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1课时)提高练习_第1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1课时)提高练习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的地貌类型提高练习第1课时一、选择题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12题。1. 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A. 石灰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 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堆积B. 流水堆积C. 冰川堆积D. 海浪堆积(2019课标全国I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利匕二阿道担功范围出例尺?Vkm禹门口打3. 黄河小北干流

2、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4.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支流汇入沿岸地貌两岸岩性A. B.C.D.5.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新厂尺八II藕池口打占中洲子碾子湾6. 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A

3、. 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 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 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 黄金水道险滩密布7. 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A. 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 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D. 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完成89题。ab海迸112S年之前R、弋£J1281855年海平百陆角洲淤进水下一角洲刈J”I一淤进;疔年至今+侵蚀后退晦平而8. 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是()A.甲、丙、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丙、乙、甲9与b时段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因素为()A. 水下坡度平缓B. 海水顶托C. 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4、见效D. 渤海湾潮流作用弱二、综合题10.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就淮阳平削強豔£宓砾JliKl=:冲利汛仝倆一Jfrsq图1图2(1) 黄淮海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2) 简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3) 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11.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年降水年平均年落蚀率间分布量/mm气温/°Cfmm-a'广西

5、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03(1) 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投育程度发育程度(2) 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 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 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8/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

6、田”。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沉积岩。2. B【解析】石灰岩在常温下与水汽、二氧化碳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到另一地点,又可能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梯田”景观。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3. D【解析】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显著等特点。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因此D正确。4. C【解析】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则河道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因此C正确。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在不同河段差别不大,因

7、此可以排除其他选项。5. C【解析】主汛期,流量和含沙量较大的渭河汇入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会导致下游水位抬高,进而导致黄河小北干流上游河段落差减小,流水受阻(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水位会抬升,泥沙淤积增强。6. C【解析】根据题目提示以及图示,可以判断出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河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河段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故选C。7. B【解析】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地上河,河道易发生变化。故选B。8. D【解析】此处位于古黄河三角洲附近,土层的

8、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越往下堆积时间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乙、甲依次形成。故选D。9. C【解析】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当时黄河在此入海,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图中可见此处水下坡度平缓进一步促进了泥沙的堆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和渤海湾较弱的潮流作用,导致泥沙堆积体被侵蚀较少,因此发展很快。当时为1128年至1855年,此时间段内我国没有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选C。二、综合题10.(1) 流水堆积(2) 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河水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3) 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解析】第(1)题,黄淮海平原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沉积作用第(2)题,冲积扇形成过程可以从地形对河水流速、携带泥沙能力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图2可以得到答案。11(1) 降水量大、降水时间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2) 如图:(3) 植被覆盖率高,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此点可以不答)。(4) 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