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要点_第1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要点_第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要点_第3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要点_第4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要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要点编辑:延边州培训1班 袁秀花课标修订的总体思想和原则n 调整 充实 完善 提高n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标准n 以儿童发展为本n 方向性与操作性统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点n 前言突出了课程设置的社会与时代背景; 课程性质突出了综合性。 课程基本理念微调。 课程设计思路强调了儿童的主体性、动手能力。n 课程目标:微调、补充 内容标准: 微调、补充。更符合儿童的实际需要、与其他课程衔接。n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进一步突出了“儿童”与“活动”。 评价建议进一步突出了“过程”与“个性”。各部分修改说明n 前言部分 引言中加入了时代背景=

2、外在需求n 强调了儿童发展阶段的特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内在需求n 课程性质中,增加了“综合性”生活是综合的,以此为基础的课程理应是综合的;实验中割裂课程内容的现象,影响了课程实施效果n 调整四个特性的顺序,以合逻辑n 生活性n 活动性n 综合性n 开放性(根据课程发展趋势与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更符合课程的逻辑。)课程性质与特征n 生活性n 开放性n 活动性综合的含义n 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n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造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融为一体 。n 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透

3、、相互促进、融为一体。n 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n 新的发展分段研究表明,低幼阶段儿童应当学习体验性知识,生活性知识,教育应当密切贴近生活,综合化、多样化、具体化。 日安彦忠彦学校知识的转换1998) 课程基本理念的调整(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

4、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设计思路n 修改标题,删去图示n 突出儿童的主体性、动手能力 如实验稿中“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原解读为“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现在修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并解读为“是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课程目标部分情感目标中删去:“热爱科学”,增加了“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避免与科学课重复;课程目标部分行为目标中 n 改:“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为:“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n 改:“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为:“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n 增加:“参加劳动”课程目标

5、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n 增加了: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方法和技能n 增加了: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体现“能力为重”,与内容部分相呼应n 课程目标部分过程与方法目标中n 增加“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区别于科学标准,强调本课程特色“内容标准”部分(现称:课程内容)n 小修改n 合逻辑、有条理n 更简洁、明确n 要求符合儿童实际n 与目标相对应n 例如 增加:卫生习惯,防病防灾,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等 改:“能在成人帮助下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能在成人帮助下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修改标题: 诚实友爱 学会做事,学会关心 遵守社会规范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爱家乡、爱祖

6、国 爱集体、家乡、爱祖国 降低要求: 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会唱国歌 学唱国歌 “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考虑这阶段儿童对“权利”和“义务”尚无明晰概念,故删去实施建议部分 教学建议根据实验区的要求和目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增、减、扩n 新增3条重要的方向性教学建议;n 删去了 “教学活动”;n 扩展了 “教学指导的注意点” 教学建议中增加了:n 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n 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n 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儿童期与儿童的特性n “儿童是人”,要把儿童当做人来看待n “儿童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n 儿童不是静止不变的,他们要成长、要发展

7、,最终要成长为成人 日崛尾辉久全球化时代的教养与学力p.74考察儿童的视角n 儿童在成长中从成长过程的角度看待儿童n 儿童在关系中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待儿童 秋田喜代、佐藤学新时代教职入门,p.91-92儿童4类兴趣n 第一类:社会本能-交往活动(人为对象,语言为中介)n 第二类:制作本能-制作活动(物为对象)n 第三类:探究本能-探索性活动(外部世界为对象的)n 第四类:艺术本能-表现活动(自我) 杜威 杜威教育论著选p.3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 柯尔伯格教学过程的注意点 理念 儿童 活动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选择 活动组织 活动指导尊重儿童、重视活动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建议n 标准首次提出:“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n 针对现实问题增加了“评价的注意点”、“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把评价学习的方法以自然的(也是系统的)方式融入到教室里每天的日常活动中去。 加德纳、费尔德曼 多元智力理论和儿童能力评价中文版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