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读后感_第1页
大教学论读后感_第2页
大教学论读后感_第3页
大教学论读后感_第4页
大教学论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读后感暑假期间拜读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初读的时候,甚至以为这是一本宣传圣经的书籍,可能和作者的个人信仰有关吧。作者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

2、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 (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

3、、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在此期间,他主要撰写了泛智学校(1650年)、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

4、50年)、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1652年)、青年行为守则等教育著作和论文。还编写了著名的儿童初级读物世界图解(1654年)。这是一本简化的语言入门,为年龄太小、不能学语言入门的孩子所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插图的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小百科全书,被译成了多种文字,流行了近200年。16 54年,他再次回到黎撒,继续研究“泛智论”。1656年,黎撒城毁于波兰与瑞典的战争,夸美纽斯应邀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工作和定居。从1657年起,他将他的教育专著、论文和教科书汇编成救育论著全集(四卷)陆续出版,留给了人类一份珍贵的教育历史遗产。夸美纽斯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

5、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教育问题,奠定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础。大教学论(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写成。16351638年间,他听从友人的劝告,把它译成了拉丁文,同时作了修改和补充。1657年,他将该书列为教育论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开发表。此书很晚才传到中国,20世纪初,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曾作过简要介绍。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译本大教授学,后又改译为大教学论。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l版,译者去世之前,又将译文作了较大修改。大教学论除前言致意读者等部分外,共计33章。前言部分号召社

6、会各阶层要重视教育事业。该书并不限于教学问题的研讨,它论述了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例如,人的本性和价值、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旧学校的改造、建立新学校的基本原则、学校系统及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问题,以及教学理论问题等。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是热切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该书强调,人的本身无非是一种和谐而已,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种子”),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素真正得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包括虔信)、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发展人。正因为这种发展是多方面的、和谐的,所以大教学论又称这种教育为“周全的教育”。书中要

7、求通过教育给“一切人”以“一切事物”的知识,使其“知道自己并知万物”;要求借助于教育使人的“心理变高贵”,从而能够“管束万物和自己”;要求借助于教育使人“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并能很好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健康精壮,从而延长生命,求取更多知识;要求通过艺术教育,发展人的表现的首创精神,培养艺术才能;并要求通过教育加深对上帝的虔信。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

8、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20世纪初,中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曾作过简要介绍。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译本大教授学,后又改译为大教学论,由

9、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7、1979年先后两次出版,全书共760页,20余万字。本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写的,本书主要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写作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该书除前言致意读者等部分外,共计33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

10、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上帝给予了人生存,活力,感觉与理性,为人计划了天与地,计划了世间的一切,亲身与人相接,让人成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而能做到这一切的,是教育,教育人的人要使受教育的人去领略他们的工作和他们自己的美德的尊贵,让他们完美展现自己的“神性”。第二章中说到,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是死后、来生,与上帝相结合。人类做为最接近上帝的生物,较其他生物而言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即与上帝相结合,与上帝共享最高的光荣和幸福。我们的本性也表示今生对于我们是不够的,因为在今生中,我们的生活有三个方面及植物的,动物的和

11、智性或精神的,而第三种则能单独存在,就是天使的例子,我们最后一阶段的生活,显然收了前两种生活的遮蔽和阻碍,所以后来自然需要有一个让精神变完善的时候,就是人们所谓的天堂。在这个世界上面,我们达不到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的一切所成,所做,所思,所说,所谋,所获,所有全都包含一个等级的原则,我们永远都在往上爬,爬到较高的一个等级,但是我们仍然往前进,绝对没有达到最高的一级,所以作者认为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经历的是诞生;从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经历的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动、歇在那里。最初的时候,一个人什么都不是,他没有在永恒中存在过。在第一重,生命

12、是简单的动作与感觉都是刚开始,在第二层,我们有生活,有动作,有感觉,有智性的因素,在第三重我们发现一切都已登峰造极。第一重生活将胚胎变成灵魂的合适住所和工具,是第二重的预备,而第二重是第三重的预备,第三重则为自己而存在,此外别无目的。作者在书中提说,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它只是一条道路,一种进程,一扇门和一种期望,而我们只是旅行者,新来者,寄居者和另外的永存状态的期待者。今生的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也无需畏惧死亡,由于我们命定要奔赴永生,生下来来在世上活过的人没有一个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在在此是

13、一种过渡,死亡即离别,去另一个世界,以到达人的终极目标,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要时刻保持灵魂的纯洁清白,人要预备永生,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由此可见,人要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正如诗人未纽喜阿所说的,“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和知识”。前五章中浓郁的宗教信仰其实都是为了点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必要

14、性,在第六章至第九章中,作者讨论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我们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就好比石头做房屋,塔宇,墙壁和栋梁等材料用的需要先被打凿好,被人当做饰品的珍珠和宝石必须加以精打细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打造人,使人从璞物趋向完美。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人在身体生成是要劳动的,但是我们知道,人生来只有学习劳动的能量,他要受到教导,才会做,才会站,才会走,才会用他的手。一个人

