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定位诗词的艺术鉴赏_第1页
教学定位诗词的艺术鉴赏_第2页
教学定位诗词的艺术鉴赏_第3页
教学定位诗词的艺术鉴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的宝库一、教学定位诗词的艺术鉴赏二、课文切口琵琶女的三次弹奏三、授课重点第二次的演奏四、辅助工具幻灯图片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布置预习    查阅有关白居易生平经历、文学主张的相关资料,诵读琵琶行全文并疏通词语。七、课堂组织(一)作者简介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别无寄托的作品。时、事,即反映社会现实。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谓新乐府运动,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明白如话。这方面代表

2、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代表作还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下划线为幻灯文字,下同)(二)解题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同属乐府歌辞,形式上差不多,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为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三)背景1、此诗写作背景,序中已有交代。指名读序。2、词语点拨:左迁、明年、出官、因为、凡、言、命等。    强调:白居易是上书批评朝政触怒皇帝而遭贬的。3、启发:这段序的内容,在正文中基本上都有照应,试指出。    明确:序交代了背景,暗示了情节。可见,序是诗文中的组

3、成部分,帮助读者理解诗文的结构、主旨,不可忽略。(四)切入    启发:此诗题为“琵琶行”,琵琶可视为线索了。本诗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每次的演奏在写法上、作用上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明确:第一次暗写、略写,引出下文(顺势点拨寻、问、移邀等动词在刻画人物神态、心情方面的作用);第二次明写、详写,突出演奏技艺之高超,为琵琶女和“我”的叙述作铺垫;第三次明写、略写,突出两人共鸣程度之深,形成高潮,收束全诗。(五)分析第一次演奏  &#

4、160; 启发:第一次演奏的曲子、节奏都无交代,能否揣测演奏的曲子应是怎样的基调?    明确:悲凉。    理由:(1)从别的氛围看,“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了悲凉气氛。(2)从事的起因看,“醉不成欢惨将别”,写尽了悲凉心境,而悲凉的琴声,拨动了悲凉心情,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点已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而悲凉的曲调才与这基调和谐。(3)从琵琶女的境遇看,独守空船、梦啼妆泪,演奏显然为排遣内心的寂寞郁闷忧伤。可见,理解、欣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六)研读第二次演奏1、试说出作者在描绘旋律

5、的变化前写了什么? 1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2神情动作,技术娴熟 3总写曲目,动作多样                 4音色音质,急切愉悦 2、重点分析旋律的变化       &

6、#160;         精彩旋律,变化多端 乐段开始:间关莺语,舒缓流畅。                  乐段停歇:幽咽凝绝,逐渐沉咽 幽愁暗恨,间歇停顿                  乐

7、段高潮: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乐段终止: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3、启发:音乐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音乐的变化是难以描绘的,诗人是借助什么手法来表现旋律的变化?    生议,发言。师归纳。要点:(1)比喻。清人刘熙载艺概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套用到音乐描写上,无形的音乐以有形的事物描绘之,生疏的旋律

8、以熟悉的情状形容之。同学们在描写中要学会运用这种手法,在鉴赏诗文中要注意这种手法。下面请某同学诵读,其他同学可闭上双眼细心聆听这变化中的旋律。师点拨:急雨、私语的比喻,描绘出旋律粗重中夹杂着轻细;大珠小珠落玉盘,乐声变为清脆圆润;莺语花底滑过,多么婉转流畅;慢慢的,泉流幽咽,冰泉冷涩,琴弦变得凝涩不畅直至停顿;突然,激越雄壮的乐音爆发出来,就像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最后,就像丝绸被一下子撕成两半,音乐一下子结束。    这些比喻,不仅准确生动体现出旋律的变化,还调动了读者的听觉视觉,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这些

9、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也表现了诗人描写手法的高超。(2)除了比喻,诗人还借助双音节词、象声词,如嘈嘈、切切、间关、幽咽等。4、启发:写景也好,写音乐也好,不注入情感,那就只有肉没有血,只有形没有魂,是无法拨动读者的心弦,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的,因而,写景状物情为魂    写作上如此,欣赏诗文也应抓住这个魂。诗人白居易在描写乐音的同时,更表现出琵琶女的内心感情,旋律的变化正是她情感的变化。联系下文想一想,旋律中流露了琵琶女怎样的感情?    指名诵读。学生发言。  

10、;  点拨:是对往昔无忧无虑生活的回味?是无奈嫁给商人的苦楚?是独守空船的悲凉?是被玩弄被损害的幽愁暗恨?旋律的变化正是这复杂感情的反映。琵琶女,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损害的妇女形象。音乐的动人,说到底是情感动人。5、启发:诗人用哪两句写演奏效果?用什么描写方法?(生答)与“掌声”比较,好在哪里?(明确:写出诗人如痴如醉,更突出音乐感人肺腑、引人入胜的魅力)(七)教学第三次演奏1、启发:和第二次比,第三次乐音有何变化?(更为急促、凄楚)效果?(青衫湿,伤感程度之深)2、为什么诗人眼泪最多,伤感最深?(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和诗人的遭遇有哪些相同之处?    明确:琵琶女,京城女,名满京城的艺人,色衰而沦落,孤独寂寞(对比);诗人,京官,才华横溢的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