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专业课程指南目录(2010级)现代媒介概论2媒介技术(一)3新闻理论4新闻媒介管理5传播学概论6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一(新闻采访学)7媒介技术(二)8新闻伦理学9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二)(新闻文本写作)10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三(社会调查方法)11新闻信息处理方法(四)(新闻编辑学)12新闻传播史专题研究13经典影视作品专题研究14现代沟通艺术15纪录片制作16新闻舆论学专题研究17西方新闻媒体专题研究18新闻侵权专题研究19媒介融合技术20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20广告策划与方案21财经新闻报道22新闻报道策划22法治新闻报道23文体新闻报道24新闻传播法实务25媒介运营案例分析26新闻伦理案例分析2
2、7媒介经济前沿问题研讨28文化产业前沿问题研讨2928现代媒介概论课程编号:307060213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ModernMassMedia先修课程:无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许冬生、王永亮等周学时:3总学时:45学分:3所属领域:内容简介:本课程系新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课程按照不同媒介技术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为序,讲授图书、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的发展历程、媒介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代表性的中外媒介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从媒介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互动关系出发,探究当前传播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并分析未来媒介的发展
3、趋势。课程还将通过广泛的媒介调研作业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媒介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媒介素养。教师简介:许冬生,女,助教,中国传媒大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在读。研究领域:中外媒介理论与实践,媒介制度。王永亮,男,1970年生于山东,讲师。1995年在华东师大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在中国传媒大学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前后从事过七年新闻实践工作。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西方国家的新闻管制、百位名家纵论传媒等四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编著出版传媒思想、传美方家、传媒领秀等书,参编法制新闻采访教程。教材: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李永健、展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4、3年大众传播动力学:数字时代的媒介(第九版),(美)约瑟夫R多米尼克著,傅玉辉改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参考书:1. 今日媒介:理解媒介、文化和技术(第四版,影印),(美)JosephStraubhaar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大众传媒通论,邵培仁、海阔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 大众媒介导论,王宇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版。4. 新媒体概论,石磊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6. 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美)斯坦利J巴伦著刘鸿英译,中国人民
5、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7. 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美)雪莉贝尔吉,赵敬松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 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英)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9. 传媒的历史与分析-大众媒介在加拿大,(加)玛丽威庞德著,郭镇之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10. 讲述的权利大众媒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银行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版。媒介技术(一)旧课程名:平面媒体采编技术课程编号:307060233英文名称:MediaTechnologyseriesone先修课程:无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方法与技术教研室教师
6、姓名:杨明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内容简介:本课程每周三学时,总共18周5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新闻摄影、平面设计和排版设计。其中,新闻摄影课重点在于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新闻摄影理论、学会使用各类数码相机以及拍摄技巧。平面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学习使用Photoshop及相关软件,进行数码照片的参数调整,以及海报、封面等相关设计工作。排版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方正飞腾及相关软件,进行书籍、报纸、杂志等的编辑和设计工作。教材:AdobePhotoshopCS3fe准培训教材教师简介:杨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士,担任媒介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多媒
7、体技术,主要成果1、参与动画概论的编写与修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参与动画创作基础的编写与修订(清华大学出版社)。3、主笔全国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应用技术等级证书考试二级动画基础。新闻理论课程编号:307040023英文名称:TheoriesofJournalism先修课程:无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宋建武鞠宏磊授课对象:新闻专业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所属领域: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围绕新闻本体论、新闻媒体论、新闻权力论三个核心理论支点,对新闻和新闻活动的本质和属性,新闻事业的产生、发
8、展过程及其规律,新闻媒体的功能,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新闻事业形态、体制和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完整准确地揭示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阐明新闻现象、新闻事业、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教材: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参考书:1.新闻学概论项德生、郑保卫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2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3 .新闻传播学原理童兵展江郭青春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教师简历:宋建武,1963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媒介政策与媒介制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
