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1页
采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2页
采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3页
采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4页
采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暖课程设计说明书院系: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12-01姓名:杨明明学号:541202040147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 12-01-47 姓名 杨明明 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本课程设计是为某一民用住宅设计一套采暖系统,建筑物的平面图见附录1。二、原始资料及技术参数1. 建筑物所在地点:郑州市2.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t w = -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w =3.4m/s冬季主导风向: 西、西北3. 土建条件:详见建筑图1)外墙类型(自外至内):内墙面刮腻子(20mm)+kp1空心砖(200mm)+15mm喷涂硬泡聚氨酯+20mm聚

2、苯颗粒保温+20mm聚合物砂浆加强面层+20mm外涂材料装饰。K=0.733W/(m2.K);2)内墙类型:20 mm水泥砂浆+175 mm砖墙+ 20mm水泥砂浆,K=2.344W/(m2.K);3)屋面类型:70mm双面彩钢板聚笨保温夹心板,K60=0.91W/(m2·K);4)楼板材料:7mm五夹板+370mm热流向下(水平、倾斜)60mm以上+80mm钢筋混凝土+25mm水泥砂浆+25mm大理石,K=0.508 W/(m2.K);5)外窗类型:PVC框+Low-E中空玻璃6+12A+6遮阳型,传热系数2.444 W/(m2.K)自身遮阳系数0.55,内遮阳系数0.60;6)外

3、门系列:节能外门,传热系数3.02 W/(m2.K);7)内门系列:木框夹板门,传热系数2.504 W/(m2.K);8)玻璃幕墙:6钢+9A+6钢,12mm平板玻璃+12mm热流水平+12mm平板玻璃K=2.510W/(m2.K)。9)另外卫生间门窗玻璃均采用磨砂玻璃。三、主要设计内容和要求1、供暖热负荷计算;2、散热器选择计算; 3、管道系统水力平衡计算;4、供暖附件或装置的选择计算;四、对课程设计的成果要求1、施工图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总说明及设备材料表、供暖系统平面图、供暖系统图、大样图等;2、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五、主要参考文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4.暖通空调 陆亚俊 马最良等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5.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六、课程设计时间:2015年6月15日 至2015年7月05日指 导 教 师: 李 春 艳 袁 培 教 研 室 主 任: 胡 张 保 目 录1.设计题目52设计原始资料 53热负荷计算 34采暖系统布置 175散热器选择的计算 176.管道的布置 23 7.采暖系统水力计算268参考文献 30一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郑州市一居住户型采暖设计。二

5、 设计原始资料2.1设计题目本工程为个人户型,其中主要房间为卧室。楼层标高3米,本工程以95/70低温热水作为采暖热媒,为本楼层设计供暖系统。2.2 设计依据2.2.1任务书 <<采暖课程设计与指导>>,附录等2.2.2规范及标准1 贺平,孙刚. 供热工程(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50019-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4 李岱森.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

6、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T 50114-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6 JGJ00026-20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 JGJ00173-2009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2.3.设计气象资料2.3.1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郑州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以下简称供热手册及供热工程。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郑州市的气象资料如下:省份郑州市设计用室外气象参数单位郑州常年大气压Kp采暖室外计算温度-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2.3冬季最多风向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0.9设计计算用采暖期日数日97冷风渗透朝

7、向修正 东/0.50冷风渗透朝向修正 西/0.85冷风渗透朝向修正 南/0.50冷风渗透朝向修正 北/1.002.3.2室内设计温度见表如下: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功能厨房卧室室餐厅客厅卫生间室内设计温度(3.3土建资料本工程,层高3米: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维护结构传热系数按下表选取,再乘以90%的修正值。4)其他资料热源:换热站热媒:热水热媒参数:95/70 建筑物周围环境:城市内、无遮挡三热负荷计算3.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3.1.1 围护结构耗热量包含的内容围护结构耗热量包含内容:围护结构温差传热量;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外门开启冷风侵入量;上述代数和,分为基本耗

8、热量和附加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2-1)式中: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W; 冷风渗透耗热量,W;冷风侵入耗热量,W;供暖总耗热量,W。3.2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按(2-2)式计算 (2-2)式中: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传热面积,;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传热系数,;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无量纲,见表2-4;表2.1 围护结构的温差正系数 序号围 护 结 构 特 征1外墙、屋顶、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1.002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0.903

