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一、研究范围:第三单元课堂教学研究二、研究目标:语文第三单元备课要点【单元说明】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多姿多彩,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能力。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良好的语感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
2、精巧的构思。3、注重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4、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5、注重拓展延伸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三、教学设计参考第11课春【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导语略)2、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简述理由。二、感知课文1、学生听教师范读春,摘录不认识的字词。2、想想文章描述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听后回答,形成板书:春(朱自清)一、盼春(喜悦殷切)二、绘春(热情赞美)先总体勾勒、再细描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三、
3、颂春:新、美、壮三、朗读训练1、以“老师来了”一句为例,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如惊喜、欢呼、失落、害怕等,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引导他们领悟春的感情基调和相应语气。(喜悦殷切)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试读。3、请几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点评。四、理解内容,品味语言1、学生四人一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喜欢的句段进行讲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伺机点评,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三,使学生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及写作知识。)五、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春结构严谨优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
4、结,用三个比喻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语言清新朴实,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六、课外延伸1、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好与活力,你还读过哪些写春的诗文?2、布置练习:(1)收集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等。(2)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雪”中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3)根据课文画一幅描绘春天的画。(以上三个练习任选其一,联系过程中可以自由结组交流、探讨。)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学习文学作品,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从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到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作品意境之中,品味语言与作品风格。2、理清
5、思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宜用跳读的形式进行。3、品味语言: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可品味的地方很多,这一个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4、联想拓展: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笔下描绘的济南冬天的美和可爱;2、理解文章布局谋篇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品味语言的妙用;3、感受老舍对进难冬天的赞美之情。【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借前一课春作引子,提问学生由春天想到的相关词语或成语,然后引导学生联想描写冬天的词语,引出本文:冬天通常给人留下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万物萧条的印象,那老舍
6、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不是这样的?它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二、学生与教师朗读(有条件可用录音)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感觉和你印象中的冬天是否相同?它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三、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赏析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可以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提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济南的天气特点: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温晴2、济南的山的特点:(1)温暖、可爱(2)美丽多彩(3)是张水墨画3、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四、自由读课文,思考:1、作者抓住了济南的天气和山水景物,把济南的冬
7、天写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作为一个语言大师,他调动了哪些写作方法,才把济南的冬天描绘得如此美丽与可爱呢?小组展开讨论,品味文中语言的情景交融、选词讲究的特点,同时理解运用对比、比喻、拟人修辞的作用,完成课后练习二。2、讨论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提示:题目指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结尾句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3、小结:通过过程的分析讨论,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入春,秀丽如画,天明水
8、净。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使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五、课外延伸1、与春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你能说出济南有关山水的一些名胜吗?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3、推荐阅读大明湖,从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找出能引证济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理特点的词句。(此题做参考)六、布置作业1、阅读济南的秋天2、模仿本文的一些写法,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教学设想: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深入理解课文时要突出重点,集中赏析写山水的几个重点语段,不要面面俱到;3、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文必须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4、拓展延伸,模仿课文写法
9、,抓住景物特点,写情景交融的文章。13、夏感梁衡按语:本届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用梁衡的夏感替换了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因何而换,也许是李的文章不足以明显表现夏天,而梁先生的文章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从而使整个单元把春、夏、秋、冬,不仅从字面上,而且在内容上都体现得异常分明。夏感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目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理解文章的思路。能力目标:精彩的比喻、拟人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情感目标: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理解文章的思路;精彩的比喻、拟人起到了很好的表
10、达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精彩的比喻、拟人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三、教学时间:12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和文章。但写夏天的歌文我们却学得不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简介:(教师做口述)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
