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建筑变形岗前培训理论考试试卷_第1页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建筑变形岗前培训理论考试试卷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位单作工号学.名姓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理论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应考人员注意事项:1. 本考试分试卷一-试卷四,考生根据本人报考专业情况选择答题。2. 每个专业分值均为100分,答题时间是30分钟。3. 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在对应的位置上。专业代码301302303304总得分装试卷一代码:3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混泥土回弹仪率定值应为D。A.60±2B.100±2C.100±2D.80±22、回弹法按批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C,且构件数量不得

2、少于£件。A.30%;5B.20%;10C.30%;10D.20%;53、一般情况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B个。A.5B.10C.20D.30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在代表性位置测量碳化深度,测量读数精准至BmmA.0.1B.0.25C.0.5D.1.05、混凝土回弹仪累计弹击超过C次应送检定单位检定。A.2000B.4000C.6000D.80006、用于混凝土回弹仪率定的钢钻砧的洛氏硬度为A。A.60±2B.60±5C.70±2D.80±27、混凝土回弹仪率定试验时,弹击杆应分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C。

3、A.两180°B.三120°C.四90°D.两90°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点回弹值读数精确至AMPa。A、1B、0.1C、0.01D、0.0019、混凝土回弹仪弹击超过B次应进行常规保养。A、1000B、2000C、4000D、6000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碳化深度极差大于Cmm时,应在每个测区测量碳化深度。A、0.5B、1.0C、2.0D、6.0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X)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可直接进行实体检测,检测后必须在钢钻上进行率定试验。(X)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4、为25.0MPa,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照批评定。(")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为24.9MPa,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批评定。(X)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区应记取10个回弹值,并对10个值取平均值。(X)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当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出现小于lO.OMPa时,强度推定值取lO.OMPa。(X)6、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时,应在测区表面凿取孔径约15mm的孔洞,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可用水擦洗清除。(X)7、使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回弹仪轴线允许与检测面有一

5、定角度,但必须对检测值进行角度修正。(")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60MPa时,可采用特殊回弹仪,并应另行制定检测方法及专用测强曲线进行检测。(")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检测单位应按照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次序选用测强曲线。(X)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碳化深度测量的测点数不应小于构件测区数的10%。三、计算题(共20分)某综合楼钢筋混凝土柱设计强度等级为C50,采用泵送混凝土,由于留置的同条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异常,因此,要托某检测单位对该柱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该柱各测区回弹值和其对应的测区混凝土

6、强度换算值如下表1,请计算该柱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fccn、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得标准差Sfccn、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cncncu,e表1:12345678910测区回弹值4343.24444.245.34543.242.842.643.8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50.951.353.253.756.355.657.350.450.052.7自己按照标准上的公式计算好了。试卷二代码:30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一般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A倍。A、3B、1C、4D、

7、22、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内最多只允许含有B根直径小于Bmm的钢筋。A、310B、210C、48D、283、依据CECS03:2007规程,按批检验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应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上下限差值不宜大于max(CMPa,0.10倍的平均值)。A、3B、1C、5D、24、依据CECS03:2007规程,当采用修正量的方法对间接测强方法进行钻芯修正时,标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小于A个。A、6B、4C、5D、35、当需要确定潮湿环境中得混凝土强度时,芯样试件在B的清水中浸泡40-48小时后方可进行试验。A、20±2°CB、20±5°CC、20

8、±3°CD、20±1°C6、有效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径比宜在A范围内。A、0.95-1.05B、0.5-1.0C、1.1-1.5D、1.5-2.07、对芯样垂直度测量时,要求精确至A。A.0.1°B.0.2°C.0.5°D.1°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有效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不得大七旦。A.0.1°B.1°C.0.2°D.2°9、钻芯法确定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宜以A作为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A.上限值B.下限值C.平均值D.中间值10、依据应取有效芯样

9、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C作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A.根据标准差确定B.最大值C.最小值D.平均值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X)1、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芯样宜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大的部位。(")2、用于试验的混凝土芯样,其沿芯样试件高度的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小于等于2mm。(X)3、钻取混凝土芯样试件时可以不控制进钻的速度。(")4、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料屑的冷却水流量宜为35L/min,出水口温不宜超过30°C.(X)5、采用水泥砂浆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大于2.5mm。(X)6、采用硫磺胶泥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

