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_第1页
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_第2页
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_第3页
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_第4页
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1提升装置的设计根据设计条件,要提升的负载为2100kg,因此提升装置需承受的负载力为:Fl =mg =2100 9.81 = 20600N为减小提升装置的液压缸行程,通过加一个动滑轮和链条(绳),对装置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图1提升装置示意图由于链条固定在框架的一端,活塞杆的行程是叉车杆提升高度的一半,但同 时,所需的力变为原来的两倍(由于所需的功保持常值,但是位移减半,于是负 载变为原来的两倍)。即提升液压缸的负载力为2 Fl = 41200 N如果系统工作压力为100bar,则对于差动连接的单作用液压缸,提升液压缸 的活塞杆有效作用面积为aT41200 I4 op

2、 10010 = 41.2 10m2二d242Ar =41.2 10 m 4所以活塞才f直径为d = 0.0724 m,查标准(63、70、80系列),取d = 0.070m。根据液压缸的最大长径比 杆的最大提升高度为2.80 m, 因此,提升液压缸行程为70/125mm (速比 1.46)。20: 1,液压缸的最大行程可达到1.40 m,即叉车 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2m提升高度。1m,活塞杆和活塞直径为70/100mm (速比2)或因此活塞杆的有效作用面积为2_ _ _ 2二d2 二 0.0702s 2Ar=38.5 10 m244PsF Ar4120038.5 10-二107bar当工作压力

3、在允许范围内时,提升装置最大流量由装置的最大速度决定。 在 该动滑轮系统中,提升液压缸的活塞杆速度是叉车杆速度(已知为0.2m/s)的一半, 于是提升过程中液压缸所需最大流量为:q = ArVmax =38.5 10 工 0.1 m3/sq = ArVmax = 23.1 l/min2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系统最大压力可以确定为大约在110bar左右,如果考虑压力损失的话,可以 再稍高一些。3倾斜装置的设计倾斜装置所需的力取决于它到支点的距离,活塞杆与叉车体相连。因此倾斜 液压缸的尺寸取决于它的安装位置。安装位置越高,即距离支点越远,所需的力 越小。为:图2假设r =0.5m,倾斜力矩给定为倾斜装

4、置示意图T =7500 N.m,因此倾斜装置所需的作用力75000.5=15000 N如果该作用力由两个双作用液压缸提供,则每个液压缸所需提供的力为7500N。如果工作压力为100bar,则倾斜液压缸环形面积Aa为:7500 1d100= 7.5 10"m2由于负载力矩的方向总是使叉车杆回到垂直位置,所以倾斜装置一直处于拉伸状态,不会弯曲假设活塞直径D=40mm,环形面积给定,则活塞杆直径可以用如下方法求出:22Aa = (D -d )4d =0.025 m为了保证环形面积大于所需值,活塞杆直径必须小于该计算值,取 d =0. 022m,则环形面积为:Aa =-(D2 -d2) =-

5、(402 -222) 10-6 -8.77 10”m244倾斜机构所需最大压力为:F 75005 一p=4=85.5 10 Pa =85.5 barAa8.77 10 一而液压缸工作压力为110bar,因此有足够的余量。倾斜系统所需的最大流量出现在倾斜液压缸的伸出过程中,此时液压缸无杆腔充满液压油,因此应按照活塞端部一侧计算,活塞面积用如下公式计算:Ap =-D20.042=12.6 X0-4 m2p 44倾斜装置所需最大速度给定为2ds,先转换成弧度制,然后再转换成线速度:=2deg/s = 22 二360rad / s 二0.0349rad /sV = r = 0.0349 0.5 = 0

6、.0175m/s因此,两个液压缸在伸出过程中所需的流量为:_一工 八 3,.q2=2Apv=2 12.6 100.0175= 0.43981 m/s = 2.6 l/min倾斜装置需要走过的行程为:c c 20C /S = 0.5 二=0.175m180综上,两个倾斜液压缸的可选尺寸为 40/22mm/mm,行程为200mm。4油路设计对于提升工作装置,单作用液压缸就能够满足工作要求,因为叉车体的重量 能使叉车杆自动回到底部。液压缸不必有低压出口,高压油可同时充满活塞环形 面和另一面(构成差动缸),由于活塞两侧面积的不同而产生提升力。为减少管 道连接,可以通过在活塞上面钻孔实现液压缸两侧的连接