15、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作者利用夏娃与蛇的谈话告诉人类,虽然说人在被造出了之后,不缺乏直立行走的能力,不缺乏语言,不缺乏理性,但是人从经验中得来的关于事物的知识却是完全缺乏的,如果夏娃经验多一点,她就会知道蛇是不能说话的,便会从中知道蛇的诡计,我们需要更多地从经验中去学习,因为我们的悟性只是一个虚空的形式,如同一张白纸一样,并且我们也不善于做事说话,或者去知道任何事物,因为这种种能力都潜伏地存在,需要加以发展。柏拉图曾说过,“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如他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教育确乎人人都需要,愚蠢的

16、人需要受教导,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聪明的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如果不去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智慧与德行的种子,他便会去从事无用的,新奇的,有害的事情,导致自己被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从而毁掉自己。第七章中作者谈到,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塑造人、教育人,应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因为这时候欲望正在沸腾,思想很迅捷,记忆很牢固,“孩子们可以迅速地收容无穷的事物。”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孩子的幸福放在心头,假如民事方面和宗教方面的人事保护者珍视人类的幸福,他们便应该赶快对于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育,修剪和灌溉,把他

17、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 学校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专门学习的场所,孩子们在学校中成长,就如千万株果树共同在果园里生长,果园愈大则树木长得愈好,学校也是如此,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的榜样与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与更多快乐的,正如“骏马有敌手要赛过或有先导马克追随的时候,才是他们跑得最快的时候”。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作者认为,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指出,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

18、脱粗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并且作者提倡消除对妇人不能学习知识的偏见,认为女子不能追求知识是没有充分理由的,在作者的理想中,工匠、乡里人、脚夫甚至是妇人,都可以有学问,这样人人都会知道人生的行动与努力应当怎样调节,我们应当在怎样的限度内前进,每个人要怎样才能保护住自己的地位,在工作和劳苦中宽慰自己,避免懒惰,愉快的度过多虑的人生,并且对来生怀抱更多的愿望与希冀。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作者论述了对于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讲解了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认为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并且应该借助学校受到: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

19、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所谓的真正的人就是指一个理性的生物,一个为一切生物之主并为自己之主的生物,一个为造物主所爱的生物,这三种品质必须在一切学校的一切青年身上培植起来,我们要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去证明,从我们本身去证明,从人神,基督和我们完善的和最完善的榜样去证明。夸美纽斯指出,当时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设立了学校的地方,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是非常严酷的,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继续学下去的人都没有获得一种认真的或广博的教育,获得的只是一种荒谬的和害人的教育;学校

20、培养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养出的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外表,一种令人生厌的、外来的文化皮毛和一些专务世俗虚荣的眼光与手脚。夸美纽斯认为改良学校是有可能的,他特别强调要改革旧教育,创办新学校。新教育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实施教育不用严酷或强迫方法,而用温和轻快、自然的方法;(5)这种教育应是真实的、彻底的,要亲自钻研事物的根源,获得一种真能理解,并且真能利用所学的东西的习惯;(6)教育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每天只有4小时,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而所受的辛苦要

21、比现在教一个学生少10倍。他知道在看到这种事情以前,没有人能相信这种教育的可能性,正如人们不愿意相信哥伦布所说的西部还有新岛屿或神奇的印刷术一样,他知道习俗是这样,把一切新鲜的事物看成神奇而不可置信的。所以他根据日月运行、动物的活动、人体结构、国家组织以及马车、大炮、印刷机和时钟的机械原理,证明在宇宙万物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改革学校的主导原则。他把学生大致分为六类,第一类是伶俐的渴于求知的,容易受影响的人;第二类是一些伶俐的但倾向迟钝懒惰的人;第三类是伶俐的而且渴于求知,但却倔强不易受驾驭的人;第四类是温柔的渴于求知,但却迂腐迟钝的人;第五种是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懒

22、的人;最后一种是智性低,性情又很倔强恶劣的人。少年儿童的性格,谁也不能负责,但是我们应该做我们所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为他们加以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变得有德行。然而他认为一切青年虽然心性各不相同错误观点1,孔子的因材施教,但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他要求教师像园丁、画家和建筑师那样步随自然的后尘,从自然中寻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学的五项原则:(1)延长生命的原则;(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

23、得的原则;(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被获得的原则。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作者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例证应比规则先出现;时间与学科的划分应该严格遵守等。在这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

24、论证,最后归纳出规则。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等等。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讨论了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讲授科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向学生讲授所有应该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内容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要通过事物的原因去教;(

25、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则,后教事物的细节;(5)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6)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清晰和明白。艺术与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语文是一种手段,可使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和事物的学习相联系、多实践运用这三个问题。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是人类的锻炼所,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到青年身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议:(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应当首先培植;(2)持重应

26、当从接受良好的教导,从学习事物间的真正区别和那些事物的相对价值去获得;(3)节制应当在儿童的饮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等方面去培养;(4)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中学习;(5)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经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第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教材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它们的真实意义。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讨

27、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夸美纽斯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学习应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地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在家庭设立母育学校,由母亲对16岁的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主要锻炼各种感觉器官,使之辨别周围的事物,为以后成长打下基础。在每个乡村和城镇设立国语学校,对所有612岁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测重及记忆各种事物等方法去训练想象力、记忆力,并发展智力。在每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学校,学生应当受到训练,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知识并加以判断。在每个国家或省设立大学,对1824岁青年中的“智者”进行高等教育,学习与意志紧密相关的四科,即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夸美纽斯认为,这四种学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母育学校和国语学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大学则训练未米的教师和学者,使教会、学校与国家永不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