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试习题_第1页
病因病机试习题_第2页
病因病机试习题_第3页
病因病机试习题_第4页
病因病机试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

2、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15、

3、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17、忧伤:( )A、心 B、肝 C、肺 D、脾18、喜伤:( )A、心 B、肝 C、肺 D、脾19、怒伤:( )A、心 B、肝 C、肺 D、脾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惊 D、恐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 B、怒 C、忧 D、思22、劳则:( )A、气结 B、气耗 C、气乱 D、气消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 B、肺脾肾三焦 C、心肝脾肾 D、心肺肝脾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 B、饮 C、瘀血 D、疫

4、疠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 B、痰 C、瘀血 D、饮食不节28、怒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29、恐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 B、肝脾 C、心脾 D、心肾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 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从口鼻而入D、与季节有关 E、多侵犯肌表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 B、

5、寒邪 C、燥邪 D、暑邪 E、湿邪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 B、传染性强 C、症状相似 D、发病急骤 E、易致肿疡4、“内生五邪”即:( )A、内风 B、内暑 C、内寒 D、内火 E、内湿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A、环境因素 B、饮食因素 C、气候因素 D、情志因素 E、社会因素6、饮食致病的原因有:( )A、过饥 B、嗜异物 C、过饱 D、中毒 E、偏嗜7、由痰引起的病证有:( )A、癫狂 B、瘰疠 C、积聚 D、阳疽流注 E、症瘕8、瘀血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有:( )A、脉滑弦 B、出血紫暗 C、刺痛不移 D、青紫肿块 E、苔腻9、瘀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A

6、、气虚 B、血寒 C、血热 D、血虚 E、气滞10、发病后产生的不同病证与以下何因素有关:( )A、感邪轻重 B、季节气候 C、感邪性质 D、正气强弱 E、邪中部位11、正气强弱与何有关:( )A、气候 B、体质 C、季节性 D、环境 E、精神状态12、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有:( )A、六淫 B、七情 C、瘀血 D、劳倦 E、痰饮13、属阳邪的病邪有:( )A、火邪 B、湿邪 C、风邪 D、暑邪 E、寒邪14、七情的致病特点有:( )A、影响脏腑气饥 B、从皮毛口鼻而入 C、直接伤及内脏D、与季节气候有关 E、可使原有病情加重或恶化15、湿性粘滞是指:( )A、妇女白带过多 B、病变缠

7、绵难愈 C、分泌物滞涩不畅D、反复发作 E、排泄物秽浊不清16、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哪脏为多见( )A、肝 B、肾 C、肺 D、心 E、脾17、哪些脏腑功能失常,可聚湿而生痰饮( )A、肝 B、肾 C、肺 D、心 E、脾18、饮留积的部位多为:( )A、肠 B、胸胁 C、胃 D、胸膈 E、肌肤19、瘀血病证的脉象多见:( )A、结 B、滑 C、沉弦 D、细涩 E、代20、以下哪些属瘀血的征象( )A、症积 B、舌下经脉曲张 C、肌肤甲错 D、眼眶黑 E、脱骨疽21、暑邪伤人,多出现哪些阳热症状( )A、潮热 B、尿赤短少 C、心烦 D、面赤 E、脉洪大22、“燥胜则干”症见:( )A、口鼻干燥

8、B、破裂 C、毛发不荣 D、小便短少 E、大便干结23、经常饮食过量,可导致:( )A、消化不良 B、痢疾 C、痛疽疮毒 D、痔疮 E、寄生虫2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凝滞 B、重着 C、收引 D、粘滞 E、伤阳2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凝滞 B、重着 C、收引 D、粘滞 E、伤阳26、不属于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肿疡 B、开泄 C、动血 D、升散 E、伤肺27、风邪的特性有:( )A、炎上 B、升发 C、向外 D、趋下 E、向上28、脾阳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病症有:( )A、尿少 B、腹泻 C、尿频 D、腹水 E、水肿29、湿邪致病可出现的秽浊症状有:

9、( )A、湿痹关节重痛 B、湿疹 C、尿浊 D、面垢 E、眵多30、七情致病的病理改变有:( )A、气上 B、气下 C、气结 D、气陷 E、气乱三、填空题:1、病因是指 的原因。2、 和 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3、病因主要有 、 、 、 、 、 、 等。4、宋代 提出了“三因学说”的病因分类方法。5、六淫是指 。6、风性善行是指 的特性。7、风性数变是指 的特性。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9、暑性 ,暑多 。10、湿性粘滞,一是指 ;二是指 。11、“伤于湿着 先受之”。1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13、火易 ;易 ;易 。14、疫疠致病,具有 的特点。15、情志所伤的病证,以

