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7/f02d7e08-90d2-456b-8d0e-a6daf2e78d07/f02d7e08-90d2-456b-8d0e-a6daf2e78d071.gif)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7/f02d7e08-90d2-456b-8d0e-a6daf2e78d07/f02d7e08-90d2-456b-8d0e-a6daf2e78d072.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一、生活感知教学模式1. 教学目标让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丰富感性经验,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幼儿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的社会行为。2. 程序和策略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参观散步出发之前,教师要以简短的谈话启发幼儿活动的愿望,要告知幼儿参观游览、散步的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二环节:实地观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村子里或小街上散步,观察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看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和交往。在参观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到达参观地点后要重新整队,让幼儿有一个整齐、精神的面貌,再次提出有关的参观要求。引导幼儿
2、有礼貌地向接待者问好;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内容上。可先参观该单位的全貌,再有所侧重地分别观察。教师和接待人员可作简单的介绍。要组织好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注意:(1)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参观的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要求,与参观单位联系,有必要时应指导接待人员写好讲话稿等等。(2)参观过程中,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看看、想想;还要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所见的人和事;允许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解答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寻找问题的答案。(3)参观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产生厌倦情绪。第三环节:参与实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向幼儿提出行为要
3、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幼儿操作练习,帮助幼儿把所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幼儿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参观邮局的工作流程后,教师组织幼儿“集体寄信”,让幼儿亲自购买邮票并将邮票贴在参观前准备好的信封上面,将信投到邮筒里。这些实际操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寄信的初步知识,锻炼了寄信能力。第四环节:谈话小结。参观、游览回园后,幼儿对参观内容的印象还比较深,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谈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整理、加深幼儿对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们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组织这一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有:(1)谈话时,教师可以图片、谜语或生动语言等引起
4、幼儿回忆参观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参观的内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欢的事和物。(2)教师要对这次参观、游览活动作一个小结和评价。(3)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幼儿开展有关的游戏时用。3. 教学范例及评析参观邮局(中班)活动目标1. 让幼儿知道邮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幼儿了解寄信的过程。2. 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尊敬邮递员的情感。活动准备1. 联系好参观的地点并确定参观路线。2. 准备好报纸、杂志、信等实物。3. 幼儿每人画好一张画作为信。4. 幼儿看操作材料“参观邮局”。活动过程1. 组织幼儿谈话,引发幼儿对邮局的兴趣。(1)出示报纸、杂志、信等实物,启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
5、?是谁送来的?邮递员的工作单位在哪儿?(2)提出参观的要求。要求幼儿参观时保持安静,仔细看邮局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2. 带领幼儿参观邮局。(1)到邮局前引导幼儿观察邮局建筑物的颜色,提醒幼儿要安静地进去,小声地与工作人员打招呼。(2)带领幼儿依次参观盖邮戳及分拣信件、卖邮票、买杂志、寄包裹、汇款的场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顾客在这里做些什么,邮局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3)组织幼儿讨论邮局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知道邮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许多方便。3. 集体寄信。(1)每一个小朋友手里的信要寄掉,该怎么办呢?请一个幼儿做顾客去买邮票,帮助幼儿认识邮票:邮票是什么样子的呢?
