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整合课程识字写字1教师用书_第1页
幼小衔接整合课程识字写字1教师用书_第2页
幼小衔接整合课程识字写字1教师用书_第3页
幼小衔接整合课程识字写字1教师用书_第4页
幼小衔接整合课程识字写字1教师用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小衔接整合课程识字写字1 教师用书幼小衔接整合课程教师用书目录活动计划 4活动1横( 二三)6活动2竖(十 上土)7活动3撇(人 禾个)9活动4捺(木八天)10活动5点(下火头)12活动6横折(口 日片)13活动7复习课15活动8横钩(皮) 15活动9提(虫)17活动10竖折(山出牙)18活动11竖提(长瓜衣)20活动12竖弯(四)22活动13竖钩(小)23活动14弯钩(了子手)24活动15复习课 26活动16入大27活动17文六28活动18中五29活动19不开30活动20目耳32活动21米少34活动22白田36活动23复习课 37活动24牛羊39活动25尺贝40活动26卜广41活动27升正

2、43活动28足走44活动29半业45活动30本平47活动31复习课 48活动32自西49活动33生今50活动34里果51活动35来年52活动36左右54活动37千干55活动38王主56活动39复习课58活动40石舌59活动41竹可60活动42只豆62活动43父夫63活动44百早64活动45工兰65活动46井寸66活动47复习课 68活动48立兴69活动49太犬70活动50卡午71活动51后乐72活动52爪川74活动53关士 75活动54复习课76活动55总复习7738活动计划(每周2课时,共32课时)九月活动计划表活动时间课时活动名称第一周21.横(一二三)22.竖(十上士)第二周23.撇(人

3、禾个)24.捺(木八天)第三周25.点(下火头)26.横折(口日片)第四周17.复习课18.横钩(皮)19.提(虫)110.竖折(山出东)十月活动计划表活动时间课时活动名称第一周111.竖折(山出东)212.竖提(长瓜衣)113.竖弯(四)第二周214.弯钩(了子手)115.复习课116.入大第三周117.文六118.中五119.不开120.目耳第四周121.米少122.白田123.复习课124.牛羊一月活动计划表活动时间课时活动名称第一周P 125.尺贝126.卜广127.升正128.足走第二周129.半业r 130.本平131.复习课132.自西第三周:133.生今134.里果135.来年

4、p 136.左右第四周137.千干138.王主139.复习课140.石舌十二月活动计划表活动时间课时活动名称第一周P 141.竹可142.只豆143.父夫144.百早第二周145.工兰146.井寸147.复习课148.立兴第三周149.太犬150.卡午151.后东152.爪川第四周153.关 士154.复习课255.总复习活动1横(一二三)活动内容:教材P4P5的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书写长横和短横。2 .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够在书写时进行合理安排。活动重点:掌握“横”的书写方法,正确区分“长横”和“短横”在书写上的区 别。活动难点:能够按照教师讲解的书写方法正确行笔。活

5、动准备:1 .衬衫盒,小米(或其他小颗粒谷类,课前将小米平铺于衬衫盒内)。2 .歌曲健康歌。3 .字卡。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认识笔画“横”及汉字“一”。1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律动,动作范围以伸直双臂(呈现出笔画 “横”)为主。2 .音乐结束,教师停留在双臂伸直的姿势上。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这个姿势像什么?幼儿:一。教师出示字卡,带领幼儿认读,同时交代“一”这个字的笔画叫“横”。(二)学认汉字“二”和“三”。教师拿出字卡“二”。教师:刚刚那个字念“一”,由笔画“横”构成,现在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个 由两个“横”组成的汉字会念什么?幼儿:二。(教师带领幼儿认读“二”

6、)同样方法引出汉字“三”。组织幼儿分别用“一、二、三”造句,对造句错误的幼儿给予纠正和引导,培养 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三)学写汉字“一、二、三”。1. 幼儿回到座位,教师同时出示三张字卡。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三个字有哪些地方相同,又有哪些地方不同?(幼儿可能有各种回答)教师小结:这三个字都是由笔画“横”组成的,笔画长一些的也叫“长横”;笔画稍短些的,叫作“短横”。2. 教师再次出示字卡 “一”, 请幼儿伸出右手食指,随教师尝试在空中书写 “一”;然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衬衫盒,请幼儿尝试在小米上书写“一”,在培养幼儿书写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笔画“横”及汉字“一”的认知。3. 教师讲解