10、和 为多见。16、怒则 ,喜则 ,悲则 ,恐则 ,惊则 ,思则 。17、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 ,导致 。18、过劳包括 , , 。19、痰饮的形成,多是 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20、瘀血,包括 或 均称瘀血。21、正气是指 ,简称为“正”。22、邪气泛指 ,简称为“邪”。23、 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24、 决定发病与不发病。25、风为 主气,寒为 主气,湿为 主气,燥为 主气。26、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 的反映。27、一般来说, 和 决定着正气的强弱。28、外环境主要指 、 ,包括 , , 等。29、内环境主要指 。30、 则不病; 则发病。四、名词解释:1、辨证求因 2、

11、六气 3、疫疠 4、七情 5、痰饮 6、瘀血 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9、内生五邪 10、内寒 11、内湿 12、内热 13、中寒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2、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4、何谓内伤七情5、简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6、简述痰饮的形成。7、简述瘀血的形成。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点?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认识。(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

12、特点。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8、试述痰、饮的病证特点。 9、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10、试述体质、精神状态与正气强弱的关系。第七章 病 机一、单项选择题1、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理是:( )A、经络的功能失调 B、阴阳失调 C、脏腑的功能失调D、内生五邪病变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A、肝 B、肾 C、脾 D、心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 )A、阳盛阴虚 B、阴盛伤阳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4、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 )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 B、感受阴邪

13、,从阳化热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 D、阴液不足,阴气浮动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 C、气机失调D、脏腑阴阳失调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 (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 B、正邪相争剧烈 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D、邪去而正不复7、表证时的高热,寒战是因:( )A、邪正俱盛 B、邪正相持 C、邪盛正衰 D、正胜邪退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 )A、肢冷或汗出肢厥 B、心烦失眠多梦 C、脉伏而不出 D、心悸怔状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 )A、眩晕、昏冒 B、狂言、骂唇 C、神昏、痴呆 D、胸闷

14、、心悸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 )A、心气虚 B、心血瘀阻 C、心气实 D、心血不足1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 )A、肾气亏虚 B、脾虚不摄 C、脾虚湿热 D、痰涎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 )A、肺气虚弱 B、肾气虚 C、脾肺气虚 D、肺气失宣13、形成脾气虚损的原因,下列何项是确切的:( )A、劳倦过度 B、禀赋素虚 C、嗜酒过度 D、久病耗伤14、下列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 )A、水肿 B、崩酒 C、黄疽 D、自汗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 )A、外感暑湿 B、痰饮停胃 C、饮食所伤 D、感受湿邪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

15、,下列何项是错的?( )A、咯血吐血 B、头胀痛,面红目赤 C、晕眩目花 D、耳暴鸣或暴聋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 )A、滑精 B、自汗 C、遗尿 D、久泄脱肛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中,下列哪一项是特有的?( )A、耳鸣 B、夜尿多 C、水肿 D、气喘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 )A、咳喘胸憋 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 C、喘促痰涎壅盛 D、喘而鼻煽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 )A、心火亢盛 B、湿热蕴结膀胱 C、心肾阴虚 D心火下移小肠21、病人因情绪波动动后,出现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 )A、肝气犯胃 B、肝气郁结 C、肝气犯脾 D、脾

16、气虚弱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采用通腑法治疗的理论根据是:( )A、上病下取 B、肺与大肠相表里 C、六腑以通为用 D整体观念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 )A、子宫脱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久利脱肛24、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 )A、肾气不固 B、脾气虚弱 C、中气下陷 D、宗气下陷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 )A、目睛上吊 B、高热 C、手足濡动 D、神昏诡语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 )A、气郁 B、气陷 C、气脱 C、气闭27、血瘀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A、肿块 B、胸胁胀痛 C、肌肤甲错 D、

17、面目黎黑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 )A、气逆 B、气虚 C、气滞 D、气闭29、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A、暖气、呃逆 B、头胀痛、甚则昏厥 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 )A、大便燥结 B、肌肤干燥 C、鼻干目涩 D、烦渴引饮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 )A、阴盛格阳 B、阳虚则寒 C、阳盛格阴 D、阴盛则寒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症状,而且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 )A、阴盛格阳 B、阳损及阴 C、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C、精

18、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 D、阳热病邪侵袭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 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 D、阳气不足,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36、下列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是:( )A、正盛邪衰则病退 B、正虚邪衰则病危 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37、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A、