6、它有什么作用?告诉幼儿寄信必须贴邮票,邮票贴了就表示已付寄信费,邮票有多种面值。(2)幼儿动手操作,练习寄信。告诉幼儿信封上写的是幼儿园的地址,所以信是寄给幼儿园的。教师示范将邮票贴在信封的右上角,再请一名幼儿将信投到邮筒里。4. 参观结束,组织幼儿返园后讨论,增强幼儿对邮递员的尊敬之情。教师:邮局里有那么多信件、报刊、杂志都需要邮递员来送,他们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坚持送信、送报,他们很辛苦,他们的工作也很重要。注: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班虞永平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87页。评析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本活动的最大特色。让幼儿在大自
7、然、大社会中学习,在身临其境中获得关于邮局的感性经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做一做,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发起对邮局工作人员劳动的尊敬之情。这样的活动,将给幼儿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二、情感陶冶教学模式1. 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
8、为。2. 程序和策略情感陶冶教学模式包括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情感激发也叫认知提示,指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组织幼儿通过讨论、绘画、唱歌、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幼儿辨别他人情感、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的联系。情感换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让幼儿
9、分析讨论和扮演角色,从而使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转换能力的发展。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幼儿得以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或设想他人正在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实际行动是组织幼儿将自己移情的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再由幼儿或教师小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关心话语或将采取的一些行为方式。在这一步骤中,教师是指挥,幼儿是主体。教师指挥幼儿操练,要注意操练的实效性,力求形式多样。应用性操练: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幼儿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让幼儿实际做一遍。例如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
10、”活动中,请幼儿按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式,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表演性练习:表演性练习包括事例分析和行为练习,即先举出假设的各种典型的社会情境或事例,或通过欣赏、表演儿歌等,让幼儿分析出在该种情形下怎样做才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并根据幼儿的提议,让大家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从中体验不同的情感。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练习,使所学新知逐步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他为什么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哭的人”与“关心者”,幼儿在表演中抒发了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人的行为。3. 教学范例及评析关心生病的小朋友(大班)活动目标体验生病的小朋友的情绪、情
11、感,学习用各种方式关心、帮助生病的同伴。活动准备录音机、空白磁带、信笺、笔、制作礼品的材料等。活动过程1. 引出情境。(1)用“点名”的方法让幼儿意识到某个小朋友缺席。(2)请幼儿猜测小朋友缺席的原因。(3)此时,事先安排好的一位教师来班告知小朋友因病请假一周的消息。2. 启发提问。(1)你生病时是怎么样的?心里会感到怎么样?会想些什么?为什么?(2)现在小朋友生病在家,他心里会怎么样?(3)人在生病时最需要的是什么?3. 分组讨论:怎样帮助生病的小朋友?4. 请幼儿按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式,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1)幼儿口述,教师代笔,共同给病人写一封问候信,送上大家的祝福。(2)把自己
12、想与病人说的话录音,通过录音带把问候和快乐传递给病人。(3)为病人制作一些有趣的小礼品,祝他早日康复。5. 教师把写好的信读给幼儿听,并让幼儿听录音、看礼品,对孩子们的每一种“关心”予以表扬和鼓励。6. 活动结束,推举一名幼儿代表随有关教师把信、录音带、小礼品转送给生病的小朋友。注:此范例选自幼儿教育(浙江)1996年1月第23页刘风琴“关心生病的小朋友”评析该活动改变了品德教育流于说教的方式,巧妙地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生病的同伴的心情,为生病的同伴着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点名方式让幼儿知道某个同伴因生病没能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并用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或
13、想像生病时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础上,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写信、送礼品、说安慰话等具体行动来关心生病的同伴。最后,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方法,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2. 程序和策略(1)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应力求真
14、实、生动、有人有景,可以用电化教具配合,也可以用画板或口技代替。场景布置及道具应尽量简单,化装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点,能使幼儿看懂就行。如需幼儿扮演角色,应先物色人选,组织排练。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用语言向幼儿介绍场景(什么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并向幼儿交代任务,提醒他们仔细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记住表演内容,以便在观看后讨论。(2)表演为了使全体幼儿都看清楚表演内容,表演者要面向全体幼儿,表演速度适中;可以完整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3)讨论明理观看表演后,教师应围绕活动目标有重点地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评价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发某种情感,提出今后行为的选择建议,提
