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考点训练: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3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考点训练: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3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bc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a b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4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b5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2)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a b概述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6主要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b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进

2、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b考点 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Q核心知识i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黄七亦原:水土流先的成闵及危害问题思考(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关系图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自 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到其他因素 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2)根据青藏高原隆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关系图,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自然地理 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周围环境会产生影响。知识归纳(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如下: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3、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如下图: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起因水土失站果上壤大气*水藏AT深居内陆也表竄贫乏,河此定崔1”爭泊內洗河洗搭柞用幔騎*抽理区化和风力作用亞鞘,零最雨,黄七土 就疏松. 垂直节 那发17植被册盖率m 林披弋倏于旱地我破碎-I沟谷4 过梅卜壤肥力m背藏岛总隆卄对周鬧坏境當响JYJ0:匹 旳亚祥出-土壤、土填贫瘠 术早灾 書事楚丿、生惠环境退化現速减小1溫降低 湿度塔大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

4、的自然地理环境产 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1警示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 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 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引发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 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我国 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

5、然环境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 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f 懇化调节小气建菸區固沙噪烟滞主河進上、 中群森根河道泄淋河派下解能力降低售沙河道滋沙1l枷1河嫌h土城盐渍化池力下降丸合柞用减弱一空毛嚴唯下降 地表禄眯一沙尘塞盛持生物艮胖性减少发生洪河 淡上、 中游 水土 流克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 并作出综合评价。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一以土壤形成为例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

6、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 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问题思考(1)成土母质与土壤岩石风化T成土母质T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来源。(2)气候与土壤1寒冷气候T微生物分解慢T有机质积累多。_2从干燥的荒漠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风化壳逐渐加厚。_(3)生物、人类活动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1山区,导致土壤发生垂直分化。2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3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卫蒸发大,水分条件比阴坡差。4迎风坡:水分比背风坡好。命题探究真题回顾考向预测2019.10 18题2019.47题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

7、影响土壤形成的要素3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典例剖析】读下面关联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所代表的分别是()岩石磴H H毋质朋血土康丄埋耕作土塢nK机全n极肓壊稻积培”水A.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B.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C.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2该示意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地带性答案1.B 2.C解析 第1题,图中箭头前后的内容存在因果关系,植树种草,可增加地表水下渗,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洪涝灾害。第2题,上述关系体现了生物、水、土壤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

8、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跟踪训练】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答案B解析 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 向大西洋。由于山脉分布于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考向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典例剖析】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空“胡度期大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

9、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1.B 2.B解析 第1题,由因果关系推理,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图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跟踪训练】读“荒漠化效应和水 一气一生物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数字的正确内容是()A降水增加,蒸发减弱B.降水减少,蒸发加强C.降水增加,蒸发加强D.降水减少,蒸发减弱2图中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植被B.水文C.

10、地形D.降水答案1.B 2.A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由植物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引起,故为降水减少、蒸 发加强。第iiiilQiiiilQJJIJJII I一*地繼牌2题,从图中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该地核心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而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减少。植被覆盖减少导致径流、蒸发等要素的变化,因此居于主导 地位的是植被。考向三 气候要素与风化壳、土壤之间的关系典例剖析】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 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曲线i、n、川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C.降水、气温、蒸发2图中风化壳厚度()A.甲

11、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3风化壳与土壤的关系是()A.风化壳越厚,土壤越贫瘠B.风化壳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C.风化壳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来源D.气候越湿热,风化壳越薄答案1.B 2.C 3.C解析 第1题,热带森林带的降水量居于高值,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蒸发量居于高值,据此可判断曲线I为降水,曲线n为蒸发。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森林植被条件下风化壳的厚 度要大于其他植被条件下风化壳的厚度。第3题,组成风化壳的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来源。【跟踪训练】与亚寒带针叶林带相比

12、,热带雨林带发育的土壤()A.微生物活动弱B.生物风化强称为风化壳。下图B.降水、D.气温、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完成34题。C.有机质含量高答案B解析微生物的活动与气温的关系特别密切,气温越高微生物活动越强,分解掉的有机质也越 多,所以A、C选项不正确。风化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在动、植物的作用下由大变小的过程,动、植物越多,生物风化越强烈。化学风化是岩石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促使岩石变小的过程,化学 反应与气温高低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剧烈,所以正确答案为B。F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13、读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答案1.B 2.C解析 第1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第2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该岛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故A错

14、;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作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B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 689 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D.化学风化弱对点练习C.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环节过程中的是()A.水土流失B.大气污染C.地震D.旱涝灾害4引发酸雨的环节是()A.B.C.D.答案3.A 4.B解析 第3题,图中环节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只有A项的水土流失是因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而引起的。第4题,酸雨是人类大量向大气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而引起的,应为图中的环节。5下列自然带中,成土过程微弱的

15、是()A.热带雨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C解析 土壤的形成受到生物、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荒漠带降水量稀少,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生物的生存,地表植物的覆盖率低,因此, 成土过程最微弱。6.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砍伐植被B.地壳上升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F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图例r-Ti常年盛日荒漠C.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7.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答案6.B 7.A解析 第6题,根据图示,图

16、中地壳的运动引起地壳抬升,地壳抬升使背风坡受湿润气流影响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形成草地和荒漠。第7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在地表环境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某事物发生变化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 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变化。9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答案8.A 9.C解析 第8题,根据图示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判断,X是引发淹没土地、洪涝灾害、土地盐渍化、海洋侵蚀加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要素,据此判断其为海平面上升。第9题,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与空气中C02含量上升有关,故应控制大气中C02的含量。10.读图,回答下题。 墨累一达令盆地为重要的小麦一牧羊区,灌溉用水近些年急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