7、“横”及“一、二、三”的书写方法并板书。“横” :起笔轻,斜顿笔,向右轻轻上行,收笔时先顿后收,整体呈左低右高之势。“一”:轻轻起笔再顿笔,略向右上轻轻行笔,收笔时先顿笔,再轻轻收笔。“二”:第一横短,写在横中线以上;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以下。收笔时,第一笔轻,第二笔重。“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行笔轻,收笔也轻。第三横最长,收笔时较前两横顿笔有力。4. 幼儿书写,教师做个别指导。(四)组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记忆。游戏过程:全体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四散走,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迅速出示任意一张字卡。当教师出示字卡“一”时,幼儿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当教师出示字卡 “二” 时, 幼儿迅速找到任意

8、一个同伴,紧紧抱在一起;当教师出示字卡 “三”时, 幼儿迅速三人组合抱在一起。每次游戏做错的幼儿出局,剩余幼儿则继续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打乱字卡顺序,训练幼儿对三个汉字的灵活掌握。活动延伸: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书写“横”和由“横”组成的汉字,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含有“横”的字,看一看它们哪些是“长横”,哪些是“短横” ,然后请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些字写下来,明天我们一起分享吧。参考资料: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活动 2 竖(十 上 土)活动内容:教材P 6P 7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书写“竖”和三个相关

9、汉字。2. 能够按照笔画顺序将“横”、 “竖”两个笔画结合在一起, 完成本节三个汉字的书写,并能够分析出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活动重点:1. 掌握“竖”的书写方法。2. 了解本节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书写过程中能够将各笔画合理地安排在田字格内。活动难点: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够正确书写。活动准备:字卡,硬纸板剪出的小汽车(将本节字卡贴在小汽车背面)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教师:小朋友们,汉字乐园里今天来了三个汉字宝宝,你们看,它们开着小汽车向我们走来了。2. 教师出示小汽车:汉字宝宝来我们班级做客,我们是不是应该礼貌地邀请它们下车呢?让我们一起来说: “小伙伴,小伙

10、伴,请你快下车。 ”幼儿学说一遍,教师从车上拿出一张字卡,以字宝宝的语气跟大家打招呼: “小朋友们好! ” 然后将该字卡贴在黑板上。同样的方法拿出剩余字卡,贴在黑板上。3. 教师: 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这三个汉字里面有没有我们学过的笔画?请你们找一找,它们分别藏在哪里?(此环节用于复习和巩固上节活动中幼儿对笔画“横“的掌握)教师:小朋友们找得非常准确!除了笔画“横”,大家还看到了什么笔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此环节用于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二、探索新知(一)认识笔画“竖”。教师出示笔画字卡“竖”。教师:今天来跟我们做朋友的笔画,它的名字叫“竖”。你们看,它像不像数字“ 1 ”?请小

11、朋友们把右手食指伸出来,在空中试着写一写。(二)认识汉字“十、上、土”。教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笔画,它们分别是什么呢?(横、竖)回答得很对,它们是“横”和“竖”。那么由“横”和“竖”两个笔画会组成哪些汉字呢?1. 认识汉字“十”。教师出示字卡“十”。教师:一横一竖我叫“十”,请小朋友们记住我。教师说完这句话后,请幼儿对应说:一横一竖你叫“十”,我们都能记住你。待幼儿能够对答后,教师:一横一竖我是谁?请XX (喊出任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快快告诉我。该幼儿则需要迅速回答。2. 认识汉字“上、土”。教师出示字卡“上”。教师:短横一竖一长横,我的名字叫作“上”。教师出示字卡“土。教师:小十下面

12、一长横,我的名字叫作“土”。3. 组词并造句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这三个汉字了,接下来我举起哪个字卡,请小朋友们大声地把它读出来,再给它组词和造句吧。(三)笔画“竖”及汉字“十、上、土”的书写。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十、上、土”三个汉字宝宝,它们是怎么写的呢?1. 教师板书笔画“竖”,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起笔时向右下顿笔,行笔时垂直向下且较轻,收笔时轻轻抬笔,出尖。)教师:笔画“竖”起笔一定要顿笔,开始运笔要稍重一些,垂直向下行笔时要轻。2. 教师板书汉字“十”,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注意间架结构,横在竖左右两边的部分等长,竖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在横下面的部分略长)教师:笔画王国

13、里跑出两个笔画,第一个是“横”,第二个“竖”,它们两个一拉手就变成了“十”,所以我们在写“十”时一定要先写横,再写竖。3. 教师板书汉字“上”,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短横在竖的中间起笔;最后一笔为长横,稍向右上行笔)教师:这个字由三个笔画组成,跑在最前面的是“竖”,第二个跑出来的是“短横” ,小朋友们记住这个横千万不要过长,最后一笔是“长横”。4. 教师板书汉字“土”,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笔为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穿过短横中间,短横上下的两部分等长;最后一笔为长横)教师:这个字第一笔要先写短横,然后写竖,最后是长横。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教师说谜语,