7、。倾斜装置通常采用两个液压缸驱动,以防止叉车杆发生扭曲变形。行走机械液压系统中通常采用中位卸荷的多路换向阀(中路通)控制多个液压缸的动作,如图3所示。安.会阀 V '*' HA -J. 一 一 2 .lPT图3中位卸荷的多路换向阀(中路通)控制的液压系统也可采用另一种稍有不同的双泵供油方案, 先确定基本油路组成,然后再加 入安全装置,如图4所示。注意前述大部分计算过程对所有油路设计方案都适用,包括引入中通多路换 向阀的设计。提升和倾斜两个装置都需要通过比例控制阀来控制, 比例阀由手动操纵杆和 对中弹簧来操纵。液压系统原理图中还应增加液压泵,油箱和两个溢流阀以保证 安全,溢流阀可

8、以用于调节供油压力的大小。由于提升和倾斜两个工作装置的流量差异很大但相对都比较小,因此采用两个串联齿轮泵比较合适。大齿轮泵给提升装置供油,小齿轮泵给倾斜装置供油。 齿轮泵与中通比例换向阀相连,当系统不工作时,两个泵处于卸荷状态,这样可 以提高系统的效率。JIZZT图4双泵供油方案的液压系统另外,用于提升装置的方向控制阀可选用标准的四通阀,其 B 口应该与油 箱相连不应堵塞。这样,当叉车杆处于下降状态,泵卸荷时,液压油可以直接流 回油箱,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基本油路确定后,油路还不能正常工作,因为没有安全保护装置,也没有调 节流量(为限制负载下降速度而流出液压缸的流量) 的装置。可以通过引入一个

9、 安全阀,从而在负载下落时限制负载下落速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可以在每个进 油路上加一个单向阀,防止油液倒流。因为存在负值负载(与活塞运动方向相同的负载),所以倾斜系统的回路设 计稍微有所不同。上述回路设计过程中,应对如下两个问题加以注意:1环形面一侧一直处于增压状态,有可能通过方向阀产生泄漏;2防止在活塞另一侧产生气穴现象(设置防气穴阀)。5液压阀的选择所有液压阀通过白流量至多为 23.1l/min,所以阀的尺寸很小。如果采用的 是串联泵,则倾斜装置子系统流过的流量至多为3 l/min 0为考虑系统的压力损失(管路和各方向阀造成的),液压系统提供的压力应比负载所需压力高1520bar:Psm

10、ax =107 15 =122bar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应高于供油压力10%左右,即设成135bar比较合适。溢流阀的最大压力值可能比135bar还高,甚至超过150bar。 一、/汪忠:与使用中通旁路式多路换向阀相比,使用标准方向阀可以节省成本。但是, 使用标准方向阀需要多增加一个溢流阀和一个泵,即使用两个溢流阀和一个串联 泵。5.1提升系统液压阀选择由以上计算可知:提升子系统最大流量为23.1L/min。选择溢流阀的型号为 DBDS10P10;选择单向阀的型号为 RVP-10-1-0;选择顺序背压阀的型号为 BXY-Fg6/10,通径10mm,最高工作压力20MPa;选择手动换向阀的型号为WM

11、M6。5.2倾斜系统液压阀选择由以上计算可知:倾斜子系统最大流量为2.6L/min。选择溢流阀的型号为DBDH6P10,压力范围2.563MPa,额定流量330L/min , 公称直径6mm。选择单向阀的型号为RVP6-1-0,公称通径6mm,最大工作压力31.5MPa,最 大流量181500L/min。选择换向K型号为 4WMM6 ,通径6mm,流量60L/min ,油口 A、B、P最 大工作压力31.5MPa, T 口最大工作压力16MPa。6液压泵的参数确定提升:图3所示油路,采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齿轮泵就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假 定齿轮泵的容积效率为90%,电机转速为1500r/m,则泵的排量为:231003,Dreq17.1 cm /rev0.9 1500从Sauer-Danfoss目录中可查出,SNP2系列有排量为16.8和19.2cm3/rev的泵。应选择排量为16.8cm3/rev(与17.1更接近)的液压泵SNP2/019倾斜:c26003/Drea =1.92 cm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