15、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形式,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展开争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取得一致,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一定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幼儿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鼓励创新。(4)学习表演幼儿有模仿和表演的兴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全班幼儿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从而巩固在活动中获得的行为规范。有时可让部分幼儿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再次观看,这要依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环境来定。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判断道德行为,在亲身参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道德行为要求。3
16、. 教学范例及评析小记者(大班)活动目标1. 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2.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时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3. 培养幼儿乐意了解和关心自己能理解的社会新闻。活动准备1. 事先排练“记者采访”的情景表演。2. 与全班幼儿人数配套的玩具小话筒、各种社会角色服饰。活动过程1. 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记者职业及采访的基本过程,懂得与人交往时要主动并采用礼貌用语。(1)向幼儿提出观看要求。(2)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记者采访”。(3)教师围绕表演内容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做好一名记者。2. 引发幼儿学习当小记者的兴趣,并乐意向别人了解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新闻。(1)教师提出
17、“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想采访哪方面的新闻”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2)请个别幼儿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3)师生共同评价幼儿的采访表现。3. 开展“小记者团”实践活动,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1)幼儿分组扮演小记者及各种社会角色进行采访活动。老师巡视,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2)全体幼儿扮演小记者,对现场听课老师进行采访。4. 小结活动情况。活动延伸1. 在角色区中让幼儿玩“小小记者”游戏。2. 在语言区开展“新闻发布会”活动。注:此范例选自汕头儿童福利会第三幼儿园大二班2000年11月22日公开课,由陈若瑾老师设计。评析表演活动给了幼儿直观模仿的榜样,也给幼儿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该活动一开始
18、,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直观地初步了解记者职业及采访的基本过程,懂得与人交往时要主动并采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请问”然后,教师围绕表演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做好一名记者。交流后,教师以“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想采访哪方面的新闻”引发幼儿学习当小记者的兴趣,激发幼儿乐意向别人了解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新闻的情感,再请个别幼儿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师生通过评议,使幼儿进一步明确如何当好小记者。让全体幼儿分组扮演小记者及各种社会角色进行采访活动,这使全班幼儿都有实践机会,提高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实现了活动目标。最后,全体幼儿扮演小记者,对现场听课老师进行采访,再次锻炼了幼儿当小记者的能力
19、,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四、实际练习教学模式1. 教学目标让幼儿在“做中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内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2. 程序和策略(1)激发愿望活动开始,教师可出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并以简短的语言激发幼儿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兴趣,激起幼儿参与实践练习的愿望。例如,在做事有条理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堆零乱的物品,引发幼儿整理的兴趣,并问:“小朋友,你们看这张桌子上有什么东西?这些物品放得怎么样?让我们来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好吗?”这样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儿参与练习的愿望。(2)方法学习在这一阶段中,一是要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为要求,通过概括,让幼儿知道怎样去
20、行动。如在“我们是小主人”活动中,教师把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使中班幼儿懂得“当小班弟弟、妹妹来做客时,我们要当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再带领客人参观我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游戏”。二是请部分幼儿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尝试正确的做法,其他幼儿观看台上幼儿的做法后进行评价,从而学习正确的行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条理”活动中,让部分幼儿尝试整理物品,其他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评价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确行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这样才整齐有序,便于搬动”。(3)行为练习获得一定方法后,即让幼儿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将幼儿分成小组展开练习,互相观察,看行为是否合
21、乎要求,教师针对幼儿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方法,同时让行为准确无误的幼儿上台示范,使幼儿对行为要求有更明确的了解。此外,应尽可能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行为练习。(4)小结评价教师要对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幼儿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评价,同时,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练习要求,使教学延伸至课外、园外。只有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逐步形成。3. 教学范例及评析我们是小主人(中班)活动目标1. 使幼儿初步学会热情主动地招待小客人,激发幼儿做小主人的自豪感。2. 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能力。活动准备1. “大带小”活动准备。2. 布置环境,准备好录音机、音乐
22、磁带。3. 与几位同一个月过生日的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准备一个大蛋糕。活动过程1.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做小主人?教师:今天有几位小朋友一起过生日,我们要请小X班小朋友来做客,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主人?(1)请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倾听。(2)每组请一名幼儿代表发言。(3)小结:当小班弟弟、妹妹来做客时,我们要当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再带领客人参观我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游戏。2. 开展“大带小”活动。(1)全班小朋友在教室门口迎接小客人,每位小朋友带一位小客人。(2)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活动、游戏。(3)生日聚会开始。教师宣布生日聚会开始,请大家说祝福语,集体唱生日歌请
