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标准化研究_第1页
管理标准化研究_第2页
管理标准化研究_第3页
管理标准化研究_第4页
管理标准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方案严格保密,只对代用名开放。2010-12-25单击此处编辑管理标准化研究2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定义)定义)管理标准是指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为了使管理机构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能,有效地组织生产而制定和贯彻的标准行使管理职能,有效地组织生产而制定和贯彻的标准。管理标准主要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方面所做的规定。按照管理的不同层次和标准的适用范围,管理标准又可划分为管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和行政管理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经济管

2、理标准和行政管理标准标准等五大类标准。技术标准(定义)技术标准(定义)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技术依据。也就是说,技术标准是根据生产技术活动的经验和总结,作为技术上共同遵守的法规而制定的各项标准共同遵守的法规而制定的各项标准。如为科研、设计、工艺、检验等技术工作,为产品或工程的技术质量,为各种技术设备和工装、工具等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是一个大类,可以进一步分为:基础性技术标准基础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标准检测试验标准;设备标准

3、设备标准;原材料、半成品、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标准外购件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等。3工作标准(定义)工作标准是指对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工作范围、构成、程序、要求、效果和检验方法工作范围、构成、程序、要求、效果和检验方法等所做的规定,通常包括工工作的范围和目的、工作的组织和构成、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工作的监督和质量作的范围和目的、工作的组织和构成、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工作的监督和质量要求、工作的效果与评价、相关工作的协作关系要求、工作的效果与评价、相关工作的协作关系等。工作标准的对

4、象主要是人。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目标、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业务分工与业务联岗位目标、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业务分工与业务联系系(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方式、职责与权限、质量要求与定额、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方式、职责与权限、质量要求与定额、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检查与考核办法检查与考核办法等方面。一般地,工作标准是按岗位来制定的。但具体的岗位很多,只能将岗位大体上分为生产岗位(或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或工作岗位)两大类。生产岗位制定的标准称为作业标准或操作标准作业标准或操作标准。作业标准可按不同的生产岗位制定。管理岗位制定的标准称为管理标准或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或工作标准。这类标准可以针

5、对某种固定的管理岗位或某种管理职务而制定。按管理岗位来制定,如收发员、会计员、出纳员、调度员等管理岗位的工作标准;按管理职务来制定,如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人事处长、办公室主任等管理职务的工作标准。4标准体系的概念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一定范围”是指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国家标准体系的范围是整个国家;企业标准体系的范围则是企业范围。“内在联系”是指上下层次联系,即共性与个性的联系和左右之间的联系,即相互统一协调、衔接配套的联系。“科学的有机整体”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整体,它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标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要素,组成具有一定集中程

6、度的整体结构。一家企业围绕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经过设计、制造等各个阶段,在设计阶段要进行设计计算、制图,要确定产品型号、参数、技术要求等;在制造阶段需要原材料、工艺装备、设备、动力等;产品制成后还要包装、运输、贮存等。此外,为了进行有效的生产,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管理活动。所有这些事物和过程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那么,以它们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也必然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样,在这家企业内部所有这些标准就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成为该企业的标准体系。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所以标准体系不是主观的产物,而是标准化对象本身就存在的客观联系在它们标准之间的反

7、映。5标准化基本原理标准化基本原理桑德斯的标准化理论桑德斯的标准化理论英国标准化专家T.R.桑德斯根据实践经验,认真总结了标准化活动的过程,将其概括为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标准的过程,同时提炼出了标准化的七项原理;并进一步深入阐明了标准化的本质:即有意识地努力实现简化,以减少当前和预防以后的复杂性。国际标准化组织1972年出版了桑德斯所著的标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列出了如下七项标准化原理。原理1:标准化从本质上来看,是社会有意识地努力达到简化的行为,也就是需要把某种事物的数量减少。标准化的目的不仅是为于减少目前的复杂性,而且也是为了预防将来产生不必要的复杂性。原理2:标准化不仅仅

8、是经济活动,而且也是社会活动。应该通过所有相关各方的互相协作来加以推动。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全体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原理3:出版的标准,如果未得到实施,就没有任何价值。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为了多数利益而牺牲少数利益的情况。原理4: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如何选择并将其固化。标准是作为制度予以实施的,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会造成混乱甚至毫无益处。制定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使标准化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就要使标准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所以,标准应该在某一时期固定不变,以利于实施。6原理5:标准要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复审,必要时,还应进行修订。修订的间隔时间根据每个标准的具体情况而