10、大于5.0mm。(X)7、钻芯法检测现场混凝土强度,探测钢筋位置的定位仪,其最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100mm。(X)8、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芯样试件内不应含有钢筋。(X)9、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用游标卡尺在芯样试件端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测量芯样直径,取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芯样试件的直径。(X)10、根据CECS03:2007规程,在进行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时,不用考虑芯样的尺寸效应。三、简答题(共20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如何选取芯样的钻取部位?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2、混凝土强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3、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4、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

11、。试卷三代码:303(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当钢筋探测仪测得的钢筋公称直径与钢筋实际公称直径之差大于Amm时,应以实测结果为准。A.1B.2C.3D.42、测量钢筋间距应精确至到Amm。A.1B.0.5C.0.01D.0.023、在不知道钢筋直径的情况下,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保护层测定,共计测量30点,那么至少应抽取A点进行钻孔试验。A.9B.12C.6D.34、检测钢筋间距时,不宜少于C根钢筋进行测量。A.5B.6C.7D.85、如果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复检时,重新取样数量为原来检验数量的B。A.50%B.100%C.150%D.200%6、一

12、次保护层检验30点,如想一次通过检验,最多可以D个点不合格。A.0B.1C.2D.37、梁类构件,保护层厚度设计为30mm,在合格范围内其最大厚度是B。A.35mmB.40mmC.45mmD.28mm8、采用破损方法来修正无损钢筋保护层测定方法时,破损方法测量精度应为Bmm。A.1B.0.1C.0.02D.0.019、对于校准试件,钢筋探测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Bmm。A.0B.±1C.±2D.±0.110、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表面到受力钢筋B的距离。A.内侧B.外侧C.中心D.表面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当实际混凝土保

13、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X)2、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表面到受力主筋中心的距离。(")3、采用钻孔等破损方法测量保护层厚度,其精度为0.1mm。(")4、所选中测定保护层厚度的钢筋应在其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X)5、保护层修正系数一般1.00。(X)6、雷达法钢筋间距偏差宜小于土4mm。(")7、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认证后方可进行检测。(X)8、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合并在一起进行验收。(X)9、检测钢筋间距时,被测钢筋根数不宜少于6根。(X)10、采用钢筋探测仪

14、检测钢筋直径时,每根钢筋重复检测2次,第2次检测探头旋转180°,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此次检测的结果。三、计算题(20分)已知:采用电磁感应法测量5根梁,5块板,共计测得40个测点。结果如下表所示:梁保护层厚度为30mm、板保护层厚度为20mm。板122、24、17、13梁130、31、31、33板225、24、16、15梁244、40、39、43板322、23、20、20梁332、27、43、36板419、19、22、21梁433、37、40、22板532、30、28、24梁530、33、22、37试计算该批梁板的最大偏差并判断是否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板共计20个点,板的允许偏差

15、为(+8,-5),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偏差为+12mm,-7mm,合格点率为17/20*100%=8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需要复检。梁共计20个点,梁的允许偏差为(+10,-7),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偏差为+14mm,-8mm,合格点率为15/20*100%=7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不合格。试卷四代码:304(沉降观测);总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B个基准点。A.2B.3C.4D.42、监测基准网应C时间复测一次。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停时停工,停工期间每隔B

16、时间观测一次。A.12个月B.23个月C.34个月D.45个月4、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方法检测主体倾斜。A.投点法B.测水平角法C.前方交会法D.正、倒垂线法5、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C次。A.3B.4C.5D.66、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从D时开始。A.上部结构施工B.主体封顶时C.不一定D.基础施工7、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是综合了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已确定的允许变形量的C作为测量精度值。A.1/10B.l/30C.1/20D.1/258、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A层一次。A.15B.67C.8D.109、建筑