11、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并且善于提出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3、认真品味课文中的你认为精彩语句:(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2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五)精读课文:1齐读第一段: 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它起什么作用?(概述夏季总体特点)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夏季的自然景象)哪些画面突出
12、了夏的特点?(山坡上密密的草林带上长墙般的黛色上绿烟烦人的蝉儿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香味)实写;(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上的舰船)虚写、想象、比喻。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1)本段段意思?(夏天的色彩)(2)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要点:春天秋天的对比,衬托出夏天的金黄色,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3)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第一句)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1)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神经绷紧挥镰刀弯着腰流着汗快打快打早起睡晚半夜探听是否有风雨给秋苗追肥肩上挑着夏秋两季)(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通过农民劳作来写夏天紧张的旋律)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找出采用对比手
13、法的句子。 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热爱赞美)6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夏季的金黄色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六)学生总结全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七)文章的写作特点:1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对比手法,起什么作用?2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3.优美语句感悟(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14、”认真读这句子,究竟什么像舰船?(是汽车)(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逐渐升调)(4).“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悯农)(八)师生归纳文章主题: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九)布置作业:你心中的夏是怎样的?学生口述心中的夏。 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 课本61页练习一、二附录: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1.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
15、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代白居易观刈麦2.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3.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唐代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4. 别院
16、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代苏舜钦夏意5.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6.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宋代苏轼鹧鸪天7.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8.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9.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10. 湖山胜处放
17、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宋代陆游幽居初夏11.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帽藤簟,玉人罗扇轻缣。一一元代白朴天净沙夏第14课秋天【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诗歌的感情基调,感知诗歌的形象;2、通过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能概括诗歌中的三幅画面;3、能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简单赏析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教学步骤:一、导入1、教师范读课文(有条件放音乐秋日的私语),学生描述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2、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的。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
18、数遍,说说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朗读时应用什么语调?3、指名学生读,师生共评4、听录音读,学生齐读三、深入鉴赏1、教师出示探讨鉴赏的题目:(1)划出每节诗中带有秋天特征的景物,概括本诗歌的三幅画面内容。(2)你最喜欢哪几句诗?为什么?(3)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2、学生分组讨论质疑,教师参与问题的探讨3、讨论明确:在这首诗里,诗人用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节诗是一幅图画,三节诗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这三幅画面分别是:“农家丰收图”(松弛、娴静)、“霜晨归渔图”(宁静、悠远)、“少女思恋图”(含蓄、朦胧)。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诗人以多姿多彩的画笔,
19、以明朗纯净的诗风,表达了对乡村秋景的深情赞美。四、熟读全诗至背诵五、比较阅读1、读狄金森秋景,讨论: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点?2、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杜甫的登高,体会与课文中诗人感情的不同点。六、布置作业1、读了什么几首写秋天的诗,你觉得自己印象中的秋景和他们写的十分一样?请以秋天为题写一两节诗。2、课外收集写秋天的诗文阅读。教学设想:1、注重诵读;2、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来引导学生鉴赏;3、指导比较鉴赏。(此要求教师只初步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感觉得出不同诗歌在情感、意境等方面有区别即可,不必做深入的考究。)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背诵诗歌,了解作者;
20、2、读懂诗的内容,能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改写诗歌,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要求:诗歌的语言凝练生动,我们学习时要能成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有限的文字中想象出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二、学习观沧海1、请学生谈谈对曹操的了解情况。(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补充介绍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形象的区别。)2、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诗的片段: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高声吟咏观沧海,让学生在强烈的视听效果感染下初步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3、
21、学生多种形式读,并对照注解疏通诗歌的意思。4、教师出示检测题:观沧海的作者是时期的,全诗以“”字统领。先交代观景地点,再具体写了、等景物,其中实写的句子是,想象的诗句是。使用了修辞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5、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理想展开讨论:上述内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学生谈谈自己最欣赏诗中的哪些诗句?7、运用联想,用自己的话具体描述诗歌所展示的图景和情怀。8、师生共同朗读,总结赏析写景抒情类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读(感知诗中内容)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品味(欣赏语言意境)三、学生根据观沧海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第二课时一、背诵前三首诗导入,
22、本课学习两首词二、简介词的知识和辛弃疾三、读词,读准节奏和停顿1、师范读2、生跟读再自由读3、指名读,师生共评四、释义,把握内容(一)学生再读全词,思考: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长不长?从何看出?2、为什么要夜行?猜测这时上什么季节?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优2、为什么要夜行?猜测这时上什么季节?3、和他一起说丰年的会是谁?4、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5、知识“两三点雨山前”,词人着急吗?6、骤雨将至,避雨的路他可熟悉?“忽见”二字说明什么?(二)用自己的话叙述上下片的内容,说说这首词表达词人怎样的心情?(天净沙秋思在上面已比较阅读过,留给学生自学、背诵。)五、布置作业1、背诵
