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常见的工程物理量力、压力、应力、应变、位移、速度、加速度、转速等(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物体承受的力可以有加载力,也可以有动态力,我们常测试的力主要是动态力,即给结构施加力,激发结构的某些特性,便于测试了解其结构特性,如模态试验用的力锤。(二)应力应变:材料或构件在单位截面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应力。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材料的伸长量或缩短量,称为应变量。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弹性形变)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量成正比,它们的比例常数称为弹性模量或弹性系数。(三)振动位移:位移就是质量块运动的总的距离,也就是说当质量块振动时,位移就是质量块上、下运动有多
2、远。位移的单位可以用pm表示。进一步可以从振动位移的时间波形推出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值。springupperposition.dispacement可以是静态位移,可以是动态位移。通常我们测试的都是动态位移量。有角位移、线位移等。(四)振动速度:质量块在振荡过程中运动快慢的度量。质量块在运动波形的上部和下部极限位置时,其速度为0,这是因为质量块在这两点处,在它改变运动方向之前,必须停下来。质量块的振动速度在平衡位置处达到最大值,在此点处质振动速度的单位是用量块已经加速到最大值,在此点以后质量块开始减速运动mm/s来表示。(五)振动加速度:被定义为振动速度的变化率,其单位是用有多少个m/s2或g
3、来表示。由下图可见加速度最大值处是速度值最小值的地方,在这些点处质量块由减速到停止然后再开始加速。(六)转速:旋转机械的转动速度(七)简谐振动及振动三要素振动是一种运动形式一一往复运动d=Dsin(2兀t/T+)D振动的最大值,称为振幅T-振动周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f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即周期的倒数为振动频率,f=1/T(Hz)(1)频率f又可用角频率来表示,即9=2兀/T(rad/s)3和f的关系为3=2兀f(rad/s)(2)f=3/2兀(Hz)(3)将式(1)、(2)、(3)代入式可得d=Dsin(ot+)=Dsin(2兀ft+)可以用正玄或余玄函数描述的振动过程称之为简谐振
4、动振动三要素:振幅D频率f和相位(八)、表示振动的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振动位移:d=DsintD振动速度:v=Dcost=Vsin(t+-)V=D振动加速度:a=-Do2sint=Asin(t+兀)A=-Do2(九)振动三要素在工程振动中的意义1、振幅O振幅物体动态运动或振动的幅度。振幅是振动强度和能量水平的标志,是评价机器运转状态优劣的主要指标。即“有没有问题看振幅”O峰峰值、单峰值、有效值振幅的量值可以表示为峰峰值(pp)、单峰值(p)、有效值(rms)或平均值(ap)0峰峰值是整个振动历程的最大值,即正峰与负峰之间的差值;单峰值是正峰或负峰的最大值;有效值即均方根值。O振动位移、振动
5、速度、振动加速度振幅分别用振动位移、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值加以描述、度量,三者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微分或积分进行换算。在振动测量中,除特别注明外,习惯上:O振动位移的量值为峰峰值,单位是微米Im或毫米mm;O振动速度的量值为有效值(均方根值),单位是毫米/秒mm/s;O振动加速度的量值是单峰值,单位是米/秒平方m/s2或重力加速度g,1g=9.81m/s2。O峰峰值、有效值、单峰值三者之间的量值关系单峰值=峰峰值/2,有效值=0.707峰峰值(峰峰值=1.414有效值)平均值=0.637峰峰值,平均值应用较少。 在低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位移成正比; 在中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速度成正比; 在高频范围
6、内,振动强度与加速度成正比。频率低意味着振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过程时间长,速度、加速度的数值相对较小,因此振动位移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出振动强度的大小;而频率高,意味着振动次数多、过程短,速度、尤其是加速度的数值及变化量大,因此振动强度与振动加速度成正比。振动位移反映了振动距离(间隙)的大小,振动速度反映了振动能量的大小,振动加速度反映了振动冲击力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 大型旋转机械的振动用装在轴承座上的涡流式位移传感器来测量转子(轴)的振动,用振动位移的峰峰值pm表示; 一般转动设备的振动用速度传感器、如今主要是加速度传感器在壳体上靠近轴承处来测量,用振动速度的有效值mm/s表示; 齿
