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_第1页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_第2页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_第3页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_第4页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编写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 课。是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服务的。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密切课堂教学和实际的联系。注意吸 收国内外社会保障的最新理论、关注国家社会保障的最新法规,不断充实教学内 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短期工作实 践,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地位 和使用,理解社会保障的有关基本理论,了解与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有关的政策、 法令和制

2、度,学会和掌握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总课时64,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4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4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功能4第四章 社会保障水平 4第五章 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 4第六章 社会保障基金 4第七章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浪潮4第八章 老年社会保障(上) 4第九章 老年社会保障(下) 4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 6第十一章 医疗社会保障 6第十二章 工伤社会保障 6第十三章生育社会保障6第十四章 其他社会保障制度 4第三部分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

3、 月第一版2、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主编,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一版3、 养老保险董克用、王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6 月第一版4、 劳动社会学教程刘艾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5、 社会保险候文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 月第 1 版6、 社会保险法杨燕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 月第 1 版7、 工伤保险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 月第 1 版8、 失业保险杨伟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 月第 1 版9、 医疗保险仇雨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

4、00年 6 月第 1 版10、 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各期第四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1、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 依据法律规定,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丧失劳动能力、 失去就业机会和遇到不幸事故或因为其他原因而贫困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是生产手段和方式变革的结果。( 2)家庭结构变小,家庭保障功能下降。( 3)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4)失业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二、社会保障制度简史1、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 19

5、34)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3、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 世纪70 年代至今)本章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本章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一、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和布伦坦诺, 其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 一是他们从伦理道德出发, 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 而是感情、 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引起的对立。 二是它们的国家观, 该学派主张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二、福利经济学派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派认为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 会增加整个

6、社会的福利水平。英国牛津大学威廉贝弗里奇提出了一个题为 社会保险与联合服务体系 的报告, 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强调由政府统一管理社会保障项目,建议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施社会保障措施。 1984 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建成了福利国家。三、瑞典学派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维克赛尔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1、老年福利; 2、医疗保障;3、失业保险等。四、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1、凯恩斯的理论主张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源于有效需求不足, 主张通过一定措施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从而刺激总需求, 以拉动经济增长, 摆脱经济危机。有

7、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包括:(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3)流动编好规律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1)国债政策( 2)投资政策( 3)税收政策( 4)转移支出政策本章重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本章难点:福利经济学派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功能一、社会保险1、定义以国家为主体, 通过立法手段, 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 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机会的情况下, 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具体包括:( 1)老年社会保险( 2)疾病社会保险( 3)失业社会保险( 4)工伤社会保险( 5)生育社会保险( 6)残疾社会保险( 7)死亡社会保险2、特点( 1

8、)强制性( 2)互济性( 3)储备性( 4)补偿性( 5)与就业或贡献相联系二、社会救济1、定义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社会、 经济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成员给予救助, 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制 度的最后一道防线。2、社会救济的对象主要指“三无”对象,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无稳定住所的人员。3、社会救济的内容( 1)贫困救济( 2)灾害救济三、社会福利1、定义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公共文化、 教育、 卫生设施和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在内 都属于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在社会保障之内。2、社会福利的三种含义( 1)公共福利事业( 2)特别的专

9、门的福利事业( 3)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事业3、社会福利的内容( 1)未成年人福利( 2)老人福利( 3)劳动者福利( 4)女职工福利4、社会福利的形式( 1)货币形式( 2)劳务形式( 3)实物形式四、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稳定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2、保障基本生活功能3、稳定经济增长功能4、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2、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的影响3、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5、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本章重点:社会保险的定义、内容及特点本章难点:社会保障经济效应第四章 社会保障水平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1、社会保障

10、水平的概念( 1)从微观层次上看,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高低的程度,可以用受益给付与社会工资水平之比来测量。( 2)从政府角度看,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3) 从宏观层次上看,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 GDP 的比重。2、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与人口结构( 4)历史、人文特殊因素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 、指标 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的比重( 、根据美国经济和统计学家柯布、道格拉斯的总量生产函数Y = AlaK(LH(0a1)3、 在社会保障支出额和GDP 两个基本要素间

11、加一个中间要素 “工资收入总 额”Sa表示社会保障支出额G 表示GDP, W 表示工资收入总额, S 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S=Sa/G=Sa/W W/GQ=Sa/W称为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W/G表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S=Sa/G=Sa/WW/G=Q H4、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数理分析Q=养老保险系数+失业保险系数+医疗保险系数十工伤保险系数5、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数理分析( 1) H=W/G( 2) Y = ALaK1-a( 3) a 表示产出相对于劳动投入弹性( 4) 1-a 表示产出相对于资本投入弹性6、社会保障支出水平S=Sa/G=Sa/WW/G=Q H以上值由各步分析结果得出。本

12、章重点: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本章难点: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第五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一、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从马克思“六项扣除”原理有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导言当中,针对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理论,提出社会产品在分配给劳动者个人之前必须作如下六项扣除:( 1)用于维持生产资料消耗的补偿。( 2)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 3)用于防止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而设立的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 4)用于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5)为社会共同需要部分而设立的基金。( 6)用于为丧失劳动能力等人设立的基金。2、从财政的本质看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国家分配论(

