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轨迹分析试验报告_第1页
根轨迹分析试验报告_第2页
根轨迹分析试验报告_第3页
根轨迹分析试验报告_第4页
根轨迹分析试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名称:控制理论乙实验名称: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指导老师:成绩: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法分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2,熟练掌握Simulink仿真环境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实验内容一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G(s)k(s32)22(s4s-3)绘制出此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2 .实验原理根轨迹是指,当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一般来说,这一参数选作开环系统的增益k)从零变到无穷大时,死循环系统

2、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轨迹。因此,从根轨迹,可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同时,对于设计系统可通过修改设计参数,使闭环系统具有期望的零极点分布,因此根轨迹对系统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在MATLAB中,绘制根轨迹有关的函数有:rlocus,rlocfind,pzmap等。3 .实验要求(1)编制MATLAB程序,画出实验所要求根轨迹,求出系统的临界开环增益,并用闭环系统的冲击响应证明之。(2)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组成系统的仿真框图,观察临界开环增益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之。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一台以及matlab软件,simulink仿真环境四、实验源代码> &

3、gt;A=12;> >B=conv(143,143);> >G=tf(A,B)s+2sA4+8sA3+22sA2+24s+9Continuous-timetransferfunction.>>figure>>pzmap(G)>>figure>>rlocus(G)>>x=solve('sA4-22*sA2+9+2*k=0','-8*sA3+(24+k)*s=0')x=k:5x1syms:5x1sym>>x0=x.kx0=-9/2-32*3人(1/2)32*3人(1/2)

4、-32*3A(1/2)32*3A(1/2)>>x1=x0(3)x1=32*3A(1/2)>>G1=G*32*3A(1/2)G1=55.43s+110.9sA4+8sA3+22sA2+24s+9Continuous-timetransferfunction.>>G2=G1/(1+G1)G2=55.43sA5+554.3$人4+2106$人3+3769$人2+3159s+997.7sA8+16sA7+108sA6+455.4$人5+1440$人4+3306$人3+4741$人2+3591s+1079Continuous-timetransferfunction.

5、>>>>>>figureimpulse(G2)xlim(020)招InOiablDp-WndcnrH4HpIn-ipulsrArjporj-cTfiW皿61曲2.simulink仿真(1)新建一个simulink仿真文件,然后按照框架图连接如下图所示mHuli跳FileEditVieuDi卬i”DugramSirngu口nAiuiyufCode-Rk涮Hrip(2)分别带入不同的K值,运行仿真,得到最终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其中K=32*3A(1/2)=55.425为临界开环增益)K=32*uintiliecF-SiihuldiiiMiDdfliMped时Nin

6、sCofripuiiHinsSuMratf1Tran5tafFem11»a辕TTl»金Step1Z?uttr>ct1金TransfirFqr1HaiiuniUmhU>a4fillOockNiniRAmPin射HlOirrwflflQnfrCMmiRiRunZflrfrP&ie1unMrdZircrptMaunMediraPolaK=55.425*urttillKF-SiinuldlilMi"修山附版-rwannsTrawgrFen1Zfffl-Pflif1fbn13:unMM/既p1Uo4eiuriWdTrMfererFm1HarniBcuPj

7、nPortClwntiRuhK=65五、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如何用MATLAB程序来实现根轨迹分析,包括根轨迹图的绘制、根轨迹的临界开环增益求解方法、临界与非临界冲激响应的实现方法等,并且进一步掌握了simulink方法的应用,对我们在课上学习根轨迹更有着促进作用。2 .在根轨迹求解函数中,我们运用了s=solve(方程,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实际上还有两种其他方法可以求解方程。一种是用s=roots(方程),这种方法和上述方法基本一样,只是调用的时候有些差别;另一种方法是直接用复数方程来替代原来的实数多项式方程,这种方法较为直接,且减少了人为计算量,不过最终的根也是用复数形式来表示,当你需要引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real()函数和imag()函数来求实部和虚部,也会比较麻烦。3 .另外,在求临界开环增益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rlocfind()函数,可以在图上直观地求解临界开环增益。不过,这时的临界开环增益只能是准确值的一种近似,而且这种方法需要提前实现rlocus()函数,让根轨迹图显示出来,然后再用鼠标指向根轨迹与y轴交点,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不过实验证明这点误差并不影响整体结果,而且交点指示也比较明确。4 .在求出临界开环增益之后,我们在用simulink仿真过程中,为了比较开环临界增益55.425的准确性,我们分别取了一个大于临界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