17、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点位宜选设在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A、10-20B、20-30C、25-30D、30-4010、沉降观测的标志下列D种形式一般不采用。A、墙(柱)标志B、基础标志C、隐蔽式标志D、敞开式标志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X)1、观测仪器及设备应每月一次进行检查、校正,并做好记录。(")2、变形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3、垂直位移基准点标志可利用稳定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X)

18、4、工业长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数,不应少于6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5、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预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6、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X)7、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该建筑不一定需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刚度。(")8、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变化,原则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沉降观测等级和精度。(")9、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当某期观测点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分析原因,在排除观测本身错误的前提下,应及时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

19、分析。(")10、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nm/d时可认为己进入稳定阶段。三、简答题(20分)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变形观测点的布点原则。1)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5)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6)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沉降观测试卷一、填

20、空题1、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的中误差,确定监测精度等级。2、变形监测网基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的位置,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3、监测基准网应由和构成。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_形网并采用方法观测。5、DS05级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得大于。6、垂直位移观测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较小规模的监测工程,可采用系统;较大规模的监测工程,宜与联测。7、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及。8、建筑物沉降观测: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

21、降速率均小于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_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9、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及。10、建筑物整体倾斜观测应避开强和的时间段。11、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可选用和和两中方法。12、沉降观测标志一般分为、。13、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或,确定监测精度等级。14、沉降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的范围内。二、单项选择题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个基准点。A、2B、3C、4D、42、监测基准网应多长时间复测一次()。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

22、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期间可每隔多长时间观测一次,正确答案选()。B、2-3个月D、4-5个月A、1-2个月C、3-4个月4、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检测主体倾斜,正确答案选()。A、投点法B、测水平角法C、前方交会法D、正、倒垂线法5、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次。A、3B、4C、5D、66、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时开始。A、上部结构施工B、主体封顶时C、不一定D、基础施工7、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是综合了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已确定的允许变形量的()作为测量精度值。A、1/10B、1/30C、1/20D、

23、1/25三、多项选择题1、变形监测网中设立变形观测点的监测断面一般分为:()。A、特殊断面C、重要断面2、变形监测网应由(A、部分基准点C、变形观测点B、关键断面D、一般断面)构成。B、工作基点D、黄海高程点3、变形监测网监测周期的确定因素有()。A、监测体变形特征B、监测体变形速率C、观测精度D、工程地质条件4、每期观测结束后,数据处理中出现以下哪些情况,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正确答案选()。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B、变形量缓慢增长但未达到预警值C、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裂缝快速扩大D、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5、建筑物沉降速度一般分为以下哪几种形式:()。A、缓

24、慢沉降B、加速沉降C、等速沉降D、减速沉降6、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哪些图表,正确答案选()。A、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B、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C、沉降观测成果表D、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E、等沉降曲线图7、沉降观测的标志一般采用以下哪几种形式,正确答案选()。A、墙(柱)标志B、基础标志C、隐蔽式标志D、敞开式标志8、工业建筑物可按以下哪些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正确答案选()。A、回填基坑B、安装柱子和屋架C、砌筑墙体D、设备安装9、根据建筑变形测量任务委托方的要求,可按周期或变形发展情况提交下列哪些阶段性成果。()A、本次或前12次观测结果B、与前一次观测间的变形量C、本次观测后的累计变

25、形量D、简要说明及分析、建议等四、判断题1、观测仪器及设备应每月一次进行检查、校正,并做好记录。2、变形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3、垂直位移基准点标志可利用稳定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4、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6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5、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6、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当遇到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而导致倾斜速度

26、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7、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该建筑不一定需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刚度。()8、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变化,原则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沉降观测等级和精度。()9、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当某期观测点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分析原因,在排除观测本身错误的前提下,应及时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五、简答题1、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变形观测点的布点原则?2、各期变形监测的作业原则?3、主体倾斜观测点和测站点的布设应满足那些要求?4、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5、工业建筑物沉降观测一般观测时间怎样安排?6、建筑使用阶段沉降观测次数一般如何进行?7、变