14、请幼儿回答。教师:一横一竖我是谁?请你快快告诉我。一横一竖一长横,不是土来我是谁?小十下面一长横,不是上来我是谁?也可以将幼儿平均分成几组,进行抢答,每组优先回答并且回答正确的幼儿为本组得一分,游戏结束时分数多的一组为获胜组。活动延伸: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书写笔画“横”和“竖”,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个笔画组合在一起还能变成什么字,它们都念什么,并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看一看,你用这两个笔画组成的汉字对不对。参考资料:童谣一二三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活动 3 撇(人 禾 个)活动内容:教材P 8P 9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书写“撇”。2. 学

15、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够在田字格内合理安排各笔画的位置,正确书写各汉字。活动重点:掌握笔画“撇”的书写方法。活动难点:完成“撇”的书写时,做到行笔力量均匀,收笔处学会收锋。活动准备:字卡,小盒子(课前将笔画“撇”字卡放在小盒子里)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教师: 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个新的笔画,它要跟我们做朋友,它就藏在老师手里的小盒子里,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在说什么:不是横来不是竖,我的名字叫作“撇” ,黑板上三个字里都有我,请你猜一猜我在哪儿?2. 教师:这个调皮的小笔画说它的名字叫撇,那么它会是哪一笔呢?3. 引导幼儿找到笔画“撇”后,请一名幼儿到前面用红笔把笔画

16、“撇”圈出来,然后组织幼儿讨论“撇”的笔画特点,并鼓励幼儿用肢体模仿一下该笔画。二、探索新知(一)认读 “人、禾、个”。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句子“ 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 先带领幼儿点读整个句子,然后出示字卡“人”,认读后,请一名幼儿说一说“人”字是由几笔构成,哪个笔画是他所认识的,然后到前面在句子中找到“人”字并圈起来。2.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点读句子后认读汉字“禾”,然后请一名幼儿说出“禾”字中所认识的笔画的名称并圈出诗句中的“禾”。3. 教师板书“姐姐比弟弟个子高”,点读句子后认读字卡“个”,然后请一名幼儿说出“个”字中所认识的笔画名称并圈出句子中的“个”字

17、。(二)笔画“撇”及汉字“人、禾、个”的书写。1. 教师板书笔画“撇”,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顿,然后向左下方行笔,行笔时力量均匀,不宜太弯,收笔时要轻、快,出锋。)2. 教师板书汉字“人”,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在撇中间略往上的部位起笔,两笔都要伸展。)3. 教师板书汉字“禾”,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笔短撇起笔稍顿,收笔利落;横短竖长,竖起笔于第一撇中间;捺的收笔处比第二撇的收笔处略高。)4. 教师板书汉字“个”,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撇和捺的交点在竖中线上,竖的起笔处与撇、捺的交点对齐,但是有点儿距离。)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游戏过程:教师

18、出示“人”、 “禾”两张字卡,数 1、2、3 后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这时教师迅速撤掉任意一张字卡,再数3、2、1,请幼儿睁开眼睛,幼儿睁开眼睛后需要迅速抢答出哪个汉字不见了。幼儿适应游戏过程后,增加至三张字卡进行游戏, 方法相同,教师根据情况,也可以将前两节教学活动中所学的汉子和笔画字卡放在一起,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活动延伸:欣赏古诗锄禾。参考资料:锄禾( 李绅】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活动4:捺(木八 天)活动内容:教材P 10P 11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书写笔画“捺”。2. 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够在田字格内的正确位置写出笔画和汉字。活动重

19、点:学会“捺”及三个相关汉字。活动难点:在完成“捺”的书写过程中,能够按要求处理好行笔的力量。活动准备:1. 字卡。2. 用硬纸板剪出的西瓜,课前将西瓜剪成四等份,后面分别贴上本节的一个笔画和三个汉字,然后将四块西瓜重新粘合成一整个西瓜。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大西瓜图片: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吃西瓜,可是我的西瓜可不是普通的西瓜,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我的西瓜里有什么秘密。教师做切西瓜状,将西瓜分出四块并翻出里面的笔画和汉字。二、探索新知。(一)认识笔画“捺”。教师拿出写有笔画“捺”的西瓜切片:小朋友们,请你们看一看这块西瓜上的笔画是什么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发言)教师

20、:这个笔画叫作“捺”,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我一起写一写。(二)认识汉字。1. 教师出示字卡“十”,幼儿认读后,拿出课前剪出来的笔画“撇”和“捺”。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两个笔画可以跟汉字“十”怎样组合,变成一个新的汉字?分别请幼儿尝试搭配,当有幼儿拼出汉字“木”时,教师出示字卡“木”,并带领幼儿认读。2. 教师出示笔画“短横” “长横” “撇”和“捺”:小朋友们,请你们再动动脑想一想,这几个笔画怎样组成汉字。当有幼儿组合出“天”时,教师出示字卡并认读。3. 教师出示字卡“八”:这是一个数字,它是数字“1”加“2”加“3”再加“2”的总和,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它到底念什么?(三)组词造句