9、定。由于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人类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当科学技术及生产力水平有较大发展后,标准中原来的一些内容不再适应当前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甚至会阻碍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标准在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一定要重新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标准修订的间隔期不能过短,但也不能过长。原理6:在标准中规定产品性能或其他特性时,为了判断该物品是否与规定相符,必须同时规定进行试验的方法。为了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如果只规定产品性能和其他特性而不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就很难确定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因而,标准中除了必须对有关的性能规定出能测定或能计量的数值外,还应规定明确的

10、试验方法、计算公式和必要的试验装置等。需要抽样时,应规定抽样方法及样本的保存。原理7:关于国家标准以法律形式强制实施的必要性,应根据该标准的性质、社会工业化的程度、现行的法律和客观情况等慎重地加以考虑。一般认为通过法律而实施标准是不理想的。但是,对于有关人类生命和保护健康、安全、环境的标准,或计量标准,最好能超出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的级别,并且不分国家以国际法规的形式加以制定。7松浦四郎的标准化理论松浦四郎的标准化理论日本政法大学教授松浦四郎从1961年开始,就系统地研究标准化理论。他先后发表了简化的经济效果、工业标准化原理与产品标准化等著作和文章,是一位尝试解决品种简化及用定量方法衡量标准化的

11、经济效果问题的标准化专家。他认为,知识和事物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人类为了生活得更有效率,免除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增长,就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多样化(这是人类天然的控制本能)。这种有意识地简化努力就是标准化的开端。他在1972年出版的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理论观点,提出了19条标准化原理。他的标准化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标准化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各界通过自觉努力所达到的简化,而简化的本质是使事物的数量达到合理的减少,从而预防当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复杂性。第二,标准化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有关各方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合力推动。第三,为了定量地研究标准化活动,松浦四郎提出了“

12、简化值”、“标准化值”、“简化效果”、“习惯的阻力系数”等概念。他认为,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来看,事物总有增加的趋势,这就需要通过标准化把事物进行合理的简化,而衡量简化的合理性主要需看它的社会效果。第四,从事标准化活动,要克服过去所形成的种种社会习惯。第五,由于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力物力有限,要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合理选择标准化的主题和内容,依照具体情况确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先后顺序。8第六,标准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效果最好的“全面经济”。对于“全面经济”的内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必须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在一个国家或企业内部,实现全面经济可能比较容易,但在国际范围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

13、统一的国际标准,特别是在国与国之间进口和出口的环节,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会影响别国的利益。第七,由于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而标准又是规范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的,因此,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发生利益冲突甚至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第八,产品要通过提高“互换性”,来使使用性能更加简便。这不仅是对实体产品适用,对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也适用。第九,在制定和实施标准方面,他认为,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合理选择的过程,制定标准要经过充分协商和一致同意,一旦选择,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因为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当新技术发展以后,对标准也要定期进行评审,必要时及时进行修订,修订的时间和周期要根据每一个标准的

14、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以认为,这个修订的周期以5年为宜。第十,一项标准是否需要强制实施,要根据社会的工业化水平和标准自身的性质来确定。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限定过多需要强制实施的标准就可能脱离实际,而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为了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来推行强制性标准,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在涉及健康、安全的领域则应大力实施强制性标准。第十一,他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标准化的经济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定量衡量标准化经济效果的公式,以及评价产品品种简化与降低生产成本之间关系的公式和曲线。他认为,要定量评价标准化的经济效果,进而得出精确的数值,只有在具体一个公司或具体一项产品上才具

15、有可能性。他把人类为防止事物的复杂化,使社会生活从无序转向有序而进行的标准化活社会生活从无序转向有序而进行的标准化活动,看成是人们为创造负熵所做的努力。这些思想被他称为标准化原理。动,看成是人们为创造负熵所做的努力。这些思想被他称为标准化原理。以这些基本原理为基础又延伸出一系列标准化的原则。9李春田的标准系统管理原理中国著名的标准化专家李春田1982年主编了标准化概论,提出了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四项标准化的方法原理,并对每一项原理的含义、产生的客观基础、原理的应用以及四项原理之间的关系做了全面的论述。他认为,简化是标准化最古老、最一般的形式,统一化既影响深远,又要把握尺度,协调是是标准系统

16、功能最佳的方法,最优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的效益。在后来标准化概论的修订版中,又提出了四顶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即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和反馈控制原理。他认为,系统效应是从系统的相互协同中得到的,结构优化是使标准的结构和功能保持最佳的方式,有序发展是使标准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有效方法,反馈控制是标准系统实现其目标的决定性因素。这在中国标准化理论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总结标准化的传统理论和现代标准化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是:简化节约原理、统一效能原理、协调一致原理、总体最优原理、有效竞争原理。10技术创新直接推动标准发展1.技术创新的速度决定了标准更新的频率