7、轮的振动用加速度传感器在壳体上测量,用振动加速度的单峰值m/s2或g表示,或用振动速度的有效值mm/s表示。2、频率O频率f物体每秒钟振动循环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频率是振动特性的标志,是分析振动原因的重要依据。即“有没有问题看振幅,什么问题看频率”。O周期T是物体完成一个振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秒so例如一个单摆,它的周期就是重锤从左运动到右,再从右运动回左边起点所需要的时间。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f=1/T。对旋转机械来说,转子每旋转一周就是完成了一个振动过程,为一个周期,或者说振动循环变化了一次。因此转速n、角速度都可以看作频率,称为旋转频率、转速频率、圆频率,或n、f不分,都直接简
8、称为频率,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f=n/60,=2兀f=2兀n/60=0.1n,其中转速n的单位为转/分钟r/min,角速度的单位为弧度/秒rad/s。O倍频、一倍频、二倍频、0.5倍频、工频、基频、转频许多振动往往与转速相关,因此振动频率也可以用转速频率的倍数来表示。倍频就是用转速频率的倍数来表示的振动频率。如果振动频率为机器实际运行转速频率的一倍、二倍、三倍、0.5倍、0.43倍、时,则称为一倍频(习惯上又称为1X,或IX)、二倍频(2X、2X)、三倍频(3X、3X)、0.5倍频(0.5X、0.5X)、0.43倍频(0.43X、0.43X)、等。其中,一倍频,即实际运行转速频率又称为工频、
9、转频、基频,0.5倍频又称为半频。例如,某机器的实际运行转速n为6000r/min,那么,转速频率=n/60=6000/60=100Hz,其工频为100Hz,二倍频为200Hz,半频为50Hz。3、相位O相位给定时刻振动体被测点相对于固定参考点的角位置,单位是度厂进一步的理解后续再介绍。(十)波形与频谱的关系FFT变换原理FFT变换示意图二振动测量用传感器如何检测到振动信号呢?测试系统采集的都是电压信号,如何将物理量转换为电量呢?这就需要各种类型的传感器。1、 传感器作用:传感器就是将被测物量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转换器。2、 传感器分类:传感器根据被测物量的不同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力
10、传感器、应变计、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噪声传感器等;3、 传感器常用技术指标:最常用的指标:灵敏度: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成电量后,我们测到的是电压,如何知道真实物理量变化了多少呢?这就是传感器的灵敏度指标要告诉我们的。灵敏度就是单位物理量变化产生的电量大小。如位移传感器灵敏度指标:7.87mv/um。单位:V/EU4、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外形图用于测量轴的振动灵敏度:200mv/mil=7.87mv/8mv5、 电动式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轴承座的振动速度。灵敏度:500mv/in/s=19.6mv/mm/s6、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25mv/gBently公司标准型三、振动标准振动评价评价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有无发生故障,除查看转速、流量、压力、温度、电流等运行参数外,主要是看设备的振动状况,看振幅值的大小。O振动烈度振动烈度是振动标准中的通用术语,是描述一台机器振动能量状态的特征量。在国内外振动标准中,几乎都规定振动烈度的度量值为振动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模版(三篇)
- 2024年小学校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 2024年学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篇)
- 【《加加食品公司人员流失的治理优化案例分析10000字》(论文)】
- 2024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范本(三篇)
- 2024年小学四年级班级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 2024年对外加工装配合同例文(三篇)
- 2024年少先队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范例(五篇)
- 2024年大棚租赁协议简单版(三篇)
- 读书分享-《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
- xxx公司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 测量室简介课件
- 2023福建中考《韧战》语文作文(10篇)
- 行政约谈的法律规制
- 机械格栅图纸
- 开发商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 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组织设计
- (完整版)血压监测记录表
-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优质课件
- 苏教版选修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