23、默写这五首诗歌2、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一次有关古诗词的活动课。教学设想:1、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气氛;2、重在读懂诗词,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教师要启发、诱导,排疑解惑,讲得精练,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说出自己的体会。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感受自然活动目标: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2、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3、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4、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活动准备:1、学生提建议,制
24、定计划。2、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3、组织一次秋游,走进大自然,“认养”树木、草地。4、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活动过程:一、播放一些自然风景的有关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诗情画意的大自然的兴趣。二、分小组交流:1、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3、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4、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1)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2)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5、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6、结合上次的秋游,小组交流:
25、(1)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哪个小动物,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美,意境高远,把读者引入2)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请你用语言讲述自己想勾画的图画,并且用画笔和色彩画出你心中的图画或用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写下来。7、全班交流:讨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长期共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8、学生点评,教师总结活动小结: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
26、说,要么假话连篇?其原因就是缺乏仔细的观察和体会。三、备课组修改意见: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师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做好学法指导,最后做好学习小结,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具备自学的能力。语文课程总目标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7、”。把每一个阅读中的学生看作一个独特的自我。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本节课是教师对文中的个别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做示范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将自己从文中找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并把文字落实在纸上。并在阅读中找出作者不同的观察角度,学习写景的技巧。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甚至创造意义。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写景为主题。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温
28、晴”的特点,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描绘了济南的冬天四幅美丽的图画,都紧扣“温晴”这一特点。此教案的主要目标就是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品味语言,体会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另外写景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写,才能更生动形象、有立体感。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写景的文章,刚学过春,因此,对写景文章的语言有一定的认识,能对于优美的句子,进行简单的分析。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同学们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准确、不够简练。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诵读
29、、探究、讨论)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体现“温晴”的句子,读一读。从修辞的角度,说一说所找出的句子哪里写的好,其他同学补充。再把所说的用规范的语言写在表格里。教师先做示范,其他句子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并就文章的“写景的角度”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找出体现“温晴”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说出他们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2、分组讨论,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的(俯视、仰视)。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品味语言、找出作者的观察角度。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济南的温晴和秀美,并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
30、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TLrpIXZf-r-土壬-壬七仝曰中启士址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天,就让我们起看看老舍疋用怎样的语言描绘出这么美好的冬天。探究活动(一)回顾上节课我们说了第一段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为我们围绕“温晴”描绘了四幅优美的图画,回忆是哪四幅。展示四幅画面(投影)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25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温晴”来描写的。回答:四幅画面1、阳光朗照下的山2、薄雪覆盖下的山3、城外远山4、冬天的水色通过展示图片,加深对统领全篇“温晴”的认识(二)请同学朗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从文中画出表现“温晴”的语句。(投影)(朗读评价标准:从读音、停顿、语气三个方面来评价。)请四位同学朗读,分别读一个自然段。熟悉课文,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做准备。(三)请同学读一读画出的句子,说一说它是如何表现“温晴”的,并说一说这一句哪里写的好(从修辞的角度)。请同学用规范的语言填写表格。(投影)教师引导做三四个句子,得出结论。同学读画出的句子,并说出它是如何表现“温晴”的,从修辞的角度的角度,说说哪里写得好。锻炼学生的筛选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能出现的句子:一个老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质量控制与追溯系统考核试卷
- 电声器件在耳机与耳塞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机床功能部件在石油钻采设备中的耐高温性能考核试卷
- 糕点店经营风险与应对策略考核试卷
- 私募股权投资医疗健康行业分析考核试卷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版解读
- 3-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测试题
- 内蒙古医科大学《室内装修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校联考2025届初三毕业班联考(二)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学生心理健康一生一策档案表
- 中远集团养老保险工作管理程序
- 缺血缺氧性脑病详解课件
- 自动打铃控制器plc课程设计
- 最新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课件来源于司法部司法鉴定局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
-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43973
- 门禁系统调试报告(共4页)
- 北师大版一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测试卷
-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
- 地下连续墙钢筋笼起重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