17、。现代技术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这对标准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过去在技术生命周期较长的情况下,标准的制定往往是在技术走向成熟的时候,因此,制定时间较长。如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开发者在引入新技术后,都尝试着直接制定出相适应的标准,因此,技术创新与标准出现同步的趋势,否则,技术难以迅速产业化,而标准也可能呈现滞后。2.技术的网络化,改变了标准的动因。标准化的动因往往是出于竞争。众多的技术竞争通常会带来未来技术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技术在市场上不能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而标准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标志这该项技术已经成熟,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使新技术迅速占领市场,并推动该技术的发展。3.技术的系统化,使得标

18、准化过程更多地从整个系统着手。在信息化发达的条件下,技术创新呈现明显的系统性,不论是系统创新还是系统内的局部创新,都需要与系统的其他部分进行兼容,这就需要规范接口标准;而且,现代技术创新是一个体系,很少有新技术能独立发展,因此兼容标准显得更为重要,这也会推动技术的系统化和兼容产品的发展。4.标准先行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的鲜明特点。在传统工业化时代,标准是后补型的,往往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表现更为明显,巨大的市场和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往往是标准先行,谁就会从中获得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特点是技术发展迅猛,技术方向各异,产业投

19、入巨大,协作配套要求高,因此,于技术标准的确立,产业很难发展起来,比如3G技术、无线视频接收技术等,这些产业的发展首先依赖在标准方向未定的情况下,而且,标准的缺失也意味着产业的技术尚不成熟或未完全定型,有待继续研究再推进产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化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抢占产业的制高点就转化为争夺标准的话语权。换句话说,在高新技术领域,往往是先有标准,再实现技术的产业化。11标准化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标准化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企业机制的形成就是要追求降低交易成本,这样经济才更有效率。他所指的交易成本可以概括为:获取信获取信息的成本、谈判与签约的成本、执行交易

20、的成本、监督违约并制裁的成本息的成本、谈判与签约的成本、执行交易的成本、监督违约并制裁的成本等等。标准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标准的简化节约原理,标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简化品种,大部分的标准能将产品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或者限定产品的型号、质量等此类特性参数数值。标准可以通过减少产品甚至技术的种类而形成规模经济。遵循同一标准,首先,可以实现原料投入的规模化;其次,可以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第三,可以获得大规模流通的优势。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集合到一起,最终会导致单位成本的下降。标准可以降低其他交易成本标准可以降低其他交易成本1.标准通过简化品种可以降低供应商所面

21、临的风险。标准的存在和使用通常可以调整未来技术的开发路径,同时也是新市场开发和成长的工具。2.标准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一方面,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特别是在标准联盟范围内,需要各方披露和申报与技术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也需要作一些评估、论证等工作,这就可以减少信息交换的成本;另一方面,产品一旦进入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标准了解产品质量信息,不需要去做大规模的市场调查,这也节约了信息搜寻成本。3.标准可以降低谈判和签约成本。谈判和签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协调成本就是生产商与技术标准的专利持有人沟通并达成协议的成本。由于标准已经对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性能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就可以大大减少谈判次数和

22、时间,从而降低谈判和签约成本。4.标准可以降低监督与执行成本。标准是经过论证、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性能、检测方法等的具体规定,企业只要按标准组织生产,就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降低不合格品率和返修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照标准进行产品检查和生产监督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产品标准又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承诺,一旦企业在产品上标明了所采用的相关标准,就意味着企业自我声明该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特性,此时,标准就成为供需双方交货、验收的技术依据,这又减少了交货时的检测成本。12产业标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形成,一是产业内的公司认识到建立标准的利益,游说政府建立一项产业标准;二是技术标准在没有政

23、府干预的情况下,由企业协商产生;政府或产业协会制定了标准以后,它们就成为了公共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将基于标准的技术和知识结合到自己的产品中;三是产业标准也常常通过市场上消费者购买模式的竞争来实现,即通过市场需求来进行选择,在这一点上,企业推广其技术标准时所采用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就特别重要,因为拥有专利和版权保护,不得模仿的产业标准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卓越的盈利能力的源泉。13创造价值基本活动中标准的作用“生产经营”中标准的作用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是将原料和半成品转变为能够销售的成品。这个过程包括材料成型、物流、中间储存、质量检验和包装。为保证企业内各方的有效合作,这个复杂的过