21、。黑板上出示今天学习的三张字卡。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汉字,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任意一个汉字为它组词或者造句,我们来选一选谁说得最棒。(四)书写。1. 教师板书笔画 “捺”, 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起笔轻,向右下方斜行拉进,收笔时先压一下,再轻轻拉出来。)教师:捺和撇不一样,这个笔画起笔一定要轻,收笔时要先压一下,再轻轻拉出来。2. 教师板书汉字“木”,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横短,左低右高;竖穿过横的中间,在横以上的部分短,在横以下的部分长;收笔时捺比撇略高。)教师: “木”字由四笔组合而成,第一笔横要稍稍短一些,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第四笔捺收笔时一定要比左边的撇高一点儿

22、。3. 教师板书汉字“八”,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整个字呈三角形。撇短小有力,捺的起笔处高于撇的起笔处。)教师: 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小瞧这个由两笔组成的 “八” 字, 第一笔撇要记得顿笔,第二笔的捺要写得舒展。4. 教师板书汉字“天”,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撇为竖撇, 在第一横偏左一点儿的部位起笔;捺在撇与第二横的交点稍靠下处起笔。)教师:“天”字由四笔组成,第一笔横要稍稍短些,第二笔才是长横,第三笔是竖撇,第四笔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画捺。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游戏过程:将全体幼儿分成三至四组,纵队站在距离黑板3 至 5 米的位置,把本节的三个汉字贴在黑板上,游戏开始

23、,教师喊出三个字中任意一个字,每组站在最前方的幼儿则需要迅速跑到前面用手拍打该汉字,最先拍到的幼儿为本组赢得一分,拍打错误不计分,如此循环游戏,分数高的为获胜组。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动脑筋,试着用我们学过的所有笔画互相搭配组合,看一看,能不能组合成新的汉字。参考资料:到本节教学活动为止,幼儿接触了笔画“横”、 “竖”、 “撇”和“捺”,四个笔画组合起来可以构成汉字“林、大、牛、正、本”等。活动5:点(下火 头)活动内容:教材P12P13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书写“点”及相关汉字。2. 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在格内准确的位置进行书写。活动重点:学会“点“及相关汉字的书写。活动

24、难点:按笔画结构合理安排位置,按笔顺要求正确书写汉字。活动准备:字卡,与本节汉字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睡觉的时候做过梦吗?(做过)那你们能说一说自己都做过什么有意思的梦吗?(幼儿随意发言)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一个长得很小很小的小家伙跟我说,它今天要带着它的三个小伙伴来咱们班做客,然后它就不见了。今天我来到咱们班级,看到它真的带着三个好朋友来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啊?二、探索新知。(一)认识笔画“点”。1. 教师出示笔画 “点”: 它就是我昨天梦到的那个小不点儿,它的名字叫作 “点”,请小朋友看一看,它像什么?(

25、幼儿随意用语言描述)2. 教师随意出示几张字卡,请幼儿尝试找到笔画“点”,并到前面用红笔将该笔画圈出来。(二)认识汉字“下、火、头”。1. 教师分别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图片的含义。图片1:一个向下的箭头;图片2:一团火;图片3:一个小朋友的脑袋。2. 教师拿出三张字卡:这就是“点”的三个好朋友,我现在把它们分别放在图片旁边,请你们猜一猜它们都念什么。3. 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汉字内容,然后教师小结:向下的箭头表示下,所以它旁边的汉字读作“ xi a:请猜对的小朋友为自己鼓掌吧;一团火旁边的汉字读作“hu(5;你猜对了吗?小朋友的脑袋旁边这个字读作“ t出”,猜对的小朋友再给 自己鼓一

26、次掌吧。(三)书写。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点”和它的三个好朋友,现在我们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写的吧,可要仔细看哦。1. 教师板书笔画“点”,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起笔轻,快速向右下方斜着行笔,收笔处加重。起笔处呈尖状,收笔时要回锋。)教师:笔画点很小,小朋友们在书写时不要写得过长,如果过长就会影响整个字的效果。2. 教师板书汉字“下”,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横略长,左低右高;竖在横的中间起笔,写在竖中线上;点在竖的上半部起笔。)教师: “下”字由三笔组合而成,第一笔长横,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点要在竖偏上一点的位置下笔。3. 教师板书汉字“火”,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点向