9、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1 6层建筑)0.604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7 30层建筑)0.505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0.756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0.607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0.408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防震缝墙0.709与无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0.4010伸缩缝墙、沉降缝墙0.30的确定:a、外墙高度,本层地面到上层地面(中间层)(底层,由地面下表面到上层地面;顶层,平屋顶到屋顶外表面)。斜屋面:到门顶的保温层表面。长:外表面到外表面,外表面到中心线,中心线到

10、中心线。b、门、窗按净空尺寸。c、地面、屋顶面积,地面和门顶按内廓尺寸,平屋顶,按外廓。 d、地下室,位于室外地面以下的外墙,按地面2.1.3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朝向修正耗热量产生原因:太阳辐射对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影响,规范规定对不同朝向的垂直围护结构进行修正.修正方法:朝向修正耗热量的修正率可根据不同地区进行选取,石家庄市的朝向修正率为: 东: -5; 西: -5; 南: -20; 北: 0; 屋顶:-20% 将垂直外围护结构(门、窗、外墙及屋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乘以朝向修正率,得到该维护结构的朝向修正耗热量:;之后把加减到基本耗热量上。 2. 1. 4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1、产

11、生原因:因风压与热质作用室外空气经门窗缝隙进入室内。2、方法:规范规定,对六层以下的按缝隙法。 (2-4)式中: 渗入冷空气耗热量W;0.278换算系数,1KJ/h=0.278W;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量m3/(h·m),据冬季室外平均风速;查的为1.83 m3/(h·m)l 门窗可开启部分缝隙长度m;室外空气密度kg/m3;石家庄为1.34 g/m3空气压质量比热 1KJ/(kg·);n冷风渗适量的朝向修正系数;东:n=0.5西:n=0.85南:n=0.5北:n=1.02. 1. 5 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外门附加产生原因:冬季,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下,大量从室外或

12、相邻房间通过外门、孔洞侵入室内的冷空气被加热成室温所消耗的热量称为冷风侵入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可采用外门附加的方法计算。外门附加率的确定方法为:对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附加率值如下表: 外门附加率值外门布置状况附加率一道门65n%两道门(又门斗)80n%三道门60n%供暖建筑和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口500%计算公式为: 式中:外门的基本耗热量。 N 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按上表计算。3.2 负荷计算表如下 3.3 计算热指标:1,间的负荷面积热指标计算公式: (2-5)式中:面积热指标;建筑物面积;2,物总的供暖热负荷及采暖热指标根据本建筑物的特点知: 建筑面积F=1075.12m2所以

13、供暖面积热指标,按式(2-5):X=36399/1075.12=33.86W/m2其它房间的热负荷计算结果见附录表中。 民用建筑的面积热指标 建筑类型(W / m2)建筑类型(W / m2)住 宅别墅(12层建筑)办 公医 院试验楼旅 馆影剧院50 70100 12558 8165 9568 9860 8590 120图书馆幼儿园、托儿所学 校商 店礼 堂食 堂体育馆65 9075 12060 8065 100100 16085 14080 150按照规范规定住宅的热负荷指标为5070W/m2 .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4.1系统形式的选择与确定1.系统采用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异程系统的形式;户

14、内采用双管同侧上进下出的形式。2.在建筑物入口处设建筑热力入口装置; 在每户入口设户内采暖系统入户装置; 每户的第一个散热器安装温控阀; 每个散热器有空气排除装置。3.户内管道埋设与地板内,散热器采用暗装形式。注:1.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坡度不应小于0.003。坡度应与水流方向相反,以利排气。2.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布置干管和立管,为每个房间分配散热器组。考虑到散热器耐用性和经济性,本工程选用铸铁柱型散热器。结合室内负荷,选择铸铁M132散热器。结合室内负荷,散热片主要参数如下,散热面积0.24m2,水容量1.32L/片,重量7Kg/片,工作压力0.5MPa。多数散热器安装在窗台下的墙龛内,距窗台