24、程以生产系统的同步协调为前提。生产经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计划和组织、生产过程以及质量管理。在这三个部分中,标准化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生产计划和组织中的标准可以通过节省时间和简化流程来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化标准、产品标识和信息标准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而质量管理则直接是以标准作为依据。生产计划和组织是生产过程规划和实施的基础,其目标是以经济学的观点,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因素,对生产过程进行最优化的规划。要确定生产的组织结构,就需要制定生产的战略规划,根据生产原则(单件生产、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实时生产)对生产组织、生产能力、投资力度和加工工艺等做出基本决定。一个最佳组织的生产过程应具有流转时间最

25、短、从经济角度看能实现生产能力的最优化、以按期或提前完成作为优先考虑事项的特点。这些都可以通过总结企业的实践经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标准和规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生产过程要受到生产组织和加工计划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装配时间、停工时间、干扰系数、加工强度、加工深度、精细程度以及能源和工具的利用率等要素,而且,一个正常运行的生产过程应该是保证将正确数量和质量的材料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地点的物流过程,这些离开标准化的衔接和规范是不可想象的。如 GB/T13400.3一一1992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应用的一般程序、DIN69901:1987项目控制、项目管理就是这方面的标准。质量管理是保证

26、货物、服务和过程符合相应要求的一个组织系统,其目标是建立企业与顾客间的相互信任。质量管理分为五个阶段: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以及质量监督。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如何运行才能使产品质量满足要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树立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积累了大量标准化方面的经验。如美国设立的波多里奇质量奖,日本设立的戴明质量奖,都是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1509000、15012000系列标准也是得到广泛运用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14“服务”中标准的作用这里主要指售后服务,它是从第一次购买交易开始,企业对顾客提供服务的所有活动。其中不仅包括产品匹配(主要在l

27、T行业),还包括顾客培训、投诉管理、保修承诺和提供备用件等,这些领域都需要标准来加以规范和提供依据,如GB/T18760一2002消费品售后服务方法与要求、DINEN62286:2004消费者电子产品和网络用服务诊断接口(DINEN是采用了欧洲标准的德国标准代号,下同)。1516标准化管理的实质性作用:提升沟通效率由标准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标准的实质是人们通过对规律的发现与总结,而制定出的规则、规范;标准变为标准化的过程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界标准的发现、认知、适应以及掌握,从而对个人行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标准化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总结可重复性发

28、生活动、事件及其过程的相应特征及规律,并对如何提高其效率加以研究后,对相应的操作制定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规范。因而,我们可以发现标准化管理的本质作用在于提高沟通的效率通过对可重复性发生的操作(对人)或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对物)制定成相应的规则、规范,从而减少操作中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的沟通成本,进而实现效率的提升。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认识到:标准化管理仅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并非管理的根本目标。标准化管理仅适用于其收入或利润的主要来源基于大量重复性操作的行业。而对于创作型、创新型行业,如艺术设计、应用性软件开发、个人金融服务等行业,仅仅依靠标准化管理是难以实现其提高效率的预期。对于自然界的已存在

29、的规律,人们的作为是从发现、适应、改造最终到定义出标准。对于人类自己定义的标准:人们的作为是再研究、再创立、再试用、再改造.1718标准及标准化管理的实质标准及标准化管理的实质:1、标准的实质是人们通过对规律的发现与总结,而制定出的规则、规范;标准化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总结可重复性发生活动、事件及其过程的相应特征及规律,并对如何提高其效率加以研究后,对相应的操作制定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规范。2、标准化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沟通的效率通过对可重复性发生的操作(对人)或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对物)制定成相应的规则、规范,从减少操作中人与人的沟通成本,进而实现效率的提升。3、因此,标准化管理仅是一种提高效率

30、的工具,而并非管理的根本目标。19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实现条件基于对标准及标准化的研究,我们可知标准化管理有二方面相互关联的工作:1、从标准到标准化的过程,或称之为对标准进行管理的过程:这部分工作包含了标准的研究、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固化以及修改等任务:2、按标准进行管理的过程:此部分工作涉及人员配置、过程控制、对标准管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反馈等任务。由此,我们可知要成功实现标准化管理应具备三大条件:1、企业的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于大量重复性的操作的结果。2、对上述重复性的操作已制定出优异的标准。(这里的优异是指:简单易行、成本低、可靠性高、适用性强、易更新、其操作结果能达到企业或组织