13、 2)社会公共需要论3、社会保障财务应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4、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是财政发展演化的结果。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1、税收与转移支出2、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1)一般补助( 2)专项补助本章重点: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本章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第六章 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特点及作用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法定的程序, 以各种方式 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2、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 1)强制性( 2)储备性( 3)互济性3、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 1)增强国家和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2)为社会形成一笔巨额积累基金,

14、可用于长期投资( 3)社会保障基金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1、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 1)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2)妥善安排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有利于资源配置2、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由雇主、雇员和政府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担。3、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方式( 1)税( 2)费( 3)税费结合本章重点: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特点及作用本章难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来源与缴纳方式第七章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浪潮一、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成本太高( 2)社会保障的经济效率太低2、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

15、 1)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 2)养老保险制度变革( 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4)应付就业模式变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5)促进就业以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二、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计划体制下高就业和低效率2、东欧和苏联等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的中国三、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保障的影响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3、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本章重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措施本章难点: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第八章 老年社会保障(上)一、社会保障的概念1、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对象年龄的几种含义( 1)日历年龄( 2)生理年龄( 3)心理年

16、龄( 4)社会年龄2、老年社会保障的年龄界定二、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1、古代的老年社会保障( 1)经济上由国家规定亲属的赡养义务;( 2)我国古代的法律还从财产制度上对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3)我国古代的官吏退休制度也是国家对老年人社会地位的认定。( 4)除了朝廷的某些赡养规定以外,整个封建社会的论理道德规范、风俗民约都在维护家庭对老人的赡养制度。2、近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 1) 1988 年 11 月,德国俾斯麦政府推出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草案,交付国会讨论通过。( 2)继德国之后,西欧和北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建立起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三、现代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类型1、国

17、家统筹的保险模式2、投保资助型的保险模式3、自我保障模式四、现代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 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3)分享社会经济成果的原则2、享受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 1)年龄与投保年限条件( 2)年龄与工龄条件( 3)年龄、工龄与投保年限条件( 4)年龄与居住期限条件本章重点:现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本章难点:现代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第九章老年社会保障(下)一、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主要内容1、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 1)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有关规定( 2)中央苏区1931 年通过中华苏维埃土地法的有关规定。( 3

18、) 1948 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哈尔滨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劳工大会,颁布了东北分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护条例 。( 4)建国后我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2、我国现阶段有关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规定( 1)关于退(离)休年龄的特殊规定( 2)有关退(离)休待遇的特殊规定二、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主要介绍 1997 年 7 月 16 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目标: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2、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3、设置账户:分设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账户4

19、、支付方法5、缴费工资6、存在问题( 1)基金收不抵支( 2)缴费比例与覆盖面( 3)人口老龄化与抚养比( 4)退休年龄( 5)缴费费基( 6)混账管理、空账运行( 7)个人账户做实的难处( 8) “中人”的过渡办法( 9)养老金待遇支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0)从退休年龄与抚养的关系来看延迟退休的必要性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1、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 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实行了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 2)家庭保障功能削弱。( 3)农村贫困问题仍然严重。( 4)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农村社会保障范围狭窄。

20、2、家庭养老呼唤立法保障( 1)背景( 2)困难农民收入低;农庭结构变小;传统道德观念变化;人口流动性大;封建男女有别的养老观。计划生育与养老冲突。隔代抚养问题。(3)矛盾代际矛盾同代人矛盾夫妻矛盾(4)危害(5)非法制解决手段受阻(6)依赖法制手段解决问题本章重点: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本章难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一、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1、萨伊定律 西方传统就业理论的基础,认为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 否定失业的存在。2、庇古,承认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存在。3、凯恩斯认为存在着非自愿性失业。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1、劳动的供给(1)劳给者最优化行为Mul = m

21、ummaxU(l, m)或rl -1r、2(24- l) = mr 2(24- l)=m对于既定的工资,消费者可以确定闲暇的最优数量, 从而确定劳动量(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3)劳动的供给曲线2、劳动的需求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因为MRP2=MFC2VMP 2=P.MPL=MRP2Rl =MFC2在产品彳/T格(P)是既定的情况下而要素(工资)价格 R是变动的,那么要 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厂商对劳动这一要素的需要。三、中国失业问题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失业原因的分析1、城乡差距的存在,刘易斯定律在中国体现2、就业观念的问题3、磨擦性失业的存在体制转轨的必然4、经

22、济周期的存在5、人才高消费,劳动力定价不合理四、失业预防和失业补救1、对解雇的约束( 1)解雇必须有正当的理由( 2)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同意( 3)必须支付一定的解雇费( 4)被解雇者有权享受再培训2、职业教育和培训( 1)职业教育的三个类型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失业培训( 2)政府对此项活动提供资助(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日趋融合3、就业创造( 1)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 2)帮助失业者从事社区服务( 4)鼓励失业者向劳动力短缺地区流动( 5)实施职业轮换制度( 6)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五、失业保障概述1、定义:失业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生活