27、右下方倾斜,第二笔短撇向左下方倾斜,两笔相对;第三笔为竖撇,第四笔捺的收笔处和竖撇的收笔处一样高。 )教师:火字第一笔是点,第二笔要写成短撇,第三笔是竖撇,第四笔是捺。4. 教师板书汉字“头”,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二笔之间的距离不要过大或过小,横要长,撇为竖撇,最后一笔为长点。)教师:这个字由五笔组合而成,第一笔是点,第二笔还是点,两个点的距离不能太远,但也不能挨着,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是长点,小朋友千万不要写成捺。(四)造句组词。教师手拿字卡:今天小朋友们又认识了三个汉字,下面我举起哪个汉字,小朋友们就为它组词或者造个句子吧。咱们来比赛,看谁说得好。三、组织游戏,巩

28、固教学。游戏过程:将图片和字卡的位置打乱,请幼儿到前面进行连线游戏,即将实物图与对应的汉字连在一起。两名幼儿一组,第一轮游戏:一名幼儿手拿三张实物图片,另外一名幼儿手拿三张字卡; 手拿图片的幼儿举起手中任意一张图片,手拿字卡的幼儿马上举起对应的字卡; 第二轮游戏:手拿字卡的幼儿先举起卡片,手拿实物图片的幼儿则迅速举起对应的图片;如此反复。活动延伸:让幼儿试一试为以前所学过的汉字配上漂亮的图画。参考资料: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打一自然物)活动 6:横折 (口 日 片 )活动内容:教材P14P15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书写笔画“横折”及三个相关汉字。2

29、. 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活动重点:学会“横折”及相关汉字的书写。活动难点:合理安排“日”字各笔画的间距,“口”和“日”的书写不可过宽也不可过窄。活动准备:字卡。活动过程:(一)认读笔画及三个相关汉字。1. 直接出示笔画“横折”字卡,请幼儿观察后说出该笔画的结构特点;然后出示几张字卡,请幼儿到前面用红笔圈出刚刚看到的笔画。教师小结:这些被小朋友们发现并圈起来的笔画叫“横折”。2. 出示词组字卡 “门口” “口袋” “出口” “入口” “口才” “口水” ,带领幼儿点读。教师:在我们刚刚读过的每一组词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字,你们发现是哪个字了吗?( “口”

30、字)现在请小朋友们在老师手中的字卡中把它找出来。3. 幼儿找到“口”后,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用“口”字组出新的词语吗?4. 同样的方法让幼儿在“日光” “日本” “日历” “日食” “明日” “日期”中找到汉字“日”后,教师带领幼儿认读字卡并尝试说出与其相关的其他词组。5. 让幼儿在“唱片” “影片” “明信片” “片段” “片面” “片刻”中找到汉字“片”后,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汉字并尝试说出与其相关的其他词组。(二)示范书写并讲解。1教师板书笔画“横折”,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先写横,由轻到重,到折笔处顿笔,然后略向左下行笔写竖。)教师: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横的行笔

31、力量不一样,要由轻到重,折笔的竖不要垂直,要向左下方倾斜行笔。2教师板书汉字“口”,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整个字上宽下窄。第一笔短竖略向右下方倾斜,在竖的顿笔处起笔写横折,最后一笔横略向右上方倾斜。)教师:这个字由三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横折、横;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两个竖行笔时要向中间收,不要垂直书写。3教师板书汉字“日”,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整个字略窄,不宜过宽。“日”中所有横向的笔画都略向右上方倾斜,且间距相等。 )教师:这个字由四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横折、横、横;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整个字体偏窄,不要写得过宽。另外,中间的横收笔不要与右侧的笔画相连接。4

32、教师板书汉字“片”,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笔为竖撇,第三笔短竖的起笔处比竖撇的起笔处高一点儿,横折的竖画要垂直,收笔处要比竖撇的收笔处低一点儿。)教师:这个字由四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撇、横、竖、横折;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第一笔是竖撇,写得不要太伸展;第四笔横折的横要稍稍短于上面的横。(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游戏过程:全体幼儿每人手持任意一张今天所学的字卡,围成圆圈蹲在地上,教师站在圈外,绕圈顺时针逐个摸幼儿的头,边摸边说儿歌:横折口来横折日,横折片来你是谁?说完儿歌止步,将手停留在小朋友头上,该小朋友必须马上说出自己手持字卡的内容。说对的幼儿可替换老师的角色继续游戏,几轮游戏

33、后,幼儿互换字卡,继续游戏。活动延伸:教幼儿点读教材中的造句,读完最后一句“我为老师做了一张卡片”后,请幼儿尝试为老师制作一张卡片,并把所学过的汉字认真地写在卡片里,送给老师。参考资料:嘴巴有,眼睛无;小吴有,小红无。回来有,去了无;可是有,但是无。点头有,摇头无。(打一字)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打一字)活动7:复习活动内容:复习P4P15内容活动目标:1. 掌握所学笔画名称及书写方法。2. 认读并书写所学汉字,合理安排间架结构,按笔顺正确书写。活动重点:记住所学笔画名称并掌握其书写方法。活动难点:合理安排笔画及相关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笔顺正确书

