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歌会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1.gif)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2.gif)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3.gif)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fa733584-384e-4ecf-8e7e-fb40f9acc616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开阳县南江中心学校:罗建刚 一、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有介绍我国各地的节日风俗的,也有讲民间艺人轶事的,也有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唱歌情景,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2、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云南民风民俗,还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感悟生命的真谛。二、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也有一些知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不是很高;二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深度不够;三是对美句的品赏往往流于表面而不能够深入挖掘,因而意境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即使如此,但由于我们开阳的少数民族乡镇农村居民在结婚、乔迁之喜时都要请少数民族歌手来唱山歌助兴,因此学生对一些民风民俗还比较了解。所以,他们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并不是那么陌生。只不过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云南民间歌
3、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领略一点有关云南的民族风情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学会欣赏民族歌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3、培养学生对我们布依族的热爱之情。4、感受云南及贵州少数民族的原始美、生态美以及音乐美。教学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
4、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教学难点:1、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特点。第一课时主要以欣赏民俗图片及民歌为主(即情感、态度、价值观)。先以第一张幻灯片大象和流水为背景开头,兼以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从而
5、引入本课的教学。在欣赏后,结合课文,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所描绘的三个场面,再让学生感受其民族的淳朴与音乐美,然后与我们开阳本地的少数民族(布依族)的民风民俗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家乡、民族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班班通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xìng)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huì)2.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资料及我们开阳少数民族(主要是布依族)的民歌。3.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播放音频小河淌水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一首用葫芦丝演奏的民歌小河淌水。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到云南去
6、。同学们想不想去云南?既然这样,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美妙抒情的笔触,去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ppt展示课题)(二)作者简介“一百多年前,在偏僻美丽的中国湘西,诞生了一个顽劣而强悍的小生命。他的血管里流着汉、苗两个民族的血,他注定将写出中国近代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他具有一颗慈悲、宽广、秀丽的心。”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传奇:一个只读了几年私塾、自学成才的大学教授,一个写了边城湘行散记等伟大作品的文学大师,一个生命前40年做作家、后40年成为考古学家的奇人,一个永远自称为“乡下人”的透明自然的赤子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7、lt;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pt展示)(三)整体感知。1、学生听音频朗读,边听边想:云南的歌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思考:(1)本文介绍云南歌会的哪几种形式?(2)、云南歌会有几个场面?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自主探究后明确: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
8、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四)合作探究:1、文中所描绘的三个唱歌场合在手法上有何不同?合作探究后明确:(合作中教师巡视、指导。)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歌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山路漫歌”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ppt分别展
9、现不同的歌会场面,让学生有感官的了解)2、自主探究: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 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同时力求调动学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
10、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教师在让学生说得尽兴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要表现的歌会形式是什么?写人们唱歌的有几句话?写环境的又有几句话?)4、教师播放关于云南的民风民俗及民歌,学生欣赏,从声、图去感受云南民歌的原始美、生态美、音乐美。(音频播放民歌、ppt展示民风、民俗)(五)拓展延伸:走进中国贵州开阳布依民俗1.请学生唱一段或几句自己熟悉或喜爱的民歌。2.请学生唱一、二首我们南江布依族的歌曲,如好花红、三滴水。3.云南有民俗民歌,对于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 特别是我们开阳的少数民族有没有传统节日或民俗呢?当然有,如:禾丰乡和我们南江乡布依族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去收集一下场
11、面是怎样的?4.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我们开阳布依族的民风民俗及民歌。(音频播放民歌、ppt展示民风、民俗)相 恋男:妹家门前有棵槐,槐枝槐桠掉下来。风不吹槐槐不摆,妹不带信哥不来。女:秧子封林稻花开,一对秧鸡飞出来。秧鸡抬头望秧子,妹们抬头望哥来。劝酒歌一杯米酒清又清,双手提壶把酒斟。双手提壶斟满酒,情姐领情不领情。二杯米酒清又醇,好个情姐好个人,少茶无水多简慢,回到贵乡莫骂名。三杯米酒清又凉,这杯米酒不寻常。双手捧杯来敬姐,情姐难道不想尝。四杯米酒清又绿,恭喜情姐好寿福。来在妹前无本事,千般美味拿不出。(六) 小结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
12、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一定要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要树立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感受布依民歌的原始美与生态美以及音乐美。(七)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两首我们布依族的民歌,并请音乐老师教唱,感受布依民歌的原始美与生态美以及音乐美。六、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文本的改革,更是教的方式,学的方式的改革。就教材而言,与旧的教材比较,最大的改变在于从知识性到人文性,从被动性到主动性,从微观性到宏观的改变。在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点,最后认
13、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教的方式来说,在于要求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云南的歌会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古老的歌会,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但是文章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材的处理中,我特别注意了几点:(一)、在激情中导入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放展示云南风采的音乐、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打下了学习此文的基础。(二)、在朗读中感知作品内容。“语感”,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叶圣陶先生
14、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课堂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范读更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它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绪,甚至与作者脉博合而为一,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神形兼备的朗读,就能面对面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而感知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及社会美。(三)、在参与中领略文字的魅力。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本文语言的欣赏上,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成为歌会的主角,以此去感悟文字的魅力,感受歌会的魅力。教师根据情况选出语言片段引导欣赏,以补足个体差异。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这样的设计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有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同时学生的精神领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撞击,充分张扬了教材的人文性。(四)、在回味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学生在歌会中体味到了诗意的生活,更被那些张扬生命本色的人们所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合作协议
- 2025年水泥筛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健身房个性化健身课程合同
- 2025年度建筑设备租赁及维修保养合同样本
- 2025年电子原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82834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防护协议书
- 2025年度酒店家具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采购合同协议
-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策略
- 2025年度酒店餐饮服务员劳动合同范本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题库(证券类190题)附有答案
- 快速入门穿越机-让你迅速懂穿越机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幼儿园卫生保健开学培训
- 食材配送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新目标(goforit)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全册教案-unit
-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课件
- 2016-2023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地理标志专题通用课件
- 鱼类和淡水生态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