9、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在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开设新闻媒介管理、新闻学原理、媒介经济学、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等课程。其中媒介经济学是在国内第一个开设。专著有媒介经济学、中国媒介经济与媒介运作、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等。鞠宏磊,1978年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媒介制度与媒介管理,开设了新闻媒介管理、媒介运营案例课、新闻理论等课程。参与多项研究课题,专著有媒介产权制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近年来在中国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中国报业等核心期刊上发
10、表论文20余篇。新闻媒介管理课程编号:307060313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MediaAdministration先修课程: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鞠宏磊王天铮授课对象:新闻专业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课程简介:新闻媒介管理这门课程将经济学、管理学应用与我国媒体发展的实践,使学生理解我国对媒体进行管理的宏观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认识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原理和生产流程;了解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实战经验;提供学生开阔的专业、全局性的思维方式和处理综合性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按照媒介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到内部管理的内在逻辑来安排结构框架,以媒介内在的生产链条
11、来安排课程的顺序,对媒体生产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吴文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媒介管理学邵培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 .媒介管理支庭荣著暨南大学出版社教师简历:鞠宏磊,1978年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媒介制度与媒介管理,开设了新闻媒介管理、媒介运营案例课、新闻理论等课程。参与多项研究课题,专著有媒介产权制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近年来在中国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中国报业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王
12、天铮,1979年8月出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曾担任媒介管理学、传播学概论、法制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网络传播概论等课程的教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的电视产业运营模式研究子课题中国电视广告经营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参著电视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运营实务等书籍。在中国记者、新闻爱好者、现代视听、中华新闻报等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2008年7月至10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传播系访问学者;2008年10月至今,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传播学概论课程编号:307060203英文名称:AnIntroductiontoCommuni
13、cation先修课程:无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刘徐州王天铮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课程简介: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认知与理解传播学的总体框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历史发展以及中外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发现、新原理等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理论解答和回应社会现实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相关问题。课程有两部分主要内容:基本理论知
14、识,包括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的主要类型、传播过程、传播者、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等;传播学理论的现实应用,即结合社会变迁、媒介融合等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启发学生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去理解、分析与判断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参考书:1.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3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4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5 .传播学史一一
15、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教师简介:刘徐州,男,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文化传播、法律传播、影视传播。王天铮,女,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研究领域: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一(新闻采访学)课程编号:307060303英文名称:MethodsofNewsinformationProcessing1先修课程:新闻学、传播学理论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姚广宜孟盈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所属领域:内容简介:(包含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其字数不超过200字。)本课程作为新闻学专
16、业的必修课之一,融汇多媒体新闻采访特点,是一门研究采访规律与技巧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实践性等特点。内容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采访基本规律一一包括新闻采访的性质、特点、作用等;二是价值层面,包括新闻价值的构成、判断与发现;三是本体层面,包括新闻记者的道德修养、职责和素质等;四是技法层面,包括访问的原则、条件,以及采访的方式、方法等。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互动、模拟教学、课外实践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采访经验。教师简介:姚广宜,教授,书记兼副院长;主讲:新闻采访学、写作学、法制新闻理论、法制新闻实务、危机传播等课程;参与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写作,主持教育部社科基
17、金项目,主讲课程一法制新闻采访学被评为政法大学精品课,主编的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孟盈,讲师,博士,参与测量调查与撰写“BTVI运影响力调查评测报告”、网络舆情的情感计算等课题,发表论媒介与社会关系在发展中的交互促进、论信息传播对于社会关系的构建价值、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依存和发展等多篇论文。教材:姚广宜等著:法制新闻采访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参考书:1.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2.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修订版。3.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4. 何志武著:新闻采访,武汉大学
18、出版社,2004年版。5. 李希光著: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5月版。6. KellyLeiter,JulianHarriss著,宋铁军译: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媒介技术(二)旧课程名:广播电视编辑技术课程编号:307060243英文名称:MediaTechnologyseriestwo先修课程:媒介技术(一)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方法与技术教研室教师姓名:史兴庆杨明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所属领域:内容简介:本课程每周三学时,总共18周5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视频的前期策划与拍
