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录音艺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录音艺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录音艺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录音艺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录音艺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教师姓名职称办公室电话电子信箱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usic history and works appreciation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课 通识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 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类 方法技能类 研究探索类 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0610009周学时: 2 总学时: 64 学分: 4先修课程: 无开设专业: 录音艺术三、课程简介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为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学术知识型课程。本课程作为一门通史性质的音乐历史课程,由中国

2、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组成,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讲授。第一学期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主要关注自远古时期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音乐形式、音乐理论、音乐思想、乐器、音乐家及其重要作品;第二学期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主要关注中国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殊的时间段,并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讲述其中涉及到的音乐事件、音乐家与重要作品、音乐思潮、音乐团体与机构等内容。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为系统和清晰的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品,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音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朝

3、代以及时期的形态和风格特点;2. 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重要作曲家、音乐作品、创作特点及其作品内涵;3. 较为完整的梳理中国音乐思想以及理论发展的脉络;4. 通过中国音乐史的学习,认识并理解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独特性,能够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文化。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学期第一章 绪论1. 课时数:2课时2. 讲授内容对本课程的性质、课程安排、教学目的、授课和学习方式、考试方式进行介绍;讲授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的进行概述。3. 学生学习任务了解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这门课程的性质、学习安排以及课外阅读书目;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初步的了解。4. 教

4、学方法课堂授课的形式,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5. 课外学习要求1. 准备课堂笔记本和参考书目;2. 预习“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第二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原始社会的形态并探讨音乐起源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介绍原始时期的乐舞形式和作品;介绍夏商时期由于阶级分化所带来的新的音乐形式;介绍远古及夏商时期的各种乐器。3. 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原始社会的形态;理解并能阐述音乐起源的多种可能性;了解原始时期的主要乐舞形式;了解远古及夏商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乐器。4.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的形式,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5. 课外学习要求预习“周秦时期的音乐”;思考:

5、谈谈音乐的起源还有哪些可能性? 第三章 周秦的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向学生介绍周代的社会背景;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表现形式;介绍周秦时期的乐舞和宫廷雅乐;介绍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的周秦时期民间音乐的发展;传说中周秦时期的音乐表演家;介绍周秦时期的律调理论和“三分损益法”的概念及算法;周代乐器的发展及其分类;介绍“曾侯乙墓”的出土情况、出土乐器以及所表现出的礼乐制度;讲述以儒道墨三家为代表的先秦音乐美学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观点。3. 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周代的社会背景和礼乐制度的表现形式;了解周秦时期的乐舞和宫廷雅乐;了解诗经和楚辞的编撰者以及其中的主要作品;了解“三分损益法”的概念及

6、算法;了解周代的主要乐器和“八音”分类法;了解并能简单阐述儒道墨三家的音乐美学观点。4. 教学方法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预习“两汉三国的音乐”;思考:道家出世的哲学和“大音希声”的观点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有哪些? 第四章 两汉三国的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向学生介绍两汉三国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讲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介绍汉代重要的宫廷音乐机构“乐府”;介绍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和音乐形式;介绍汉代北狄乐与鼓吹乐的类型和主要形式;介绍古琴形态、制作工艺以及琴曲广陵散;介绍汉代的民间歌舞和百戏;介绍京房对律调

7、理论的新发现。3. 学生学习任务 初步了解两汉三国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尤其是张骞出使西域之举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了解宫廷音乐机构“乐府”的历史发展以及主要职能;了解汉代相和歌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和表现形式;了解古琴的基本形态和琴曲广陵散;了解京房对律调理论的新发现和“六十律”的产生。4. 教学方法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预习“两晋南北朝的音乐”;思考: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多少?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的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介绍“西曲歌”和“吴声歌”的主要音乐