34、写。活动准备:字卡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今天,汉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汉字宝宝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比赛,小朋友们,你们也来参加吧。二、复习巩固。(一)复习笔画。1. 教师出示所有学习过的笔画字卡:首先要参加跑步比赛的是这些笔画宝宝,小朋友们还记得它们吗?请你们说一说它们者叫什么名字?你们愿意加入笔画宝宝们的比赛吗?2. 请回答正确的幼儿到前面来,手持自己说出名称的字卡站成一横排,听到教师口令后一起向对面跑,先到达的为胜利者。(二)复习汉字。1. 教师出示所学过的汉字字卡:接下来要参加单脚跳比赛的是这些汉字宝宝,小朋友们还记得它们吗?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你们愿意

35、加入汉字宝宝们的比赛吗?2. 请回答正确的幼儿到前面来,手持自己说出名称的字卡站成一横排,听到教师口令后一起向对面单脚跳,先到达的为胜利者。(三)复习书写。教师在黑板上同时板书一个字的多种错误写法(其中有笔画错误和间架结构搭配错误等),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哪些字的书写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在哪里,然后分别请幼儿到前面进行改正。(通过此环节,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如何在田字格中合理安排各笔画,规范书写。)三、组织游戏,加深巩固。游戏过程:两个小朋友一组,玩石头剪刀布,获胜的小朋友说出一个汉字,另外一个小朋友则需要马上写出来,如此反复游戏。活动延伸:继续游戏,进一步加深巩固幼儿对所学笔画及汉字的掌握。

36、活动 8:横钩(皮)活动内容:教材P16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笔画“横钩”和汉字“皮”的书写。2. 学会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合理安排笔画位置,正确书写。活动重点:1. 掌握该笔画名称及书写方法。2. 掌握“皮”的书写方法,按笔顺正确书写。活动难点: “皮”字中笔画“竖撇”与笔画“横钩”两笔要连接顺畅;短竖要书写于横钩中间。活动准备:字卡,各种食物果皮的图片。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食物果皮图片,先请幼儿观察,以问答形式引出今天的活动内容。教师: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图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汉字就在这些图片里,请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二、探

37、索新知。(一)认识汉字“皮”及笔画“横钩”。1. 继续之前根据图片展开的话题,先请幼儿分别说出每张图片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所有图片的共同之处,最后每组派代表说出今天要学的是什么汉字。教师小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各种食物的外皮,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汉字就是“皮”字,猜对的小组请给你们自己鼓掌吧。2. 教师出示字卡“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在这个“皮”字里,都有哪些你们学过的笔画?(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随意发言)再请你们指一指哪个笔画是你不认识的?(幼儿指出是笔画“横钩”)3. 教师出示字卡“横钩”:这个藏在“皮”字里的笔画叫“横钩”,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再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试着写一写。(

38、 二 ) 、组词及造句。教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带有笔画“横钩”的汉字“皮”,现在请小朋友们给这个字组词, 然后再试着造一个句子。(教师带领幼儿组词造句,并给予纠正与指导)(三)笔画及汉字的书写。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笔画“横钩”和它的好朋友“皮”,现在我们不但要会写它们,还要把它们写得漂亮,要认真看老师怎样写哦。1. 教师板书笔画“横钩”,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先起先笔写横,顿笔后向左下方出钩,收笔要迅速、出尖。)教师:这个笔画一笔写成,小朋友们在写完横时要记住稍顿笔再出钩。2. 教师板书汉字“皮”,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笔为横钩,竖撇在横钩的起笔处起笔,在横钩中间写短竖,捺

39、要伸展,收笔处比横钩的回钩处更靠右。)教师:这个字由五笔组成,笔顺依次是横钩、撇、竖、横撇、捺。小朋友们在书写时要记住,最后一笔捺一定要伸展,而且要长于上面完成的笔画“横钩”,不要跟“横钩”对齐,也不要比它短。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游戏过程:将多张字卡在教室里围成一个大圆圈,请 4 至 5 名幼儿背靠背站在圆圈中间,教师给口令,幼儿听到教师口令后,迅速在字卡中找到“皮”字,跑上前去举起该字,最先找到该字的为胜利者;替换幼儿反复进行游戏。活动延伸: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书写“皮”字,书写时故意丢掉一个笔画,然后请另外,一名幼儿做补充,补充正确后,两个人互换角色,如此反复练习。参考资料:妈妈买个