23、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1)国家强制实施的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2)非强制的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3)失业救济制度;3、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1)失业保险范围的界定;( 2)领取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 3)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 4)失业津贴给付期;( 5)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六、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1、历史回顾( 1)建国初期第一次失业高峰;( 2)七十年代后期的第二次失业高峰;( 3)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第三次失业高峰;( 、我国现行的就业保障制度国务院1998年12月26日发布失业保险条例( 1)覆盖范围( 2)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3)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范围(

24、 4)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 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 6)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本章重点:我国的现行就业保障制度本章难点:失业保障制度的类型与基本框架第十一章 医疗社会保险一、医疗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1、定义与特点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其具有以下特点:( 1)强制性( 2)复杂性( 3)短期性和经常性2、医疗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按历史顺序列出医疗社会保险类型:( 1)教会模式( 2)民间模式( 3)俾斯麦模式( 4)贝弗里奇或福利国家模式( 5)美国模式二、医疗社会保险的筹资机制1、筹资原则( 1)现收现付制

25、( 2)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节余2、筹资来源由雇主、雇员和政府各承担一定的比例。三、医疗社会保险的支付1、给付条件2、给付项目3、给付方式( 2)按人头付费( 3)总额预算制( 4)定额付费( 5)按病种分类付费( 6)工资制4、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 1)定额自付( 2)起付标准( 3)限额报销( 4)共付保险四、我国城镇医疗社会保险制度1、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 1)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 2)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 3)农民的合作医疗制度( 4) 改革后从总体上看,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 但受面呈下降趋势。2、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8 年

26、 12 月14 日)( 1)改革原则;( 2)统筹级次和缴费办法;( 3)账户管理;( 4)费用报销;( 5)定点医疗机构;( 6)其他:离休人员;国家公务员;3、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问题;( 2)设置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 3)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 4)不利于监管;3、关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改革( 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沿革;( 2)建立现时期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争议:“保小不保大”;“保大不保小”;“保大不保小+附加健康”;本章重点: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章难点:医疗保险的付费与分担方式第十二章 工伤社会保险一、工伤社会保险概述1、伤社会保险的必要性(

27、 1)减少劳资纠纷;( 2)分散企业风险;( 3)促进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2、工伤社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1) 定义: 由社会统一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者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包括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2)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是强制性最强,实施得最普遍的保险;实行“无责任赔偿制”;费用全部由雇主承担,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待遇优厚,项目完备;3、工伤社会保险的范围( 1)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范围工伤事故: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称为工伤事故;职业病主要通过开放式列表或封闭式列表的方式确定;( 2)受保人范围初期,从事有危险工作的靠工资收入的体力劳动人群;近代,从体力劳动者扩大到非体力劳动者

28、;4、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1)残废等级评定;( 2)待遇给付内容;工伤医疗及其护理费用;暂时失能补助金;永久性残废年金和一次性残废补助金;护理费;丧葬费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工伤保险的遗属津贴。二、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1、工伤预防( 1)法律手段;( 2)经济手段;( 3)积极地将工伤保险基金使用到预防工伤事故上;2、职业康复( 1)康复治疗;( 2)辅助费用;( 3)文化娱乐;三、我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1、改革前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 1)范围狭窄;( 2)缺乏社会化的基金制度;( 3)缺乏科学、统一、规范的劳动鉴定制度;2、 1996年 8 月 12 日劳动部颁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29、3、 2003年 4 月工伤保险条例自 2004年元月 1 号起实施( 1)参保范围( 3)工伤认定( 4)劳动鉴定( 5)工伤保险待遇本章重点: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本章难点:工伤保险与职业康复第十三章 生育社会保险一、概述1、妇女劳动保障作用( 1)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3)有利地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 4)有利于妇女潜能的发挥;2、妇女就业保障措施( 1)立法保障妇女与男子有同等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 2)保障妇女与男子有同等的待遇,包括同工同酬,培训和晋升机会;( 3)立法禁止以结婚、怀孕、产假和哺乳为由解雇女工;( 4) 立法保护女职工享有安全、 健

30、康的劳动环境, 一般禁止妇女从事有害、 有毒、高温、低温或强体力劳动。( 5)制定政策促使女性提高受教育程度;二、妇女生育社会保险1、定义:生育社会保险是指社会统一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2、特点:( 1) 有一定明确的期限;( 2)是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 3)对依法生育者的保障;( 4)保障项目较多;3、 企业劳动保护条例中规定对妇女的保障制度;4、女工生育社会保险制度1994年 12 月 1 日劳动部颁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 1)实施范围;( 2)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3)女工享受产假;( 4)生育津贴;( 5)费用报销;三、当代生育理论儿童价值论者认为儿童如商品一样有正价值, 也有负价值, 当正价值大于负 价值时,人们选择生育,而且呈正比。正价值包括:1、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