8、形式;介绍佛教和西域音乐的广泛传入;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沿革、结构及其重要价值;两晋南北朝时期歌舞故事的兴起及其主要作品;介绍古琴文字谱和琴曲碣石调幽兰、酒狂;律调理论的新发展、何承天“新律”以及“钱乐之三百六十律”。3. 学生学习任务 初步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了解“西曲歌”和“吴声歌”的主要音乐形式;认识和理解敦煌莫高窟对于了解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意义;了解古琴文字谱、记谱方式和琴曲碣石调幽兰、酒狂;了解何承天“新律”的基本算法以及对于中国律调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4. 教学方法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预习“隋唐五代

9、的音乐”;思考: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国音乐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音乐1. 课时数:6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隋唐五代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介绍隋唐“国际化“的社会政策和音乐艺术的发展;介绍唐代的曲子的表现形式和作品;介绍隋唐九部乐和十部乐的音乐形式和意义;介绍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的音乐表演形式;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的职能以及对于宫廷音乐发展的影响;介绍唐代歌舞大曲霓裳羽衣舞的音乐结构和特点;介绍唐代说唱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介绍唐代古琴减字谱的出现和记谱方式;介绍隋唐时期重要的乐人。3. 学生学习任务 初步了解隋唐五代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了解唐代的曲子的表现形式和作品;了解隋唐宫

10、廷音乐中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的音乐表演形式;了解唐代教坊和梨园的主要职能以及对宫廷音乐发展的影响;了解歌舞大曲霓裳羽衣舞的音乐结构和特点;了解唐代古琴减字谱的记谱方式。 4. 教学方法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预习“宋辽金元的音乐”;思考:唐代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政策对于音乐发展的意义和影响。第七章 宋元的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宋元时期的历史概况以及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市民音乐生活的影响; 宋代民歌和词体歌曲;介绍南宋文人姜夔的自度曲以及其白石道人歌曲集;介绍陶真、鼓子词、货郎儿、唱赚、诸宫调、散曲等宋元时期曲艺

11、艺术的发展和主要音乐特征;介绍宋元杂剧的形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音乐特点、主要作品和重要的作曲家;介绍宋元时期器乐音乐的发展以及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古琴曲潇湘水云;介绍南宋蔡元定的十八律以及科学家沈括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3. 学生学习任务 初步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概况以及城市市民的音乐生活;了解姜夔的自度曲的创作及其音乐特点;了解陶真、鼓子词、货郎儿、唱赚、诸宫调、散曲等宋元时期曲艺艺术的发展和主要音乐特征;了解元杂剧的形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音乐特点、主要作品和重要的作曲家;了解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和古琴曲潇湘水云;了解蔡元定十八律以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于音乐的见解。4. 教学方法对课后思考进行

12、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明清的音乐”;思考: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给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第八章 明清的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音乐概况;介绍明清时期民歌小曲的发展以及明代文人冯梦龙编撰的挂枝儿和山歌的主要内容;介绍以弹词和鼓词为代表的明清曲艺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流派、表演形式、音乐特征、主要曲目和表演家;介绍以秧歌、木卡姆、囊玛为代表的明清民间歌舞音乐的发展及其主要形式;介绍明末清初四大声腔的发展和主要特点;介绍魏良辅与昆山腔的改革;介绍昆曲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介绍京剧的形成、发展、主要

13、流派、剧目、音乐特点以及表演形式;介绍明清时期乐谱的出版情况;介绍明代朱载堉及其发明的新法密律。3. 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音乐概况;了解明代文人冯梦龙编撰的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介绍以弹词和鼓词为代表的明清曲艺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流派、表演形式、音乐特征、主要曲目和表演家;了解明末清初四大声腔的发展和主要特点,尤其是魏良辅与昆山腔的改革;了解京剧的形成、发展、主要流派、剧目、音乐特点以及表演形式;了解明代朱载堉及其新法密律的算法和重要意义。4. 教学方法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 复习 第二学期第一章 绪论1. 课时数:2