19、摄,素材整理和非线性编辑,后期特效以及传播与保存。其中视频的前期策划与拍摄是针对电视媒体行业的从业需求,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熟悉各类摄像机的使用,掌握策划拍摄流程。素材整理和非线性编辑是指导学生将拍摄的素材通过使用相关软件编辑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视频文件。后期特效以及传播与保存,旨在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理解电视媒体网络的传播方式和原理,并采用多种手段(如流媒体和光盘等)对视频文件进行包装输出。教材:AdobePremiereProcs3fe准培训教材教师简介:史兴庆,男,山东人,工学学士,新闻学硕士,电影学博士在读。杨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士,担任媒介技术系列课
20、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主要成果1、参与动画概论的编写与修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参与动画创作基础的编写与修订(清华大学出版社)。3、主笔全国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应用技术等级证书考试二级动画基础。8、媒介技术三(网络媒体技术)课程编号:307060253英文名称:MediaTechniqueIII(InternetMediaTechnique)先修课程:MediaTechniqueI&MediaTechniqueII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姜振宇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所属领域:内容简介:在媒介技术三中,学生将系统学习四个部分的知识,包括:互联网
21、结构与运行原理;互联网媒体内容优化与发布;互联网内容格式控制CSS;互联网建站CMS使用实例。学习完成上述内容,学生将掌握互联网的组成与基本协议,理解电脑与互联网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符合互联网发布及传输要求的优化图像、视频和音频,能够精准控制网页中的文字格式、链接格式等,最后能够实现单人建站或者团队协作建立动态页面网站。教师简介:姜振宇,博士,专业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兼任新闻传播实验室主任。教材:无参考书:1 .前沿科技著:精通CSS+DIV网页样式布局(附光盘),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2 .美国Adob
22、le公司著:AdobeDreamweaverCS4中文版经典教程(附光盘),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3.美国Adoble公司著:AdobeFireworksCS4中文版经典教程(附光盘),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新闻伦理学课程编号:307060173英文名称:mediaethics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开课学期:7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阴卫芝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所属领域:内容简介:新闻伦理课是西方新闻院系最重要的三大新闻课程之一,属于新闻职业规范课程体系。新闻人的职业规范意识体现在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刊播等任何一个环节,但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不同,本课不
23、提供一个具有道德标本一样的“正确”的决定,而可能是在两个“对”的决定之间,根据“你”的价值原则和执业规范,做出一个“好”的决定。本课将介绍(1)影响记者职业道德标准的外部环境和外部因素(2)形成职业伦理意识和思路的哲学依据(3)记者职业角色定位与角色冲突(3)记者与消息源的关系、媒体/记者的利益冲突等具体表现与讨论(4)媒体/记者职业道德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及法律后果(5)各国媒体伦理规范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差异。教材:蓝鸿文、郑保卫主编,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参考书:1 .(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 .(美)
24、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萧严译,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美)史密斯著,李青藜译,新闻道德评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陈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3月版。5.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黄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6.新闻伦理与规制李衍玲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教师简介:阴卫芝,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中外国职业道德研究小组的研究。发表建构媒体自身的行为规范记者隐匿身份采访的伦理辩
25、难媒体伦理与记者伦理应加区分论电视法制节目的受众定位报纸赠阅能否实现价值提升等学术论文。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二)(新闻文本写作)课程编号:307060273英文名称:NewsinformationprocessingMethods(II):NewsTextWriting先修课程: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一)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刘斌孟盈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在“全媒体、大传播”的传媒变革背景下,为培养“全媒体全能记者”的新闻教育改革目标而开设的。新闻报道技巧、新闻写作技巧,应当且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进步而不断创新、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26、无论报道方式如何变化,新闻文本作为新闻的物质载体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本课程以新闻“文本”的写作为切入,融汇不同媒体的文本写作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制作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教师简介:刘斌,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法制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文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曾从事法律史、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法制新闻学、法治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孟盈,讲师,博士,参与测量调查与撰写“BTVI运影响力调查评测报告”、网络舆情的情感计算等课题,发表论媒介与社会关系在发展中的交互促进、论信息传播对于社会关系的构建价值、新媒体与传统媒
27、体的依存和发展等多篇论文。教材:参考书:1. 刘斌,法制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2. .刘明华、徐泓、张征著: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 KellyLeiter,JulianHarriss著,宋铁军译: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 马少华、刘洪珍著:新闻评论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 威廉E布隆代尔著,徐扬译: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6. BruceD.Itule,DouglasA.Anderson著,贾陆依、华建昌译:当代媒体新闻写
28、作与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三(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编号:307060283英文名称:MethodsofNewsinformationProcessing3先修课程: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三)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方法与技术教研室教师姓名:张森毕秋灵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3所属领域:课程简介: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三)讲授社会调查方法,致力于使同学们掌握传统采访手段以外的科学的信息采集方法。这门课程也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简介:张森,博士,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毕