19、口苦 B、多梦 C、失眠 D、易怒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 )A、脾阴 B、肾阴 C、胃阴 D、心阴39、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易致:( )A、巅顶疼痛 B、少腹拘急疼痛 C、肢麻抽搐 D、两胁不舒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确切( )A、昏厥 B、呃逆 C、头胀痛 D、咯血吐血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 )A、肝气的疏泄 B、肺气的宣肃 C、脾气的主升 D、以上都不是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 )A、肾阳不足 B、脾肾阳虚 C、脾胃虚寒 D、脾胃气虚43、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理列哪项比较罕见:( )A、神昏谵语 B、手足

20、蠕动 C、痉厥 D、目睛上吊44、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 )A、脾气虚 B、脾肺气虚 C、肺肾气虚 D、心气虚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密切( )A、三焦 B、肺 C、小肠 D、肾46、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B、思虑无穷 C、劳力过度耗伤 D、失血过多47、形成津液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A汗、吐、下太过 B、五志过极化火 C、忧愁思虑过度D、燥热之邪所伤48、气机不畅,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 )A、气消 B、气陷 C、气逆 D、气滞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A、情志所伤 B、痰湿阻滞 C、脏腑

21、功能减退 D、宿食积滞50、气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 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 C、胃脘痞满不舒D、两胁胀满疼痛二、多项选择题:、1、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有:( )A、感受阳邪 B、五志过极 C、久病耗伤 D、大吐、大泻 E、大出血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 )A、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 B、禀赋不足脏气衰弱C、各脏腑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 D、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E、气血津液的生成不足3、导致心阳,心气虚的可以原因有:( )A、宗气不足 B、肾阳虚衰,水气凌心 C、血瘀气滞D、脾虚不运,痰浊内生 E、正不敌邪,阳气暴脱4、心阴不足的证候可见:( )A、五

22、心烦热 B、心神不安,虚烦不得眠 C、舌质红D、盗汗 E、脉细数5、心血不足的症状可见:( )A、心悸失眠 B、烦热盗汗 C、脉细无力D、神思难以集中,甚则神思恍惚 E、面白无华6、形成肺气虚损的可能原因有:( )A、肺失宣肃,日久不复 B、久病 C、劳伤过度 D、房室劳伤E、肝升太过7、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常的原因有:( )A、肺气虚 B、肺阴虚 C、外邪袭表 D、痰浊内阻 E、肝升太过8、引起气滞的原因有;( )A、食积 B、情志内郁 C、痰湿 D、血瘀E、肝、肺、脾、胃等脏腑功能障碍9、属“心火”症状是:( )A、目赤肿痛 B、失眠多梦 C、狂言昏乱 D、易怒 E、口舌糜烂疼痛10、虚火灼

23、肺的病理表现:( )A、五心烦热 B、自汗 C、潮热颧红 D、痰中带血 E、干咳无痰11、面色无华,眩晕、夜寐梦多,两目干涩,肢体麻木不仁,筋肉紧动,脉细舌淡,属于:( )A、心血高虚 B、肝阴虚 C、肝血不足 D、气血两虚 E、阳盛化风12、肾阳虚,命门火衰的病人,其小便改变可表现为:( )A、小便不利 B、小便清长 C、小便频数 D、小便刺痛 E、夜尿多13、肾精亏虚临床表现为:( )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 B、脑髓空虚,智力减退 C、水液代谢失常而发为水肿 D、壮年早衰 E、“天癸”迟至,生殖器官发育不良14、津液不足可表现为:( )A、口渴引饮 B、形体瘦削,手足麻木 C、口鼻干燥D、

24、皮肤干燥 E、目陷瘪瘩15、形成血虚的原因:(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 B、久病不愈,慢性消耗C、思虑过度 D、劳力过度耗伤 E、饮食营养不足16、气虚的临表现:( )A、自汗 B、眩晕 C、精神萎顿 D、易于感冒 E、倦怠无力17、经络病机主要有:( )A、经络的气血衰竭 B、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C、经络的气血逆乱D、经络的气血偏盛 E、经络的气血偏衰18、“亡阳”的危重证候可表现为:( )A、神疲 B、脉微欲绝 C、大汗淋漓 D、肌肤手足逆冷 E、倦卧19、经络的气血逆乱可导致:( )A、脘腹剧痛 E、上吐下泻 C、厥逆 D、呕血、吐血 E、瘘瘤20、血脉寒滞可见:( )A、形寒肢冷 B