15、底80mm,表面喷银粉。五散热器的计算5.1 散热器的计算本设计采用M-132型散热器。(1)、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散热面积的计算可按供热手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的确定。本设计在计算时,不考虑管道散热引起的温降。对于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为系统计算供、回水温度之和的一半,而且对所有散热器都相同。(2)、散热器片数的计算散热器片数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 利用散热器散热面积公式求出房间内所需总散热面积(由于每组片未定,故先按1计算);2) 得出所需散热器总片数或总长度H;3) 确定房间内散热器的组数m;4) 将总片数n分成m组,得出每组片数n,若均分则n=nm(片组);5)

16、 对每组片数n进行片数修正,乘以b,即得到修正后的每组散热器片数,可根据下述原则进行取舍;6) 对柱型及长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0.1 ;7) 对圆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计算面积的10。5.1.1 散热器数量的计算 确定了供暖设计热负荷、供暖系统的形式和散热器的类型后,就可进行散热器的计算,确定供暖房间所需散热器的面积和片数。5.1.2 散热器的散热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根据热平衡原理,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²);散热器的散热量(W);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17、²·);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片数修正系统的范围乘以对应的值,其范围如下: 片数修正系数每组片数<66101020>200.9511.051.1另外,还规定了每组散热器片数的最大值,对此系统的M-132型散热器每组片数不超过20片。1、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2、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表示当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pj与室内空气温度tn的差为1时,每平方米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单位为W/(m²·)。选用散热器时希望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 通过实

18、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为 式中: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从上式可以看出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差越大,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就越大,传热量就越多。2、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应根据热媒种类(热水或蒸汽)和系统形式确定。 1)热水供暖系统 式中: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散热器的进水温度(); 散热器的出水温度(); 对于单管热水供暖系统,各组散热器是串联关系,所以各组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不同,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式中: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散热器的进水温度();散热器的出水温度();散热器热负荷(

19、W);散热器的进流系数;水的比热;立管流量,Kg/s;5.2散热器的布置布置散热器应注意以下规定l、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这样能迅速加热室外渗入的冷空气,阻挡沿外墙下降的冷气流,改善外窗对人体冷辐射的影响,使室温均匀。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如设在窗台下时,医院、托幼、学校、老弱病残者住宅中,散热器的长度不应小于窗宽度的75;商店橱窗下的散热器应按窗的全长布置,内部装修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可暗装。2、为防止冻裂散热器,两道外门之间,不准设置散热器。在陋习建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合,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解阀。3、散热器在布置时,不能与室内卫生设备、工艺设备、电气

20、设备冲突。暖气壁龛应比散热器的实际宽度多350400毫米。台下的高度应能满足散热器的安装要求,非置地式散热器顶部离窗台板下面高度应50毫米,底部距地面不小于60mm,通常为150mm毫米,背部与墙面净距不小于25mm。4、在垂直单管或双管供暖系统中,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以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可同临室串联连接。 5、公共建筑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住宅楼梯间一般可不设置散热器。把散热器布置在楼梯间的底层,可以利用热压作用,使加热了的空气自行上到楼梯间的上部补偿其耗热量。6、在楼梯间布置散热器时,考虑楼梯间热流上升的特点,

21、应尽量布置在底层。住宅建筑分户计量的散热器选用与布置还应注意:(1)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宜选用铜铝或钢铝复合型、铝制或钢制内防腐型、钢管型等非铸铁类散热器,必须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内腔无黏砂型铸铁散热器;(2)采用热分配表计量时,所选用的散热器应具备安装热表的条件;(3)采用分户热源或供暖热媒水水质有保证时,可选用铝制或钢制管形、板式等各种散热器;(4)散热器的布置应确保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并应可能缩短户内管道的产度;(5)散热器罩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和恒温阀及配表的工作,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六,管道的布置6.1 干管

22、的布置供回水干管设置在管道井中,每个用户都从干管上接出一个支管,而形成各自的独立环路以便于分户计量。6.2 支管的布置 本设计入户的支管均设置在户内垫层内,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本系统散热器支管的布置形式有供、回水支管同侧连接和供、回水支管异侧连接两种形式,且支管均保证为0.01的坡度,以便于排出散热器内积存的空气,便于散热。6.3 管道支架的安装管道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的规定:位置应准确,埋设应平整牢固;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对活动支架应采用U形卡环。支架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若设计上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表的规定执行:表3-5 支架间距的选择公称直径mm152025

