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_第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一、课标内容一、课标内容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七年级学生毕竟只经历过短期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而且知识积累有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他们

2、的积极引导。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结合地图演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2学习目标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目标 2: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形势变化,识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并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归纳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重难点)目标 3:结合微课、地图、史料、教材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理解记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商鞅变法的意义(重点)2/7目标 4:结合微

3、课、都江堰示意图、教材内容,识记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时期、地点、组成、功能,分析归纳都江堰修建的意义。四、教学活动四、教学活动1 1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师:师:PPT 展示历史朝代歌里第一句“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也说“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究竟乱到什么样的局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师教师:指出“社会变化”是本课主要线索,让学生思考:社会变化包含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设计意图: 通过解题, 让学生明确战国时期最大的时代特征是“乱”和“变”。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 1)目录

4、)目录(PPT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剧变年代、进取年代、发展年代(2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问题记录反馈老师。反馈指导: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3 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3/7剧变年代剧变年代出示任务出示任务:任务二任务二:【小组探究小组探究】结合春秋、战国形势图(参见教材),及教材文字表述,进行比较并思考:问题 1: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5、问题 2:“七雄”分别在哪个方位,你能使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记忆吗?问题 3: 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反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反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问题 1: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问题 2: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问题 3: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特点: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交战区域广。PPTPPT 展示,教师讲述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展示,教师讲述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结论: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6、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结论:铁器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唯物史观)4/7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地图,总结战国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地图,总结战国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社会变化:社会变化:军事:大规模兼并战争不断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壮大时代特征:时代特征: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占, 诸侯国内部也有争权斗争; 北方遭受匈奴的侵扰, 因此燕、 秦、赵修筑长城来抵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时空观念;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过渡:为了在混乱的时势下称雄争霸,七国纷纷实行变法

7、,谋求富国强兵,过渡:为了在混乱的时势下称雄争霸,七国纷纷实行变法,谋求富国强兵,其中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最终只有秦国笑到最后,那么秦国是怎其中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最终只有秦国笑到最后,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富强的呢?样走向富强的呢?进取年代进取年代出示出示 PPTPPT:出示战国形势图,简介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出示战国形势图,简介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燕国乐毅改革、赵国赵武灵王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燕国乐毅改革、赵国赵武灵王“胡胡服骑射服骑射”,重点学习,重点学习“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出示任务

8、出示任务:任务三任务三:【小组探究】观看微课:商鞅变法,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商鞅变法的意义。出示出示 PPTPPT:1.出示战国形势图,结合地图及材料分析秦国变法的原因。原因:原因:为了生存,为了提高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 2.展示“商鞅变法的内容”的表格,引导学生理解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内容内容意义意义政治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起官僚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经济发展,国力增强5

9、/7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6/73.统度量衡军事军事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军队战斗力增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过渡:结合过渡:结合 PPTPPT 展示战国形势图,介绍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发展,引出:都展示战国形势图,介绍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发展,引出:都江堰水利工程。江堰水利工程。发展年代发展年代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观看微课:水利工程的兴修,结合教材内容,及都江堰示意图,完成知识卡片内容,并识记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时期、地点、组成、功能,分析归纳都江堰修建的意义。出示出示 PPTPPT:展示

10、都江堰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李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发展示都江堰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李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发挥地势优势的巧妙设计,认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及作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挥地势优势的巧妙设计,认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及作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意义。相处的积极意义。擊?擊?发展年代发展年代知识卡片一江堰:I!I!;肾修建者:肾修建者:李冰李冰( (秦国秦国) ); ;;修建时期:修建时期:公元前公元前 256 年年:: :A A 地点:地点:岷江岷江:!:! !组成:组成:渠首和灌溉网渠首和灌溉网I I; ; 功能:功能:防洪、灌溉、水运防洪、灌溉、水运;2 2 意义意义

11、(1)(1) 防洪、灌溉、运输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2) 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3)(3) 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 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7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分析与总结能力,体现论从史出的观点。(4)(4)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任务五: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形成J七雄1商殺变法(5)(5)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乱悠悠的局势,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由征服、称霸变为兼并、消灭。兼并战争加速了分裂局面的结束,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谋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而纷纷变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秦国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6)当堂达标当堂达标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一一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兼井战争特点进取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