25、、大汗淋漓 C、胸口憋闷、刺痛 D、心悸怔仲E、脉涩元力或迟、或结代21、导致失眠多梦的原因,可由:( )A、血不养心,心神浮越 B、痰火抗动心神 C、邪热扰心D、心阴不足 E、心血虚22、胃阴虚的病理表现:( )A、口糜 B、干呕 C、搅面舌 D、不思饮食 E、胃中嘈杂,消谷善饥23、引起气滞的原因有:( )A、瘀血 B、痰湿 C、食积 D、情志内部 E、饮食寒温不适24、邪正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影响着:( )A、疾病阴阳转化的病机 B、疾病的发展与转归C、疾病的表里转化的病机D、疾病的寒热转化的病机 E、病证的虚实变化25、肺气失于宣发,可出现:( )A、无汗 B、自汗 C、盗汗 D、鼻塞

26、 E、喉痒而咳26、脾的阳气虚衰可导致:( )A、腹泻 B、水肿 C、口淡 D、便血 E、眩晕27、肝火可出现的症状有:( )A、口舌糜烂 B、面红目赤 C、五心烦热 D、急躁易怒E、耳鸣、耳聋28、胃气虚的临床表现有:( )A、纳呆 B、脘腹胀满、隐痛 C、喛气 D、腹胀便溏 E、干呕29、形成“心肾不交”的原因有:( )A、心阴不能下交于肾 B、心阴不能制约心阳,心火独亢C、心火不能下降于肾 D、肾阳不能温煦心阳 E、肾水不能上济于心30、形成“内火”的主要原因是:( )A、气郁血滞 B、食积 C、精血亏少 D、五志过极 E、虫积31、气随血脱的理论根据是:( )A、气血相互化生 B、气血

27、相互依存 C、气能行血D、血能载气 E、气能摄血32、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 )A、小儿颅门迟闭 B、遗精、滑泄 C、早衰 D、耳聋耳鸣E、二便失禁33、与形成“内寒”密切相关的是:( )A、心阳虚 B、肾阳虚 C、寒邪直中 D、脾阳虚 E、恣食生冷三、填空题1、实,主要指 亢盛,是以 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2、虚,实主指 不足,是以 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3、邪正斗争所发生的虚衰变化,不仅关系疾病的 ,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 和 ,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 变化。4、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 期和 期,或由于 等滞留于体内引起的病证。5、虚证,多见到素体虚弱或疾病的 期,以

28、及多种 性病证。6、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 胜 退,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 胜 衰,则疾病趋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7、在邪正消长盛衰的过程中,若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势均力敌,出现邪正 或正 邪 ,邪去而正气不复等情况,则常常是许多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疾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8、阳气不足,一般以 之阳盛为主,其中尤以 阳为诸阳之本。9、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别,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 而有 ;后者是以 为主, 象不明显。10、阴液不足,一般以 之阴虚为主,其中尤以 阴为诸阴之本。11、阴虚则热与阳胜则热的病机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区别:前是者 ,面有 ;后

29、是是以 为主, 象并不明显。12、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 脏阴阳,及 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13、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 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以 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14、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的 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 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15、 盛格 ,又称真寒假热证。16、阴盛格阴,又称真 假 证。17、阴亡,则阳无所 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 而耗竭。18、亡阴可以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继而出现亡阴,这是由于机体的阴和阳存在着

30、的关系。19、气机失调引起的病理变化有气 、气 、 气、 气20、气虚,系指 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 ,抗病能力 的病理状态。21、气的 是气的基本运动形成。22、气不内守为气 ,气的流通障碍为气 ,气的上升不足为气 。 23、肝 肺 ,脾 胃 ,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4、气逆于上,以 为主。但也有因 而气逆者。25、气陷,是气 病机的一种,以气的 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态。26、气闭和气脱,都是以气的 异常为主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多为 、 等重证。27、血的失常,包括血 、血 、血 。28、血热的临床表现,既有 象,又有 血, 血及伤 为其特征。29、气血不荣经脉,是指因气血

31、 或气血 ,以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 失常或异常的病理状态。30、血为气 血脱,则气失去 故气亦随之散脱而亡失。31、气滞血瘀多与 的生理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由于心主血脉而行血,故心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多先发生 而后导致 。3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离不开气的 运动和气的 功能。33、津液化为汗液,主要是肺的 功能,津液化为尿液,主要是肾的蒸腾 功能。34、风气内动,即内风。与 的关系较密切,故称 。35、寒则气收,这主要与 不足有关。36、脾肾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最易表现 之象,而尤以 虚衰为关键。37、“内寒”临床特点,主要是 而有 ,

32、 以 为主,“外寒”临床特点则主要以 为主。38、内湿不仅是 虚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且与 有密切关系。39、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 、及 为多见。40、人身正常的阳气,中医称“ ”,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 ”。41、经络的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 。4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脏腑生理功能的 或 ,以及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二是脏腑本身的 、 失调。43、各脏的阴阳失调,久必及 ;各脏的气血虚亏,与 关系极为密切。44、心的 、 失调,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45、肺的阴阳、气血失调,均可出现 异常, 的生成和 代谢障碍等病理表现。46