23、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支架的最大间距保温管1.5222.533444.556788.5不保温管2.533.544.55666.5789.511127.采暖系统水力计算7.1水力计算根据暖气片组装片数的最大值将其分为几组后,确定总的立管数,绘制系统图,标明各段干管的负荷数,以及每组暖气片的片数和负荷数,并对各个管段进行标注(见附录)。本设计的计算过程同程式单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过程,在整个系统中每一个户内环路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分别计算,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在系统图上,对各管段进行编号,并注明管段长度和热负荷。(2)计算通过最远立管的环路的总阻力,根据

24、所选值R(60120Pa/m),和每个管段的流量G的值,查阅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初选各管段的d、R、v的值,算出通过各立管的环路的总阻力。流量G的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4-5)式中: Q管段的热负荷,W; 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 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3)计算通过最近立管环路的总阻力,计算方法同上。(4)求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15%以内,以确定通过环路各管段的管径。(5)根据水力计算的结果,求出系统的的总压力损失,及各立管的供、回水节点间的资用压力。(6)根据立管的资用压力和立管的计算压力损失,求中间各并联立管的压力损失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15%以内,从而确定出

25、各立管的管径。7.2水力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l)采暖系统水力计算必须遵守流体连续性定律,即对于管道节点(如三通、四通等处)热媒流入流量之和等于流出流量之和。热媒的流速是影响系统的经济合理程度的因素之一。为了满足热媒流量要求,对于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增大热水流速虽然可以缩小管径,节省管材,但流速过大,压力损失增加,会多消耗电能,甚至可能在管道配件(如三通、四通等)处产生抽力作用,破坏系统内热水正常流动,使管道发生振动产生噪音。f因此,采暖规范中规定:采暖管道中的热媒流速,应根据热水或蒸汽的资用压力、系统形式、防噪声要求等因素确定。(2)采暖系统水算必须遵守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平衡定律。系统在运行

26、中,构成并联环路的各分支环路的压力损失总是相等的,并且等于其分流点与合流点之间的压力总损失。在设计时只能尽量的选择在保证热媒设计流量的同时使各个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接近于平衡的管径。只要保证并联环路各分支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则流量的变化是不大的。 (3)热水采暖系统最不利环路的单位长度沿程压力损失,除很小的系统外,一般以不超过60120Pam为宜。 (4)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径不宜小于DN20,以利于排除空气,并小数显著的影响热水流量。(5)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主要是为了系统的调节和检修创造必要的条件。 7.3各用户水力计算:以一楼1用户为例

27、:(1) 根据各用户的热负荷计算其的流量,由 =0.86×5645÷(95-70) =194.188kg/h 查附录8得当流量G=194.188kg/时,选公称内径DN16,用内差法计算流速v及比摩阻Rm如下 v=(194-175)/(200-175) ×(0.28-0.24)+0.24=0.27m/s Rm=(194-175)/(200-175)×(98.47-77.54)+77.54=93.45Pa/m(1) 确定沿程阻力损失Py:Py=Rl=93.45×50=4672.5Pa(2) 确定局部阻力损失Pj:. 根据图中各用户的实际情况列出各

28、用户的局部阻力管件名称(见附表),查供热工程附录4-2得到局部阻力系数列于附表中。一楼A1用户的局部阻力系数为=382.4。. 据流速查供热工程附录4-3查出动压头=28.32Pa;用户中Y型过滤器阻力损失、温控阀阻力损失及热量表阻力损失分别为3000Pa、2000Pa、20000Pa则:(3) Pj=382.4×36.45+3000+2000+20000=38938.48Pa(4) 则一楼A1用户的总压力损失为:Py+Pj=43610.98Pa (5) 其他用户水力计算结果见附录,用户局部阻力系数见附表。7.4立管水力计算的示例:(1) 水力计算:在系统图上对个管段进行编号,并注明各管段的热负荷和管长。根据各管段的热负荷计算各管段的流量,以管段2为例进行计算: =0.86×40765/(95-70) =1402kg/h查供热工程附录4-5取公称直径DN40用内差法同理计算可求出v=0.39,R=36.08(2)确定沿程阻力损失Py:Py=Rl=36.08×2.5=90.20Pa(3)确定局部阻力损失Pj:. 根据图中各管段的实际情况列出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管件名称(见表4-2),查供热工程附录4-2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