40、皮球,上面画个小猴,我来拍拍皮球,小猴翻翻跟头。活动 9:提(虫)活动内容:教材P17内容活动目标:1. 学会笔画“提”和汉字“虫”的书写。2. 学会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合理安排笔画结构,正确书写。活动重点:掌握笔画“提”的名称,学会此笔画和汉字“虫”的书写。活动难点: “虫”字在书写时“口”字要略扁,最后的笔画“点”收笔时要上下对齐,间架要匀称。活动准备:字卡,昆虫图片,头饰(各种动物和汉字)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昆虫图片,请幼儿认真观察。教师: 小朋友们,你们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请你们说一说它们长什么样?谁能给小朋友们学一学它们飞起来的样子。二、探索新知。(一

41、)认识汉字及笔画。1. 教师: 刚刚小朋友们看到的图片里的小动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昆虫”里面的“虫”字。2. 教师出示字卡:这个字读“ ch Sg”,“昆虫”的“虫”。(教师带领幼儿大声诵 读)3. 教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这个“虫”字里有哪些笔画是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个笔画是你叫不出名字的?(请幼儿分别发言,说出“虫”字中学过的笔画,再请一名幼儿到前面用红笔圈出不认识的笔画。)4. 教师出示笔画“提”:这个笔画叫“提”,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笔画朋友,现在请小朋友们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个笔画写出来。(二)组词造句。教师:除了“昆虫”外,谁还能用“虫”组一个词或

42、者说一句话呢?看一看谁说得精彩。(教师带领幼儿组词造句,并给予纠正与指导)(三)书写。教师:小朋友们,现在又到了开心书写一刻了,请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跟随老师把今天学习的笔画和汉字写出来吧。1. 教师板书笔画“提”,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顿,然后向右上方斜着挑出,行笔轻、快,收笔要出尖。)教师:小朋友们在写这个笔画时请注意,起笔时一定要先顿笔,不要直接向右上方行笔。2. 教师板书汉字“虫”,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 “口”略扁;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折的右边与点的收笔处上下对齐。)教师:这个字由六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横折、横、竖、提、点。小朋友们在书写这个字时请记住,中间的

43、“口”一定要扁些,不能按以前的书写方法写;另外, 最后一个笔画 “点” 的收笔一定要跟上面的笔画对齐,不要偏左也不要靠右。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游戏过程:全体幼儿头戴动物或汉字头饰分散站在教室各处,听到音乐后四散走,音乐停止后,头戴昆虫头饰的幼儿则需要和头戴汉字“虫”头饰的幼儿拥抱在一起,而戴其他动物头饰的幼儿和非汉字“虫”的幼儿则需要迅速蹲下,做出错误判断的幼儿被淘汰;每次音乐停止后,两个幼儿不可以重复拥抱。活动延伸:教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找一找,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名字,它们是害虫还是益虫?参考资料:昆虫特征:1. 身体外有个像壳的构造,所以通常比较硬;2. 外观上可清楚地辨认出是一节

44、一节的;3. 可以明显地区分出头、胸和腹三部分;4. 头部通常有一对触角、一对眼睛(复眼)和一个口器;5. 胸部上方通常有两对翅膀,而下方通常有三对脚(足)活动10:竖折(山出 牙)活动内容:教材P18P19内容活动目标:1. 认识笔画“竖折”,掌握其笔画名称并认读三个相关汉字,掌握书写方法。2. 能够按照笔画顺完成本节三个汉字的书写,并能够分析出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活动重点:1. 掌握“竖折”的书写方法。2. 了解本节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书写过程中能够将各笔画合理地安排在田字格内。活动难点: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能够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活动准备:1. 字卡。2. 画有大山的图画(

45、图画稍大,山中间画一个可以打开的黑洞,山洞里先放好今天要认读的汉字和两个学过的汉字)。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大山的图画:小朋友们,请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中间圆圆、黑黑的又是什么?你们猜一猜山洞里住着谁?你们想知道山洞里住着谁吗?我们一起喊: “山洞里的小伙伴,请你快出来! ”幼儿试着喊出教师的话后,教师从山洞里先拿出一个学过的汉字。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谁出来了?(皮)让我们再试着喊一喊,看一看里面还有没有别的字宝宝了。幼儿继续喊,教师拿出字卡“虫”。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回谁来了?(虫)我们再看一看,里面还有谁在?这回教师拿出字卡“出”:咦?你是谁?我们班小朋友怎么不

