极锻炼,培养出色的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鼓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后进学生,要认真分析后进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战胜自我、战胜一切的勇气和信心;对于一般学生而言,他们使最容易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奖励和惩罚都可能与他们无缘,这部分学生常常安分守己,默默无闻,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冷漠、随波逐流等思想。班主任要做好过细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安居中游、随波逐流的思想,鼓励他们赶学先进力争上游。

15、5. 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教师都深知一碗水与一桶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改革开放的社会里,十多数的青少年接受外界的事物快,消息灵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量较大。对于班主任而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显得迫切和必要。无论是在学习方面,班主任首先必须率先垂范,尽可能做到学高身正、德才兼备。学生佩服的是知识全面而又平等待人的教师,教师只有用知识和能力去折服他们,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对此,班主任要注重自身修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专业科学知识,同样也不断地学习相关学科。(5) 掌握组织中小学班队活动、共青团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6) 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析和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16、5.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1) 了解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一、描述记录法:(一)日记描述法(二)轶事记录法(三)连续记录法二、取样记录法:(一)时间取样法(二)活动取样法(三)事件取样法三、行为检核法(2)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二)教学法。1. 教学目标。(1) 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价值取向。含义: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听课者的实际情况,针对课程或者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听课者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任务。特点:价值取向:(2) 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

17、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1)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

18、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5)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

19、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构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通过学习了解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并且知道其传入中国后,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为了使教学目标的编写更加科学化,符合我国教育国情,他们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目标分类的设想,进行可贵的尝试。他们根据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各个领域中的亚领域进行了调整,并对各个部分所达到的结果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可供我们参考,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3) 掌握我国当

20、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陈述的三维表述方式。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2. 教学过程。(1)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2) 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p84页)1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3. 教学内容。(1) 掌握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2) 了解教学内容的特性。(3) 掌握课程标准的意义、性质和内容。(4) 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的关系。(5) 掌握教学内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6) 了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21、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7) 掌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4. 教学行为。(1) 了解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和特征。(2) 掌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3) 掌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具体要求。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4) 能运用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恰当评价。5. 教学组织形式。(1)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含义: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

22、一种组织形式。特点:(1)固定班级: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把教学活动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的学年分成许多的小部分,各部分大致平衡,彼此连续面又相对完整,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是一“课”。(3)固定时间: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优势和局限:优越性: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局限性: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3、。二、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三、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形式和具体要求。内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形式:一、生生合作学习。二、小组合作学习。三、大班集体合作学习。要求:(3)了解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6 .教学媒体。(1) 了解教学媒体对课程教学领域的影响。(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7 .教学评价。(1) 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基本类型。含义: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