31、所希望实现的目标。)3、具有有能力和有意愿,并且能按标准严格执行的员工。而上述条件中最难以实现的便是“具有有能力和有意愿,并且能按标准严格执行的员工。”不管企业拥有的技术多么先进,机械化程度多么高,只要在操作及管理中还存在人的参与,那么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意愿便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泰勒是希望通过将雇主与雇员的利益达成一致来提升雇员的积极性。在泰勒看来,生产一线的工人们最了解掌握环境变化的相关情况,所以给予他们足够的话语权与协助,再经过精心地培训,在共同的目标激励下雇主及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企业的绩效能就获得成倍增长。福特的做法却是“机械化”的。或许在亨利福特的时代获得劳动力相对容易,因

32、此当时的管理者们普遍认为只要设计好了正确的流程,将每一步的操作分解到最简化,那么在传送带的强制性带动下,操作工人们自然就会跟着流水钱动起来。只要跟不上就换人,只要不按要求完成操作,经培训后仍不能完成工作,就换人。在标准化的流水线上,管理的思路或许就可以这么简单,可以不需要考虑员工们在想什么,只要付给他们足够薪水就行。因此,如果说泰勒的工作分析法大大提升了单点操作的效率,那么福特的流水线法则通过传送带强制性地将这些单点串了起来,如此,标准化管理的飞矢动了起来。2021222324自反性管理有如下特点自反性管理有如下特点:1、自反性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对内对外的服务能力,更加重视各级生产或操作所面对

33、的消费环节以顾客为导向(甚至将流程中运用本次操作结果的下一步操作所有人作为顾客看待)。通过提升对企业内外之顾客的服务能力,来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2、自反性管理是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共同进行,而非仅仅停留在企业的管理层。并更加重视个体及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的作用,鼓励组织中信息的完全交流,鼓励个体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包括标准化管理手段)以服务于组织的总体目标。3、自反性管理具有审美特点,更加重视设计、研发过程。并鼓励员工对操作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持续性的优化,而非将员工限制在大量重复性制造过程中。通过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获得企业的价值提升。三种自反性的管理方式逐渐在日、德、美等国形成,即日本式的集体型

34、自反性管理、德国自我监控型自反性管理、美国的话语自反性管理.25日本集体型自反性管理:J式日本人情承包的强纽带在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和集体决策的意义形成集体自反性管理。这种集体自反性包括信息、风险和决策分享等工作在自主的工作小组内发生,在相同或者不同厂商中的生产单位之间发生,在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发生,并且在雇员和厂商之间发生。结合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上,日式自反性管理方式可以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若不考虑泰勒制的自反性特征的话,我们认为精益生产方式是集体自反性管理的初阶方式),以及京瓷的“阿米巴虫”方式(集体自反性管理的进阶方式)为代表。1、集体自反性管理的初阶方式精益管理精益管理方式可以说是自反

35、性管理来源于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五个原则:(1)精确地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2)识别出每种产品的价值流;(3)使价值不断地流动;(4)让用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5)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何使价值流动起来第一步,是专注于实际目标:具体的设计、专门的订货和产品本身,从开始到完成都绝不能让它脱离你的视线。因为,只有充分掌握价值流上的所有信息,才能完成有效的自反性管理。:第二步,是打破工种、职务、职能和企业的传统界限,去掉具体产品或产品族连续流动的障碍,组成一个精益企业。打破传统界限,意味着给予员工更多对工作流以及工作本身进行改进的话语权,增强了员工进行自反性管理的积极性。第三步是重新思考具体的工作方法

36、和工具来消除所有各式各样的倒流、废品和障碍。加之精益管理原则之五“永远追求尽善尽美”,这样即是对既有之工作方法和工具持续性地进行“反思”来检点、舍弃或凝固相应的创新。26集体自反性管理的进阶方式变形虫管理如果讲,精益管理是将价值链由内向外扩张,那么变形虫管理则是将原来内部的价值链外化,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员工的自反性管理权责:京瓷在公司内部组织了一套以上千个“变形虫”小组为单位的独立核算体制。每个员工都要算出原料的采购费、设备折旧费、房租等各项经费,然后根据营业额和利润,计算出京瓷独有的概念单位时间附加值。以此得出每个员工在每个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附加值。每个小组在向上一小组采购半成品时,都按一般的市场价格计算采购金额,同时,在向下一个小组卖出半成品时,也是按照市场价格记录销售金额。公司按月公布各小组每单位时间内的附加值,各个小组当月的经营额,每个组员及小组所创造的利润及其占公司总利润的百分比等等,以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成为独立算体的变形虫小组,在本质上变成相对独立运营的主体,但同时又是在京瓷的保障范围之内,此种做法无疑更有利于集体智慧的聚集,并给予员工、变形虫小组甚至整个公司对内对外的运作中获得了更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