23、小主人带小客人洗手,端点心,送开水。大家吃蛋糕。(教师提醒小主人照顾好小客人。)(4)生日聚会结束,全班幼儿欢送小客人出门。活动建议1.小班可同时开展“我是小客人”的活动。活动之前,小班教师也应提出有关要求。2.利用午餐前的时间进行小结,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做小主人的。3. 坚持在元宵花灯会、六一游戏会以及娱乐活动中开展“大带小”活动。注: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班虞记平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1页评析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该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幼儿掌握了当好小主人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良
24、好行为的养成。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请小班弟弟、妹妹来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儿讨论“如何当好小主人”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幼儿交流的意见进行小结,使幼儿明确当好小主人的行为要求。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小主人”带“小客人”一起进行生日聚会活动,身体力行照顾小客人的行为要求,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此外,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幼儿将当好“小主人”与当好“小客人”的礼貌行为变成良好习惯。五、艺术感染教学模式1.教学目标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
25、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2.程序和策略(1)欣赏艺术作品这里所说的艺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即诗歌、故事、散文等。教学一开始,教师给幼儿生动流畅地讲述故事或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歌,使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中受到感染。讲述故事或朗诵散文时,教师可配以挂图、幻灯、实物、图片及音乐等,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为了使艺术作品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活动前教师应精心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启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据幼儿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适时讲解启发。对于作品中表现的主题要重点予以提示,使孩子更好地从中领悟道理。(2)讨论小结社会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目
26、的是为了使幼儿明理、激情,进而导行。因此,欣赏艺术作品后,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提一些问题,让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明白蕴藏在作品中的某个道理,激发良好的情感并影响其以后的行为。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得出正确的认识,对幼儿提出行为上的要求。(3)联想深化教师要适当地拓宽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对从作品中所学的知识(道理)从内容、形式、范围多角度进行认识、理解,达到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的目的。这一阶段可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议论,以促进道德知识进一步内化。教师列举有关事例时可以适当结合图片等直观
27、教具,让幼儿通过联想深化认识。例如,在大班“做个守信用的孩子”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讨论波波和乐乐作品的基础上,开拓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分析另外两个事例,使幼儿能进一步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识,明辨是非,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4)创作实践幼儿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例如,在“三只想生病的小狗”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为妈妈开个“小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让幼儿唱有关爱妈妈的歌,并且将自制的礼物布置在妈妈的照片旁。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爱妈妈的一些实际行动。3. 教学范例及评析三只想生病的
28、小狗(中班)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让他们初步懂得妈妈关心自己,自己更要关心妈妈。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熟悉童话“三只想生病的小狗”。2.幼儿操作材料“三只想生病的小狗”。3. 布置一个好妈妈照片栏。4. 自制好送给妈妈的礼物。活动过程1.让幼儿欣赏故事。(1)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你们想生病吗?可是有三只小狗却想生病,他们为什么想生病呢?(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三只想生病的小狗”。2.让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三只小狗的行为表现:小狗为什么想生病?他们生病了,狗妈妈是怎么照顾他们的?结果狗妈妈怎么啦?他们这样做对吗?小狗妈妈病倒以后,这三只狗又是怎样想的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桂林山水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公司内部电子商务》教学课件
- 2025年浙教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粤教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上外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西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修四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智能建筑监理合同(2篇)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
-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 含解析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初三科目综合模拟卷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足疗店营销策划方案
- XX站SCADA系统升级改造施工方案(模板)
- 偶函数讲课课件
- 中医治疗“湿疹”医案72例
- 交通工程公司乳化沥青储油罐拆除工程安全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