46、认识你?教师模仿字宝宝的语气:我是字宝宝“出”。同样的方法引出汉字“牙”。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汉字及笔画。1. 认识汉字“山”。教师:小朋友们,这些字宝宝都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山洞)教师出示字卡“山”:这个字就是“山洞”的“山”。 (认读后将字卡贴在黑板上)2. 认识汉字“出”。教师:你们还记得第三个从山洞里跑出来的字宝宝叫什么吗?(出)请把它找出来吧。教师出示字卡,让一名幼儿在字卡中找到“出”,将字卡贴在黑板上。3. 认识汉字“牙”。教师:最后跑出来的字宝宝说它叫什么?(牙)同样请一名幼儿在字卡中找到该汉字,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4. 认识笔画“竖折”。教师: 在这三个字宝宝里有一个共同

47、的笔画,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请你们把它找出来,然后用红笔圈上。幼儿找到后,教师出示字卡:这个笔画叫“竖折”,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小手,试着写一写这个笔画。(二)组词造句。教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汉字宝宝,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为这三个字宝宝组词造句吧,看一看谁帮助它们找到的朋友多。(教师带领幼儿组词造句,并给予纠正与指导)(三)笔画“竖折”及汉字“山、出、牙”的书写。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笔画“竖折”和“十、上、土”三个汉字宝宝,它们是怎么写的呢?1. 教师板书笔画“竖折”,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竖短横长。先向下方行笔写竖,稍顿笔后略向右上方倾斜写横。)教师:小朋友们在写这个笔画时一定要一

48、笔完成,另外,横要稍稍向上倾斜,不要太平。2. 教师板书汉字“山”,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然后在竖的左下方起笔写竖折,最后一笔短竖的起笔处比竖折的起笔处略高。)教师:这个字一共由三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竖折、竖;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第一笔竖起笔最高,最后一笔短竖要稍稍高于左边的竖折。3. 教师板书汉字 “出” ,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两个竖折的竖都略向左下倾斜,折的角度大小接近;中间一竖写在竖中线上。)教师:这个字一共由五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折、竖、竖、竖折、竖;小朋友在写这个字时请记住,两笔竖折起笔都要略向左下倾斜,不可以写成垂直的竖。4. 教师板书

49、汉字“牙”,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首横短;竖折的横要比首横长;竖钩的竖以竖折的横为界限,上短下长;撇伸展。)教师:这个字一共由四笔组成,笔顺依次是:横、竖折、竖钩、撇;小朋友们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第二笔竖折不要跟第一笔横起笔的位置相连,要留有距离;第三笔竖钩不要写在竖中线上。三、组织游戏,巩固所学。游戏过程:将三张字卡贴在黑板上,3 至 5 名幼儿手持布口袋并排站在距离黑板3 米处,游戏开始,教师任意说出一个字,幼儿则需要迅速将口袋投向相应的汉字,第一个投中的为胜利者。如此反复游戏。活动延伸:故事欣赏愚公移山参考资料:愚公移山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

50、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 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远的路,才能到山的南面去。“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走这两座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走呢?再说,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第二天一早,愚公便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 “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

51、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 “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大座山背走了。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活动 11:竖提(长瓜 衣)活动内容:教材P20P21活动目标:1. 认识笔画“竖提”,掌握其笔画名称并认读三个相关汉字,掌握书写方法。2. 能够按照笔画顺完成本节三个汉字的书写,并能够分析出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活动重点:1. 掌握“竖提”的书写

52、方法。2. 了解本节三个汉字的结构特征,书写过程中能够将各笔画合理地安排在田字格内。活动难点:学会观察笔画和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够按笔顺正确书写。活动准备:1. 字卡。2. 实物泡泡糖一块,布娃娃一个,硬纸板剪出的泡泡若干。(泡泡上写有汉字,并事先将泡泡藏在娃娃身后)。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 出示泡泡糖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泡泡糖)2. 出示布娃娃。教师:请小朋友们再看一看,她是谁?(布娃娃)这是小天使“玛丽”和她的神奇泡泡糖。玛丽的泡泡糖和我们吃的泡泡糖可不一样。老奶奶家里没有米了,玛丽吃下泡泡糖,对着老奶奶家吹个泡泡,泡泡就变成了好多米;小妹妹不小心摔倒了,坐在地上哭鼻子,玛丽对着小妹妹吹个泡泡,小妹妹马上擦干眼泪,勇敢地站起来了;今天玛丽来到我们班,我们一起看一看,玛丽给我们带来的泡泡里有什么秘密吧。二、探索新知。(一)认识笔画和汉字。1. 认识汉字。教师做给玛丽吃泡泡糖状,然后对玛丽说:亲爱的小玛丽,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准备好了,请你吹泡泡吧。教师从玛丽身后拿出一个泡泡,上面有汉字“长”,然后模仿玛丽的语气:我知道小朋友们都爱学习,我带来几个汉字宝宝给你们做朋友,第一个字宝宝叫 “长”。(幼儿认读后,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