29、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社会研究方法、传媒社会学,承担课程有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二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本科生选修课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毕秋灵,博士,专业方向为传播方法、文化市场分析,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教材: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1.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 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新闻信息处理方法(四)(新闻编辑学)课程编号:330
30、010014英文名称:MethodsofNewsinformationProcessing,IV(NewsEditing)先修课程: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一)(二)(三)开课学期:5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王佳航黄金周学时:4总学时:72学分:4所属领域: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新闻选择、加工、展示等信息处理方法和规律,包括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宏观新闻编辑业务与微观编辑业务两个层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采用模拟编辑部的形式,授课与模拟训练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在全媒体时代独立完成新闻编辑工作的能力,并致力于使同学们掌握现代媒体新闻信息处理的相关理论与前沿理念。教师简介:王佳航,讲师
31、,博士,传播方法与技术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媒体操作实务、媒介融合、内容生产等,曾有报纸、期刊记者、编辑工作从业经验,出版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并发表多篇论文。黄金,讲师,博士。主要担任新闻编辑学、新闻报道策划案例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发表多篇“媒介融合”的科研论文,其中包括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解析媒介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教材:暂无参考书1. 蔡雯,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许期卓,美国报纸视觉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 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 蔡雯、赵劲、许向东,新闻编辑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32、009年版。5. 塞西莉亚.弗兰德等著,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教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专业选修课新闻传播史专题研究课程编号:430010012英文名称:StudyonHistoryofJournalism&Communication先修课程:无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张艳红、王永亮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程简介:本课程系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采用专题研究方式系统介绍中、外各国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以及彼此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与差异,以中外不同时期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和新闻作品为专题,探讨中外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演
33、变规律,引领学生以史为鉴、汲取丰富的历史养分。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批判精神和新闻理想,提升学生的新闻理论素质和新闻专业精神。该课程以课堂讲授和研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1.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2.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卷,戴元光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 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4. 中外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
34、 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6.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九版),(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著,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 英国新闻史,(英)詹姆斯卡瑞、珍辛顿著,栾轶玫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教师简介:张艳红,女,副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传播学博士。近些年来以“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为主要研究方向,发表相关论文13篇。另外也发表有关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媒介批评的论文共15篇。王永亮,男,讲师。华东师大历史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前后从事过七年新闻实践工作。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
35、编著出版传媒思想、传美方家、传媒领秀等书,参编法制新闻采访教程。经典影视作品专题研究课程编号:407060272英文名称:AnalysisofClassicMovies&TVProductions先修课程:无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刘徐州周学时:3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专题研讨的形式,结合中外经典影视作品(包括新闻作品)对影视文化、艺术、技术的相关现象和思潮进行探讨,对影视艺术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重要创作倾向、艺术观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对一部经典作品的影视剧作、视听语言、策划推广、文化意涵等层面和元素进行多层面解读,对影视批评的理
36、论和方法进行梳理,以提升学生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品位和影视艺术批评及制作的实践能力。教材:电影批评,戴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参考书:1. 荣誉,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出版;2. 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戴锦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4. 电视文本解读,石长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教师简介:刘徐州,男,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文化传播、法律传播、影视传播。王天铮,女,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研究领域: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现代沟通艺术课程编号:
37、407080052英文名称:TheArtofModernCommunication先修课程:无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姚泽金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课程简介:本课程系新闻学本科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课堂实训和课堂讲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人际沟通和现代社会交往的基本知识、理论、规范和礼仪,培育学生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的积极心态和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交往、语言表达以及沟通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锻炼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交际、表现的基本技能。内容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包括交际学与沟通学、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沟通的心理与行为理
38、论、社交礼仪与知识等;课堂实训部分,包括口语表达与思维、演讲辩论与逻辑、日常交际与礼仪、说服宣传与修辞、推销谈判与策略等。教材:沟通学思想引论,赵升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版;参考书:1. 人际沟通与谈判,李家龙等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1月版;2. 现代沟通学,李谦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3. 沟通学思想引论,赵升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版;4. 人际关系与沟通曾仕强刘君政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5. 沟通的艺术(美国)卡耐基著/杨凤侠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版。6. 演讲的艺术美S卢卡斯著海南出版社202年11月版;7. 交流学14
39、讲吴建民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8. 公共关系与礼仪沈杰方四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9. 口才训练十五讲孙海燕刘伯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教师简介:姚泽金,男,副教授,武汉大学文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传播法学、新闻政策与传媒制度、法制新闻理论与实务、公共表达理论与实践、法律语言学。纪录片制作课程编号:430010022英文名称:Thefabricationofdocumentaryfilm先修课程:媒介技术(二)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史兴庆周学时:3总学时:
40、54学分:2所属领域:内容简介:本课程讲授辅以经典纪录片介绍,架构以纪录片历史嬗递为经;现代纪录片类型为纬,为学生介绍纪录片丰盛多姿的面貌。教师简介:史兴庆,男,山东人,工学学士,新闻学硕士,电影学博士在读。教材:暂无参考书:1. 罗森塔尔著:纪录片编导与制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2. 尼可尔著:纪录片导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新闻舆论学专题研究课程编号:407050132英文名称:StudiesonPublicOpinion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开课学期:5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张艳红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课程简介
41、:舆论学是研究社会公众的共同意见如何制约人类生活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变动的整体意识,以及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交往的语言关系所构成的总体模式。新闻舆论学着重研究新闻传播与舆论生成、舆论流变、舆论影响、舆论引导和控制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新闻和舆论传播的各种规律和法则。本课程针对国内外重要的新闻舆论事件,研究新闻舆论的形成、形态、功能等属性,探讨舆论导向的性质和舆论引导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介绍舆论调查和测量的基本知识,认识新闻舆论的本质,辨析新闻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了解新闻舆论引导公众舆论的规律和开展社会监督的重要功能,探讨新闻舆论在构建社会公共领域、缔造公民社会中的建设性作用。教材:许静舆
42、论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书:3. 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1999年中国广播出版社5. 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6. 徐向红现代舆论学,1991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7. 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19893中国新闻出版社8. 喻国明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2001华夏出版社9. 王石番民意理论和实务1995,(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0. 李普曼舆论学(1922)1989,华夏出版社译本11. 埃勒诺依曼(德)沉默的螺旋:舆论理论195612. 奇尔兹(美)舆论本质、
43、形成、作用,1956,普林斯顿大学出版教师简介:张艳红,女,副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传播学博士。近些年来以“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为主要研究方向,发表相关论文13篇。另外也发表有关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媒介批评的论文共15篇。西方新闻媒体专题研究课程编号:407060282英文名称:StudiesonNewsMediainWesternCountries先修课程:现代媒介概论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许冬生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新闻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以专题研究的方式,介绍西方各国当代新闻媒体的发展现
44、状、特点和趋势,着重对西方新闻传播的体制、业务特点、经营管理、政策法规以及西方新闻传播理论和思潮等内容进行探讨。课程学习采取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后调研、课堂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当代西方传媒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国际化视角。教材:西方新闻事业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参考书:1 .全球传播格局,明安香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2 .传媒的四种理论,(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著,戴鑫译,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版;3 .美国:超级传媒帝国,明安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4 .全球传播(第二版),(
45、美)伽摩利珀著,尹宏毅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 .传媒全球化与中国崛起,明安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6 .西方媒体的法制、管理和自律,魏永征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8 .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顾潜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教师简介:许冬生,女,助教,中国传媒大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在读。研究领域:中外媒介理论与实践,媒介制度。新闻侵权专题研究课程编号:407060092英文名称:ResearchonMedia-relatedTort先修课程:新闻理论、民法学原理(一