14、课时2. 讲授内容 对本课程的安排、教学目的、授课和学习方式、考试方式进行介绍;对近现代音乐史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介绍。3. 学生学习任务对近现代音乐史发展脉络有初步的了解。4.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的形式,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5. 课外学习要求 准备参考书目。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鸦片战争以后新民歌、城市小调、说唱音乐的发展;介绍以京剧和越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在近代的发展、主要流派、音乐特征、剧目以及表演家;介绍民间器乐的发展以及民间艺人阿炳及其音乐作品。种乐器。3. 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鸦片战争以后新民歌、城市小调、说唱音乐的发展

15、情况;了解以京剧和越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在近代的发展、主要流派、音乐特征、剧目以及表演家;了解民间艺人阿炳及其主要音乐作品。4.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的形式,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5. 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思考:“五四”以来城市商业资本对我国民间艺术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三章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及中国新音乐的萌芽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近代西洋音乐文化传入中国的三个途径:基督教的传入和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音乐活动、早期中国军乐队的成立、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沈心工、曾志忞以及李叔同的音乐创作和特点。3. 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近代西洋音乐文化传入中国的三个重要途

16、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音乐活动、早期中国军乐队的概况、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沈心工和李叔同的音乐创作和特点。4. 教学方法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思考:如何看待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起到的影响?第四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 课时数:8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介绍以“天韵社”、“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演乐会”、“北京国乐改进社”为代表的新型音乐社团的创立和主要活动;介绍近现代上海城市的主要演出活动;介绍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创办和演出情况;介绍

17、上海国立音乐院的创办经历、办学特色以及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介绍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的音乐创作、代表作品以及技法特征;介绍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以及成人流行歌曲的创作及其代表作。3. 学生学习任务 对 “上海大同演乐会”、“北京国乐改进社”等新型音乐社团的主要活动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创办和演出情况;了解上海国立音乐院的创办经历、办学特色以及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了解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情况、代表作品、技法特征及其影响;了解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以及成人流行歌曲的创作、主要代表作及其影响。4. 教学方法 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

18、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思考:1. 上海国立音乐院的创办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2. 如何看待黎锦晖时代曲的创作? 聆听:刘天华的光明行、良宵,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等作品。第五章 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的概况;以陈歌辛、黎锦光、严折西等为代表的上海时代曲的创作及其主要作品;黄自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及其技法特点;介绍其他学院派作曲家陈洪、青主、李惟宁、陈田鹤、刘雪庵以及江定仙的音乐创作;介绍由齐尔品主办“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介绍左翼音乐活动的开展;介绍聂耳、任光的

19、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及其特征。3. 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以陈歌辛、黎锦光、严折西等为代表的上海时代曲的创作及其主要作品;了解黄自、青主、李惟宁、刘雪庵、陈田鹤以及江定仙等学院派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及其技法特点;了解聂耳、任光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及其特征。4. 教学方法 对课后思考进行讨论,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5. 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聆听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大路歌、毕业歌,任光的渔光曲,陈歌辛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初恋女、黎锦光的夜来香等作品。 第六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抗日音乐运

20、动及其创作;介绍贺绿汀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及其特点;介绍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色。3. 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抗日音乐运动的开展;了解贺绿汀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及其特点;了解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色。4.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的形式,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5. 课外学习要求预习“沦陷区和国统区的音乐”;聆听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嘉陵江上、保家乡,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七章 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1. 课时数:4课时2. 讲授内容 介绍沦陷区和国统区音乐活动的概况;介绍国统区的歌曲创作;介绍江文也、马思聪和谭小麟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和创作特点。3. 学生学习任务 初步了解沦陷区和国统区音乐活动的概况;了解国统区的歌曲创作情况;了解江文也、马思聪和谭小麟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和创作特点。4.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的形式,结合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5. 课外学习要求 预习“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聆听江文也的台湾舞曲、北京点点,马思聪的内蒙组曲、第二回旋曲,谭小麟的弦乐三重奏。第八章 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1. 课时数:2课时2. 讲授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