33、、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 常为有余; 常为不足。47、在肾往往只言 之不充,而无 的失调。这是因为肾中 是肾阴肾阳之本。四、名词术语解释1、病机 2、实证 3、虚证 4、气虚 5、气滞 6、气逆 7、气陷 8、气闭 9、气脱 10、血虚 11、血瘀 12、血热 13、内风 14、血虚生风 15、内湿 16、内寒 17、内燥 18、内火 19、阴盛格阳 20、阳盛格阴 21、亡阳 22、亡阳 23、五志化火 24、五气化火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机中医病机从总体来说包括哪些内容2、气的失常病机包括哪些内容?3、中医学认为血得热面行,为什么火热之邪也能造成瘀血?4、血虚证是如何形成

34、的?5、何谓内生五邪?(二)论述题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机有哪些内容?2、阴阳学说的病机变化包括哪些内容?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B 6、B 7、A 8、D 9、C 10、C11、D 12、C 13、B 14、B 15、D 16、C 17、C 18、A 19、B20、C 21、D 22、B 23、B 24、C 25、A 26、B 27、B 28、D29、A 30、C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BE 3、ABCD 4、ACDE 5、ABCE 6、ACE 7、ABD8、BCD 9、ABCE 10、ACDE 11、BE 12、CE 13、ACD

35、 14、ACE15、BCD 16、ADE 17、BCE 18、ABCDE 19、ACDE 20、ABCE21、BCDE 22、ABCDE 23、ABCD 24、ACE 25、BDE 26、BDE27、BCE 28、ABDE 29、BCDE 30、ABCE三、填空题1、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 2、痰饮、瘀血。3、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 4、陈无择。5、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6、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7、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 8、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9、升散、耗气伤津、挟湿。 10、症状多粘滞不爽,湿邪为病多缠

36、绵难愈,病程较长而反复发作。11、下。 12、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13、耗气伤津,生风动血,致肿疡。 14、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15、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 16、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乱、气结。17、脾胃,脾胃升降失常。 18、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旁地度。19、肺、脾、肾、三焦。 20、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21、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22、各种致病因素。 23、正气不足。24、正邪斗争的胜负。 25、春季、冬季、长夏、秋季。26、邪正斗争。 27、体质,精神状态。28、生活、工作环境,气候变化,地

37、理特点,环境卫生。29、人体的正气。 30、正能胜邪,邪胜正负。四、名词术语解释1、辨证求因:中医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证求因”。2、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3、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5、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和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6、瘀血: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

38、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肺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9、内生五邪: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病理反映,其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燥、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但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范围,而是属于“内生五气”的病理过程,为区别于外感六淫,故又称为“内生五邪”。10、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

39、11、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12、内热:常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成。13、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答;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中医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气候的异常(六淫)、疫疠的传染、精神刺激(七情)、饮食劳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以及虫兽所伤等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在疾病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中则可能成为原因,如痰饮和疾血等,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能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2、什

40、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答: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外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另外,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等。(2)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3)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4)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

41、之称。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下列因素有关:(1)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湿雾瘴气等。(2)环境和饮食:如空气、水源、或食物受到污染。(3)没有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4)社会影响:如解放前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传染病不断发生或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消灭了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其它传染病也得了有效的控制。4、何谓内伤七情。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

42、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内伤七情”。5、简述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答: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而脏腑的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又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喜努力思忧恐,简称为“五志”。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

43、不足则恐”。灵枢·本神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故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密切。6、简述痰饮的形成。答: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因肺、脾、肾及三焦对水认代谢关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散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三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饮。7、简述瘀血的形成。答: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

44、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答: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因在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

45、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各其形。”所以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点?答: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有以下几点:(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2)肿块,或外见青絮肿胀,或见体内有症积,(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瘀块。(4)面、唇、指甲表紫,或舌痰暗紫,舌有瘀点、瘀斑。(5)脉细涩弦或结代等。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认识?答: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人体正气的强调,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邪气

46、又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在感邪较甚或邪气的毒力特别强的条件下,正气虽不虚,也可因正不胜邪而发病,所以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见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

47、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如风诊块就有皮扶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3)风为百病长。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长,是根源之意,百病是指多种外感病。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即所谓“阴盛则寒”。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为阴寒所伤,故又说“阴胜则阳病”。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则可出现机能减退的寒证,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就会见到恶寒,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便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胜利泻等症,若心明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