46、)(二)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姚泽金、朱巍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课程简介:本课程系新闻学本科专业选修课。课程从法学的视角研究新闻媒体及其新闻报道侵害公民、法人的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介绍我国的新闻侵权立法进程,对大众传播媒介侵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侵权行为进行类型化研究,并通过对比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在新闻侵权领域的立法和司法经验,探索平衡新闻自由与公民人格权矛盾冲突的法治之道,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的新闻侵权法律制度和基本理论。教材:新闻侵权热点问题研究,郭卫华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1 .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著,人民
47、日报出版社;2 .中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浪潮徐迅著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7月版3 .中国新闻侵权判例1高秀峰谷辽海王霁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版;4 .中国新闻官司二十年:1987-2007刘海涛郑金雄沈荣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10月版5 .互联网上侵权问题研究张新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6 .人格权与新闻侵权,王利明、杨立新,中国方正版,1995年;7 .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顾理平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 .新闻侵权:从传统媒介到网络,张西明、康长庆,新华版,2000年。教师简介:姚泽金,男,副教授,武汉大学文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
48、在读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传播法学、新闻政策与传媒制度、法制新闻理论与实务、公共表达理论与实践、法律语言学。朱巍,男,助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侵权法学、传播法学。媒介融合技术课程编号:407060342英文名称:MediaIntegration先修课程:MediaTechniqueIIIIII开课学期:5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姜振宇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内容简介:在媒介融合技术课程中,学生将交叉学习四中媒体形式的相关知识,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含动画)以及声音。重点学习的内容从单项媒体技术的专和精转变为多媒体之间的交叉
49、融合。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文字转变为图像、视频(含动画)的技术,还有图像转变为视频(动画)的技术,以及声音的剥离与嵌入技术等等,最终成为全面掌握所有媒体形式的多媒介融合人才。教师简介:姜振宇,博士,专业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兼任新闻传播实验室主任。教材:无参考书:无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编号:407060402英文名称:Methods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Research先修课程:新闻信息处理方法(三)开课学期:7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方法与技术教研室教师姓名;毕秋灵周学时:2总
50、学时:36学分: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论文写作指导课。该课程通过教师授课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提供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论文写作和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理论的运用、研究假设、资料收集方法等。教材:(美)克雷斯威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米勒,(美)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美)殷(Yin,R.K.),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三版),重庆大
51、学出版社,2004年广告策划与方案课程编号:430010092英文名称:CaseStudy:AdvertisingPlanningandCopywriting先修课程:广告学概论开课学期:5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黄金周学时:3总学时:36学分:2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广告策划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以及广告文案的写作原理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广告活动进行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教学内容包括广告策划概述、市场调研、广告主题与表现策略广告文案与创意等。通过课堂多媒体案例展示和赏析,使学生掌握广告策划的方法和技能,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活动。教师简介
52、:史兴庆,讲师,博士。主要担任新闻编辑学、新闻报道策划案例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发表多篇“媒介融合”的科研论文,其中包括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解析媒介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文。教材:余明阳等:广告策划创意学(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1 .黄升民等:广告策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2 .【美】菲利普博顿:广告文案写作(第7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3 .高志宏等:广告文案写作,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财经新闻报道课程编号:430010032英文名称:CaseStudiesonFinancialNews先修课程: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开课学期:3开
53、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姓名:王佳航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所属领域:课程简介:随着我国新闻报道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丰富,财经报道作为我国一个较晚出现的报道领域,已逐渐由“基础新闻”上升为“骨干新闻”。对于新闻专业同学来说,财经新闻的难点在于所报道领域的专业性。本课程有针对性地通过对财经报道的特点、现存问题的分析和不同媒体处理财经报道方式的比较,讲授财经新闻报道的报道技巧。王佳航,讲师,博士,传播方法与技术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媒体操作实务、媒介融合、内容生产等,曾有报纸、期刊记者、编辑工作从业经验,出版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并发表多篇论文。教材:参考书:1. 贺宛男,佟琳,唐俊:财经专业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周乃薄: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 【美】安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七月跨境医疗设备认证顾问合同知识产权条款
- 初中生四史教育
- 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复训)考试题(附答案)
- 《GBT 40347-2021植物保护机械 往复式容积泵和离心泵 试验方法》全新解读
- 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合同审核反馈表
- 企业货物买卖合同范本
- 无偿赠与农村土地合同
- 公对私借款合同范本
- 装饰材料购销合同范本
- 中集集团招聘题库
- 赣政通管理员操作手册
- 2024年ISTQB认证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工作指南(试行)
- 分布式光伏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成语小故事胸有成竹
- JC474-200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 一年级综合实践-集中注意力
- 《大学物理学》精美课件(全)
- 廉洁谈话一问一答简短六篇
- 校服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