27、形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应满足哪些规定?六、计算题1、某多层住宅楼进行主体沉降观测,共布设6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精度需满足三等变形观测要求,观测时采用两次仪器高法观测,测量基准点相对高程为10.00000m。某日,对该住宅楼进行了一次沉降观测,观测路线环线闭合,观测成果如下表所示。试计算本次观测各变形观测点相对高程,并判断观测闭合差是否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测站1234测点BMOAABBCCD水准尺读数后视(左尺)99.576117.270109.100117.578后视(右尺)101.129118.835110.654119.131前视(左尺)103.999113.514113.235111.845前

28、视(右尺)105.558115.072114.790113.41续上表测站567测点DEEFFBMO水准尺读数后视(左尺)109.322111.290120.415后视(右尺)110.875112.848121.960前视(左尺)92.240116.770132.915前视(右尺)93.788118.338134.468沉降观测成果表®EMD注:沉降观测基准点标志_、丨、丨、匚、F为沉降变形点标志2、某水塔,采用测量水平角的方法来测定其倾斜。如附图所示:在相互垂直方向上标定两个固定标志测站A、B,同时选择通视良好的远方不动点M和M12为测量方向点,在水塔上标出观测用的标志点1、2、3

29、、4、5、6、7、8,其中标志点1、4、5、8位于水塔勒脚位置,标志点2、3、6、7位于水塔顶部位置,观测标志点为观测时直接切其边缘认定的位置。测站A距水塔勒角中心b的水平距离为45.000米,测站B距水塔勒角中心b的水平距离为40.000米,水塔勒角中心b至顶部中心a的垂直高度为H=27.000米,各观测点水平角测定如下表ab所示,试计算该水塔顶部相对于勒角位置的整体倾斜偏歪量及偏歪方向?(假定bA方向为正南方向,bB方向为正东方向。)水平角测量结果汇总表序号水平角读数序号水平角读数Z1111°42/21Z5102°1803Z2107°41/26Z6104

30、76;5905Z3105°4700Z7102°5705Z4103°4853Z8104°5905水塔整体倾斜观测示意图3、某多层住宅楼需判断其整体倾斜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其中一墙角观测结果:勒脚处A点相对于墙角顶B点的水平方向位移量为70mm,建筑物高度HA=16m,试判断该墙角的整体倾斜情况。4、某建筑物全高30m,设计时允许倾斜度为4%。,监测该建筑物安全时,监测容许误差取容许偏移量的1/20,取3倍测量中误差为容许误差,试判断监测之精度要求。答案:一、填空题1、高程、高差2、变形影响区域之外、方便使用、监测体变形特征3、基准点、部分工作基点4、环、水准

31、测量5、106、假定高程、国家水准点7、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率8、0.02、0.02、39、倾斜度、倾斜方向、倾斜速率10、日照、风荷载影响大11、倾斜仪测记法、测定基础沉降差法12、墙(柱)标志、基础标志、隐蔽式标志13、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14、振动影响二、单项选择题1、B2、C3、B4、B5、C6、D7、C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4、ACD5、BCD6、ABCDE7、ABC8、ABCD9、ABCD四、是非判断题1、X2. V3>V4、X5、V6、Q7、X8、M9、M五、简答题1、1)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

32、或每隔2-3根柱基上;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5)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6)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2、1)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2)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及方法;3)采用同一仪器和设备;4)观测人员相对固定;5)记录观测时的环境因数;6)采用同一基准处理数据。3、1)当从建筑外部观测时,测站点的点位应选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当利用建筑内部

33、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2)对于整体倾斜,观测点及底部固定点应沿着对应测站点的建筑主体竖直线,在顶部和底部上下对应布设;对于分层倾斜,应按分层部位上下对应布设;3)按前方交会法布设的测站点,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测距或长度丈量的要求。按方向线水平角法布设的测站点,应设置好定向点。4、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土0面)0.2-0.5m为宜,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宜预埋螺栓式活动标志。5、1)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2)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按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6、建筑使用阶段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到稳定为止。7、1)应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2)应使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3)应确保平差计算所用的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4)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5)对于特级、一级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应对可能含有系统误差的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改正;6)对于特级、一级变形测量平差计算,当涉及边长、方向等不同类型观测值时,应使用验后方差估计方法确定这些观测值的权;7)平差计算除给出变形参数值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